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案例[汇编]

上传人:粗**** 文档编号:138064095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50.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案例[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案例[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案例[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案例[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案例[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案例[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案例[汇编](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案例 一、 谈话法案例: 某教师在教比多 (或少)的概念时师生的一段对话。 师问: 图上有什么 (见图 15) 生答:图上有一排三角形;一排圆形。 师问: 有几个三角形有几个圆形 生答:有 3 个三角形, 5 个圆形。 师问: 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生答:要我们比一比三角形和圆形的多少。说一说三角形和 圆形谁多,谁少。 师:应该说比一比三角形和圆形个数的多少。 师问:谁能说一说 生 1:圆形比三角形多,三角形比圆形少。 师纠正:圆形个数比三角形多,三角形个数比圆形少。 生 2: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2 个,三角形的个数比圆形少 2 个。 师问:你怎样知道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而且多

2、 2 个三角 形的个数比圆形少,而且少2 个 生 1:因为 3 个三角形对着3 个圆形,还有2 个圆形没有三 角形与它对着, 所以说, 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2 个,三角形的 个数比圆形少2 个。 (这时, 教师用虚线画出与同样多的部份,指着同样多 的部份) 师问:虚线左边的部份,你能用一句什么话说 生:圆形与三角形的个数同样多。 师问:你能用“同样多” 的语言来说一说为什么圆形的个数 比三角形多或三角形的个数比圆形少的道理吗(教师提示: 圆形 由那两部分组成) 生 1:因为圆形有一部分与三角形同样多,还有多出的另一 部分。所以说,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 师:说得很好,大家跟着说两次。 生 2:

3、因为圆形除了有一部分与三角形同样多,还有多出的 2 个,所以说,圆形的个数比三角形多2 个。 师问:谁能说一说,为什么三角形个数比圆形的个数少 生 1:因为三角形还差一些才与圆形同样多。 师:说得好,大家都来说一说。 生 2:因为三角形还差2 个才与圆形同样多。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要比较两种东西数量的多少,首先要 分清楚谁和谁比, 以谁作标准, 当被比的东西的数量能直接分为 两部分, 一部分与比较标准同样多,还有多出的另一部分,我们 就说,被比的东西的数量比比较标准的数量多,当被比的东西还 要补上一些东西才与比较标准同样,这时我们说被比的东西的数 量比比较标准的数量少(教师指着教具说)。

4、很明显,上面的对话是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比多 (或)少的概念, 围绕这一概念必须弄清的问题,有计划有顺序 地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的向学生提出,让学生思考回答,这样, 在不知不觉的谈话中,学生就获得了要学的知识。 二、演示法案例: 一位教师在讲相向而行的行程问题时,为帮 助学生认识相向而行且相遇的问题的特点,运用演示法教学收到 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先在幻灯片上画一条线段表示两地间的距离。并出示两 个小人,通过幻灯机显示在屏幕上。 师:两个人在这一段距离中行走时,在运动的方向上会有哪 些情况出发时间和地点有哪些情况 生:向同一方向行走, 同时出发或一个先出发, 一个后出发。 (此时,教师把两个小人

5、放在同一地点,根据学生说的情况移动 两个小人, 让学生看清楚同时、 同地、同向而行和不同时、 同地、 同向而行的两种情况。 ) 生:面对面行走,同时不同地出发或不同时不同地出发。 生:背对背行走, 同时同地向不同方向出发或同地不同时向 不同方向出发。(教师也根据学生所说的两种情况,移动两个小 人各作了一次演示) 师:两个人在同一段路上相向而行时,将会产生什么结果教 师再一次演示教具, 让学生看相遇和交叉而过的两种情况,向学 生介绍“相遇”的含义同时进一步问:两个物体在运动时,在什 么条件下会相遇。 上述这一教学片段, 教师利用直观教具, 使学生充分感知相 遇问题的特点, 为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结

6、构打下一个坚实的感性 基础。 三、传授新知识的指导练习法案例:在讲一 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时,学生已有的知识 是:知道先乘个位数,再乘十位数,并会用竖式计算 的教学时,可让学生做如下练习: 通过练习,指导学生概括出计算法则。 在这个基础上, 根据法则再出一些题目让学生练习。 四、以巩固、应用知识为主要任务的指导练习法 案例 当学生学习完乘法和除法三类简单应用题后,教 师有意识地把三类应用题集中一起组织学生练习,如: (1)长征小学组织了4 个学雷锋小组,每组8 人,一共有多少人 (2)长征小学 32 人组织了 4 个学雷锋小组,平 均每个小组多少人 (3)长征小组 32 人参加学雷锋小

