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归纳[汇编]

上传人:粗**** 文档编号:138067524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760.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归纳[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归纳[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归纳[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归纳[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归纳[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归纳[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归纳[汇编](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归纳 实验步骤、操作、结论 一、力学 基础性 天平测质量 【实验目的 】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实验器材 】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 】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 皮垫圈。 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 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 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指针 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 (加 减砝码或移动游码) 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 +游码 示数( m 物=m砝+m游) 【实验记录 】此物体质量如图:62 g 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目

2、的 】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器材 】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 木块 【实验步骤 】 测量前: 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沿测量方向 水平调零) 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5 N,最小分度值是N。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 F= N。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目的 】定量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 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 金属块、量筒、 水 【实验步骤 】 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 力计的示数 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 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

3、中,记下测力计的示 数 F2 和此时液面的示数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 受的浮力( F浮=F1-F2) 。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 1), 再通过G 水=(V2-V1)g 计算出物体排 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 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物体 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实验结论 】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 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测定物质的密度 (1)测定固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 】测固体密度 【实验器材 】天平、量筒、水、烧杯、细 线、石块等。 【实验原理 】=m/v 【实验步骤 】 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

4、质量为g。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 为 20 ml。 3)将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得石块 的体积为 cm 3。 【实验结论 】 1)根据公式计算出石块的密度为 2400kg/m 3。 2)多次实验目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 小误差 (2)测定液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 】测液体密度 【实验步骤 】 1)测出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m 总)。 2)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 读出体积 V。 3)测容器质量( m 容)与剩余液体质量 4)(m 剩=m总-m容)。 5)算出密度: 探究物质质量和体积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目的 】 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为了研究物 质的某种特性,形成密度的概

5、念。 【实验器材 】量筒、天平、水、体积不等 的若干铜块和铁块。 【实验步骤 】 1)用天平测出不同铜块和铁块的质量,用 量筒测出不同铜块和铁块的体积。 2)要记录的物理量有质量,体积。 3)设计表格: 【实验结论 】 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2)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相同。 3)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 4)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目的 】 探究当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 平衡状态时,这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一张硬纸板、 细绳、剪刀等。 【实验步骤 】 1)探究当物体处于静止时,两个力的关 系;探究当物体处于

6、匀速直线运动状 态时,两个力的关系 2)如图 a 所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 个力,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情况 下,它们还必须在同一直线,这二力 才能平衡。 3)如图 b、c 所示,两个力在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的情况下, 它们还必须在同一物体上,这二力才 能平衡。 【实验结论 】 力平衡的条件 1)大小相等(等大) 2)方向相反(反向) 3)同一直线(共线) 4)同一物体(同体)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目的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 素有关 【实验器材 】U 形管压强计、 大量筒、 水、 盐水等。 【实验步骤 】 1)将金属盒放入水中一定深度,观察U 形管液面高

7、度差变大,这说明同种液 体,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2)保持金属盒在水中的深度,改变金属 盒的方向,观察 U 形管液面的高度差 相同,这现象说明:同种液体,深度 相同,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 相等。 3)保持金属盒的深度不变,把水换成盐 水,观察 U 形管液面高度差变化, 可 以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密度 (液体种类)的关系。 4)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内部 压强越大。 【注意】 1)在调节金属盒的朝向和深度时,眼睛 要注意观察U 形管压强计两边液面 的高度差的变化情况。 2)在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 系时,要保持金属盒在不同液体中的 深度相同。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8、【实验目的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实验器材 】 带刻度的均匀杠杆、 铁架台、 弹簧测力计、钩码和细线等。 【实验步骤 】 1)把杠杆的中点支在铁架台上,调节杠杆 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 衡,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直接在杠杆上 读出力臂值。(研究时必须让杠杆在水 平位置平衡后,才能记录实验数据) 2)将钩码分别挂在杠杆的两侧,改变钩码 的位置或个数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 衡。 3)所需记录的数据是动力、 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 4)把钩码挂在杠杆上,在支点的同侧用测 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重复实验记录数 据,需多次改变杠杆所受作用力大小, 方向和作用点。(多次实验,得出普遍 物理规律)

9、 【实验结论 】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当杠杆平衡时, 动力动力臂 =阻力阻力臂, 若动力和 阻力在支点的异侧,则这两个力的方向 相同;若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同侧,则 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反。 【注意】 1)实验中先确定杠杆受的作用力哪个是 动力哪个是阻力。 2)实验必须尊重实验数据, 不得随意篡改 实验数据。 二、电学 基础性 (1) 用电流表测电流 【实验目的 】用电流表测电流 【实验器材 】电源、电键、小灯泡、电流 表、若干导线等 【实验步骤 】 1)将电源、电键、小灯泡、 电流表串联起 来,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2)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 负接线 柱流出。在未知电流大小时, 电流表

