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工程)中西方园林的发展历程精品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8079744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7.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工程)中西方园林的发展历程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园林工程)中西方园林的发展历程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园林工程)中西方园林的发展历程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园林工程)中西方园林的发展历程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园林工程)中西方园林的发展历程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工程)中西方园林的发展历程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工程)中西方园林的发展历程精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方园林的发展历程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 园林是人与自然对话的一种方式。要探求园林的发展,就必须针对园林背后蕴涵着的文化精神及思想基础进行探讨。先将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一、园林名称在历史上,游憩境域因内容和形式的不同用过不同的名称。中国殷周时期和西亚的亚述,以畜养禽兽供狩猎和游赏的境域称为囿和猎苑

2、。中国秦汉时期供帝王游憩的境域称为苑或宫苑;属官署或私人的称为园、园池、宅园、别业等。“园林”一词,见于西晋以后诗文中,如西晋张翰杂诗有“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句;北魏杨玄之洛阳伽蓝记评述司农张伦的住宅时说:“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及。”唐宋以后,“园林”一词的应用更加广泛,常用以泛指以上各种游憩境域。二、园林功能按照现代人的理解,园林不只是作为游憩之用,而且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净化空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尘埃,减轻污染;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湿度,改善小气候;还有减弱噪声和防风、防火等防护作用。尤为重要的是园林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有益作用。游

3、憩在景色优美和安静的园林中,有助于消除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乏,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园林中的文化、游乐、体育、科普教育等活动,更可以丰富知识和充实精神生活。三、园林开发方式 从开发方式上说,园林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原有自然风致,去芜理乱,修整开发,开辟路径,布置园林建筑,不费人事之工就可形成的自然园林。如唐代王维的辋川别业是将私家别墅营建在具山林湖水之胜的天然山谷区,可称为山林别墅;如湖南大庸县的张家界、四川松潘县的九寨沟,具有优美风景的大范围自然区域,略加建设、开发,即可利用,称为自然风景区;如泰山、黄山、武夷山等,开发历史悠久,有文物古迹、神话传说、宗教艺术等内容的,称为风景名胜区

4、。另一类是人工园林,即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为改善生态、美化环境、满足游憩和文化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环境,如小游园、花园、公园等。四、园林发展的阶段上说,园林可分为四大类:世界园林历史,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四大文明阶段. (一)原始文明阶段 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人类树巢而居,茹毛饮血,巢穴而居,采集渔猎.人类对大自然环境的被动适应状态,在生存演化过程中,人类被动植物的形态,色泽等外观特征所吸引并有了心灵感应,赋有生命意义,有了动植物崇拜.原始文明后期,人类农业和聚居的部落,园圃种植,鸟兽养殖.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届有了果园,菜圃,畜养鸟兽场所.逐渐满足了人们祭

5、祀温饱需要,园林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其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为:种植,养殖,观赏不分;为全体部落成员共管共享;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 (二) 农业文明阶段 距今大约1万年前,在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大河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农业的长足发展,人类进入了以农耕为主的农业文明阶段,果园,菜圃,兽场亦分化为供生产为主的果蔬园圃和供观赏为主的花园,猎苑.伴随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城镇,国都和手工业,商业,使建筑技术不断提高,为大规模兴造园林提供了必要条件 自然地域,文化体系演化形成世界园林体系.文化体系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种族,宗教,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系统,历史地理和文化交流

6、等,尤其以自然地域,种族,宗教文化,语言文字系统影响最大. (三) 工业文明阶段 18世纪中叶,蒸汽机和纺织机在英国广泛使用促进了生产革命。F.L.奥姆斯泰德开创自然保护和城市公共园林,并和C.奥克斯合作建成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还有E.霍华德提出把城市引入乡村的乌托邦思想“园林中的城市”(四) 信息文明阶段 促进了公共园林,公共绿地,城市与生态景观的艺术发展,促进了人类任何工程与自然生存环境景观活动的艺术思考. 文化多元化,全球一体化的当代,人类环境建设与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理论思考,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深入人心. 五、世界园林体系划分为欧洲园

7、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三大体系. 然而由于中西方世界观、自然观、实践理性的差异决定他们存在着千千万万的差异,因此我们就有必要从中西方园林的思想流派、发展历史、具体事例及相互之间的作用上加以分析。欧洲园林:欧洲园林又称为西方园林,覆盖面广,它以欧洲本土为中心,势力范围囊括欧洲,北美,南美,澳大利亚等四大洲,对南非,北非,西亚,东亚等地区的园林发展和当代亦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方园林从一开始就同秩序密不可分,从一开始就是与自然抗争,并试图征服自然来产生他们认为的和谐美。 欧洲园林的两大流派都有自己明显的风格特征.规则式园林:气势恢宏,视线开阔,严谨对称,构图均衡,花坛,雕像,喷泉等装饰丰

