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数据包解析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上传人:共*** 文档编号:138072264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P数据包解析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IP数据包解析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IP数据包解析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IP数据包解析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IP数据包解析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P数据包解析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P数据包解析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设名称:IP数据包解析班 级:学 号:姓 名:指导老师:日期:20121Ip数据包解析目录1.课程设计目的12.课程设计要求13.程序设计分析13.1 网卡设置13.2 使用套接字23.2.2 接收数据包23.3 定义IP头部的数据结构33.4 IP包的解析33.5 协议的定义43.6捕获处理44.运行结果55.总结56.源程序代码61.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设计一个捕获并解析IP数据包的程序,并根据这个程序,说明IP数据包的结构及IP协议的相关问题,从而对IP层的工作原理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2.课程设计要求 本设计的目标是捕获网络中的IP数据包,解析数据包的内容,将结果显示在标

2、准输出上,并同时写入日志文件。程序的具体要求如下:1)以命令行形式运行:ipparse logfile,其中ipparse是程序名, 而logfile则代表记录结果的日志文件。 2)在标准输出和日志文件中写入捕获的IP包的版本、头长度、服务类型、数据包总长度、数据包标识、分段标志、分段偏移值、生存时间、上层协议类型、头校验和、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等内容。3)当程序接收到键盘输入Ctrl+C时退出3.程序设计分析3.1 网卡设置 为了获取网络中的IP数据包,必须对网卡进行编程,在这里使用套接字(socket)进行编程。但是,在通常情况下,网络通信的套接字程序只能响应与自己硬件地址相匹配的数据

3、包或是以广播形式发出的数据包。对于其他形式的数据包,如已到达网络接口,但却不是发送到此地址的数据包,网络接口在骓投递地址并非自身地址之后将不引起响应,也就是说应用程序无法收取与自己无关的数据包。我们要想获取网络设备的所有数据包,就是需要将网卡设置为混杂模式。3.2 使用套接字 套接字分为三种,即流套接字(Stream socket)、数据报套接字(Datagram Socket)和原始套接字(Raw Socket)。要进行IP层数据包的接收和发送,应使用原始套接字。创建原始套接字的代码如下: Socket sock: Sock=wsasocket(af_inet,sock_raw,ipprot

4、o-ip,null,0,wsa-flag-overlapped):本设计不用考虑超时情况。创建套接后,IP头就会包含在接收数据包中。然后,我可以设置IP头操作选项,调用setsockopt函数。其中flag设置为true,并设定IP-HDRINCL选项,表明用户可以亲自对IP头进行处理。最后使用bind()函数将socket绑定到本地网卡上。绑定网卡后,需用WSAIoctl()函数把网卡设置为混杂模式,使网卡能够接收所有的网络数据。如果接收的数据包中的协议类型和定义的原始套接字匹配,那么接收的数据就拷贝到套接字中,因此,网卡就可以接收所有经过的IP包。3.2.2 接收数据包 在程序中可使用re

5、cv()函数接收经过的IP包。该函数有四个参数,第一个参数接收操作所用的套接字描述符;第二个参数接收缓冲区的地址;第三个参数接收缓冲区的大小,也就是所要接收的字节数;第四个参数是一个附加标志,如果对所发送的数据没特殊要求,直接设为0。因为IP数据包的最大长度是65535B,因此缓冲区的大小不能小于65535B。设置缓冲区后,可利用循环来反复监听接收IP包,用recv()函数实现接收功能。3.3 定义IP头部的数据结构程序需要定义一个数据结构表示IP头部。其代码如下:struct IP_HEADERunsigned short ip_version, /*IP的版本号 */ip_hdr_len;

6、 /*IP包头的长度*/ip_tos; /*IP包的服务类型*/ip_total_len; /*IP包的总长度*/ip_id; /*IP包的分段标识*/ip_flags; /*IP包的分段标志*/ip_frag_offset; /*IP包的分段偏移*/ip_ttl; /*IP包的生存时间*/ip_proto; /*IP包的高层协议*/ip_hdr_chksum; /*IP包的校验和*/struct IPADDRESS ip_src_addr; /*IP包的源IP地址*/ip_dest_addr; /*IP包的目的IP地址*/ipheader;3.4 IP包的解析 解析IP包的字段有两种策略。针

