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行业)旅游学概论讲义精品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8050128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97 大小:14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行业)旅游学概论讲义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旅游行业)旅游学概论讲义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旅游行业)旅游学概论讲义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旅游行业)旅游学概论讲义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旅游行业)旅游学概论讲义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行业)旅游学概论讲义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行业)旅游学概论讲义精品(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旅游学概论 屈波旅游学概论第一周讲义*学院 屈波第一讲 课程简介旅行社经营管理第一周讲义第一讲:课程概述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内容旅游学概论以旅游活动涉及到的内容为中心,对旅游学的核心问题(旅游业、旅游资源、游客)进行了系统而简洁的阐述,让学生掌握旅游学的基本理论体系,为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第一章、绪论:介绍旅游学的核心概念,以及旅游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章、旅游资源:主要介绍旅游资源的分类、开发与包含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第三章、旅游产品:主要内容为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线路设计;第四章、旅游市场与需求 对国际和我国旅游市场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并分析旅游需求的成因;第五章、旅游业:介绍旅游业的

2、组成部分,包括旅游酒店、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景区和旅游组织;第六章、旅游的影响:介绍旅游业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以及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二)课程地位和作用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旅游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旅游学概论就系统介绍了旅游发展过程中以及旅游活动中涉及到的现象和问题,是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作为旅游方向各专业的基础课,旅游学概论简单介绍旅游活动涉及到的各个部分,让同学们在脑海中构建旅游学的基本理论体系,为后续学习打基础。所以,旅游学概论是旅游管理及相关专业学生学好专业课程、成为一名合格的旅游人才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课程。(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

3、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的发展历程;掌握旅游活动的性质及特点;掌握旅游者的类型与特征及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理解有关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问题;了解旅游业的构成及发展状况和正确认识旅游的影响。因而对旅游及旅游业有较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二、 学习方法把课程还给学生 把课程还给学生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课前做一些资料收集工作,然后在课堂上读给其他同学听,而是让学生在有目标的自学基础上,展示自己自学所得,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时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做有方向性讨论,最后教师有针对性地总结、指导,授之“渔”而非“鱼”,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融入课程轻

4、松达到教学目标。要想学好本课程,需要学生和老师的积极配合,主要是学生自己的自学。为了方便学生自学,在每次课结束,老师会指出自学的方向;对于每次课程,教师针对重点内容,都有一个课程导入环节,自己编写对应的、深入浅出的案例,使学生轻松而又深刻地理解所要掌握的内容;自学指导部分,围绕重点内容展开,使重点内容一目了然。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积极主动地进行自学,并留心身边和网络上有关内容,关注实践方面的新闻,以期更好地掌握本课程。所以本课程将采用学生自学成果展示、教师指导分析和总结归纳的教学流程,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争取把本课程讲简单实用而又生动有趣。三、 课程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学习

5、结束时,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积累掌握旅游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构筑旅游学的理论体系。2、能力培养获知旅游行业相关新闻信息的时候,养成先分析的习惯,具备简单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四、 师生互动(一)教师自我介绍(二)学生自我介绍(三)学习方法交流讨论请同学回去后自学:1、什么是旅游?2、旅游与旅行的区别。第二讲 旅游学的核心概念本节要点:旅游与旅行区别在于,旅游的必须是从常住地出发且在一定时间内回到常住地,而旅行则可以是从任何地点出发且不要求回到出发地一、 自学成果展示学生分别展示自学效果。根据上节课所留作业,学生的展示内容分别为:1、什么是旅游?2、旅游与旅行的区别。二

6、、自学指导课程引入根据刚才的自学成果展示,老师提问:同学们刚刚从家里来到学校,有很大同学可能是“长途跋涉”,那同学们思考一下,大家从家乡来到北京,我们的这个行为可以称作是一次“旅游”吗?大家的意见好像不太统一,答案到底是什么呢?在此老师先不告诉大家,等我们进行过本次的自学指导,同学们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自学指导(一)、旅游的字义 旅游(Tour)来源于拉丁语的“tornare”和希腊语的“tornos”,其含义是“车床或圆圈;围绕一个中心点或轴的运动。”这个含义在现代英语中演变为“顺序”。后缀ism被定义为“一个行动或过程;以及特定行为或特性”,而后缀ist则意指“从事特定活动的人”。词根t

7、our与后缀ism和ist连在一起,指按照圆形轨迹的移动,所以旅游指一种往复的行程,即指离开后再回到起点的活动;完成这个行程的人也就被称为旅游者(Tourist)。 “旅游”从字意上很好理解。“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来即旅游。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二)、旅游的定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的形式和内涵在不断地扩展,所以,对“旅游”这个词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大家对“旅游”的理解基本一致。 1、概念定义: 旨在提供一个理论框架,用以确定旅游的

