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陕西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精品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8045468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10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工程)陕西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水利工程)陕西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水利工程)陕西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水利工程)陕西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水利工程)陕西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利工程)陕西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工程)陕西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精品(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一、发展基础(一)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我省围绕突破水资源瓶颈制约、显著提高防洪抗旱能力、明显改善水生态环境三大目标,以“十大工程”和“五大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快各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依法强化水利管理,各项规划目标任务基本实现。引汉济渭、东庄水库等重大工程全面推进,奠定了水系连通和全省水资源调控配置的总格局;出台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基本建立;渭河、汉江等江河综合整治全面推进,防洪保安、环境改善和产业聚集效应全面显现,开创了水系系统治理的新模式。 “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水利投资1055亿元

2、,是“十一五”的3.5倍;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3提高到0.556,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主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从49%提高到75%,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5%;新增和恢复供水能力15.4亿m3;解决了1070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增县城日供水能力53万吨;建设江河堤防2418km,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下降至0.65%;新增和恢复有效灌溉面积207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30万亩,其中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49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5万km2;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量48.9万KW;新增水产养殖面积22.45万亩、水产品新增产量8.24万吨;行业能力建设和依法治水

3、管水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重大水源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西安李家河、榆林王圪堵、延安南沟门、延长安沟和安塞马家沟等水库及盐环定扬黄续建工程已经建成,咸阳亭口水库建设进展顺利,延安黄河引水、渭南抽黄供水、洛南张坪水库、旬邑柏岭寺水库等工程加快建设。同时,具有全局性性意义的引汉济渭工程获国家批复,已步入全面建设阶段,东庄水利枢纽前期工作取得重大突破,项目建议书获国家发改委批复。防汛抗旱能力显著提升。启动实施了渭河、汉江、丹江综合治理工程,渭河680km堤防全线贯通,南山支流、安康东坝等重点防洪隐患基本消除;治理中小河流156条,除险加固病险水库452座;开工建设抗旱应急水源小型水库16座;全面推进山洪灾

4、害防治,初步建成覆盖全省98个县区1331个乡镇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基本完成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陕西项目建设,非工程措施得到加强。成功抗御2011年渭河30年来最大洪水、2012年黄河1989年以来最大洪水、2013年延安特大暴雨等灾害;成功应对2013年严重冬春连旱、2014年近10年罕见夏伏旱,保障了群众饮水安全和粮食稳产增收。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明显。推进12座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累计衬砌干支渠道1960km,改造各类渠系建筑物7810座;完成7处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启动8处大型灌区64座泵站更新改造;完成了66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总体建设任务,启动了中央统筹土地出让收益农

5、田水利建设项目,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49万亩;开展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累计建设小型渠道9566公里,建成“五小水利”工程3.05万处;全省有效灌溉面积、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分别达到1850和505万亩。城乡供水均衡发展。建成了石头河宝鸡市供水、杨凌供水工程;开展了84座县城供水工程改造,全省共新建水源工程116处、净(配)水厂24座,改造延伸输配水管道1900多公里,供水能力由“十一五”末的105万吨提高到2015年底的158万吨,新增供水人口121万人;完成104处县级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扩建升级,检测能力由21项提高到63项以上,在全国率先形成了农村饮水水质监测网络

6、;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4万多处(集中式1.33万处、分散式716处),全省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9%,农村群众及学校吃水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完成了西安、榆林、延安、宝鸡、咸阳5个国家级节水示范市和杨凌区、宝塔区、耀州区、临渭区、蒲城县、略阳县6个省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任务,建成了神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高效灌溉示范项目;修订发布了陕西省行业用水定额,持续推进工农业生产节水改造,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十一五”末降低30%。地下水严重超采情况得到初步遏制,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75;新建和加固淤地坝5199座,建设小型水保工程1

7、.9万座,综合治理汉丹江小流域68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32万km2;创建国家水利风景区18处,省级水利风景区32处。水电渔业及水库移民全面推进。完成了14个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5个小水电代燃料和85处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建设,全省农村水电装机达到138.5万千瓦;渔业养殖面积达到76万亩,水产品年产量16万吨,主要淡水鱼种实现了全面自给;累计安置王圪堵、南沟门、李家河、引汉济渭等重点水利工程移民1.7万人,积极开展移民后期扶持,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行业能力建设成效显著。新建改造水文站116处、地下水监测站238处;建成行政区界水资源监测断面168处、取用水户水量实时监测站51

8、2 处、县级工作站10处、市级监测分中心10处和省级监测中心1处;累计建成防汛雨量监测站5403处,江河水库水位监测站112处、汛情视频监视站117处;建成陕南雨量监测速报系统、关中和陕北主要河流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建成市县乡三级防汛视频终端1057处、实时信息报汛水库699处、水库洪水调度系统29项、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14项;建成水保监测站45处、水蚀径流和风力侵蚀监测场2处;建成大型灌区梯级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2处,大型灌区信息化试点7处(国家级4处、省级3处);基本建成覆盖全省各县、市(区)的水资源费征收管理系统。水利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颁布了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条例、陕西省水土保持条例

