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之科技强军观.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8072658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大学生之科技强军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当代大学生之科技强军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当代大学生之科技强军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当代大学生之科技强军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当代大学生之科技强军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大学生之科技强军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大学生之科技强军观.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技强军之我见科技强军之我见周昊摘 要:科技发展对军队建设的巨大推动作用,未来军队的发展方向关键词:军事高科技;军队;见解1科技的地位 由于免受大国的入侵,我们必须加强国防建设。因此,就需要先进的武器来支撑。此时,高科技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当今世界高科技的发展不但对整个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导致了战争军事技术日益走向了技术化,信息化。军事高技术化对国防科技与武器装备的发展起到了难以估量的推动作用。2科技的作用2.1高技术对战争带来的影响: 第一,高科技使侦察捉到了不怕火力威胁,不怕地形限制,真正做到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侦查的立体化使战争前的准备得到

2、最完美的完成; 第二,是高技术使得战争武器装备得到了质的提高,精确的制导系统带来了打击的精确性; 第三是反应的高速化,高技术武器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的成果,战争方做到机动快,反应快,打击快,转移快; 第四,战争永远包括打击与防护两个方面,高技术使得防护的手段越来越多,越来越隐秘,防护的综合化可以有效地在现代战争中最大可能的保存自己的实力;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指挥。指挥控制系统是现代战争的中心枢纽,在高技术战争中交战双方之间实力的差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挥与控制的水平上。面对复杂多变的战争局势,仅仅靠人脑已远远不够,高技术特别是电脑的应用使得指挥系统智能化。只有借助于可操控的巨大指挥网络,才

3、能真正打赢一场异常复杂的现代战争。而这种可控性使现代战争与政治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2.2高技术是现代战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微电子技术、纳米技术等高科技的广泛应用,军事领域的知识与技术成分不断提高,军事装备领域出现了革命性变化。高科技战争首先是武器装备的高技术化。100多年来,人们衡量军备水平的高低都是以建造坦克、大炮、飞机和舰艇多少来衡量的。而在知识军事条件下,装备发展的重点集中到电子信息技术、隐身技术和精确制导技术,以及一体化的战场指挥系统等技术成分高的领域高科技战争最突出的特征是它的“非对称性”与“非致命性”。“非对称性”,即交战双方力量对比和武器装备不在同一档次。强大的一方凭借其力量的

4、绝对优势,一开始便垄断和主导整个战场,使挨打的一方,别说还手,就连招架的工夫都丧失怠尽。“非致命性”战法与非杀伤性武器密切相关,使用该武器,将用不着消灭敌人肉体,便可让对手丧失战斗能力。换句话说,高科技,使战争由流血的政治,变为了“可以是流血,也可以是不流血的政治”。 违背国际社会意志的伊拉克战争基本结束,20多天的短暂战争,是目前战争史上运用高新科技含量最高,对世界格局和政治版块影响最大的一次。我们应该看到伊拉克国防意志和传统的作战模式与现代化装备齐全的美英联军的国防意图和现代化作战模式的利与弊;新时期对国防的影响和世界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向。我们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加强我军信息化和机械化建设,

5、积极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推动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势不可待。不断加强国防建设,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大量运用了具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武器装备和精确制导武器,并采取了相应的作战方式进行了战争。其基本特征为:一是信息在作战中的地位和作用产生了重大变化,信息控制能力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作战能力,对作战的胜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是作战空域空前扩大,战场向大纵深、立体化方向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前方和后方;三是作战行动向高速度、全天候、全时域发展;四是空袭和反空袭已构成独立的战争阶段;五是扩大了合同作战的范围使战争向陆、海、空、天、电磁“五维一体”发展。整个战争过程充分的反映出高科

6、技对武器装备的性能,自动化水平,生存能力,作战能力以及武器的可靠性和可维修性的影响;对军事理论的发展影响;对战争的面貌和作战方式的影响;对作战行动时的隐蔽和行动透明度,火力战的地位和战场生存能力,昼夜作战的差别和作战难度,战争立体化的发展和协同作战的要求以及作战时的后勤保障的影响;对作战指挥人员的手段和作战指挥机构的效率、机动、生存以及指挥人员素质的影响。 3怎么样才能科技强军首先,努力跟上军事变革和发展潮流。要与时具进,以我为主,努力创新。在当今世界,任何一支军队,如果关起门来搞建设,拒绝学习国外的先进东西,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的。我军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面向世界,跟上世界军事变革和潮流,积极借

