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熟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38053627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常熟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江苏省常熟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江苏省常熟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江苏省常熟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江苏省常熟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常熟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常熟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卷2020.05高二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上。准考证号要填涂清楚。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卷的整洁。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2、,完成13题。公共卫生一词产生于现代,但是其主要内涵,比如对传染病的预防和医治,对日常医疗卫生的管理等却古已有之。儒家本以百姓日用人伦为主要关注对象,公共卫生既然与百姓福祉直接相关,当然不能掉以轻心。儒倡仁心,医重仁术,公共卫生便是仁心、仁术的结合点。一生服膺儒学且重视医学的苏东坡便是如此,他对公共卫生的重视堪称中国历史上的范例。苏东坡一生勤政爱民,凡是与百姓福祉有关的事情,他都会全力以赴。他在密州任知州时看到一个惨不忍睹的情景:因为灾年,百姓把初生的婴儿丢弃在城外。东坡盘查官仓后发现尚有积余的牧灾粮,便把这些粮食另储一仓,专门用来收养弃婴。还下令说,凡是愿意收养一个弃婴的人家,每月发给六斗粮

3、食。于是百姓争着领养,那些可怜的弃婴存活了下来。东坡关心民瘼的行为,往往带有公共卫生的意味。比如他任徐州知州时曾上书请求拨出专款,来雇用专门医治囚犯的医生,让狱中的病人也能得到救治。贬至惠州后,知州詹范组织人力掩埋暴露野外的枯骨,造为义冢,东坡不但襄助其事,而且亲撰祭文,来祭奠那些孤苦无依的孤魂野鬼,此举除了尊重生命以外,其实也有阻止疫病流行的作用。1089年,东坡赴杭州担任知州。刚到任便面临先涝后旱的天灾。由于东坡指挥有方,虽然这次灾情极其严重,但杭州百姓最终得以平安度过,全州无人饿死。可祸不单行,饥荒之后往往有疾疫流行。1090年春季,杭州出现了流行性疾病。在没有任何公共医疗设施的前提下,

4、人们只能坐以待毙,满城人心惶惶。东坡忧心如焚,急忙召募医生和懂得医术的僧人,由官吏带领着一个街坊一个街坊地走遍全城向百姓施舍药剂。东坡还捐出秘方“圣散子”,自费采购了大量药材,命人在街头支起大锅,煎熬了大量的“圣散子”汤剂,让过往行人每人服用一大盏,治愈病人无数。一场可怕的瘟疫终于得以遏止。但东坡考虑到杭州是个四通八达的大都会,人来人往,特别容易传播疾病,于是决意创立一所常设的医院。他拨出公家积余的钱款二千贯,又损献出自己积蓄的五十两黄金,在众安桥建立了一所病坊,取名“安乐坊”。他延请懂得医道的僧人坐堂治病,并在每年春天熬制“圣散子”免费发放给百姓,以防止传染病的流行。对于医术高明、三年之内治

5、愈病人达千人以上的僧人,即由官府奏请朝廷赐给紫衣以示奖励。同时他还下令每年从地方税收中拨出一些经费来维持病坊的日常运营,从此安乐坊就成了杭州的常设性官办医院。后来这所病坊搬迁到西湖边上,改名为“安济坊”,直到东坡去世时还在正常地运营。“安乐坊”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所面向公众的官办医院。与一切百姓福祉一样,公共卫生也是一项繁复困难的综合工程,往往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主事者稍有不慎,便会惹来责难甚至祸殃,那些心胸狭隘、患得患失的人是无法胜任的。东坡在地方官任上曾多次因为民请命而得罪朝中的权要,但他始终无怨无悔。更加可贵的是,在东坡遭到贬谪时,他已经处于自顾不暇的窘境,一举一动都会引起朝中政敌的