8、基本特点以及将它与其他类似的、有时是相关的,但是又不相同的活动区别开来。 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因而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 2、技术定义: 用它来为统计和立法提供旅游信息。各种旅游技术定义所提供的含义或限定在国内和国际范畴上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技术定义的采用有助于实现可比性国际旅游数据收集工作的标准化。 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推荐的技术性的统计定义: 旅游指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离开他她们惯常环境,到某些地方并停留在那里,但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旅游目的包括六大类:休闲、娱乐、度假,探亲访友,商务

9、、专业访问,健康医疗,宗教/朝拜,其他。 3、其他相关定义 交往定义:1927年,德国的蒙根罗德对旅游的定义,旅游从狭义的理解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满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种各样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人的交往。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目的定义:20世纪50年代,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旅游研究所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理解为是暂时在异地的人的空余时间的活动,主要是出于修养;其次是出于受教育、扩大知识和交际的原因的旅行;再是参加这样或那样的组织活动,以及改变有关的关系和作用。 时间定义:1979年,美国通用大西洋有限公司的马丁普雷博士在中国

10、讲学时,对旅游的定义为,旅游是为了消遣而进行旅行,在某一个国家逗留的时间至少超过24小时。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各个国家在进行国际旅游者统计时的统计标准之一:逗留的时间。 相互关系定义:1980年,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伯特麦金托什和夏西肯特格波特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定义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访问者的过程中,由于游客、旅游企业、东道政府及东道地区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引发的各种现象和关系,即旅游的综合性。 生活方式定义: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1985年对旅游的定义为,旅游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余

11、性和享受性。4、定义旅游的三要素 尽管上文中所提及的技术定义应当适用于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这两个领域,但是在涉及国内旅游时,这些定义并没有为所有的国家所采用。不过,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国际通用的定义中的三个方面的要素: 出游的目的 旅行的距离 逗留的时间三、其他相关概念1、旅行与旅游的区别 在日常的运用中,我们把旅游等同于旅行,其实旅游与旅行是区别又联系的两个概念: “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来即旅游。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除此之外,旅游与旅行最大的区

12、别在于,旅游的必须是从常住地出发且在一定时间内回到常住地,而旅行则可以是从任何地点出发且不要求回到出发地。2、旅游者1963年,联合国国际旅游大会在罗马召开。这次大会是当时的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英文名字的缩写为IUOTO,即现在的世界旅游组织,英文缩写为WTO发起的。 大会提出应采用“游客”(Visitor)这个新词汇。游客是指离开其惯常居住地所在国到其他国家去,且主要目的不是在所访问的国家内获取收入的旅行者。游客包括两类不同的旅行者: 旅游者(Tourist):在所访问的国家逗留时间超过24小时且以休闲、商务、家事、使命或会议为目的的临时性游客; 短期旅游者(Excursionists):

13、在所访问的目的地停留时间在24小时以内,且不过夜的临时性游客(包括游船旅游者)。 从1963年开始,绝大多数国家接受了这次联合国大会所提出的游客、旅游者和短期旅游者的定义以及以后所作的多次修改。 在1967年的日内瓦会议上,联合国统计委员会提议,应该建立一个单独的游客类别。旅游者至少要逗留24小时,然而,有些游客外出游览但于当日返回了居住地,这些人被称为“短期旅行者(Excursionists)”、这类游客包括了不以就业为目的的一日游者、游船乘客和过境游客。短期旅行者很容易与其他游客区分开来,因为他们不在目的地过夜。 1963年提出的游客(Visitor)术语的定义仅仅是针对国际旅游而言,它也

14、适用于国民(国内)旅游。3、世界旅游日世界旅游日 (World Tourism Day),是由世界旅游组织确定的旅游工作者和旅游者的节日 1970年9月27日,国际官方旅游联盟(世界旅游组织的前身)在墨西哥城召开的特别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将要成立世界旅游组织的章程。1979年9月,世界旅游组织第三次代表大会正式将9月27日定为世界旅游日。选定这一天为世界旅游日,一是因为世界旅游组织的前身“国际官方旅游联盟”于1970年的这一天在墨西哥城的特别代表大会上通过了世界旅游组织的章程。此外,这一天又恰好是北半球的旅游高峰刚过去,南半球的旅游旺季刚到来的相互交接时间。 中国于1983年正式成为世界旅游组织成

15、员。自1985年起,每年都确定一个省、自治区或直辖市为世界旅游日庆祝活动的主会场。 近年世界旅游日的主题口号2001年:旅游业:和平和不同文明之间对话服务的工具。 2002年:经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003年:旅游:消除贫困、创造就业和社会和谐的推动力。2004年:旅游拉动就业。 2005年:旅游与交通从儒勒*凡尔纳的幻想到21世纪的现实。 2006 年:旅游让世界受益2007年:旅游为妇女敞开大门2008年:“旅游: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2009年:“庆祝多样性” 2010年:“旅游与生物多样性”总结 回答课前问题通过这次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同学们离开家乡来到学校学习是一次旅游,叫做“修学游”。自学内容请同学回去后自学:1. 如何理解“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2. 旅游具有何种属性旅游学概论第二周讲义第一讲:旅游的本质和属性本节要点:旅游不是一种单纯的经济现象,它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体验活动,同时具有经济、文化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