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知识)家教知识家长作业每日一条)精品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8063598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115 大小:137.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知识)家教知识家长作业每日一条)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医疗知识)家教知识家长作业每日一条)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医疗知识)家教知识家长作业每日一条)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医疗知识)家教知识家长作业每日一条)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医疗知识)家教知识家长作业每日一条)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疗知识)家教知识家长作业每日一条)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知识)家教知识家长作业每日一条)精品(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年下半年家教共享(每日一条)良好的夫妻关系是给孩子最大的礼物。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仅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比如当孩子想要跳沙发,而家长却有事情要思考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请他等一会再跳,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一个妈妈如果相信:她的孩子有能力去面对他自己的生活困境与难题,那么这个相信就是一个“祝福”,而她的孩子也会因着这样的祝福而蒙福的。相反的,如果一个母亲老是“觉得”她的孩子不懂事,不会照顾自己,一定会吃亏上当的,那么这个“担心”很可能

2、就成了“诅咒”,以后你的孩子果然就会如你之前所担心的那样,老是出状况令你担心。佛家讲“愿力”、“念力”,你的愿有多大,实践的力量就有多大。婚姻的纽带,不是孩子,不是金钱,而是关于精神的共同成长。在最无助和软弱时候,有TA托起你的下巴,扳直你的脊梁,令你坚强,并陪伴你左右,共同承受命运。那时候,你们之间除了爱,还有肝胆相照的义气,不离不弃的默契,以及铭心刻骨的恩情。怎样才能做一个好父亲?孙云晓提出11条标准:(1)用自身的行为熏陶孩子良好习惯;(2)教育从体育开始;(3)宽容高于惩罚;(4)尊重孩子的权利;(5)家教的核心是责任;(6)爱是没有条件的;(7)让孩子依赖自己;(8)孩言可以无忌;(

3、9)向孩子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10)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11)让孩子在体验中快乐成长【没有不犯错的孩子】每一次错误都是宝贵的体验和经验。在犯了错的孩子面前,用宽容的心谅解他,用温暖的话语包容鼓励他。找到错误的根源,鼓励他下次会做得更好。得到父母的认可和爱时,孩子才会不怕失败和挑战,对自己更有信心和意志力。【父母教育孩子时避免大喊大叫】1、低音调可使人理智一些、情感温和一些,也可使孩子逆反的心理防线有所松弛,有利于沟通。2、低声批评孩子,不仅可以集中对方的听力,而且也可以先发制人,不让孩子运用高音调。3、低音调可赶走愤怒。开口大声责骂的父母,对孩子的性格有潜移默化的负面作用。【孩子的表现

4、与你有很大关系哦】孩子懒惰依赖,是因你替他做的决定太多;不辨是非,是因为没有自主思考的机会;自卑,因你不够耐心鼓励;嫉妒敏感,因家庭不够温暖;不懂父母苦心,因你没教会他理解别人;喜欢抱怨,,因总被你挑剔; 自私,因常被溺爱;胆小,因常被你骂;撒谎,因常被你罚!当孩子出现问题行为时,家长大声咆哮,是在发泄大人的负面情绪,而非关注孩子的教育。对孩子严厉的指责及辱骂,是对孩子自信的重挫,容易引起负咎感及报复心。孩子需要被教导去理解问题,才能真正成长。咆哮的爱不是爱,而是伤害;咆哮的管教不是管教,而是失态(by:张怡筠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提到,自尊是人的一种高级需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成就、优势与

5、自信等的欲望;二是对名誉、支配地位、赞赏的欲望。如果孩子的自尊需要得到了满足,孩子就会自信,TA会觉得自己有价值、有力量、有地位。如果TA的自尊遇到挫折,就可能感到无能与弱小,产生自卑,以致丧失自信。什么叫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就是家长有意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身传言教,生活方式,情感交流等方式,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继而家庭成员彼此互相影响的一种社会活动。幸福的家庭需要两个人努力,不幸的家庭只要一个人努力就够了晚报醒言教育应当是快乐的。正如斯宾塞所说,当孩子处于不快乐的情绪中时,他的智力和潜能就会大大降低。呵斥和指责不会带来好的结果。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