6、疑忌,却依然毫不迟疑地为当地百姓的福祉尽心尽力。南宋人费衮历数东坡在惠州参与的各项公共事务后赞扬说:“凡此等事,多涉官政,亦易指以为恩怨。而坡奋然行之不疑,其勇于为义如此!谪居尚尔,则立朝之际,其可以死生祸福动之哉!”的确,东坡对儒家仁爱精神的贯彻发扬,真可谓“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仁者必勇,真正服膺仁爱思想的人必然会奋不顾身地付诸实践,东坡就是以这种精神从事当时的公共卫生,他堪称中国古代公共卫生事业的伟大先驱者。(摘编自莫砺锋苏东坡与公共卫生)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共卫生一词内涵丰富,其中传染病预防和医治,对日常医疗卫生的管理等都产生于现代。B.公共

7、卫生将医术注重的仁心和儒家提倡的仁术很好的结合起来,服膺儒学且重视医学的苏东坡对此高度重视。B.公共卫生将医术注重的仁心和儒家提倡的仁术很好的结合起来,服膺儒学且重视医学的苏东坡对此高度重视。C.苏东坡一生勤政爱民,重视公共卫生,任职期间,在流行性疾病的防治方面提供了很多可供后世借鉴的方法。D.在苏东坡遭到贬谪、身处窘境之时,他特别地重视公共卫生引起了朝中政敌的疑忌,以致惹来许多责难甚至祸殃。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公共卫生的概念切入,明确提出其关乎百姓福祉,兼具仁心仁术的特质,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受到重视。B.文章举例详实,通过苏东坡在密州、徐州、杭州、惠州、

8、常州任上的多个事例,论证了苏东坡关心民瘼的行为,很多都带有公共卫生的意味。C.文章通过对詹范和苏东坡在救助野外遗骨一事上的不同态度的对比分析,强调了苏东坡的行为体现他更为尊重生命。D.文章结尾指出苏东坡是中国古代公共卫生事业的伟大先驱者,卒章显志,对从事公共卫生事业的后来者提出了殷切期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东坡在密州任知州时发现有弃婴现象,他拿出自己积蓄的五十两黄金,下令凡是愿意收养一个弃婴的人家每月发给六斗粮食。B.苏东坡在徐州时,一方面组织人力为暴露在野外的枯骨建造义冢,一方面亲撰祭文,来祭奠那些孤苦无依的孤魂野鬼。C.针对杭州出现的瘟疫,苏东坡捐出“圣散

9、子”向百姓施舍药剂,召募医生和懂得医术的僧人,并奏请朝廷赐他们紫衣,由此遏制了一场可怕的瘟疫。D.“安乐坊”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所面向公众的官办医院,它的创始人就是时任杭州知州的苏东坡。(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1930年出生于北平,1953年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安江农校工作。从1960年开始进行水稻种植试验,从此为解决粮食增产问题持续奋斗了半个多世纪。1966年,袁隆平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正式提出以“三系”配套的方法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与思路,由此拉开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1973年,袁隆平带领的湖

10、南省水稻雄性不育系研究协作组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此后,杂交水稻先在湖南推广,后在中国遍地开花结果,水稻平均亩产也一路“飙升”:1976年231公斤、1984年358公斤、1998年424公斤1996年,中国农业部提出超级稻育种计划。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通过形态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成功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不断刷新亩产产量。目前,超级稻计划的五期目标已经全部完成,分别是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当被问及90岁生日愿望时,袁隆平又一次说起他的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前者是他真实的梦境,他曾梦见试验田

11、里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稻穗下乘凉。这一梦想正随着不断高产的超级稻逐渐成为现实。后者则是希望超级稻走出国门,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全世界有一亿六千万公顷的稻田,如果其中一半种上了杂交稻,每公顷增产2吨,每年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5亿人口。”据了解,从1979年首次“走出”中国,杂交水稻在国外的种植面积已达700万公顷。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临之际,袁隆平成为8名“共和国勋章”颁授建议人选之一。“这对我既是鼓舞也是鞭策,希望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升级为“90后”的袁隆平笑说,未来要健康快乐超百岁,就像超级稻攻关一样,不断超越新目

