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化学与传统文化汇编选择50题含答案

上传人:桃*** 文档编号:138080517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7.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化学与传统文化汇编选择50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与传统文化汇编选择50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与传统文化汇编选择50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与传统文化汇编选择50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与传统文化汇编选择50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化学与传统文化汇编选择50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化学与传统文化汇编选择50题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化学与传统文化汇编选择50 题化学与传统文化(古文) 专题训练一一考查物质的成分1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2明代著名哲学家、科学家方以智在其物理小识卷七金石类中指出:有硇水者,剪银塊投之,则旋而为水。其中的“硇水”指A 醋酸 B盐酸 C硝酸 D硫酸3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这里的“黄芽”是指A金 B硫黄 C黄铜 D黄铁矿4中国丝绸有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古代染坊常用某种“碱剂”来精炼丝绸,该“碱

2、剂”的主要成分是一种盐,能促进蚕丝表层的丝胶蛋白杂质水解而除去,使丝绸颜色洁白、质感柔软、色泽光亮。这种“碱剂”可能是A胆矾B火碱C食盐D草木灰5春秋末期齐国的工艺官书考工记中载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液体来洗涤丝帛。这种液体能洗涤丝帛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A氧化钙 B碳酸钠 C氢氧化钾 D次氯酸钠6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指“M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这里“M气体”是指A甲烷 B一氧化碳C乙烯 D氢气7我国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中药材铁华粉的制作方法:“取钢煅作叶如笏或团,平面磨错令光净,以

3、盐水洒之,于醋瓮中阴处埋之一百日,铁上衣生,铁华成矣。”中药材铁华粉是指A铁粉 B醋酸亚铁 C冰醋酸 D食盐8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的洗冤集录中有用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变黑即为中毒,但现代化学表明银针只能检验出砒霜的毒性,下列物质也能使银针变黑的是ANa2S BNaICNaBrDNaCl9天工开物中记载:人贱者短褐、枲裳,冬以御寒,夏以蔽体,其质造物之所具也。属草木者,为枲、麻、苘、葛,属禽兽与昆虫者为裘褐、丝绵。各载其半,而裳服充焉矣。文中的“枲、麻、苘、葛”和“裘褐、丝绵”分别属于A.纤维素、油脂 B.糖类、油脂C.纤维素、蛋白质 D.糖类、蛋白质10“硫二两,硝二两,马兜铃三钱半。右为末,

4、拌匀”。这段中国古代炼丹家对“伏火方”的记载被认为是黑火药配方的雏形。下列对后来成熟的黑火药配方中主要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硫酸、硝石、木炭粉 B硫磺、芒硝、马兜铃粉C硫磺、硝石、木炭粉 D硫磺、硝酸、马兜铃粉11本草纲目中的“石碱”条目下写道:“采蒿蓼之属,晒干烧灰,以水淋汁,每百引入粉面二三斤,久则凝淀如石,浣衣发面,甚获利也” 。这里的“石碱”是指AKOHBKAl(SO4)2 CKHCO3DK2CO312古代药学著作本草经集注共七卷,其中对“消石”的注解如下:“ 如握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仍成灰”。这里的“消石”是指A氢氧化钙 B硝酸钾 C高锰酸钾 D硝酸钠13新修本草是我国古代中药学

5、著作之一,记载药物844种,其中有关“青矾”的描述为:“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据此推测,“青矾”的主要成分为ACuSO45H2O BFeSO47H2O CKAl(SO4)212H2O DFe2(SO4)39H2O14物理小识中有如下叙述:“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栽木不茂”。“青矾厂气”指的是ACO和CO2BSO2和SO3CNH3和NODNO2和H2S15神农本草经说:“水银镕化(加热)还复为丹”。 黄帝九鼎神丹经中的“柔丹”“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热Hg制得的。 这里的“丹”是指A合金 B氧化物 C氯化物 D硫化物16本草纲目拾遗中在药物名“鼻冲水”条目下写道:

6、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入脑,非有病不可嗅。在“刀创水”条目下写道:治金创,以此水涂伤口,即敛合如故。这里所说的“鼻冲水”、“刀创水”分别指的是A氢氟酸、食盐水 B氨水、碘酒 C石灰水、硝酸 D稀硫酸、食盐17本草衍义中有如下叙述:“嘉州峨眉山有燕萨石,形六棱而锐首,色莹白明澈。”这里“燕萨石”的主要成分可能是ASiO2BCaOCNaClDC(石墨)18古代造纸工艺中使用的某种物质存在副作用,它易导致纸张发生酸性腐蚀,使纸张变脆易破损,该物质是A明矾 B芒硝 C草木灰 D漂白粉19后汉书郡国志中记载:“石出泉水其水有肥,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酉阳杂俎

