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题目及答案[汇编]

上传人:粗**** 文档编号:138070418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题目及答案[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题目及答案[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题目及答案[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题目及答案[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题目及答案[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心理学案例分析题目及答案[汇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案例分析 【要求】 1. 对案例做出深刻而有意义的分析,包括找出案例所描述的情景中存在的问题与机会,找 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问题间的主次轻重关系,拟定各种针对性的备选行动方案,提出它们各 自的支持性论据,进行权衡对比后,从中做出抉择,制定最后决策。 2. 以严密的逻辑、清晰而有条理的方式,把自己的分析表达出来。 【技巧】 (紧密结合案例,言之有据、自圆其说) 1.要明确该案例要求使用哪部分的理论进行分析,这是一个前提条件. 2.要明确相关理论的主要观点,这是案例分析的一个关键环节。 3.结合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题目】 1.张校长上任后 ,大张旗鼓地强调竞争。他说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学校就不能前

2、进。于是在 管理活动中开展各种名目的竞争。一开始,学校人心振奋,但时间一长,问题也就出来了。 许多教师为提高教学成效,争占学生的时间;一部分教师热情减退;甚至还有少部分教师为 争先进,扯皮揭短。该校的王老师是一位优秀教师,提倡竞争以来,积极性很高,所教学生 本学科分数上升。但其他教师都来找张校长,不愿与王老师同教一个班。以上的问题使张校 长陷入了思考:该不该鼓励竞争呢 分析教师竞争中会产生哪些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如何采用有效管理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 2.某校新来了一位安校长,他的做法和前任校长形成极大的反差。前任校长比较专断,大事 小事都一人说了算。而安校长到校后就和四位副校长开会。他说:论教学,

3、我不如老赵;论 后勤, 我不如老钱; 论小学部, 我不如老李; 论初中部, 我不如老孙。 今后你们要各司其职, 大胆工作, 干好了是你们的成绩,出了问题, 大家研究。 这时,大家面面向看, 心里都在问: 那你校长,干什么之后,三个月后,安校长在细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启动改革措施,学校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安校长受到教师的尊敬的好评。 试用领导风格理论分析、论述安校长为什么“安乐”而有成绩。 3.新华服装厂,把缝制一种新款式服装的任务同时分配给了第一车间和第二车间。两个车间 工人的人数差不多。这些工人原来缝制服装的基本操作都已掌握,但缝制这种新式服装还是 第一次。第一车间的李主任把缝制一套服装的过

4、程分为30 道工序,每个工人从事指定的一 道工序,使工人的操作简单熟练。第二车间的王主任却把这些工序归并到7 个岗位到完成, 并规定每人可以在这些岗位上轮换工作,使大家都能熟练缝制这种服装的全过程。开头两个 月,第二车间的生产进度比第一车间慢。但第二车间的工人对自己车间的做法比较满意,他 们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加快了生产进度,到第三个月, 第二车间的生产进度超过了第 一车间。 1、为什么第二车间的生产进度会超过第一车间这件事说明了什么 2、根据领导权变理论分析,是否在任何情况下,王主任的做法都比李主任的做法有效 4.甲、乙两人一同大学毕业后进了同一家企业并同在一间科室工作,两人的工资也被定

5、在同 一档次:每月1000 元。一年试用期过后,甲的工资被定为每月1200 元,而乙的工资被定 为每月 1500 元。甲拿到1200 元工资后很高兴,因为比原来工资增加了200 元,但当他得 知乙的月工资是1500 元后,则十分气愤,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 试通过公平理论分析甲的心理以及管理者的对策。 5.心理学家曾作过这么一个实验:给两组大学生看同一个人的同一张照片。在看这张照片之 前,对一组大学生说,照片上的人是一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另一组大学生说,照片上的人 是一位着名的学者。然后, 让这两组大学生分别从这个人的外貌中说明他的性格特征。结果 两组学生的解释截然不同;第一组大学生说,深沉的目

6、光里隐藏着险恶,突出的下巴表现他 死不悔改的决心;第二组大学生说,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想的深刻性,突出的下巴表明了他 在科学道路上勇于攀登的坚强意志。 试分析上述实验所揭示的现象及其对管理活动的启示。 6.一企业有两个生产同类产品的车间,A 车间的凝聚力明显弱于B 车间,但 A 车间的生产效 率又明显高于B 车间。 请分析以上现象的成因以及上级主管部门提高B车间生产效率的对策。 7.知识分子阶层出身的人,举止比较文雅、有修养,待人礼貌,但爱幻想,不大喜欢深交, 遇事缺乏果断性;农民阶层出身的人,作风朴素, 不怕苦和累, 憨厚老实, 但有时有自卑感, 有点倔强固执;工人阶层出身的人,集体主义强、守

7、纪律,情感较强烈直爽,讲究实际。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试分析其原因。 8.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 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参考答案】 (一) 1.竞争有积极作用: 激励作用广泛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发现人才;选拔骨干;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 竞争不当也会产生消极影响: 导致专业知识和技能保守封闭;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矛盾加剧;个人发展停滞;产生不正确 的教育观点和态度。 2.管理上的建议: 应根据任务性质和教师状况确定教师工作的目标结构(竞争、合作与独立); 在竞争的同时,提倡教师之间的合作; 适当交替采取合作与竞争的方式。 (二) (1)

