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含答案)

上传人:binzh****nxia 文档编号:138072213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7.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含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送东阳马生序浏览题 1、本文选自宋学士文集。 2、作者介绍。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代文学家。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与刘基、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追谥“文宪”。 3、本文的文体是赠序。赠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开始是指送别相赠的诗文集的序言,后来,专指用于送别赠言的文章体裁。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二、补充解词。1、余幼时即嗜学:爱好,特别喜欢 2、无从致书以观:得到3、不敢稍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5、既加冠:已经 6、益慕圣贤之道:更,更加;仰慕7、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心 8、尝趋百里外:快走

2、,跑9、执经叩问:请教 10、俟其欣悦:等待11、卒获有所闻:终于 12、持汤沃灌:热水;浇13、逆旅:旅店 14、日再食:两次15、略无慕艳意:毫无 16、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大概;像这样17、四海亦谬称其氏名:不恰当 18、裘葛之遗:给予19、皆集于此:聚集 20、非天质之卑:低21、诋我夸际遇之盛:指责三、原文填空。1、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揭示作者勤奋刻苦和持之以恒原因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2、初步揭示作者勤奋的学习态度的句子:手自笔录3、最能表现作者幼时抄书刻苦精神的句子是: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4、 侧面表现先达德高望重的句子:门人弟子填其室5、 写作者平时请

3、教情景的句子: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6、 写先达发怒时请教的句子: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7、 点明虚心请教的好处的句子是: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8、表现路途险恶的句子是: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9、揭示作者学有所成原因的句子是: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0、写作者以精神上的富足战胜物质上的贫困的句子: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11、文章的主旨句: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四、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2段):叙述自己年轻时求学之难、用心之专和功成名就。第二部分(第3段):铺叙今之太学诸生学习条件

4、的优越,与第1、2段作者求学的情形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三部分(第4段):交代这篇赠序的写作背景及意图。5、 文章主旨。作者通过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读书求学的艰难经历,勉励马生珍惜太学优越的学习条件,勤奋刻苦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六、问答题。1、“余幼时即嗜学”这句话有什么作用?统领全文,奠定全文感情基调,表明幼时作者对读书的渴望,揭示作者勤奋刻苦学习和持之以恒的原因。2、作者详细叙述了哪些“为学之难”?幼时求书之难;成年后求师之难;从师跋涉之苦;食宿之苦。3、怎样克服为学之难?遇无书之难,则借书抄书,笔耕不辍,毫不懈怠,勤奋刻苦,讲求诚信;遇求师叩问之难,就恭敬,谦虚,虔诚地请教;遇跋涉之难,路

5、途远,行程艰辛,就靠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求学生活虽苦,但他心中有高尚的精神追求,以精神上的富足战胜物质上的贫困,所以在清苦的求学生活中他能苦中作乐。4、作者写自己为学之难的用意是什么?详细地叙述“为学之难”,意在说明勤奋与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苦困难都可以克服,这才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同时也与后文太学生优越条件形成对比,勉励马生珍惜优越条件勤奋刻苦读书。5、文中写“乡之先达”即使“门人弟子填其室” 也“未尝稍降辞色”,可见其严厉。那么作者写老师严厉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写老师严厉的目的是反衬宋濂谦恭、诚恳的求教态度。6、作者求教时的态度是“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6、”“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你对作者的这种求学态度有什么看法? 对老师的尊敬的态度是应当提倡的,但是老师高高在上,学生在老师面前唯唯诺诺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不利于师生的平等交流,共同成长,也容易使学生丧失自我,失去创造力。7、“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这句话有何作用?总结上文“为学之难”,说明勤奋与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才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8、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的?无冻馁之患;无奔走之劳;有专门的老师;有丰富的藏书。9、写太学生条件优越有何用意?以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代越和自己年轻时学习的艰苦情形对比,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

7、主要在于主观努力。同时勉励马生珍惜太学优越条件勤奋刻苦读书。10、第二段求学条件的艰辛和第三段求学条件的优越形成了鲜明对比从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 在艰苦中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但处于优越条件下却可能“业不精,德不成”,其根本原因在于用心是否专一。11、简要概括宋濂成功的因素。热爱学习,勤奋刻苦,虚心求教,用心专一,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毅力。12、本文是写给同乡后生的临别赠言,为什么读起来没有板起脸孔说教之感?因为作者现身说法,真挚诚恳,循循善诱,作者勉励马生,语重心长。叙中寓理,叙中见情,将自己的求学艰难和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作对比,娓娓道来,情真理足。13、 现代中学生应该有怎样的苦

8、乐观? 如果学习条件差,要不怕吃苦,勤勉治学;如果学习条件好,要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勤奋学习。14、 宋濂的求学经历,告诉马生什么道理?虽然时代不同了,但宋濂的求学精神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1)学习必须勤奋刻苦,虚心求教,专心致志,才能取得很好的成绩。(2)时代不同了,我的学习的目的和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宋濂所讲述的道理,对我们依然有启发和教育意义,我们应该学习作者那种不怕艰难,勤奋好学,安于贫贱,不慕富贵的精神和对晚辈的热情关怀,谆谆教导。(3)不能贪图物质上的享受,应有更高的精神境界的追求。15、文中是如何运用对比这种写作手法的?有何好处?(1)客观上艰苦的条件与主观上勤奋的态度作对比

9、,突出宋濂不畏艰难,勤奋刻苦学习的态度。用老师的严厉与宋濂的谦恭作对比,表明求师叩问之难,突出宋濂谦恭有礼,虔诚恳切,虚心求教,求知欲望的迫切与执着。同舍生的富有生活与作者的贫寒生活作对比,说明在艰苦的学习生活中,作者用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和精神境界的充实。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和宋濂学习条件艰苦作对比,突出学业上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自身的主观努力,以此勉励马生刻苦学习。(2) 对比之中得出结论,鲜明且具有说服力。16、宋濂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作者现身说法,介绍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经历,与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进行对比,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本文借事说理,以情感人,用委婉的故事达到劝学的目的。17、写作特点:(1)结构严谨,选材精当。(2)叙中寓理,细节见情。(3)白描勾勒,对比映衬。现身说法。(4)现身说法。18、学完本文后,你获得哪些启示?(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2)在学习上要主观努力,不畏艰苦,勤奋好学,尊敬师长,勤思好问,为人守诚信,不贪图物质享受,追求精神上的富足,要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