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9课古诗词积累与赏析知识分享

上传人:maba****g123 文档编号:138070442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19课古诗词积累与赏析知识分享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第1419课古诗词积累与赏析知识分享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第1419课古诗词积累与赏析知识分享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第1419课古诗词积累与赏析知识分享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第1419课古诗词积累与赏析知识分享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419课古诗词积累与赏析知识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19课古诗词积累与赏析知识分享(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1419课 古诗词积累与赏析,1能熟练背诵、默写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34首古诗词和16篇文言文中的名句。 2积累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古今中外名言警句,能应对各种类型的古文默写。 3依据课文内容直接填写上句或下句。 4结合具体语境,理解题义要求,写出诗文原句。 5根据要求写出描写同一类事物的一组句子。 6写出一些成语在古诗文中的原出句。 7掌握诗歌的体裁特点。 8理解诗意,体味情感。 9品味诗词的遣词炼句,领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10掌握诗词的朗读技巧。,1古诗词默写 古诗词默写的形式有:识记性默写、理解性默写、运用性默写、归类性默写等。学习诗词,诵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既能疏

2、通句意,理解文意,又能“见义知句”,达到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的目的。 复习古诗词,要善于抓住名句,这是中考复习的重点。能成为名句的诗句,一般有如下特点: (1)巧用修辞,意蕴深刻。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寓含哲理,令人深思。如: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情景交融,意味深长。如: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情感积极,警策励志。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古诗词鉴赏常考题型有以下几种 (1)诗意理解。诗意理解就是凭借自己的文言积累和试卷提供的注释,读懂每一句每一层每一节,就连标题、小序也不要放过。 对诗词中所写的景、物、情、理,句与句之间的关

3、系,诗句的含义,一一弄清。 (2)意境把握。诗歌的意境,是作品中通过对寄托情感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等形象的描写,体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意境把握 可以通过找景(描写了哪些景物)、绘景(描绘诗词中展现出来的情景画面)、品景(说说画面美在哪里,有何感受)来完成。 描述时要力求忠实于原诗,语言力求生动形象,有诗意。 (3)内容概括。从诗句中提取内容要点,对景物的特点、人物的感情态度、作者的观点、全诗的主旨等,能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清楚。 (4)写法品析。诗词中字词的用法,各种修辞的运用,句法的作用,景与情、事与理的关系,全诗的结构特色,作品的艺术风格等等, 这些方面有些什么特点,为表现诗词的主旨起到怎样的

4、作用。 (5)情感体味。情感是诗词的灵魂。诗词中的情感,有的委婉缠绵,有的激昂澎湃,有的沉郁,有的张扬,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 抒情。诗词的情感与其主旨有着直接关系,把握住诗词的情感走向,有利于准确读懂其含义。,示例:,1(2013安徽)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择其善者而从之,_其不善者而改之_。(论语) _星汉灿烂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苔痕上阶绿,_草色入帘青_。(刘禹锡陃室铭) 无可奈何花落去,_似曾相识燕归来_。(晏殊浣溪沙) _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_山重水复疑无路_,柳暗

5、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夕阳西下,_断肠人在天涯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_伤心秦汉经行处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默写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后四句。 _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考查点:古诗词默写。 解题思路:熟记诗词,默写难度不大。注意正确书写。,3(2013黄冈)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回答(1)(2)题。(4分)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期:期望,预料。 (1)这两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

6、,但对项羽评价的情感态度不同, 第一首:_遗憾,惋惜_;第二首:_赞扬,肯定_。(2分) (2)这两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2分) 杜牧:_表达了对胜败得失、世事变化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有时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或能转败为胜,东山再起。_ 李清照:_认为做人要讲求节操,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_ 考查点:对诗意的理解能力。 解题思路:抓住古诗词的意思,紧扣关键性词语。,4(2013广州)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