12、标。(摘编自“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鮐背之年仍追逐“两个梦想”材料二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全世界22%的人口,这是中国创造的一个世界奇迹。奇迹的背后,是无数为此耕耘奉献的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院士和他带领的研究团队就是其中的代表。在袁隆平的研究团队中,不乏年轻的面孔,他们早已不用为温饱问题发愁,却毅然踏着金色的稻浪,奋力为解决人类吃饭问题奔跑向前。栽培师李建武,为验证“超优千号”的适应性,把这个品种从海南三亚一路向北种到了河北邯郸,种遍了大半个中国。2013年,李建武在羊古坳乡的试验田基地搞“Y两优900”杂交水稻产量攻关。这个品种的种植方式与传统种植相差较大,再加上李建武还是个

13、“毛头小子”,农户们怎么也不肯按他说的去种。怎么办?李建武索性自己也种了一块田,与当地农民搞起竞赛。收割时,他种的水稻比农户们种的亩产高出两三百公斤,农户们一下子就信服了胡忠孝,杂交水稻中心副研究员、杂交水稻副主编。他每天早上4点钟起床看稿子,看到天亮就下田,是雷打不动的生活节奏。胡忠孝出生在莽山山区的农村,山区引水灌溉很不方便,经常要半夜查看水情。有一次他跟着父亲去“守水”,父亲叹息道:“要是有一种不用浇这么多水、又高产又好吃的水稻该多好。”父亲的话让他一直记到现在。在高考填志愿时,原本想学航空航天的他毅然在第一志愿填报了中国农业大学的农学专业。“本来理想是上天,没想到变成了下地。”回想起当

14、时的选择,胡忠孝表示从来没有后悔过。如今,他正琢磨培育一种更高效、更节俭的稻种,“让水稻种植不用投入那么多劳动力,也不用那么多肥料、药物,还乡村一片绿水青山。”杂交水稻中心80后副研究员邢俊杰,2012年刚从国外学成归来,开始稻瘟病菌研究工作,那时候稻瘟病菌研究设施基本没有,菌株的样本也一份没有。他厚着脸皮给各地的植保站挨个打电话,收集菌株样本。如今,已经收集到各地菌株3000多份,这个凝聚着汗水与智慧的菌株数据库将成为更加深入地研究稻瘟病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有人质疑,杂交水稻研究是否更应重质而非量?“这是一个认识误区。质和量可以并行,量是基础。我们只有储备了超高产技术,才能备不时之需。”杂交水

15、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吴俊说,“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袁隆平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在他的感染下,我们都愿做国家粮食安全的守望者。我们的目标是,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士;中国人的饭碗,永远要装上中国粮。”(摘编自袁隆平身边的年轻人)材料三参考消息网6月11日报道英媒称,在迪拜郊外的浩瀚沙漠里,中国科学家们在沙漠和淡化海水里种植“抗旱”水稻,努力终于有了结果。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6月9日报道,中方进行耐盐碱水稻(俗称海水稻)培育研发中心官员杜德乐说:“在对结果进行分析和目睹产量后,我们确定了在沙漠里能种植水稻,我们非常高兴。”报道称,耐盐碱水稻被认为能解决世界上最贫瘠土地上的食品短缺问

16、题。中国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的科学家培育出了每公顷产量超过7.5吨的耐盐碱水稻,并于今年1月开始在阿联酋种植。报道称,很多在杂交水稻方面得到中国支持的国家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交好对象,水稻种植计划将给非洲和东南亚某些最贫困的地区带来财富。(摘编自中东沙漠出现稻田!)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袁隆平从到湖南家江农校工作就开始试验,延续至今,虽历经波折,却从未间断。B.邢俊杰从国外学成归来时,国内的稻瘟病菌研究一片空白。他着手建设研究设施,如今的菌株数据库已经成为深入研究稻瘟病的重要基础。C.理想是科学研究的动力,袁隆平有“禾下乘凉”等两个梦想,胡忠孝为圆父辈的期待选择农学,吴俊决心做国家粮食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