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试卷政治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38071832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宿迁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试卷政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宿迁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试卷政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宿迁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试卷政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宿迁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试卷政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宿迁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试卷政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宿迁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试卷政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宿迁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试卷政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宿迁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 一 政 治 注 意 事 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33题,共33题)、非选择题(第34题第37题,共4题)两部分。本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3.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的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第卷 选择题(共

2、66分)一、单选选择题:本大题共33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1.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智能电视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购买这类产品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这表明A.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B.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C.消费为生产创造动力 D.消费方式调节着生产2.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交流“经济增长”“工资发放”“商品流通”“超市购物”等词语,其中“工资发放”“商品流通”所对应的经济活动环节分别是A.分配和交换 B.生产和分配 C.分配和消费 D.交换和消费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

3、A.生产关系的本质要求 B.经济基础的本质要求C.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D.上层建筑的本质要求4.近年来,财富中文网发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中,我国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排名靠前,如国家电网、中石化和中石油近三年稳居前四。这表明我国的国有经济A.对国民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B.竞争力和影响力在显著增强 C.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D.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5.某国有企业在改制后成为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的全部股份中,国有成分占45%,集体成分占25%,外资成分占20%,私人成分占10%。可见,该公司属于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C.外资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6.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在民

4、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并走向更加广阔舞台。这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A.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C.已经在我国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D.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重要实现形式7.小李在外资企业工作,年薪6万元;他利用业余时间在民营企业兼职,年薪2万元,出租房屋3万元,转让一项技术收入2万元。小李一年按劳动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是A.8万元 B.9万元 C.10万元 D.11万元图18.图1漫画启示我们要增加社会成员的财产性收入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平均分配通过改革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 A.

5、B. C. D. 9.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必须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为此要A.履行好政府市场调节职能 B.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图2C.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D.坚持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10. 图2漫画他敢剪吗?启示我们应有的态度是A.敢剪,因为效率与公平是完全排斥的 B.敢剪,因为效率与公平是绝对对立的C.不敢剪,因为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 D.不敢剪,因为公平是效率的物质前提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是因为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A.保证生产者合理有效利用资源 B.引导经营者自觉遵循行业规范C.改变市场规律,优化资

6、源配置 D.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12. 近年来,旅游市场存在“不合理低价游”“不签订旅游合同”“强制消费”等乱象,治理这类乱象的根本之策是A.基本法律制度 B.公共道德制度 C.社会信用制度 D.国家行政制度13. 为了实现2020年之前消除农村贫困户这一目标,我国推出教育帮扶、住房帮扶、就业帮扶三大精准扶贫政策。这反映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是A.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B.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C.经济发展已进入新时代 D.精准扶贫政策成效显著14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造价约480亿元,其中大部分资金由中央政府和粤港澳三地政府投入,充分发挥了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这表明国家A.坚持互利共赢

7、的原则 B.坚持共享发展理念C.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D.实行科教兴国战略15. 在我国新时代建设“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中,到2035年要达成的目标是图3A.总体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C.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16. 图3漫画启示我们A.重点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 B.要大力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C.让创新贯彻党和国家一切工作 D.必须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17一个国家要想保持长久的经济竞争力,必须夯实实体经济。因为实体经济是现代化建设政治保证 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A. B. C. D. 18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

8、,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该节日的设立A.彰显了“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 B.有利于促进农民素质全面提升C.能够显著增强农村经济质量优势 D.必将使农村产业结构科学优化192018年全国百强县排行榜发布,在前10名中,江苏占6席,且包揽前4名。从区域排行看,南方强过北方,东部远超西部。这表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A.城乡协调发展战略 B.乡村振兴战略 C.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D.区域协调发展战略20. 每逢春节,人们通过贴窗花、写春联、放爆竹等活动辞旧迎新。可见,民族节日是A.民族文化成就的标志 B.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C.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D.人类文明进步的

9、动力2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立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并给予保护。截至2018年7月底,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已达53处。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A.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 B.传统文化的全面继承 C.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D.人类文明趋同与融合22. 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在上海举办。“进博会”促进了不同文化在上海的融合,体现出文化传播的途径是A.商贸活动 B.人口迁徙 C.教育 D.外出旅游23. 截止2018年12月,中国已在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48所孔子学院。我国在海外创办孔子学院有利于A.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B.消除各国文化差异C.各

10、国认同中华文化 D.中华文化的传播24. 喜马拉雅是知名音频分享平台,至今总用户规模已突破4.7亿。截至2018年5月, 喜马拉雅音频总量已超过1亿条,单日累计播放次数超过2亿次。这表明大众传媒A.显示出共享的强大功能 B.已经代替了旧的传媒 C.是生活中最直观的传媒 D.是文化传播主要途径2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两句诗旨在说明A.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发展 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的保证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26. 图4是“福”字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告诉我们图4A.汉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B.汉字展现了各民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11、C.汉字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D.汉字的发展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27.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该书呈现了古代的礼乐制度、音律、历法、天文、地理等内容。由此可见史书典籍A.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B.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C.是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D.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28中华文化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如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思想,意蕴丰富的书法艺术等。这表明中华文化的特征是A.源远流长 B.博大精深 C.包容广纳 D.深远持久29. 文化

12、的包容性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下列说法能体现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D.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30中华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伟大民族精神。下列诗句中体现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是A.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D.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31大力实施“文化兴国”战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必须A.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 B.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协调一致 C.把文化建设作为我国当前中心工作 D.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的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