7、鉴各国军队特别是发达国家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有益经验,有选择的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方法。学习借鉴时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采取分析批判的科学方法,从我国实际出发而取其精华。与此同时,要把创新作为学习借鉴的目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们的根本立足点,并以此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努力构建我军创新体系。 其次,努力培养和造就大批高质量人才。人才是政事之本,也是建军治军之本。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和手段培养人才。其一要训练育才,在和平时期,培养优秀的军事人才的基本途径在于训练;其二要教学育才,要进一步完善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和教学保障,为培养军事人才创造条件;其三科研育才,要注重高

8、层次、深层次的研究,同时也要进行启蒙式、普及性的研究;其四实践育才,军事人才的培养和成长,要经过军事实践的过程和军事科学以及军事专业的学习训练。因此,要培养通用型人才,注重人才的长远发展。 第三依靠科技加强质量建设。要集中力量发挥优势,有重点的研制和生产精确制导武器和远程打击武器,以及指挥控制情报侦察系统、通信和电子战等高技术武器装备。要用科学的方法优化军队结构,理顺体制编制,在结构调整中要增加技术含量较高的部队,减少一般的部队,创造吸引和鼓励高素质人才快速成长的机制和环境;加强和改进院校教育,拓宽军地高校共建渠道,提高人才培养层次和综合办学效益,努力造就一批适应未来作战要求的复合型和过硬的技

9、术骨干队伍。 第四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和后勤建设。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要按照“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兵于民”的方针,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国防动员体制,提高国防动员能力,完善国防内部机制和快速国防动员的能力,这是军事潜力和军事实力的关键,也是强大后备力量的重要标志。建立集中统一,灵敏高效,上下贯通,军地结合,具有高度权威的领导机构,这样才能达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目的和要求。与此同时,还要实现后备力量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的,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快速转变。从而形成参战力量多层次,规模适度的后备力量。随着核技术、电子和电磁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战争形态已跨入高技术兵器时代,未来战争对后勤保障能力提出了越来

10、越高的要求。我军不仅要充分利用军队的整体力量,实行三军联勤保障,形成立体保障能力;而且要动员民间力量,实行军民兼容,平战结合,形成社会保障力量,发挥军民整体保障威力。 总之,我们要走中国特色的精兵强军之路。 高技术武器的研制和外购成本高且价格昂贵,我们在与各国一样进行军事变革的同时,不搞任何形式的军备竞赛,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让其协调发展。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国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很难独立自主地和平的进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就很难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与此相反,如果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的支撑,也无法进行军事变革。因此,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国情,走中国特色的精兵强军之路,不断加强

11、国防建设中军事变革的基础工程建设,为未来军事斗争做好准备,为新时期防卫作战和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统一做好准备,进而增强国防实力。4未来军队变化军事高技术的广泛应用必然引起军队建设的变革: (1)军队规模将缩小由于作战效能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武器系统的高技术含量和作战人员的军事高科技素质,军队的数量、质量和战斗力之间的关系从而将发生根本性变化,质量将上升为主导地位,数量将逐渐减少,战斗力将大幅度提高。(2) 军队结构将不断优化,数字化部队将成为发展趋势各军兵种部队比例关系更加合理,结构更加紧密,以适应高技术武器系统作战功能一体化的需要。部队编成趋向一体化、多能化、小型化,并向数字化部队方向发展。(3)

12、 军队人员构成和素质将大幅度改善。为适应操纵高技术武器装备的需要,军官、士兵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必将相应提高,对军人的品格、素质、能力、学历等要求将有新的标准。在人员比例上,军官的比例将上升,士兵的比例缩小;技术军官的比例上升,其他军官的比例缩小;技术保障、尤其是信息技术保障人员增多,勤务保障人员减少,军队将成为人才密集型群体二十一世纪的战场是五维的-陆、海、空、外层空间、信息网络。战争的样式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传统的军事 思想和作战样式将面临严峻挑战。从矛盾到火枪,世界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军事领域随之发生巨大震荡。现在,高科技发展也给“安全”的概念带来很大转变。例如,国防之要义,在

13、于国家边界不可侵犯。然而,高科技时代,卫星应用和互联网本身就没有国界. 未来高科技武器装备的发展,同样将进入信息化时代,逐步实现体系化、信息化、网络化、精确化、隐身化和小型化。隐形轰炸机现在已经有了,将来还会出现隐形坦克、甚至隐形士兵;攻击弹头、水陆两栖作战坦克等,都会越做越小。 二十一世纪的战场将成为陆、海、空、天、信息五维战场,作战空间将向外层空间扩展。战争的样式将发生根本性变化,传统的军事思想和作战样式将逐渐消失。 参考文献:顾伟.军事科技与新军事变革.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王保存.世界新军事变革新论.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叶征.信息化作战概论.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王军.中国大战略与国际安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