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开放经济说课讲解

上传人:sunfu****g7806 文档编号:138067475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4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章开放经济说课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10章开放经济说课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10章开放经济说课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10章开放经济说课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10章开放经济说课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0章开放经济说课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章开放经济说课讲解(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开放经济,第一节 国际收支平衡帐户及相关概念 第二节 兑换率的确定 第三节 浮动汇率体系 第四节 固定汇率体系 第五节 贸易环境和贸易政策,第一节 国际收支平衡帐户及相关概念,概念:一个国家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业务往来的总记录被称作“国际收支帐户”,国际收支帐户记录一国与其他国家的金融资金借贷、投资资产买卖、商品和服务进出口业务等一切经济交易活动。 分类:根据交易性质,国际收支平衡帐户又分为以下两类:资本帐户和经常帐户。,资本帐户,概念:资本帐户主要记录国际投资和借贷。国际投资包括本国个人、企业和政府在国外购买房地产、外国企业股票、外国政府债券,同时包括外国个人、企业和政府购买本国房地

2、产、企业股票和政府债券。 国际资本流动方向取决于各国利率高低的比较,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外国投资和贷款进入本国;反之,则本国资金流出。 可以将资本帐户表示为资本流动,记做CF,它取决于本国利率R与国外利率R*之差: CF=a(R-R*),经常帐户,概念:经常帐户用来记录进出口商品和服务的总额,即净出口NX。除此之外,经常帐户还包括投资收入和捐赠金。 投资收入指国际投资所产生的投资回报(股息分红、放贷利息收入等),而布包扩投资本金。 捐赠收入是指国际间个人、企业、基金会或政府组织所提供的无需偿还的款项。 同净出口相比,投资收入和捐赠收入数额较小,可以简单认为经常帐户就是净出口。 用BP来

3、表示国际收支平衡帐户,则可以写作: BP=CF+NX=a(R-R*)+g-nY-mEP/P*,兑换率的确定,从表中看出,PPP定律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兑换率和价格的关系(如加拿大、爱尔兰、意大利),而另一些国家的PPP计算结果与实际兑换率又相差较远(如中国、俄罗斯)。这是因为我们只是用一种单一商品价格计算PPP兑换率的结果。 即使用各国平均价格指数计算PPP,还会发现很多结果不能用PPP定律解释。这是因为PPP定律实际上是通过“可贸易商品”建立起来的,而现实中很多商品和服务是不可贸易的。 尽管如此,PPP定律还是指出了货币间兑换的实质:购买力比较。购买力实际上反映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如果一个国家生产

4、力持续上升,该国货币必然升值(如日元和现在的人民币)。反之则会贬值。 所以PPP定律是解释兑换率长期变化趋势的一种理论。,兑换率的确定,短期兑换率的决定 短期,人们在外汇市场上购买外汇的根本目的是投机盈利,利率高的国家盈利机会高,人们就愿意去该国投资。而一旦投资者到该国投资,一切款项就要用该国货币结算,这样国内利率升高就使得国际金融市场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增加,货币需求增加的结果就是该国货币的价格,即兑换率上升。即 R Md E 该关系被称为“兑换率与利率等效定律”,简称IRP定律。 所以一个国家的兑换率在长期如从PPP定律,在短期服从IRP定律。,第三节 浮动汇率体系,在浮动汇率体系下,兑换率是

5、由金融市场上货币供求关系决定。所以 BP=CF+NX=a(R-R*)+g-nY-mEP/P* 从上式可以看出,收入水平Y与国际收支帐户成反比关系,而利率R对BP的影响则不明。一方面,利率上升可以导致CF上升;另一方面,利率上升可能使得NX下降。因此利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取决于资本帐户和经常帐户哪一个占主导地位。 在收支平衡时,BP=0,此时上式可以写为:,国际收支平衡线BP=0将R-Y平面划分为两个区域,该线上面的区域表示BP0,即国际收支顺差区域,而该线下面的区域表示BP0,即国际收支逆差区域。而BP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在一组给定的利率R和产出水平Y条件下的国际收支平衡。,浮动汇率体系下的I

6、S-LM-BP模型,在短期分析中,总需求方面的均衡是由IS-LM模型和BP=0联合作用确定的。 首先从图中看到,BP0线比LM线平坦很多。 假设IS和LM曲线起先交于E1点,但在该点国际收支出现逆差,由于逆差,本国货币在国际上贬值,即兑换率E下降,促使出口增加,出口增加引起IS曲线由IS1移到IS2。由于IS移动,总产出Y增加。同时,由于E下降,国内利率下降又使得资本项目恶化,BP=0曲线下移,最后IS曲线与BP2=0相交于E2点,为均衡点。 总之,在开放经济中,除了国内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国际收支平衡条件要同时满足,即均衡点由IS、LM和BP=0三条线的交点决定。,浮动汇率体系下的经