7、组, 每组 8 人, 共组织了多少个组 通过练习,使学生认识三类题的异同点,从而加 深对“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 “等分除”、 “包含除” 应用题的理解。 五、指导阅读法案例: 一位教师在教长方体认识时,要求学生每个人准备好一个长 方体,首先出示第一组阅读提纲:1 指出哪些是长方体的面长方 体有几个面这些面是什么形状2 什么叫长方体的棱长方体有几 条棱 3 什么叫长方体的顶点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让学生根据提纲阅读课本,边阅读,边指出自己手中长方体 的面,棱和顶点,同时回答提纲中的问题。接着教师又出示第二 组阅读提纲: (1)哪些是长方体相对的面长方体有几组相对的面相对的 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

8、2)哪些是长方体相对的棱长方体有几组相对的棱相对的 棱其长度有什么关系 在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回答上述问题后,让学生想一想: 为什 么相对的棱长度相等然后填写教师设计的一张长方体的特征表 (见表 1) 。 学生填写上表后, 教师让一个学生说出填写结果,集体订正, 最后,让一些学生说一说怎样理解题纲中的问题,教师小结,使 学生对长方体有一个概括的认识。 六、发现教学法教学案例。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问题: (小组合作) 用一根长 16 厘米的细绳或铁丝可以围成一个 什么样的图形 2,发现问题。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很快就愉快的合作中发现了问题: 生 1:可以围成一个

9、长方形。 生 2:可以围成一个正方形。 生 3: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能想出这么多的图形,既然大家知 道可以围成这么多的图形, 那么大家能不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解决问题。 (1)小组讨论做法。 (2)写出计算方法。 (3)个小组汇报交流。 生 1:长方形的长和宽加起来等于16 厘米,即长 +宽+长+宽=16 厘米 生 2: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即边长4=16 厘米。 生 3:三角形三条边的和为16 厘米。 (由于中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只能知道上面几种图 形的算法。) 4,证明问题。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 我们发现了长方形、 正方形的周长的算

10、理, 下面我们来共同证明周长的计算方法。 电脑显示:一个长方形的长为5 厘米,宽为3 厘米。求周长。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 1:把每条边的长度加起来。 生 2:先把两条长相加,再把两条宽相加。 根据学生的汇报,师电脑出示:先闪烁两条长,列式为:52=10 (厘米),再闪烁两条宽,列式为:32=6 (厘米),最后闪烁周 长,两条长和两条宽相加,列式为:52+32=16(厘米)。 板书小结:长 2+ 宽2= 周长 师:大家再想一想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小组讨论发现) 生 3:可以先求一组长和宽的和,再用它们的和乘以2,表示长 方形周长里有两组这样的长加宽。 电脑显示:先闪烁一组长和宽,列式为5+3,

11、再闪烁另一组长和 宽后分离、旋转、重合、还原,列式为(5+3)2=16 (厘米)。 板书小结:(长 +宽)2= 周长 5,评析问题。 师:以上三种方法,哪种算法简便,为什么 生答: 6,知识迁移。 师:如果把这道题的长缩短1 厘米,宽增加 1 厘米,则会变成什 么图形(正方形) 。 电脑显示:闪烁将长缩短1 厘米,宽增加1 厘米后的图形。 师:算一算它的周长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 集体探究。 汇报交流。 : (4+4)2=16 (厘米) B:44=16 (厘米) 评价算法 (哪种更简便,为什么)。 7,反馈练习。 七、 愉快教学法教学案例。 一位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喜爱活动的特点,运用拟人化的手 法,

12、采取谈话、 游戏形式指导学生掌握 “运用乘法分配律做简算” 的条件。下面是这一教学的片断。 师:1638+1662,从乘法意义看,式中的两个积各表示 什么 生:1638 表示 38 个 16 连加,1662 表示 62 个 16 连加。 师:合起来一共是几个16 连加这样我们找到了什么 生:合起来是 100 个 16 连加,我找到简便运算的 “好朋友” 了。 师:算式怎样写 生:1638+1662=16(38+62)=16100=1600 师:49280 与 49720 是一对能简便运算的好朋友吗试算 算。 生算: 49280+49720 =49(280+720) =491000 =49000

13、 师:下面我们来做找简便计算的好朋友游戏。游戏形式是: 我们利用上面所学的知识互相出题,你出一道乘法算式, 我出一 道乘法算式,使这两个算式合起来能简便计算。 生:我出 1826 师:我出加上1874 师:我先出: 5543 生:我出加上5557 师:我先出: 42660 生:我出加上42340 师:你先出。 生:我出 5185 师:我出 4915 生:老师错了,应把15 改为 85 才对。 师:为什么 生:两道乘法算式里,有一个因数应是相同的。另外两个因 数能凑成整百才对。 师:好,我改为4985。现在请同座位的两个同学对出题。 在学生充分练习对出题后,教师出示一些简便计算的题目让 学生计算。上面的教学,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边玩,边练习, 不知不觉的就掌握了“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的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