7、对长度为8位、16位和32位的字段(或子字段)时,可以利用IP-HEADER的成员直接获取。要解析长度不是8位倍数的字段(或子字段)时,可以利用C语言中的移位以人、及与、或操作完成。3.5 协议的定义(包含相应的头文件#include #include):DWORD dwIoControlCode=SIO_RCVALL, /*接收所有的IP包*/dwProtocol=IPPROTO_IP; /*协议类型为IP*/3.6捕获处理1.加载 Winsock;2.创建一个接收原始IP包的socket连接;3.绑定到一个接口;4.进行WSAIoctl设置,接收所有的IP数据包。代码如下:if (WSAI

8、octl(s, dwIoControlCode, &optval, sizeof(optval),NULL, 0, &dwBytesRet, NULL, NULL) = SOCKET_ERROR)5.接着设定一个线程进行捕获:(1)创建一个接收IP包的链表头;(2)设置一个标识,为真,则不断进行IP包的捕获;(3)建立一个新的结点,将捕获的数据包加入到该结点;(4)如果链表的长度达到指定的长度,创建一个线程对该链表的IP包进行解析;再设置一个在IP数据包链表不足给定的长度,而又中止IP捕获时,对链表的处理;(5)为下一个IP包链表创建一个链表头。6.建立一个进行IP包解析并显示的线程,进行解析

9、IP数据包,然后显示IP数据包。4.运行结果截获IP数据包程序运行结果如下:5.总结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通过多次上机的实践,充分利用所学的计算机网络以及socket编程与C语言编程的知识,并上网搜索一部分相当资料,粗略设计出该程序。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充分运用了所学的计算机网络知识,设计出了如何解析IP数据包,从而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了IP数据包的结构及IP协议的相关问题,从而对IP层的工作原理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 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也碰到的不少问题。例如:对IP数据包的结构不了解、IP层工作原理也不熟悉、C语言编程基础差等一系列问题。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很大不足,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还将努力提高。6.

10、源程序代码#include winsock2.h#include ws2tcpip.h#include iostream.h#include stdio.h#pragma comment(lib, ws2_32.lib)#define IO_RCVALL _WSAIOW(IOC_VENDOR,1)#define BUFFER_SIZE 65535/* 定义IP头部数据结构 */typedef struct _IP_HEADERunionBYTE Version; /版本(前4位)BYTE HdrLen; /报头标长(后四位),IP头长度;BYTE ServiceType; /服务类型WORD

11、TotalLen; /总长度WORD ID; /标识unionWORD Flags;WORD FragOff;BYTE TimeToLive;BYTE Protocol;WORD HdrChksum;DWORD SrcAddr;DWORD DstAddr;BYTE Options;IP_HEADER;/逐位解析IP头中的信息,获取版本号void getVersion(BYTE b,BYTE &version)version = b4;void getIHL(BYTE b,BYTE &result)result = (b & 0x0f) *4;/解析服务类型char * parseService

12、Type_getProcedence(BYTE b)switch(b5)case 7:return Network Control;case 6:return Internet work Control;case 5:return CRITIC/ECP;case 4:return Flash Override;case 3:return Falsh;case 2:return Immediate;case 1:return Priority;case 0:return Routine;default:return Unknown;char * parseServiceType_getTOS(B

13、YTE b)b=(b1)&0x0f;switch(b)case 0:return Normal service; case 1:return Minimize monetary cost;case 2:return Maximize reliability;case 4:return Maximize throughput;case 8:return Minimize delay;case 15:return Maximize security;default:return Unknown;/* 获取禁止分片标志和分片标志 */void getFlags(WORD w,BYTE &DF, BYTE &MF)DF=(w14)&0x01;MF=(w13)&0x01;/* 获取分片偏移量 */void getFragoff(WORD w,WORD &fragoff)fragoff=w&0x1ffff;/获取协议char * getProtocol(BYTE Protocol)switch (Protocol)case 1: return ICMP;case 2:return IGMP;case 3:return GG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