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贪夜蛾地下蛹防控技术规程

上传人:木92****502 文档编号:138074740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440.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草地贪夜蛾地下蛹防控技术规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草地贪夜蛾地下蛹防控技术规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草地贪夜蛾地下蛹防控技术规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草地贪夜蛾地下蛹防控技术规程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草地贪夜蛾地下蛹防控技术规程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草地贪夜蛾地下蛹防控技术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草地贪夜蛾地下蛹防控技术规程(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S 65.020.01 B 16 T/GDP 广东省农药协会团体标准 T/GDP 0082020 草地贪夜蛾地下蛹防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underground pupae of Spodoptera frugiperda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2020 - - 发布2020 - - 实施 广东省农药协会 发 布 T/GDP 0082020 I 前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的规定编制。 本标准由广东省

2、农药协会提出。 本规程由广东省农药协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市金农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广东宇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为:张志祥、徐汉虹、黄长安、张欣倩、章婉贤、赵坤宇、杨文。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T/GDP 0082020 1 草地贪夜蛾地下蛹防控技术规程草地贪夜蛾地下蛹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草地贪夜蛾地下蛹的基本原则、防控原理、综合防控方法和实施要求等。 本规程适用于草地贪夜蛾地下蛹的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

3、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GB 12475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 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1276-2007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 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 (Smith) 草地贪夜蛾隶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灰翅夜蛾属Spodoptera, 原分布于美洲热带和 亚热带地区,具有迁飞速度快、繁殖能力强、暴食危害重及防治难度大等特点,是联合国粮农

4、组织全球 预警的跨国界迁飞性重大害虫,2019年1月入侵我国。以幼虫与成虫的形态学特征作为该虫的主要鉴定 依据,其它特征作为参考(参见附录A)。 3.2 地下蛹 underground pupa 草地贪夜蛾老熟幼虫从植株上脱落并在土壤中过渡为成虫时的一种形态。 3.3 种子处理技术 seed treatment 播种前对种子采用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处理措施的总称,促使种子发芽快而整齐、幼苗生长健壮, 可预防或减轻病虫害发生。本规程介绍种衣剂、拌种两种种子处理措施,同时能对草地贪夜蛾化蛹时起 到阻截作用。 3.4 毒土 toxic clay T/GDP 0082020 2 把农药混入土中以毒杀有害

5、生物的方法。 3.5 灌根 irrigating root method 将一定剂量的药剂随水灌浇到植株根际土壤中, 防治植物根际病虫的方法, 使用内吸性药剂还能被 根系吸收并传至植物地上部,使害虫在取食植株后中毒而死。 3.6 地膜覆盖栽培 plastic mulch culture 将一定剂量的药剂随水灌浇到植株根际土壤中, 防治植物根际病虫的方法, 使用内吸性药剂还能被 根系吸收并传至植物地上部,使害虫在取食植株后中毒而死。 4基本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草地贪夜蛾的发生规律,以及影响其发生与为害的 各种因素,因地制宜,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运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

6、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农药 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天敌的伤害, 创造出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草地贪夜蛾发生的环境, 经济、 安全、有效和方便地控制其为害,以确保作物的产量及品质。 5防控原理 草地贪夜蛾在我国是一种“北迁南回,周年循环”的重大迁飞性害虫,防控形势复杂。草地贪夜蛾 老熟幼虫常落到地上并钻入土中化蛹,成虫作为迁飞扩散危害的关键,应在防治阻截草地贪夜蛾幼虫、 成虫的同时,对地下蛹加以杀灭,减少北迁南回数量,减缓本土虫源的建立。本技术规程主要通过阻止 老熟幼虫下土化蛹、杀死土中老熟幼虫、杀地下蛹、破坏化蛹场所、阻止羽化成虫出土等措施,达到防 控草地贪夜蛾地下蛹的目的。 6化蛹部位 草

7、地贪夜蛾老熟幼虫常落到地上, 借用深度为2-8cm的浅层土壤做一个蛹室, 形成土沙粒包裹的茧, 并在其中化蛹。也可在为害寄主植物如玉米雌穗、果穗上化蛹。如果土壤太硬,老熟幼虫会在土表利用 枝叶碎片和其他材料结成丝茧,并在地表化蛹。草地贪夜蛾蛹期夏季为8-9天,春秋季为12-14天,冬季 为20-30天。 7地下蛹防控技术 7.1清理田园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彻底清理田间残株、落叶、杂草,连同植株上的卵及幼虫一起带出田外集中 处理。 7.2翻耕 7.2.1前茬处理 T/GDP 0082020 3 秋翻前先耙地灭除前作根茬,同时可耙死部分虫蛹,并整体清理农膜、碎石子及周边杂草。 7.2.2深耕松土

