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行业)论某某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精品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8031576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行业)论某某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旅游行业)论某某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旅游行业)论某某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旅游行业)论某某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旅游行业)论某某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旅游行业)论某某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行业)论某某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精品(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目录 第一章 回顾 旅游经济整体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第二章 背景 浙江旅游正处于加速发展的最佳机遇期 第三章 目标 基本建成旅游经济强省第四章 布局 构建“三带十区”旅游发展空间格局 第五章 产品 培育富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产品集群 第六章 市场 形成三大市场全面发展新局面 第七章 基础 建立国际重要旅游目的地支撑体系 第八章 保障 营造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政策法制环境 浙江省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组长:纪根立 副组长:姚升厚 朱红炜 叶建国 赵金勇 傅建祥 罗香波 成员:方敬华 徐海 肖歌 阮裕仁 许澎 陈燕儿特邀成员:各市旅游局(委)局长(主任) 浙江

2、省旅游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编制组组长:傅建祥成员:肖歌 金炳雄 杨建武 骆文斌参与人员:王昆欣 胡 敏 周国忠 吴雪飞雷明化 王芳第一章 回顾 旅游经济整体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一、“十五”浙江旅游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十五”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全省各级党委、政府把旅游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我省旅游经济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五”规划的各项经济指标。 (一)旅游经济整体实力明显增强 至“十五”期末,旅游业已成为浙江省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旅游经济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的跨越,旅游经济主要指标均居

3、全国前列。旅游总收入、接待国内游客、入境游客均列全国第五位,旅游企业经济效益排在全国第四位。随着旅游经济整体实力的明显增强,旅游产业在推动浙江投资环境的改善、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二)旅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旅游产业已形成相当规模,构成了吃、住、行、游、购、娱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旅游产业结构在发展中不断调整优化,加大了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建设了一批精品型的旅游景区杭州西湖综合整治工程、西溪湿地公园、乌镇、鲁迅故里等一批精品型的旅游景区。全省共有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15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30家,4A级旅游区(点)50个。产品

4、类型从单一的观光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购物娱乐、节庆活动等综合旅游产品方向发展。旅游餐饮业、饭店宾馆业、旅游交通业、旅游商贸业和旅游娱乐业等旅游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三)旅游接待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 全省各地结合当地实际加大了旅游设施建设力度,建成了一批上档次、上规模的旅游项目和配套设施,旅游景区景点明显增多,游乐功能日趋多样,宾馆饭店和旅行社快速发展,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增强,截止到2005年,全省有星级饭店1000家,星级饭店总数为全国第二;旅行社1052家,其中有23家旅行社入选全国双百强。随着浙江“四小时交通圈”的建成,旅游交通条件大大改善。 (四)旅游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 我

5、省旅游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际旅游市场空间进一步拓展,国内旅游区域合作进一步加强,形成了全面开放的旅游发展良好局面。2005年全省入境游客达34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6.3亿美元。出境旅游发展势头迅猛。同时,积极推进长三角旅游一体化进程,旅游区域合作取得明显成效,形成旅游对内对外互为促进的发展格局。 (五)旅游发展环境得到改善 2000年12月28日,省人大通过并颁发了浙江省旅游管理条例。在其基础上,我省先后出台了浙江省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浙江省旅行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文件;各级党委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旅游扶持政策,各地旅游管理部门相继设立了旅游质监所,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同时,在全省旅游企业

6、大力开展诚信活动,强化行业自律,我省旅游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大大改善。 二、“十五”浙江旅游业快速发展的主要经验 (一)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是确保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关键 “十五”期间,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经济发展,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省委、省政府两次召开全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若干意见;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大了对旅游的财政投入,确保了全省旅游业的稳步快速发展。 (二)制定和实施科学的旅游规划是确保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前提 各级政府遵循市场机制,广泛动员专家力量,积极利用“外脑”,不断创

7、新规划模式,开展了旅游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以及专项规划等各类旅游规划的编制工作。2005年是浙江旅游业的“科学规划年”,开展了浙江省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浙江省红色旅游规划、浙江省旅游资源整合方案等专项规划编制和研究,并正在或计划编制浙江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浙江省海洋旅游规划、浙江省乡村旅游规划、浙江省旅游接待设施规划等一系列规划。始终坚持旅游开发先规划后建设,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保证了我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坚持自主创新和行业改革是确保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动力 我省“风景与旅游一体,产品与市场结合,资源与保护统一”的旅游管理体制创新,以及“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旅游发展模式激

8、发了社会各界投资旅游热潮;我省倡导的区域旅游合作以及率先开展的绿色饭店创建、导游IC卡管理等活动,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正是这些改革和创新,不断释放和激活了产业生产力,也大大激发了民营企业投资旅游的积极性,不断开创了我省旅游发展新局面。 (四)坚持旅游产业化、市场化经营是确保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基础 在深入挖掘潜力的基础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围绕“诗画江南、山水浙江”这一主题,整合形成一批有特色、有品位并适时推向国内外市场的旅游产品,进一步凸显浙江旅游的独特魅力,提高了浙江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我省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市场优势转化,加快了我省旅游业的发展步伐。 (五)坚持依法治旅是确保旅游