8、简要说明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不同的领导风格的表现。(2)本案例中的 安校长属民主型领导作风。 (3)安校长能够看到几位副校长的优势、特点,采取的是支持型和集体讨论决策的民主方 式。 (三) 1.因为第二车间的管理人员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王主任采用了成就性管理方式,给工 人提出挑战性的目标,并相信他们能够达到目标。这就说明, 工人对管理方式的满意程度直 接影响员工的积极性,也直接影响生产进度。 2.权变理论认为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普通适用的“万能的”管理方式,管理应根据企业所处的 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才能求得最好的效果,这一理论认为不存在一 种变通适用的“最好的”或“最

9、不好的”管理方式,管理效果取决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 系、工作性质、 成员特点和其它情景因素。如果车间各道工序都十分复杂,且需要高级技术、 其获得技术又要培训很长时间的话,无疑王主任的作法是行不通的。 (四) (1)公平理论认为,职工的工作动机主要受工资报酬的影响,包括绝对报酬(自己实际收 入的数量) 与相对报酬(自己实际收入与他人实际收入的比值)两种。每个人都会自觉或不 自觉地把自己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与他人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进行横向比较,也会把自 己现在付出的劳动和所得报酬与自己过去付出的劳动和报酬进行纵向比较。通过比较, 如果 发现自己的收支比例与他人的收支比例相等,便认为是正常的、合

10、理的,因而心情舒畅,安 心工作; 如果发现自己的收支比例低于他人的收支比例,或现在的收支比例低于过去的收支 比例,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就会对工作态度、工作积极性产生消极影响。在本案例中,甲做 纵向比较时的高兴在于与过去比其工资增加了200 元;但当他与乙进行横向比较时,发觉自 己的工资比乙少300 元,由此产生不公平感,导致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 (2)管理者应对甲、乙两人的工资差异进行认真分析,如果原因在于乙比甲能力强、贡献 大,应时及对甲作出解释,使甲重新认定自我、找出差距所在、明确努力的方向,激发甲的 工作积极性;如果原因在于管理者对甲、乙的能力与贡献判断失误,应及时、果断的纠正失 误,重新

11、制定甲、乙的工资标准。 (五) (1)该实验充分表明了第一印象对于社会知觉的重要影响,在人对人的知觉过程中给人留 下的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因素。第一印象也称初次印象,它是指两位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 见面时所形成印象(主要是获得被知觉者的表情、姿态、身材、仪表、服装等方面的印象), 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的良好印象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行为的良好判断,反之 则形成不良的判断,这就是第一印象效应。 (2)一般来说,第一印象的作用是消极的,但它是客观的、无法回避的,况且它也具有一 定的积极意义, 它是人们进一步加深认识的基础和必要阶段。因此在管理中, 关键是如何正 确运用第一印象的作用,发挥其积

12、极的一面,克服其消极的另一面。具体而言,要从三个方 面加以注意: 在看待别人时,要避免仅仅凭第一印象就下判断,并根据这种片面的判断去 待人接物,对人、对事要多观察、多分析,以发现对方的优点;在对待自己时,要严格要 求自己, 注意随时随地给人留下第一个良好印象,为以后顺利开展工作打下有利的基础; 处理人际关系问题时,要注意克服由于第一印象的不良影响而造成的各种偏见和误解,引导 人们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六) (1)对群体凝聚力与群体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表明,凝聚力的状况对生产效率有着 重大的影响, 诱导是除凝聚力外的另一重要变量,两者共同影响生产效率。无论凝聚力

13、强弱 如何, 积极诱导都能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在凝聚力强的组生产效率更高;而消极诱导则明显 降低了生产效率,并且在凝聚力强的组生产效率更低。此外, 凝聚力强的群体比凝聚力弱的 群体更易受诱导因素的影响,在积极诱导条件下凝聚力强的群体的生产效率更高,在消极诱 导条件下凝聚力强的群体的生产效率反而更低。在本案例中, A 车间虽然凝聚力弱于B车间, 但车间主管理采取的是积极诱导方式;而B 车间虽然凝聚力强于A 车间,但车间主管采取 的是消极诱导方式,而且正因为其凝聚力强,所以在消极诱导下,其生产效率则更低。 (2)从管理角度讲,上级主管部门应对B 车间主管的思想状况、态度、动机等方面进行了 解,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教育,劝其纠正自己对车间群体的诱导方式;如拒不纠正,可考虑 撤换其职务。 (七) (1)上述材料表明:不同阶层的人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 (2)阶级和阶层因素是影响个性形成的重要因素。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中,在阶级社 会或有阶级的社会里又必然是属于一一的阶级或阶层的成员,作为阶级或阶层的成员,所形 成的个性不可避免地要打上本阶级或阶层的烙印。 (八) (1)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2)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符合感 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 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