8、 秋收后趁土壤湿润用机械全面翻耕土壤,深度控制在20-25cm,并将虫蛹翻入土壤深处不能出土。 要求做到深浅一致,土垡大小适宜,不漏深。翻后晒田,风化土壤。 若没有时间秋翻,可在开春后播种前选择晴天及时春耕、松土,耙碎耙平,以利保墒起垄。以机耕 旋耕碎土的耕作方式为佳,深度控制在10-15cm。 7.2.3注意事项 水作改旱作要提早深耕;土层厚、土壤黏重,必须深耕;山坡旱地土层浅,耕得不宜太深;砂土不 宜深耕,耕松表层即可。 7.3灌水灭蛹 7.3.1前提要求 在春耕前灌水灭蛹;对于不方便整地的地块,如铺设喷灌管道,或是水利条件好的地区,可通过灌 水替代。 7.3.2实施方法 灌水前先晒田7-

9、8天,再灌水使田间水位高3-5cm,并保持浅水7-10天。排水后耙耢2-3次,做到土 壤表层细碎,地面平整。 7.4种子处理技术 7.4.1种衣剂处理 7.4.1.1施用方法 选用乙酰甲胺磷、氯虫苯甲酰胺、丁硫克百威复配溴氰虫酰胺或氯虫苯甲酰胺等种衣剂,按产品标 签推荐剂量,与种子充分搅拌,直至种子表面均匀沾上药液,再将包衣后的种子摊开于阴凉通风处充分 晾干即可播种。 7.4.1.2注意事项 包衣种子可装入透气包装袋,置于干燥阴凉通风的农药储存室贮藏备用不超过7天;包衣种子严禁 食用或作饲料用,装过包衣种子的包装袋应按农药包装物标准处置。 7.4.2拌种处理 7.4.2.1施用方法 选用乙酰甲

10、胺磷、 丁硫克百威复配溴氰虫酰胺或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 按产品标签推荐剂量加水稀 释后,用喷雾器将药剂均匀喷施在种子表面,并同时搅拌均匀。待表面药液干燥后即可播种。 7.4.2.2注意事项 种子催芽后拌药保护种芽,需随拌随用;严禁使用对种子萌发或幼苗有药害的药剂进行拌种。 7.5撒施毒土 T/GDP 0082020 4 7.5.1药剂 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杀虫双、乙酰甲胺磷、丁硫克百威复配溴氰虫酰胺或氯虫苯甲酰 胺等药剂,按一定量过40-60目筛的细土或细沙,与粉状药剂按比例混合均匀;如药剂为液剂时,先用 少量水或丙酮稀释后,用喷雾器喷到细土/沙上,拌匀后即可备用。 可选用3.6%杀

11、虫双颗粒剂、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18%杀虫单颗粒剂等,按产品标签推荐剂量 施用。 7.5.2施用方法 7.5.2.1混土施药 颗粒剂或药土/沙均匀撒施地表后,随后翻耕入土,深度为20-25cm。 7.5.2.2播种沟、移植沟施药 在播种时,与种子同步施入播种沟或移植沟内。 7.5.2.3根侧施药施药 可采用沟施或穴施方法进行施用或追施,沟施距植株10-15 cm沿垄开沟,深度为5-10 cm;穴施以 每穴施0.5-2 g为宜,施药后即覆土,如土壤较干,则适量浇水。 7.6灌根处理 7.6.1药剂 杀虫双、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按产品标签推荐剂量兑水灌根,每株的灌药量视植株 大

12、小50-500ml不等,苗期每株灌药液50-100ml。施药间隔期15-20天。 7.6.2施用方法 7.6.2.1单株灌根 应距离植株根部1-3cm处绕植株一圈浇。 7.6.2.2开沟灌药 对行距较大条播或沟播作物,可顺行开沟灌药,以加强防效和节约农药,待药剂渗完后及时用土封 沟。 7.6.2.3穴灌法 对株行距均较大的作物采取穴灌法, 在植株四周挖穴或插孔灌药, 待药剂渗完后及时用土封穴或孔, 泼浇的地面也要撒一层湿土盖好,以减少药液的挥发散失。 7.6.3注意事项 灌根前后不宜立即浇水,若缺水,可在定植沟内浇少量的水,以水面到垄高的1/3为宜;苗期或夏 季用药应将药剂浓度调低一点;潮湿土

