透视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8082199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透视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透视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透视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透视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透视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透视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透视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课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透视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之争与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北京大学2011.11.17 梅新育,提纲,一、亚太经合组织内部区域经济一体化路径之争 二、美国为何力推“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三、“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高标准特点及其不现实性 四、“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面临的重重困难 五、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亚太经合组织内部区域经济一体化路径之争,“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本来只是一个由新西兰、智利、新加坡和文莱四国2005年6月签订并生效的经贸协定,成员国数量甚少,在全球贸易中所占份额微乎其微 APEC运行方式的优点与缺陷,美国为何力推“泛太平洋战略

2、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切入增长最快的亚太市场,尽快摆脱经济危机,实现经济转型 掌握区域经贸协定主导权,从侧面包抄,最终按照己方意愿塑造世贸组织多哈回合及以后谈判面貌 确保美国霸主地位,遏制中国挑战 奥巴马急于创造政绩,以利竞选连任,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与乌拉圭回合进展,乌拉圭回合谈判:1986年启动,1991年2月日内瓦乌拉圭回合终期会议磋商续会破裂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1年2月宣布,1991年6月开始谈判,1993年12月签署协定,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高标准特点及其不现实性,高标准特点:大量涉及传统意义上的内政事务,如经济立法、透明度、反贪污

3、、金融改造、产品标准统一、环保评估标准等等 第一,很多不现实;第二,太多是反映了美国国内利益集团的利益与主张 之所以说不现实,不仅仅是因为标准太高,而且因为许多体制成本过高,只有美国这种高踞国际政治经济体系顶端的国家才能承受,而且效果不一定好。如反腐败,美国许多合法的做法在中国就是腐败。,金融业案例,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从多个方面确定了区域内资本自由化和金融服务市场的一体化,在该协定第十一章“投资及争端处理”第三十八条(协定第1138条)“定义”中,“投资”的定义极为多样,包括:企业;企业的股权证券(股票);企业的债权证券(公司债券)对企业的贷款;企业的权利,其所有者有权获得分配盈余或利润;企业的

4、权利,其所有者有权在企业解散时获得分配资产,是第3.、4.项之外的另一种债券或贷款;预期获得或为经济利益或其他商业目的使用的不动产或其它财产(有形的或无形的);由缔约国领土内的资本或其它资源投入该领土内的经济活动所衍生的利益,例如来自以下合约的:促使投资者投入其在该领土内财产的合约(包括总承包或建筑合约,或特许权);或实际依靠企业的生产、收入或利润而获得报酬的合约。 在上述定义中,非资金投入(如品牌、自有技术等无形资产)所获得的盈余利润和清算资产分配权、证券组合投资占了相当突出的地位。从墨西哥当时的外资形态和结构来看,如此多样化的“投资”定义显然极为“新潮”。然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署之后,证

5、券组合投资在流入墨西哥的外资增量中迅速占据了大头,1994年墨西哥证券市场吸收的外国组合投资高达300亿美元,相当于墨西哥当年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的6倍以上。,金融业案例,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第十四章“金融服务业”要求各缔约方自协议生效之日起到2000年1月1日逐步实现区域内金融服务业自由化,自由化程度衡量标准除市场准入外,还包括其他缔约国金融服务供应商在一个缔约国某类金融机构资本总额中所占份额上限。 这一章赋予成员国的金融服务市场一体化义务涵盖面相当广泛,其第六条(协定第1406条)“金融创新”规定各缔约国应允许其它缔约国金融机构提供金融创新服务;附录C中,墨西哥特别承诺许可美国、加拿大非银行金融

6、机构在墨西哥境内开展商业贷款、消费信贷、抵押贷款、信用卡服务等典型的商业银行业务,实际上是允许这两国的金融机构在墨西哥进行当时在美国国内还不允许进行的混业经营;墨西哥允许美国、加拿大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与工商企业建立联盟开展金融业务,更是远远超出了美、加两国当时的金融管制章程,因为直到1999年11月美国国会才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正式取消分业经营管制。而且该章条款具备优先效力,其第一条“适用范围”(协定第1401条)第3款明确指出,“本章条款与本协议其它条款有冲突之处,以本章条款优先适用”。,美国要求中国开放金融市场,对全球经济失衡的基本解释有两种:“挤出效应论”(crowding out),

7、着重强调美国和其它经常项目赤字国消费过多、储蓄过少、对资金需求过度;另外一种是“挤入效应论”(crowding in),着重强调经常项目盈余国家储蓄过多而消费、投资过少,导致资本过度供给。美国官方更倾向于支持“挤入效应论”,进而更强调中国扩大内需。 美方高度重视要求中方加快向美国扩大金融服务业市场开放度,这一方面是因为金融业是美国的优势产业,美国期望通过扩大对华金融服务输出部分矫正中美经常项目收支失衡;更是因为他们认为金融业务发展对提高消费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美国主张的问题,中国国内消费占GDP比例并不低,只是投资、出口增长更快而已。 其次,通过金融自由化、扩大向美国开放金融服务业市场来

8、降低中国储蓄率的路径未必合理,而且存在较大潜在风险。即使不考虑某些外资金融机构参股中国金融机构不过是为了获取几乎无风险的较高投资收益,并无强烈动机改进其参股机构内部治理,只考虑美国金融机构以分支机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美方思路也忽略了以下3个问题:,美国主张的问题,中国居民高储蓄倾向的最主要根源并非消费融资不便,而是另外两大原因,其一为收入分配极度失衡,大多数消费者支付能力有限;其二为社会保障缺位。金融自由化非但对解决上述问题无能为力,相反,从既往经验来看,与其它行业的外资企业一样,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金融机构存在强烈的“挑奶皮”(cream skimming)倾向,即逃避社会普遍服务责任,单纯集

9、中于高收益业务,具体到个人金融业务,就是集中于服务高收入阶层而忽视中低收入群体,这种倾向反而会加剧上述收入分配失衡问题。 上述思路企图通过便利企业融资来降低中国公司部门储蓄率,但事实是中国与其他东亚经济体一样,公司部门负债率远远高于美欧同行,而且这一特点在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曾被指责为东亚经济体金融脆弱性的根源。其它条件不变,如果进一步便利企业融资,可能更加恶化中国公司部门的资本结构。,美国主张的问题,过快、过大幅度地开放金融服务业市场可能导致中国受到短期内还无力有效应对的资本流动冲击。 最后,对美国金融业的服务水平及其竞争力,自从2007年次贷危机露头以来,我们已经深有体会,仍在为美国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和不景气头疼的奥巴马政府官员们想必对此体会更深。,“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面临的重重困难,各国是否愿意接受如此巨大代价 纷繁复杂的局面需要强有力的推进力量,但美国有这样的力量吗?,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以多边贸易自由化为基础:帝国特惠制、两个平行世界市场的教训 区域经济一体化先从发展中国家开始,欢迎交流,通讯地址:安定门外东后巷28号商务部研究院/100710 Email:; 博 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