9、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保证 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标本兼治,敢于碰硬,着力解决影响旅游市场秩序的深层次问题,重点整顿了出境旅游市场、旅游市场的经营秩序、旅游从业人员队伍、旅游企业自身经营管理和外部发展环境。在集中整顿治理的同时,建章立制,加强旅游法制建设和推行标准化管理,全面落实旅游安全责任制,健全和完善假日旅游工作机制,实现了“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进一步确立了安全、舒适的浙江旅游目的地形象。 三、浙江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一)旅游经济总量相对较小 近几年,浙江旅游业发展很快并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但从总体上看,离国际重要旅游目的地、旅游经济强省还有较大距离。浙江旅游外向比居于

10、全国前列,但内向比显得份额不够,旅游经济总量与全省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旅游总收入相对较小。旅游外汇收入与广东、北京、上海有很大差距。 (二)旅游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旅游业国际化程度不高,入境旅游者平均逗留天数和人均消费、国内旅游者购娱支出比重等主要指标与上海、北京、江苏、广东相比,均有一定差距。旅游产品消费结构有待改善,旅游产品类型结构中仍以观光为主,供求错位现象较为突出。旅游企业“低、小、散、弱”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三)旅游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 浙江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缺乏对市场有牵引力的重量级旅游资源,缺少带动性强的精品旅游项目,资源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整合力度不够,缺乏对

11、国际市场吸引力。 (四)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 浙江区域旅游业发展不平衡,长期倚重杭州,杭州占浙江国际旅游总量的一半左右;宁波、温州、金华的旅游集散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跨行政区的旅游分工协作体系不健全,资源共享和客源共享度差。 第二章 背景 浙江旅游正处于加速发展的最佳机遇期 一、机遇 (一)亚太地区旅游业已经成为全球最活跃的旅游区域 长期以来,全球旅游业发展一直以欧美为中心,崛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亚太旅游业,2002年首次超过美洲,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地区的旅游业迅猛发展尤为突出,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和“非典”之后,亚太地区仍然是全球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地区。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

12、产生巨大的旅游消费需求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我国人均GDP将由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消费市场、消费结构、产品结构都将发生突出的变化,旅游消费需求将大幅度提升,我国旅游业将保持持续兴旺的强劲势头。世界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市场。在目前全球局部地区并不太平的形势下,中国保持了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我国旅游业将在相当一个时期内仍处于发展的黄金期。 (三)发展旅游业将成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选择之一 旅游业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优势产业,具有可持续利用资源的特性,在促进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筹区域与城乡协调发展、建立节约型社会、促进社会就业、

13、带动部分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等方面产生重大作用,将有越来越多的地方选择旅游业作为优势产业并给予重点支持和发展。 (四)浙江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4年我省开始进入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发展时期,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和消费结构出现大的调整变动,对加大服务业发展,尤其是加大服务业龙头产业的旅游业发展要求日益迫切,旅游业发展的外部环境也迅速改善;从我省旅游业的自身发展来看,经过“十五”时期的快速发展,已开始进入进一步奠定基础、全面提升产业素质的战略转型阶段,进入到如何将我省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关键时期。 二、挑战 (一)与兄弟省市的旅游竞争日趋激烈

14、上海具有良好的旅游发展基础,是我国重要的国际口岸城市;苏沪地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旅游合作十分紧密,国际旅游发展水平较高,给浙江的旅游国际化战略造成很大压力。周边赣、皖、闽以及西南地区的四川、云南、贵州等省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将得到有效开发,在国内外旅游市场形成竞争优势。浙江旅游资源丰富,开发也比较成熟,但是缺乏面向国际旅游的垄断性资源,使浙江旅游在与兄弟省市的激烈竞争中处境艰难。 (二)与周边地区旅游资源和产品存在同质化现象 浙江与周边地区旅游产品趋于类同,在水乡古镇、人文遗迹、山水资源等方面存在低档次和无序竞争现象。此外,上海游客在浙江旅游市场占的份额较大,使得

15、浙江各地开发的旅游产品近距离重复、同质化倾向十分严重。 (三)高度的城镇化与工业化对旅游业的挤压加大 高度的工业化和快速的城市化使环境保护受到严重威胁、人文资源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直接影响旅游业快速持续发展。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第二产业长期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导致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在浙江经济地位难以凸显。此外,我省工业化有向浙西北和浙西南转移的趋势,工业化使得生态旅游发展的空间受到挤压。 (四)游客旅游需求与旅游产品更新升级脱节 面对日趋多元化且不断深入细分的旅游市场,浙江的旅游产品已经不能充分满足旅游者的个性需求。不少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市场定位不准,产品缺乏特色;不少旅游产品仍停留在简单观光层面,缺乏游客参与、互动。旅行社在设计线路时,缺乏市场调查,单项产品纵横联合不够、包价产品组合单一,确定的线路常年不变,缺乏新意。第三章 目标 基本建成旅游经济强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八八战略”,按照“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形成大产业”的要求,进一步整合优势旅游资源,扩大旅游产业规模,完善现代旅游设施,打造旅游品牌;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推进旅游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综合发挥旅游产业功能,到2010年基本建设成为旅游经济强省,把旅游业培育成我省国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