7、济政策,在浮动汇率体系下,经济政策会引起利率变动,从而使BP=0线移动,因此情况更加复杂。 第一,开放经济下财政政策所依赖的乘数效应会比封闭经济情况下微弱一些。 第二,使用货币政策调整利率以后,对国际收支帐户变动的情况要根据具体情况逐个分析,很难下一般结论。因为利率变动使得资本帐户和经常帐户向相反方向变动,其结果取决于哪一项起主导作用。,第四节 固定汇率体系,固定汇率下的国际收支帐户平衡条件: 在固定汇率体系下,汇率E不随利率R变动,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常数看待。这样,国际收支BP就等于: BP=CF+NX= a(R-R*) + g-nY- mE(P/P*) 令BP=0,移项后可得到: R=

8、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上式中有一个重要的参数a,它实际上代表了国际间资本流动的难易程度。 A值越大,流动越容易, 反之,越难。在现代社会, a值一般会趋于无穷大,若此,则BP=0的条件就成为:R=R*。这样,国际收支平衡条件就成为一条水平线。,固定汇率体系下的IS-LM-BP模型,如果一国要采用固定汇率体系而又不采取措施限制资本流动的话,该国利率水平就必须于国外保持一致,否则就不可避免出现国际资本大转移。使R与R*相等有两个办法: 1、让国外利率R*随本国利率R变动。事实上,只有美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做到这一点。 2、让本国利率R随国际利率R*变动,为做到这一点,中央银行就必须不断调整货币供给,使

9、R与R*相等。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就只能被用来照顾汇率,而不能用作其他目的了。,右图中BP0是一条水平线,其截距由国际利率R*决定。IS与BP0的交点就是均衡点E,对应均衡产出值为Y*。此时由于总产出值Y与利率值R都已由IS曲线与BP0所确定,央行所能作的就是调整货币供应M(从而影响LM曲线截距),使LM曲线正好经过均衡点E。即在固定汇率体系下,货币政策只能被用来维持汇率。,举例:固定汇率体系下的货币供给,假设某国的开放经济模型如下: Y=C+I+G+NX C=100+0.8Yd Yd=(1-t)Y I=300-1000R NX=195-0.1Y-100EP/P* M=(0.8Y-2000R)P

10、 R=R* G=200,t=0.25,R*=0.08,E=1.15,P=P*=1,在以上条件下,由先求出IS方程,然后将IS方程与BP=0(即R=R*=0.08)联立可以得到: Y*1200,R*0.08; 再将以上结果带入LM方程可以得到中央银行应该供给的货币总量为: M*=800,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固定汇率体系下,货币政策难有作为;但这种体系的优点在于,完全避免了财政政策造成的挤出效应,从而使得财政政策能够把乘数效应发挥到极限。,货币政策失效背后的机理,右图考察了经济从E点开始的货币扩张。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经济移动到点E。但在E点,发生大规模的国际收支赤子,因而存在使汇率贬值的压力。

11、中央银行必须干预、出售外国货币,同时接受本国货币。因此本国货币供给减少,结果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这一过程会持续到最初在E点的均衡得到恢复为止。,R,Y,E,E,IS,LM,LM,BP=0,R=R*,在固定汇率和资本完全流动下的货币扩张,财政政策有效背后的机理,开始时,货币供给保持不变,财政扩张使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引起利率水平的上升和产出水平的增加。较高的利率水平引起资本流入,而这又会引起货币的升值。为维持既定的汇率,中央银行必须扩大货币的供给,于是使收入进一步增加。当货币供给增加到足以使利率回落到其最初水平,即R=R*时,均衡有重新实现。,在固定汇率和资本完全流动下的财政扩张,R,Y,R

12、=R*,LM,LM,IS,IS,BP=0,E,E,E,两种汇率体系的比较,固定汇率:货币政策的使用受到局限,而财政政策的效率可以充分发挥。 对于国内金融市场尚不完善,货币政策效果本来就不明显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使用固定汇率政策可以使政府可以更加有效的使用财政政策去管理经济运行。 浮动汇率:货币政策效果明显,而财政政策效果较弱。所以金融市场成熟的工业化国家几乎全部使用浮动汇率。,第五节 贸易环境与贸易政策,贸易环境: 在国际市场上,有些商品是高科技和资本密集型产品,能提供这类产品的国家较少,价格由供方确定,价格很高,将其称为“垄断市场价格”。如美国的飞机。 而另一些商品生产这类商品的国家很多,产品价格由市场竞争确定,价格较低,将其称为“竞争性市场价格”。如纺织品、服装等。 贸易政策: 关税壁垒 进口配额 补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