10、选 择 03A 量程。 3)闭合电键,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确认是 否需要改变电流表的量程, 然后记下电 流的示数。 【实验结论 】如图所示,电流表的示数为 A。 (2)用电压表测电压 【实验目的 】用电压表测电压 【实验器材 】电源、电键、小灯泡、电压 表、若干导线等 【实验步骤 】 1)将电源、电键、小灯泡连接在电路中, 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2)将电压表与小灯泡并联连接,在连接过 程中,电压表的正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 极,负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在未知 电压大小时,电压表选择015V 量程。 3)闭合电键,观察电压表的示数,确认是 否需要改变电压表的量程,然后记下电 压的示数。 【实

11、验结论 】如图所示,电压表的示数为 V。 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 路中的电流强度。 【实验器材 】滑动变阻器、小灯泡、电流 表、开关、电池组、导线若干 【实验原理 】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 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 电流强度。 测定性 11.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 (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目的 】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 【实验器材 】电源、电键、电压表、电流 表、待测电阻、 滑动变阻器、 若干导线等。 【实验原理 】R=U/I 【实验步骤 】 1)如图所示连接电路, 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处于最大 值。 2)移动

12、滑片到三个不同位置,记下相应的 电流表示数和电压表示数。 3)根据公式计算三次的电阻,最后通过求 平均值得到待测电阻的阻值。 4)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作用:多次测量, 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测定小灯泡电功率 【实验目的 】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器材 】电源、小灯泡、电键、电压 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若干导线等。 【实验原理 】P=UI 【实验步骤 】 1)记下小灯泡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 2)如图所示连接电路, 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处于最大 值, 电源电压要大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3)移动滑片,使得电压表的示数等于小灯 泡的额定电压,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记下此

13、时的电流表示数,根据公式计算 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4)改变滑片的位置,使得电压表的示数分 别大于或小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记下 相应的电流值并计算出相应的电功率, 并观察记录小灯的发光情况。 5)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是:分担一 部分电压,从而改变小灯两端的电压和 通过小灯的电流。 探究性 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目的 】探究导体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实验器材 】 若干节干电池、电键、电压表、电流 表、两个不同导体、若干导线等。 【实验步骤 】 1)如图所示连接电路,将导体甲连入M、 N 两点,电键处于断开状态。 2)闭合电键,记下相应的电流表示数和电 压表示数。 3)改变电池的节数

14、,再记下两组不同电压 下对应的电流值。 4)用乙导体换甲导体,重复上述实验。 5)本实验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多次试 验,得出普遍的物理规律。 【实验结论 】 1)同一导体,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2)同一导体,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为定值。 3)不同导体,电压和电流的比值不同。 4)滑动变阻器在实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 关系”中作用:控制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三、光学 验证性 14. 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目的 】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器材 】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 烛和火柴等。 【实验步骤 】 1)记录凸透镜的焦距。 2)在光具座上从左往右依次放置蜡烛,凸 透镜,光屏,并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 度

15、,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烛焰的中 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 央) 3)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使烛焰位于凸透镜 的 2f 以外( u2f),移动光屏找像, 在移动的过程中,眼睛要注意观察光屏 上的成像情况,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 清晰的像为止。此时像的情况是一个倒 立、缩小的实像。测量并记录此时的物 距和像距,再把像距、物距与凸透镜的 f、2f 相比较( fv2f)。 4)使烛焰位于凸透镜f、2f 之间(fu 2f),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5)使烛焰位于凸透镜f 以内( uf)移动 光屏,发现光屏上得不到像, 撤去光屏, 眼睛在光屏侧可以看到一个正立

16、、放大 的虚像。 【实验结论 】 1) 2)凸透镜成实像时: 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uv 成缩小的像 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uv 成放大的像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 】玻璃板、白纸、两支等大的 蜡烛、火柴以及刻度尺 【实验步骤 】 1)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直 放一块玻璃作为平面镜。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 玻璃板后放一支等大、未点燃的蜡烛 B。 3)移动玻璃后的蜡烛B,直到从玻璃板 前各个位置看去,玻璃板后的蜡烛B 上去好像点燃一样,这个现象表明了 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在纸上记下这 个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确定虚像的 位置。 4)测量出两支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发 现:距离相等。 5)观察蜡烛 A 和蜡烛 B 的连线,发现: 连线垂直于玻璃板。 6)若要判定所成的像的虚实,应该在像 的位置放一块光屏,通过玻璃板观察 上面是否成像来进行判断。 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为了方便确定虚 像的位置。 用两支等大的蜡烛: 为了方便比较像与 物体的大小。 实验中,眼睛观察到有2 个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