9、和陕西省地下水管理条例等地方法规3部,出台了陕西省渔业船舶管理办法、陕西省水产种苗管理办法和陕西省实施抗旱条例细则等省政府规章3部;组织开展立法后评估活动3次,审核和备案规范性文件20余件;现行有效的水利地方性法规达到11部、政府规章12件,初步形成了符合我省省情、水情比较完善的地方水法规体系,依法治水管水能力进一步提高。水利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取得突破。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水价形成机制改革、群众参与式管理、水利科技创新等多项改革不断深化,水利发展呈现出生机和活力。坚持两手发力,在机构、筹融资、水价、水权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创新,先后组建了省水务集团、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东庄水利枢纽工程

10、建设有限公司;完成了全省13个大型灌区农灌水价及抽水电费补贴方案;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在全国率先突破。“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序号指标规划指标完成情况2015年末达到情况规划指标完成情况1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万人)107010702洪涝灾害年均损失率(%)0.70.650.653干旱灾害年均损失率(%)0.80.770.774新增供水能力(亿m3)1815.41055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20020718506新增节水灌溉面积(万亩)330330 7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50.5560.5568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m3)19.818.118.19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

11、%)253010万元GDP用水量(m3)57.756.556.511万元GDP用水量降低(%)303012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主要水质指标达标率(%)70757513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万km2)3.253.327.2814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量(万kW)3048.9138.515水产养殖面积(万亩)16227616水产品年产量(万吨)6716 (二)发展环境 “十二五”期间,我省水利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治水兴水还面临严峻挑战,水安全保障能力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水资源供需矛盾依然突出。水资源的季节、区域分布不均衡,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大型调蓄工程建

12、设历史欠账较多,水系联通总体滞后,水资源调控和保障能力仍显不足,水资源刚性约束进一步加大。防洪抗旱减灾体系仍不完善。渭河下游仍然面临河道淤积和防洪标准降低的威胁,黄河小北干流控导体系仍不完善,汉江、丹江、延河治理尚未完成,泾河、千河、无定河、嘉陵江等主要河流和部分中小河流、病险水库亟待治理,不少地区缺乏抗旱应急水源。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有待提高。部分大中城市供水水源不足,多数县城水源单一,不少城镇供水水源缺乏调蓄能力,部分地区水质不达标,供水保障能力不足。一些农村地区饮水仍然困难,早期建设的农村供水设施标准和水质标准偏低,管理水平不高,亟需进行改造提升。农田水利设施仍显薄弱。仍然存在灌排设施不配套

13、、标准低、老化失修和效益衰减等问题,灌区末级渠系配套率低,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仍未彻底解决,农田水利设施维修养护资金仍然不足,持续运行的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水生态环境仍未根本改善。挤占河道生态用水现象严重,河流纳污自净能力普遍降低,生态修复能力总体不高;黄河流域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46%;地下水仍然处于超采状况,局部地区存在水质污染情况。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超过45 km2,土壤流失总量占到全国20%,累计治理的仅约一半,仍有11.9万km2的水土流失面积需要治理或巩固提高治理效果。水利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仍未形成。面向市场、社会融资的能力不强,仍以中省财政投资为主,经济下行压力导致财政

14、性水利投入有所减少,各级配套资金落实难度进一步加大。水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和调配网络尚未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落实,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体系、科学高效的水资源监控体系尚未建成,生态补偿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河湖岸线用途管控及系统化规范化管理有待突破。在面对严峻形势的同时,中、省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水利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文件,为我省 “十三五”水利改革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将水利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水利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和推进五大发展的重要内容,摆在了八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首要位置

15、。适应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要求进一步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着力增强全省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提高水资源要素与其他经济要素的适配性。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初来陕视察时,对陕西生态文明建设、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快山河江坡综合治理等作出了系统明确的指示,要求陕西全面“追赶超越”,做到“五个扎实”,下决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定要算大账、长远账,自觉建设“山青、水净、坡绿”的生态环境。一带一路和丝绸之路新起点,为我省水利发展改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一带一路和丝绸之路新起点提供支撑,优先解决好供水、防洪、生态环境安全等方面的主要问题,是大力推动陕西全面开放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的一个重要保障条件。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将水利作为事关陕西发展命脉的基础设施和“三个陕西”建设的重要支撑。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水利工作,要求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制定了“关中留水、陕南防水、陕北引水”的区域方略,确定了充实提升“五大体系”的建设目标,重点加快推进关中水系建设,着力实现由单纯治水向系统治水、刚性治水向柔性治水、部门管水向协同治水的根本转变。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