6、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苇管,你从这一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会是甘甜的蜜汁。一个好的家长,应把教育的重心由教育孩子放到教育自己上来。对于觉悟的家长来讲,教育孩子只是个借口,自我教育才是根本。当你把自己教育好了,孩子就是你身心美好的反映,孩子自然就会就好。教育子女的源泉在于教育自己,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是一种治疗,它治疗的正是自我之心的恐惧和愚痴。若你经常强制孩子吃饭,孩子不会变得健康,而是学会“吃饭痛苦”;若你经常督促孩子学习,孩子不会拥有自主学习能力,而是感受到“学习痛苦”;若你经常向孩子控诉配偶,你的配偶不会变好,而孩子会学习到“婚恋痛苦”;你的控制欲伸向哪里,孩子

7、一生都就将在那里体验到无穷尽的扭曲痛苦。好反抗、不听话的小孩,往往意志坚强、更有坚定的立场、能以自己的判断决定事情。德国心理学海瑟曾追踪调查100名儿童,他们到青年期后,儿时反抗力强的孩子超过80%成为意志坚强、更有决断力的年轻人;儿时听话被动的孩子大多成为无判断力而依赖他人生存的青年。现在很多孩子喜欢玩 不爱学习 -可能是有的家长把孩子只当作学习的机器 导致孩子学习的惰性 而忽视了孩子的本性。我们做父母的不要去当严师。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尽量让自己完成。学习学不好都由自己来负责和决定。我们只在需要时提供帮助。孩子学说话时,口齿无论多么不清楚,学走路时,无论多么歪歪倒倒,父母都是无条件地完全接

8、纳孩子。孩子考试就像当初学走路,一次考砸了,就像跌了一跤,鼓励他、扶起他,他最后一定会走得好的。但面对孩子的学习,父母的态度出了大问题。家长要回过头来复习和重修对待孩子学走路时的那一课,越是孩子跌跤的时候,父母越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和宽容。但只接纳不升华,就变成了纵容孩子。接纳是尊重了孩子的天性,保持了自然,这还不够,还要主动升华,引导孩子找出问题的结症,走向成功。如果我们在赞美他人的时候,能明确地指出原因,明确说出令你心生赞美的理由,那你的赞美就能让被赞美的人感受到这不是虚与委蛇的客套,而是发自内心真诚的赞扬。对孩子而言,他们终其一生都或多或少都在寻求父母的认同,父母认真的赞美会让他们更自信真

9、正去解决孩子问题的途径,不是去改变孩子,而是去改变影响和熏陶孩子的榜样、关系和环境。当父母立足自我管理和自我成长时,会发现很多曾经让自己困扰的孩子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因为,孩子的问题是“果”,父母才是引起果”的那个“因”,遗憾的是,很多父母因果倒置,只是盯着孩子的表现,而不去关注自身的成长,更不会懂得去关注孩子的感受和需求。改变从自己开始,改变从心灵宁静开【不要超前给孩子东西】若你想让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就该经常让他经历等待和渴望的过程.如今的情况是,很多孩子刚学会走路,大人已经迫不及待地给他买好儿童自行车了,孩子会认为他得到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孩子经历不到内心长久渴望被满足的那份喜悦,因此

10、很难被满足,跟他一起生活的人会很辛苦.旅行比课外班重要;2、主见比顺从重要;3、兴趣比成绩重要;4、良知比对错重要;5、幸福比完美重要;6、信仰比崇拜重要;7、成长比输赢重要;8、察己比律人重要。孩子有受教育的权利,也有体育 娱乐 休息等的权利。怎么样安排是家长的艺术,如果只是把孩子看成是一部学习的机器,那么你的得到的“孩子”一定是不健康的孩子孩子有三个心愿:一渴望受到赞扬,二表现自我,“我比大人强”;三喜欢看到成年人“掉底子”的事。所以鼓励家长适当在孩子面前“掉底子”。 孩子都希望被夸奖、表现出比大人强的方面,所以孩子问问题时,家长或老师可以适当装作不知道,鼓励他们找出答案,然后再向孩子“请

11、教”。家长要学会在孩子面前“掉底子”,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成就感。同时,家长多把孩子进步的成果公之于众,也可激发孩子学习的热情、积极向上的心态。 1. 孩子有了好心情,就会有好人生。教育最终是让孩子热爱生命,热爱生命最好的体现是孩子快乐地成长。而孩子能否快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心态。如果父母是快乐的,他们的快乐会传染给孩子。如果父母自己整天愁眉苦脸,孩子如何能笑逐颜开呢?决定一个人人生走向的,往往不是大学,而是他童年的经历。一个人毕其一生的努力不过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世上没有偶然,所有的起始都已预兆了未来的方向。与其不厌其烦地督促孩子努力读书考个好大学,不如从小帮他形成健康的