8、富,体现庄重典雅,雍容华贵的气势. 自然风景式园林取消了园林与自然之间的界线,将自然为主体引入到园林,排除人工痕迹,体现一种自然天成,返璞归真的艺术.文化传统,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当时的园林就是模仿经过人类耕种、改造后的自然,其早期为规则式园林,以中轴对称或规则式建筑布局为特色是几何式的自然,因而西方园林就是沿着几何式的道路开始发展的,以大理石、花岗岩等石材的堆砌雕刻、花木的整形与排行作队为主要风格。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带来了伊斯兰的园林文化,结合欧洲大陆的基督教文化,形成了西班牙特有的园林风格。水作为阿拉伯文化中生命的象征与冥想之源,在庭院中常以十字形水渠的形式出现,代表天堂中水、

9、酒、乳、蜜四条河流。各种装饰变化细腻,喜用瓷砖与马赛克作为饰面。这种类型的园林极大影响到美洲的造园和现代景观设计。中世纪古代文化光辉泯灭殆尽,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纷纷到宗教中寻求慰藉,因此中世纪的文明基础主要是基督教文明。园林产生了宗教寺院庭院和城堡庭院两种不同的类型。两种庭园开始都是以实用性为主,随着时局趋于稳定和生产力不断发展,园中装饰性与娱乐性也日益增强。15世纪初叶,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兴起。文学和艺术飞跃进步,引起一批人爱好自然,追求田园趣味,文艺复兴园林盛行,并逐步从几何型向巴洛克艺术曲线型转变。文艺复兴后期,园林甚至追求主观、新奇、梦幻般的“手法主义”的表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向往罗马

10、人的生活方式,所以富豪权贵纷纷在风景秀丽的地区建立自己的别墅庄园。由于这些庄园一般都建在丘陵或山坡上,为便于活动,就采用了连续的台面布局。台地园的平面一般都是严整对称的,建筑常位于中轴线上,有时也位于庭院的横轴上,或分设在中轴的两侧。在园林和建筑关系的处理上,意大利台地园开欧洲体系园林宅邸向室外延伸的理论先河,它的中轴以山体为依托,贯穿数个台面,经历几个高差而形成跌水,完全摆脱了西亚式平淡的涓涓细流的模式,开始显现出欧洲体系特有的宏伟壮阔气势。而且庄园的轴线有些已不止一两条,而是几条轴线,或垂直相交,或平行并列,甚至还有呈放射状排列的,这些都是从前所没有的新手法。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和英国风景式

11、园林为优秀代表,以规则式和自然式园林构图为造园流派,分别追求人工美和自然美的情趣,艺术造诣精湛读到,为西方世界喜闻乐见的园林。17世纪,园林史上出现了一位开创法国乃至欧洲造园新风的杰出人物勒诺特,法国园林即由他开创。中国称之为古典主义园林。勒诺特的造园保留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庄园的一些要素,又以一种更开朗、华丽、宏伟、对称的方式在法国重新组合,创造了一种更显高贵的园林,追求整个园林宁静开阔,统一中又富有变化,富丽堂皇、雄伟壮观的景观效果。在中国的圆明园,由于乾隆皇帝的猎奇,也建造了模仿法国园林的西洋楼。文艺复兴后,先后涌现出意大利台地园林、法国古典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17、18世纪,绘画与文学两

12、种艺术热衷于自然的倾向影响了英国造园,加之中国园林文化的影响,英国出现了自然风景园。以起伏开阔的草地、自然曲折的湖岸、成片成丛自然生长的树木为要素构成了一种新的园林。18世纪中叶,作为改进,园林中建造一些点景物,如中国的亭、塔、桥、假山以及其他异国情调的小建筑或模仿古罗马的废墟等,人们将这种园林称之为感伤主义园林或英中式园林。欧洲大陆风景园是从模仿英中式园林开始的,虽然最初常常是很盲目的模仿,但结果却带来了园林的根本变革。风景园在欧洲大陆的发展是一个净化的过程,自然风景式比重越来越大,点景物越来越少,到1800年后,纯净的自然风景园终于出现。19世纪上半叶的园林设计常常是几何式与规则式园林的综

13、合。19世纪末,更多的设计使用规则式园林来协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艺术和建筑业在向简洁的方向发展,园林受新思潮的影响,走向了净化的道路,逐步转向注重功能、以人为本的设计。19世纪,造园风格停滞在自然式与几何式两者互相交融的设计风格上,甚至逐步沦为对历史样式的模仿与拼凑,直至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中导致新的园林风格的诞生。受工艺美术运动影响,花园风格更加简洁、浪漫、高雅,用小尺度具有不同功能的空间构筑花园,并强调自然材料的运用。这种风格影响到后来欧洲大陆的花园设计,直到今天仍有一定的影响。新艺术运动时期通过装饰的手段来创造出一种新的设计,主要表现在追求自然曲线形和追求直线几何形两种形式。新艺术运动中的另一个特点是强调园林与建筑之间以艺术的形式相联系,认为园林与建筑之间在概念上要统一,理想的园林应该是尽量再现建筑内部的“室外房间”。虽然反叛了古典主义的传统,但其作品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现代”,他是现代主义之前有益的探索和准备。可以说,这场世纪之交的艺术运动是一次承上启下的设计运动,它预示着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