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共3页]

上传人:哈**** 文档编号:138071569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共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共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共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共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共3页](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班级管理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如何提高班级管理效益,使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值得深思的重大课题,也是我们新时期班级管理工作应追求的理想目标。怎样才能实现理想中的班级管理模式呢?本文就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一、目前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1、班级的凝聚力较差 作为一个优良的班集体,成员之间应该有较高的心理互依性,集体应该有确定的被成员所接受的共同目标,成员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目前,中职学校大部分的班级凝聚力都较差,同学之间不能相互信任,对班集体的建设几乎没有人愿意出

2、谋划策,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普遍较差。 2、班级的管理制度不够规范 班级的规章制度分为两种:成文的制度和非成文的制度。成文的制度包括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班级自己制定的管理制度等。这些规章制度一方面调节团体和个人的行为,保证共同活动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也维护个人在团体中的权益,从而使个体获得发展。在成文的班级制度中有一种倾向,即科任老师或班主任按照学校领导的要求,直接或间接地通过班干部,借助一定的规章制度去约束学生,实现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控制。这种方式导致科任老师或班主任只关心如何矫正学生表现出来的形形色色的错误行为与利己意识,学生只关心如何表面地、形式地维护规章制度,班干部只从事监视的活动,监视同

3、学不违纪、不犯错。班级中非成文的制度主要指班级的传统、舆论、风气、习惯等,是班级中约定俗成的规范。由于多数的同学认为班级的制度不是由班级同学自己讨论制定的,在班级中大家也不会根据班级情况的变化修订班规,所以导致了规范全班学生行为的班级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形同虚设。班级的制度建设对于班级的建设至关重要,对于中职生来说是其学习如何适应社会集体生活,实现自我管理、自我负责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班级制度建设尚未健全,部分制度反映的只是学校管理者的意志,这类的班级制度剥夺了学生实际自我管理的机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3、学生不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 班级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作为学生

4、教育的主体,能否为学生提供有趣、有意义的生活经历对学生的成长也很重要;学校或班级能否为学生组织有吸引力的活动也影响了学生对学校生活质量的评价。对于中职学校来讲,需要努力的是寻找具有教育意义的课外活动。学生对本该使中专生活更加绚丽多姿的各类社团活动往往是寄予厚望的,但希望如果得不到满足,学生的怨气就会很大。因为学生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释放多余的精力,谈恋爱的现象就较为普遍。大部分学生表示对目前的班级生活不满意,其理由主要集中在管理制度不够人性化、学习气氛不浓、专业习训课无内容等等。 二、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对教育目的的片面理解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教育目的在确立的时

5、候既要考虑社会的需要,也要考虑人本身的因素。学校是现代社会实现教育目的的主要场所,一方面为社会的发展提供各类人才,另一方面也协助学生实现了生理、心理、智慧、品性、技能等各方面全面的发展。现代的教育应该围绕人一生中的4种知识支柱而展开,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然而许多中职学校却忘记了自己肩负着促成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忘记了教育的目的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发现、发挥和加强自己的创造潜力,挖掘隐藏在每个学生身上的财富。在大多数中职学校里,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终身学习观念的养成、个人人格的完善、民主意识的建立、与他人和谐相处等能力的培养几乎都被忽视了。另外,学校在实现教育目的的过

6、程中也没有把握好这个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水平,在学生管理的过程中一味地强调“服从”、“统一”,漠视了学生的自我选择、自我尊重、自我成长的要求。 2、对学习所具有的个性化特征把握不准确 学生作为学习者有其自身的特征:一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的,即使两个人在学习目的的表述方面相同,也未必有着同样的理解和理由;二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背景和基础,并由此影响到各自的学习兴趣、能力或风格;三是不同的人在学习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与困难不同,因此,进行有效学习所需要的帮助也不同;四是不同的学习者对于自身学习行为的反思和管理意识与能力不同,从而影响到他们各自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

7、的活动,教师要想成功地促使学生有效学习或高效学习,就必须在把握学生之间共性的同时,花大力气把握他们彼此之间十分不同的个性。3、对学校管理的“教育”特性认识不够 不同于其它社会组织,学校是一个专门培养人的机构,有其独特的组织和管理特性。学校管理的主体和客体都是人,而且学校管理的主要客体学生更具有特殊性,是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他们是具有可塑性和可发展性的。对于学校来说,追求效率和效果不是学校管理的唯一目的和根本目的。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地方,学校中的一切活动既与培养人联系在一起,又承担着育人的责任和任务。管理活动既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学校文化,又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然而,一些中职学校在对学

8、生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过于强调“管理”,而忽视了“教育”。学生在课堂中被教育要诚实做人,但在课堂外他发现学校的很多措施和学校在对外宣传时所做的许诺不一致时,学生学到的可能是“虚伪”和“欺骗”。所以,这类学校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不仅要利用管理这一资源来发挥其教育的功效,更要谨防不良的管理措施所带来的负面的教育效果。 三、改善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建议及对策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正确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成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相信所有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都能学好、都能成绩优异,把学生当朋友看待。学生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是自由的、具体的、独特的、不断生长着的生命体。然而,在现行的教育体制、

9、教育理念下,学生还是学生,老师就是老师,学生要听从老师,对老师的思想观点来不得挑战。尽管大部分老师都愿意和学生探讨,但由于历来的“威严逼人”型教育,使大多数学生养成了接受性的习惯。所以教师不仅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在此基础上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创造相互探讨的学习氛围,养成互动的学习习惯。 2、以制度建设作为班级管理的有效载体 推行制度化建设,实施制度化管理,不仅是集体建设水平的标志,也是班集体得以形成并向优秀班集体发展的有力保障。管理制度为学生提供了行为标准和行为调控的依据,能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但在制度“管”学生的环节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制度要跟着学生走。学生到哪,制度就要跟

10、到哪,置班级于制度控制之下,做到有章可循、有约可依,借助于规章制度的约束力,使班级目标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2)制度要有操作性。班级制度要在形式上精确,具体可行,便于操作。班级制度要在全班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并结合年级的量化管理条例来制定,并且在执行过程中我们还应不断搜集资料,进行比较,不断修改和补充,使之更加完善。(3)制度要具有科学性。班级制度的制定要从班级出发,遵循教育规律,符合中职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符合学校管理特点。(4)制度要有教育性。制度的制定要从管理需要出发,考虑教育目标,发挥教育功能。(5)制度要有相对稳定性。在执行中要不断完善,不能半途而废,更

11、不能朝令夕改。3、确立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 所谓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就是专业组长、班主任、学生干部共同进行班级管理的模式。专业组长是所在专业各班级的总负责人,负责把握班级管理建设的方向,负责加强班级管理工作指导、检查,制定和完善班级管理目标的评价机制;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指导者、管理者和组织者,也是完成班级管理工作目标的责任人;而学生干部是联系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桥梁,三者缺一不可。因此,要不断提高专业组长、班主任、学生干部的业务素质,强化思想工作、教育管理工作,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机制,建立学生干部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机制;采取“专业组长、班主任、学生干部”三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以生为本,和谐共建良好学风班风,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制度化和系统化。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烦琐和艰巨的工作,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