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

上传人:q45****455 文档编号:138080646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诗歌鉴赏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诗歌鉴赏 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 钟,泊舟微径 度深松。 青山霁 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 精舍:寺庙,这里指柏林寺。 微径:指小路。 霁:雨停天晴。 (1)发挥想象,描绘“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的优美意境。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内容分析。 【答案】(1)持续多日的大雨停了,天空迅速放晴,青山上还浮着轻云,云下的四五座 山峰就像画出来的那样美丽。 (2)这首诗中,作者寻钟声穷尽“ 深松 ” ,到达柏林寺,眼前豁然开朗,并见到了雨后

2、美不 胜收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无比惊奇、愉悦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解析】 【分析】( 1)解答时要发挥想象具体描绘诗境。“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 五峰 ” 的意思是:雨后初晴,山色青翠,白云悠悠飘荡;眺望西南,四五青峰,更加郁郁葱 葱,犹若刚刚画成。描绘诗境时要抓住雨后景物的特点,明确写了雨后的山、烟雾笼罩的 山。 (2)从诗歌所描写的景物和诗人的行踪可以看出“ 望者 ” 内心的愉悦,“ 雨后初霁 ” 可谓 “ 惊 喜” 。 故答案为: 持续多日的大雨停了,天空迅速放晴,青山上还浮着轻云,云下的四五座山 峰就像画出来的那样美丽; 这首诗中,作者寻钟声穷尽“ 深松 ” ,到达

3、柏林寺,眼前豁然开朗,并见到了雨后美不胜 收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无比惊奇、愉悦以及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能力。这种题型主要 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 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 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解答诗词赏析题,我们要正确把握诗人的情感,把握情感的方法有:看诗人定诗风,看 诗歌所属的类别,看诗歌标题或关键系,看写作背景。具体要做到:通读全诗,把握大 意,理解情感。 2古诗阅读 西溪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

4、寄,素舸 漫流间。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人静片云闲。泛泛谁为侣,唯应 共月还。 【注释】 素舸:不加装饰的船。 唯应:只有。 (1)作者通过写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营造了_的氛围。 (2)本诗尾联与王维竹里馆“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在情感表达上相似,请加以赏 析。 【答案】 (1)清幽恬静 (2)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 月映照。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意象的理解,高鹤、野山、秀竹、闲云等景物本 就充满着清幽的情愫,同时再结合诗句“ 素舸漫流间”

5、 等所描绘的景象,即可得出“ 清幽恬 静” 。 本题为对比赏析,在分析的同时应首先对原诗句进行分析理解,“ 唯应共月还 ” 一句形象 描绘了诗人形单影只只有月亮作陪的场景,而“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同样也是表现作 者只有月亮相伴的场景。同时应该看到的是,两位诗人虽然孤身一人,但并不因此寂寥落 寞,从两首诗的全诗中都不难得出共同情感:超然物外、安闲自得。 故答案为: 清幽恬静 尾联写诗人西溪泛舟而归,只有月亮陪伴;王维竹里馆写诗人独坐竹林,唯有明月 映照。两处都通过写月亮作伴,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安闲自得的情怀。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意象所寄寓的感情的理解能力。意象,是指诗词中有些艺术

6、形 象在被成功地使用过一次以后,后来的诗人反复运用,并逐渐约定俗成,使这些形象被固 定在一个或几个特定意义上。诗歌的意象,对于诗人抒发感情,有着独特的作用。懂得意 象的知识,当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人的感情,因此,对一些常见意象,需 要多做一些积累与识记的功夫。 此题考查学生对比阅读赏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先分别分析两篇文章,再比较其 异同,在比较中分清相同点与不同点,再结合理解诗词的内容,选取合理角度,围绕其所 用表现手法与蕴含的作者情感或人生哲理来进行赏析,言之有物即可。答题步骤为: 准确指出赏析的角度(修辞、重点词语、手法等); 结合词句阐释有什么表达效果; 传达出诗人怎样

7、的感情。 3诗歌鉴赏 古诗赏析 即事 宋 徐侨 在家贫亦好,居官贫更宜。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 客至草具杯,事闲遣兴诗。外此了无挠,淡然心地夷。 (注释) 即事:就眼前的事物、情景作诗。 徐侨:南宋政治家,浙江义乌人,吕祖 谦再传弟子;中年曾辞官归里十余年,潜心学术。 (1)诗中具体表现“ 贫亦好 ” 情趣的一联是:_ (2)请从诗歌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一个词语,并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 (1)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 (2)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词语是“ 淡然 ” 体现了诗人享受朴素宁静生活的淡泊情怀。 【解析】 【分析】( 1)“ 在家贫亦好 ” 的意思是在家里贫穷也好。在下文中有体现

8、,“ 布被 不妨温,菜羹有余滋” 粗布衣被也不妨碍温度,青菜羹也富有余味。从中可以体现出作者安 贫乐道的情操。 (2)诗中提到 “ 在家贫亦好,居官贫更宜” ,不管是在家还是居官贫穷对人都是好的。诗 人为何能有如此心境主要是作者有安贫乐道的情操,淡泊名利的情怀。因此最能体现诗人 心境的词语是 “ 淡然 ” 。 故答案为: 布被不妨温,菜羹有余滋; 最能体现诗人心境的词语是“ 淡然 ” 体现了诗人享受朴素宁静生活的淡泊情怀。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回答本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从而理解 诗词内容,再进行概括即可; 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一般要通过理解全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9、4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木芙蓉 (南宋)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 【注】 吕本中:南宋诗人,曾上书论恢复中原之计,未被采纳,后因触怒秦桧遭降职, 此后闲居从事著作和讲学。 东风:春风。 (1)“ 雨后霜前着意红” 一句运用 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木芙蓉_的自然属 性。 (2)托物言志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 【答案】 (1)拟人;耐寒(不畏严寒) (2)这首诗托物言志,借不畏风雨寒霜、不随春风开落的木芙蓉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难、不 受他人摆布的坚定志向。 【解析】 【分析】( 1)诗句 “ 雨后霜前着意红” 的意思是:在雨后或霜前(意为在摧