13、壤灌药,药液浓度要相应加大,以弥补因土壤水分稀释而降低的 浓度,干燥土壤灌药,药液浓度应适当低一些,防止发生药害而伤根;最后一次灌根施药时间距离果实 采收应不少于60天。 7.7覆膜栽培技术 T/GDP 0082020 5 7.7.1前提要求 覆膜有播前和播后两种形式,以播后覆膜为主,但在土壤墒情不好的情况下,也可先覆后播。覆盖 地膜后使得土壤中的蛹羽化后无法出来产卵危害, 被闷死在地膜里, 也使得草地贪夜蛾幼虫无法入土化 蛹。 在覆膜前要求精细整地,清除地面杂草和根茬,整平地块,碎细表土;施足底肥,并增施有机肥; 积温不足的地区可以比常规提前7-10天播种。 7.7.2土壤墒情 覆膜前田间持

14、水量需在60%以上,墒情差、干旱的地块,可等下雨或浇水后于24小时后及时铺膜, 或是在覆膜后进行座水点种。 7.7.3使用方法 一般选用厚度为0.005-0.01mm,宽幅为0.6-1.2m的聚乙烯无色透明膜,每亩用量约4-5kg。顺风边 铺边埋,要求地膜紧贴地面,平整且松紧适中,四边压紧埋实,每隔3-5米用土横压膜上。 7.7.4播种方式 7.7.4.1先播后覆 机播或畜播均可,播种后当天或次日上午在播种行两侧各开一沟,铺膜并将膜边放入沟内并压实, 要压严不漏风。 7.7.4.2先覆后播 首先进行耕地整地、施肥,然后盖膜。可利用覆膜机具,一次完成耙地、开沟、施肥和覆膜。没有 机械的地区,可利

15、用畜力,中间先开一沟施肥,然后将两侧土向内翻各开一沟,起垄并覆膜。盖膜后, 在膜上按株距要求打孔,打孔要正,孔深5厘米,每孔下籽3-5粒,然后用湿土盖严压实。 7.7.5放苗 7.7.5.1先播后覆 坚持“阴天突击放,晴天避中午、大风”的原则,在播后7-10天进行查苗,选择无风天上午10点前 或下午4点后进行,发现有幼苗接触地膜,用小刀或竹片等物将苗上的地膜划破一小孔将苗引出膜外, 放苗孔直径控制在1-2cm,注意不要伤苗,并及时用细湿土沿苗茎基部封住缝。 7.7.5.2先覆后播 在播后5-7天查苗,发现有幼苗与播种孔错位被压在膜下时,要及时扶苗出膜,再封严苗孔。出苗 前下雨出现膜孔土壤板结,

16、应松土放苗。先将土敲碎,再行发苗,切勿将土块揭掉,以免拔出幼苗。 7.7.6间苗定苗 3叶期抓紧间苗、补苗,于5叶期及时定苗,并且以晴天下午进行为佳。间苗按照“去弱留强、间密 存稀、留匀留壮”的原则,选留大小一致、植株均匀、茎基扁粗、无病虫害的壮苗;发现有缺苗或死苗, 清理完后在缺苗的地方开一小孔,将间苗多出、长势最好的幼苗带土放入孔中,浇定根水后,用细土盖 住苗根和膜孔。 7.7.7及时收获 T/GDP 0082020 6 覆膜栽培的作物一般会比露地栽培提前1周左右成熟,应及时收获。 7.7.8回收残膜 作物收获前,应将压在沟中的塑料薄膜拔出,同时清理沟中虫蛹并集中处理。收获时要及时清除田 间残膜,以免污染环境。将留在土壤中的残膜用耙子耙出并拾取,统一回收处理,较大块的残膜可冲洗 干净并存放好,来年继续使用或做它用。 7.7.9注意事项 覆膜一周后在垄沟内每隔50cm扎以直径3mm左右的渗水孔; 在栽培过程中, 发现有破口处用土封严。 7.8人工捕杀 清晨或傍晚在田间发现有高龄幼虫可直接人工捕捉并灭杀; 在地膜或植株上发现有虫蛹, 捡拾摘取 并集中灭杀或处理后作动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