7、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 _了却:完成。可怜:可叹。_ (2)“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响彻号角声的军营。描绘了一幅军旅生活图。蕴涵了词人杀敌报国、恢复祖国山河、建功立业的壮烈情怀。 考查点:对词的理解。 解题思路:词语需要放在句子中理解,词不离句。并且透过诗词的字词意象,领悟蕴含的思想。,技法:,1古诗词默写。 当复习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运用归纳积累和联想积累等方法归类整理以加深理解。 (1)归纳积累。即把相关的古诗名句按照不同的归类整理。如:送别类、怀乡类、

8、爱国类、理想类、 描写类(花、鸟、树、木、山、水、雨、雪、春、夏、秋、冬等),并可制成卡片,便于记忆。 (2)联想积累。即借助类比联想的方式积累名句。运用这种方法,要形成“名句意识”:看到某个作家、诗人, 就该想到不同作家、诗人的名句;看到某首诗词的题目,就该想到涉及的名句;看到一句名句, 就该想到与它意思相近或相反的名句。如:由范仲淹想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读到游山西村就想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等。不论是平时复习还是中考应试, 都要养成严谨细心的良好习惯。要提高背诵、默写的准确度,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2古诗词鉴赏。 解答古诗词鉴赏这一类题目,应

9、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了解诗词写作背景(包括文化、人文背景),以及诗词的基本内容。 (2)借助联想与想象,把握诗词的意象及意境。 (3)品味诗词的妙语名句。赏析时对诗人准确传神的用字、精巧贴切的修辞、情与景的交融、事与理的结合等艺术手法要作深入的品析,有利于把握作品的立意与情感,走进作品的真实,感悟诗人的情怀。 (4)要领会诗词的表达技巧。 (5)要体验作者的情感态度。也就是说,考生应透过诗词中的意象,去领悟其中蕴涵的思想,去领悟它的比喻义和象征义,从中给我们哪些情感的体验,给我们哪些深刻的启示,等等。,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优秀古诗词34篇,(一)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10、,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先秦称为诗诗三百,汉代尊为经典,称诗经。共收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朝庙乐章及民歌三百一十一首,其中六篇有目无诗,实际收诗三百零五篇。全书可分为风、雅、颂三类,雅分大雅和小雅,共有国风、小雅、大雅、颂四体。十五国风中大部分是民歌。 注释:出自诗经周南。关关:雌雄二鸟和答的鸣叫声。雎鸠(j ji):鸟名。好逑(qi):好配偶。荇(xng)菜:水生植物,嫩叶可食。流:用手捞取。思服:思念。优

11、哉:思念。芼(mo):用手拔取。 简评:关雎是诗经首篇,是一篇优美的爱情诗。开篇以雎鸠鸟在河洲上和鸣起兴,引发出对“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咏叹,属于比兴手法。接着抒发追求者对情人的无尽思念,极写“求之不得”的痛苦,感情深挚,真率自然。诗中“寤寐思服”、“辗转反侧”是写实,“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设想,由实境及于幻觉,生动真切地展示了主人公的神态、心理。,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_305_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_国风_”, 是各地的歌谣。我们学过的_关雎_和_蒹葭_就出自“秦风”。_关雎_是全书的第一篇

12、,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 2本诗所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 _由爱情引起的相思之苦。比兴手法。 3统领全诗的句子是:_窈窕淑女,君子好逑_。 4诗中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_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_。,(二)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出自诗经秦风。兼葭(jin ji):芦苇。苍苍:草木

13、茂盛的样子。溯(s):逆着水流的方向走。洄:盘曲的水道。晞(x):干。湄:水边,岸旁。跻(j):登,升高。坻(ch):水中高地。采采:与上文“苍苍”义同。涘(s):水边。右:迂回弯曲。沚(zh):水中小洲。 简评:这是一首凄美的爱情诗。全诗共三章,每章的意思大致相同,前两句都是点明时令场景,后六句诉说自己的追求与苦恼,体现出诗经在重章叠句方面的特点。 诗歌以萧瑟的秋季为时间背景,以轻风中摇曳的芦苇、透着寒意的白露以及静默远去的流水为烘托情感的具体物象,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完美境界。全诗一唱三叹。韵味悠长。,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_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_ 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_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三)观沧海 曹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