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上传人:q45****455 文档编号:138080625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00.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精品】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精品】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精品】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精品】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 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静以修身 _ 非学无以广才 _ 年与时驰 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诫子书是诸葛亮

2、写给儿子,旨在劝诫、劝勉的信,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 静的价值。 B.作者阐述 “ 静 ” 与“ 明志 ”“成才 ” 的关系, “ 淡泊 ”“宁静 ” 是“ 明志 ” 的前提,要想有才学必须通 过学习,求学的过程中要有坚定的志向,心无旁骛。诸葛亮将立志、学习、成才三者紧密 联系在一起。 C.作者先提出” 静以修身 “ 的观点,指出唯有宁静专一,才能明确志向,达成志向。接下来 先反后正,论述了“ 静“ 与“ 学”“志” 三者的关系。最后一句,再从反面论述,强调勤学刻苦, 不能荒废学业。 D.从文章中可知,成才需要三个条件:立志、学习、惜时。三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志 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

3、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答案】 (1)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增长;疾行,指迅速逝去 (2) 不恬静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3)C 【解析】 【分析】( 1)“ 静以修身 ” 翻译为 “ 用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 ,“ 静” 意思是 “ 屏除杂 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 “ 非学无以广才” 翻译为 “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 ,“ 广” 意思是 “ 增 长” 。“ 年与时驰 ” 翻译为 “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 ,“ 驰” 意思是 “ 飞驰 ” 。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 ” 意思是 “

4、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 明志 ” 意思是 “ 明确志向 ” ,“ 宁静 ” 意思是 “ 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 致远 ” 意思是 “ 实现远 大目标 ”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慢” 意思是 “ 怠慢 ” ,“ 励精 ” 意思是 “ 振奋精 神,尽心,专心” ,“ 险躁 ” 意思是 “ 冒险急躁,狭隘浮躁” ,“ 治性 ” 意思是 “ 修养性情 ” 。两个 句子语序正常,据此翻译。 (3)C“ 接下来先反后正” 应为 “ 先正后反 ” 。故选 C。 故答案为: 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增长 ; 疾行,指迅速逝去 不恬静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

5、远大目标。 放纵懈怠就无法 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 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 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 到词达句顺。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把握,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 【参考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用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 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

6、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 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 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 及?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孤岂欲卿 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7、!”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 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 “ 何不乘烛 乎? ” 平 公曰: “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 “ 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 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乘烛之明。秉烛之明,就与昧 行 乎? ” 平公曰: “ 善哉! ” 【注】 秉烛:点亮蜡烛。 昧:暗。 行:一样,相同。 (1)解释文中画线词语的意思。 辞 _ 暮 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师旷曰: “ 何不秉烛乎 ?” (3)从文中的画线句可以看出,人生学习的最好时期是哪个时期?由此你得了什么启示? (4)这两个文段都是

8、劝别人学习的,从劝人的角度,孙权和师旷有什么不同? 【答案】 (1)推托;迟 (2)师旷回答说:“ 为什么不点亮蜡烛(学习)呢? (3)青少年时期。启示: 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时间学习。“老而好学 ” 虽 比不上 “ 少而好学 ” 和 “ 壮而好学 ” ,但总比不学好。要活到老,学到老。 如果立志学习就 应该从当下开始,只争朝夕,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决心, 年纪、性别等限制不了一个人的成功。 (4)孙权用自己和吕蒙比较,现身说法;师旷用比喻说明老年学习的重要性。 【解析】 【分析】( 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 辞”“暮” 都 属于

9、古今异义词,不要以今释古。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点燃火把。这是一个省略句,翻译时要把省略的内容补充上。 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师旷回答说:“ 为什么不点亮蜡烛(学习)呢? (3)划线句的意思是:我是听说,年少又能好学,如同刚升起的太阳,阳光渐明。年壮 又能好学,如同中午的太阳,光芒四射。年老又能好学,如同点燃的蜡烛。由此可以看出 少年时候学习效果是最好的。好学,总不嫌晚。师旷对晋平公说的一番话,对任何时期, 任何年代想要学习的人都是忠言激励。如今,世界发展很快,变化很大,过去学会学精的 东西,今天并不一定适用、贴合