12、身心、独立的人格、乐观的性情、正向的思维和良好的习惯。孩子在长达一二十年的学校教育中,学习内容多而杂,难度偏大,形式单调,易使孩子产生疲劳和厌倦。调查表明,一天下来,特别是一周下来,不少学生普遍感到乏力、瞌睡、头痛、视力下降,感知能力下降,甚至厌学。长时间就会形成抑制状态,孩子非常需要自由支配的时间以进行有效调节,通过玩、游戏、谈心交流、散步等方式消除疲劳,缓解心理压力,以充足的精力和良好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是恨铁不成钢!把孩子当成自己圆梦的对象,实现自己王国梦想的奴隶。骂孩子笨,就像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播下笨种,孩子开始听到爸爸妈妈骂自己笨还不服气:“我不笨!”,经过家长

13、一次次的“启发式播种”,孩子真的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很笨呢?任何一个孩子,从他坚信自己笨那一刻开始,他的言谈、举止,真的笨了,因为有什么样的心理就有什么样行为,好孩子的感觉被破坏了。遇到困难时,孩子的反应是:“我肯定不行,因为我笨”。真正的爱,是接受,不是忍受;是支持,不是支配;是慰问,不是质问。真正的爱,要道谢也要道歉,要体贴也要体谅。真正的爱,不是彼此凝视,而是共同沿着同一方向望去。爱不是去寻找一个完美的人,而是要学会用完美的眼光,去欣赏一个并不完美的人。“文学和科学相比,的确没什么用处,但文学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教育也如此,所谓的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

14、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莫言家长一些不好的做法,可能毁掉孩子。例如:家长不爱学习,当着孩子议论别人是非;家庭欠和睦,父母经常吵架,恶言相加,根本不顾忌孩子在场;不与孩子平等谈心;不让孩子劳动,把孩子随手乱丢的一切东西都替他收拾好,怕孩子累着了;孩子要多少零用钱都照给不误,不要求孩子节省;当孩子闯了祸以后,不及时进行批评教育,或者教育时粗暴对其打骂;爱埋怨、常啰嗦等等父母拥有健康的身心,尊重孩子的态度,无条件的信任,并且给孩子充分锻炼时间、磨练意志的机会,所有这些对我们的孩子而言,无疑是一笔珍贵的礼物。所以做为父母,我们要关爱自己的身体,提升自己

15、的内涵,少说教,多示范,孩子自然会发挥出他们的最好状态。“要了解一个孩子,一定不能责骂,责骂他是没有意义的。当他在游戏、哭泣、吃东西时,你要观察他,观察他所有的情绪;但是如果你说他顽劣、愚笨,说他这样或那样,你就无法真的观察了。” “假如一个人爱孩子,他便会观察孩子,研究孩子的倾向、他的性情和特性。只有当他不爱孩子的时候,才会把某种理想强加于孩子,想在孩子身上实现他的野心,希望孩子成为这样或那样的人。”【家长教育孩子的六层境界】1、家长舍得给孩子花钱。2、家长舍得花时间陪在孩子身边。3、家长开始思考究竟想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4、家长为了教育孩子去学习,积极进行干预和矫正。5、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

16、提升和完善自己。6、父母真正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发现“我是谁”比“成为谁”更重要。孩子成长的五个阶段及其对一生的影响【父母就是孩子的充电器】孩子在生活中总会有感到气馁、郁闷、伤心的时候,而这时最需要的就是回到父母身边,像充电一样,获得信心、勇气、快乐等正面力量,让他满载着一身的能量迎接新的困难和挑战。能量用完了,再回到父母身边充电,直到他长大成熟了,学会自己积聚和释放能量。1. 父母教育孩子也要先融进去、和孩子心灵相通了,好孩子就会被你诱导出来。走进孩子的心灵,走出教育误区预习复习模块,听写U1U2课文,写重难点,周一课上共学;用心做试卷,尊重老师的劳动。把你关注的、敬重的人的资料收集一下,下周课上大家一起交流。【幸福家庭训练营】曾经以为培养孩子就是付出,现在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