10、毁花木 的天气到来之前)都会有意开得更红艳。将木芙蓉赋予人的思想,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木芙蓉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努力开放的情形,用其鲜艳的色泽表达了木芙 蓉不畏严寒的精神。据此可填写作答。 (2)这首诗,表面上是写“ 木芙蓉 ” ,实际上是借“ 木芙蓉 ” 来写人。特别是“ 一生开落任东 风” 写出了木芙蓉的从容与淡定,不管风吹雨打,不管环境多么的恶劣,也按自己的本性, 自开自落。这是一种潇洒,从容自在的形象,诗人好像是在写木芙蓉的品格,实际上是托 物言志,抒发自己也要像木芙蓉那样,不管环境有多恶劣,不管有多么的艰难,也依然从 容淡定,坚持走自己的路。据此理解分析概括作答。 故答

11、案为: 拟人;耐寒(不畏严寒)。 这首诗托物言志,借不畏风雨寒霜、不随春风开落的木芙蓉表达了自己不畏艰难、不受 他人摆布的坚定志向。 【点评】 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牢记常用和特殊修辞方法 的形式和作用,根据用词、句式特点、语气等要素判断。 本题考查分析托物言志写法。答题时应注意,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 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 的主旨,结合诗句分析作答。 5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各题。 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2、。 (1)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句“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中的叠字在写景中的表达效 果。 (2)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人“ 未眠 ” 的原因。 【答案】( 1)运用叠字,能增强诗歌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诗中“ 浩 浩” 、“ 冥冥 ” 运用叠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暮色昏暗的苍 凉凄清的夜景。 (2)旷野夜景的苍凉凄清;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羁旅在外秋夜思乡。 【解析】 【分析】( 1) “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承接首联, “ 风起波 ”“日沉夕 ” 描写夜晚 江边的景象。傍晚因路途风波,不得不停舫孤驿,交代停泊的原因,也写出羁旅奔波的艰 辛

13、。 “ 浩浩 ” 、“ 冥冥 ”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暮色昏暗,以旷 野苍凉凄清的夜景,烘托内心漂泊异乡的凄苦心情。 (2)结合 “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得出:漂泊异乡;结合“ 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得 出:景色凄凉;结合“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 得出:孤独寂寞;结合“ 独夜忆秦关” 得 出:夜忆秦关。然后综述即可。 故答案为: 运用叠字,能增强诗歌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诗中“ 浩 浩” 、“ 冥冥 ” 运用叠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暮色昏暗的苍 凉凄清的夜景。 旷野夜景的苍凉凄清;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羁旅在外秋

14、夜思乡。 【点评】 本题考查分析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叠字,又名“ 重言 ” ,系指由两个相 同的字或词组成的词句。从以下角度赏析:语音上和谐悦耳,节奏明朗,韵律协调,具有 传情达意的形象性。 本题考查分析描写方法和思想感情。答题时应注意,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人 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 义及作用去赏析。 6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早作 (宋)裘万顷 井梧飞叶送秋声,篱菊缄香待晚晴。 斗柄横斜河欲没,数山青处乱鸦鸣。 【注】 井梧:井边的梧桐树。 缄:包藏。 斗:北斗星。 河:银河。 (1)诗中 “ 井梧飞叶 ” 与“_”的景

15、致非常具有秋天的味道。诗句“_”点明了文 题中的 “ 早” 字,意为此诗是诗人在黎明破晓之时创作。 (2)诗人怎样营造出山中清晨宁静的氛围?请结合第四句做分析。 【答案】 (1)篱菊缄香;斗柄横斜河欲没 (2)以声衬静。鸦鸟乱鸣划破了清晨的寂静,以鸦鸣声来衬托出青山深处的黎明的静谧。 【解析】 【分析】 分析诗中所写景物抓住“ 秋天的味道” 一词, “ 菊 ” 是秋天的花,据此写 出短语。根据注释,“ 斗 ” 指北斗星,北斗星还在天边一角,说明是凌晨之“ 早 ” 。综述为: 篱菊缄香;斗柄横斜河欲没。 从诗人所写景物及其特点,结合具体的诗句来理解分析。作答时,要抓住“ 表现手法 ” 一 词,从

16、作者描绘景的动态来理解以动(声)衬静的方法,结合诗句具体说明即可。本题用 鸦鸟乱鸣打破了清晨的寂静,来衬托出大山深处的黎明前的清幽和静谧的特点。 故答案为: 篱菊缄香;斗柄横斜河欲没 以声衬静。鸦鸟乱鸣划破了清晨的寂静,以鸦鸣声来衬托出青山深处的黎明的静谧。 【点评】 本题考查把握内容。答题时应注意,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具有 秋天的味道的景物:梧桐落叶,菊花盛开;黎明破晓之时:斗柄横斜河欲没,天快亮星星 稀疏。 本题考查分析以声衬静写法的作用。动静结合指在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 起来描写的一种手法,以声衬静写法更加突出幽静,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中“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就是代表。本诗用鸦鸣声来衬托黎明的静谧。 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泛舟后溪 (唐)羊士谔 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容,桃花深处更无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