10、;今天出现的新事物,还需要继续学习、理解。社会在不 断进步,竞争尤其剧烈,要迎头赶上,与时俱进,除了学习,增添新知识,增进新技能, 没有别的再佳的选择。少年如此,壮年如此,老年也不能例外。古人说得好,活到老,学 到老。根据文章内容及现实生活谈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甲】孙权开始全吕蒙学习的时候,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 辞,不愿学习。孙权就说,你的事务有我的多吗?我还抽空学习呢!于是吕蒙才开始学习 最终大有长进。【乙】当晋平公问师旷自己想学习但又担心年纪大了,已经晚了。晋平公 就说:我是听说,年少又能好学,如同刚升起的太阳,阳光渐明。年壮又能好学,如同中 午的太阳,光芒四

11、射。年老又能好学,如同点燃的蜡烛。点上蜡烛,总比不点蜡烛黑着强 吧,意思是说,学总比不学强吧。晋平公非常赞。同由此可以看出本题的答案为:孙权用 自己和吕蒙比较,现身说法;师旷用比喻说明老年学习的重要性。 故答案为: 推托;迟 师旷回答说: “ 为什么不点亮蜡烛(学习)呢? 青少年时期。启示: 学无止境,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时间学习。“老而好学 ” 虽比 不上 “ 少而好学 ” 和“ 壮而好学 ” ,但总比不学好。要活到老,学到老。 如果立志学习就应 该从当下开始,只争朝夕,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只要有目标,有恒心,有决心,年 纪、性别等限制不了一个人的成功。 孙权用自己和吕蒙比较,现身说法;师

12、旷用比喻说明老年学习的重要性。 【点评】 此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 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 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 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以及概括从文中获得启示的能力。答题时要再疏通文意的 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然后再从文中找出恰当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来说即可。而概括从文 中获得启示的,则要结合现实生活进行分析,能从一个侧面谈

13、受到的启示,言之有理即 可。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表达技巧的能力。表达技巧包括: 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说 明、抒情、议论等); 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 顺叙 倒叙 插叙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象征 用典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等。 【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 你现在当权掌管大事,不可以不学习!” 吕蒙用军中事务 繁忙来推辞。孙权说:“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当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 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忙,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 大的好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

14、阳的时候,(鲁肃)与吕蒙讨论议事, (鲁肃)十分惊奇地说:“ 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当年的吴下吕蒙了!” 吕蒙说: “ 读书人离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 鲁肃于是拜见 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乙】晋平公问宫中的乐师旷,说:“ 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但是恐怕已经晚 了。 ” 乐师旷回答说:“ 为什么不点燃火把呢?” 平公说: “ 哪有做臣子的和君主开玩笑的 呢? ” 乐师旷说: “ 我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怎敢戏弄君主。我曾听说:少年的时候喜欢学 习,就像初升的太阳的光明一样;中年的时候喜欢学习,就像正午太阳的光芒一样;晚年 的时候喜

15、欢学习,就像点火把一样明亮,点上火烛和在黑暗中走路哪个好呢?” 3课外阅读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 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 此何字也?” 丞相熟视久之,并不自 识。诟其侄曰:“ 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释) 流辈:人们。 波险处 :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 索笔疾书 _ 丞相熟视久之_ (2)文中画线部分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 ”标出来。 使 侄 录 之 当 波 险 处 侄 罔 然 而 止 执 所 书 问 曰 (3)下列对于短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

16、短文告诉我们做错事情不能责怪别人,要检点自己。 B.这篇短文告诉我们有了错误应及时改正。 C.这篇短文告诉我们张丞相的草书写得很好是草书大王。 D.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书写应该认真,不要给自己和别人制造不必要的麻烦。 【答案】 (1)快;仔细、认真 (2)使侄录之 /当波险处 /侄罔然而止 /执所书问曰 (3)C 【解析】 【分析】( 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 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 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 疾” 是“ 快” ; “ 熟” 是古今异义词,“ 熟” 的意思。 (2)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 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 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