7、一书:“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这里的“石漆”“石脂水”是指A油脂B油漆C石油D煤焦油20我国晋朝傅玄的傅鹑觚集太子少傅箴中写道:“夫金木无常,方园应行,亦有隐括,习与性形。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里的“朱”指的是 AFe2O3 BCu2O CHgS DCu211640年,我国早期科技丛书物理小识金石类记有“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载木不盛”。“青矾”强热,得赤色固体,“气”凝即得“矾油”。其中“矾油”是指A硝酸B氨水C硫酸D盐酸化学与传统文化(古文) 专题训练二22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砺房成灰”(“砺房” 即牡蜗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蔡伦

8、改进的造纸术,第一步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可用“蜃”溶于水制得。“蜃”的主要成分是ASiO2 BCaO CNa2CO3DCaCO323.汉时期我国的劳动人民又发明了“湿法炼铜”,在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万毕术一书中有一段文字记载:“曾青得铁则化铜”。“曾青”(铜的化合物)是指 ACuCl2 BCuSO4 CCu(OH)2 DCuCO324.西1640年,我国早期科技丛书物理小识金石类记有“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载木不盛”。“青矾”强热,得赤色固体,“气”凝即得“矾油”。“矾油”是指A硝酸 B氨水 C硫酸 D盐酸25.油条中铝含量超标十分普遍,是影响人们健康的食品安全隐患。油条无铝配方由碳酸氢钠

9、(小苏打)和臭粉组成。下列关于臭粉的成份组合正确的是ANH4HCO3 BNa2CO3 C(NH4)2CO3 DNa2CO326.古代炼丹家将丹鼎类比为自然界,整个丹炉在炼丹家看来就是一个缩小的“宇宙”。用来炼制丹药的仪器,即我们今天所讲的反应器,按加热方式和温度高低不同、操作方式不同而有不同种类,鼎是其中广泛使用的一类。初唐至盛唐的灵砂七返论有以下描述:“鼎者有五:一曰金鼎、二曰银鼎、三曰铜鼎、四曰铁鼎、五曰土鼎”,以下物质可作为“土鼎”的主要成分的是A碱金属硝酸盐 B碱金属碳酸盐 C碱土金属硅酸盐 D铵盐27.周辉清波杂志卷十二:信州铅山胆水自山下注,势若瀑布,用以浸铜,铸冶是赖,虽干溢系夫

10、旱涝,大抵盛于春夏,微于秋冬。古传一人至水滨,遗匙钥,翌日得之,已成铜矣。这里的胆水是指 AFeSO4溶液 B CuSO4溶液 C氨水 DNaCl溶液28.东汉周易参同契中记载:“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实验表明胡粉难溶于水,加强热产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湿气。则胡粉的主要成分为A.PbCO3 B.2PbCO3Pb(OH)2 C.Pb(OH)2 D.(CH3COO)2Pb 29.明代本草纲目记载了民间酿酒的工艺:“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以烧酒复烧二次,价值数倍也”,这里用到的方法可用于分离A.丙烯酸甲酯和甲醇 B.对硝基甲苯和含硝酸的水层C.硝酸钾和氯化钠 D.氯化铵和碳酸铵30.唐

11、末五代时期丹学著作真元妙道要略中有云“以硫磺、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者”。描述的的制作过程是A.铝热剂 B.黑火药 C.木炭 D.丹药(硫化汞)31.明代诗人于谦作诗“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诗中所写“乌金”的主要成分是A.金 B.铁 C.锰 D.炭32.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沈括在梦溪笔谈对“洧水”的使用有“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必大行与世”的描述,对上文进行的某些分析中正确的是A.“洧水”的主要成分是油脂 B.“洧水”的主要成分是煤油C.烟的主要成分是炭黑 D.烟的主要成分是石墨二考查实验基本操作

12、332017全国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蒸馏 B升华 C干馏 D萃取34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A萃取B蒸馏C渗析D干馏35东晋葛供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下列操作与“渍”和“绞”原理相近的是A浸泡 过滤 B煮沸 研碎 C萃取 剪断 D蒸馏 捣碎三考查反应过程36本草图经中关于绿矾的分解有如下描述:“绿矾形似朴消(Na2SO410H2O)而绿色,取此物置于铁板上,聚炭,封之囊袋,吹令火炽,其矾即沸,流出,色赤如融金汁者是真也。”对此段话的说明中肯定错误的是A绿矾的化学式为FeSO47H2O B绿矾分解过程中没有发生电子的转移C“色赤”物质可能是F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