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之景物描写手法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8030244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鉴赏之景物描写手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诗词鉴赏之景物描写手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诗词鉴赏之景物描写手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诗词鉴赏之景物描写手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诗词鉴赏之景物描写手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词鉴赏之景物描写手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鉴赏之景物描写手法课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写景手法,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抒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写景是诗歌的主要内容,鉴赏诗歌的写景就要从诗人写景的方式入手,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景物中所寓含的诗人的情感。,导,学习目标: 1、熟记诗词中常用的写景手法 2、能准确判断诗句中运用的手法 3、了解诗词鉴赏中写景手法的设题方式 4、清楚写景手法题的答题模式 5、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导,议,小组讨论写景的手法有哪些? (小组内有一人记录) 可参考名师一号51页附录四,展,1、选择三个小组把所想到的写景手法展示到黑板上 2、其他小组的人将展示的

2、手法归类,看哪组归的类好记,古代诗词中常见的写景手法,1.四个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 2.三个角度:观察的角度(远近高低俯仰);感知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或通感);描绘的角度(绘形绘声绘色) 3.四种手法:白描、渲染、对比、衬托(正衬或烘托、反衬)。 4.五种修辞: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列锦(名词意象叠加)等修辞手法。,展,问答,学生问:对哪些手法不了解 学生答: 老师答:,练习,斜月入前楹,迢迢夜坐情。 梧桐上阶影,蟋蟀近床声。,视听结合(以动衬静),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以动衬静(以

3、声衬静),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色彩对比 动静结合 视嗅结合,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远近结合 拟人 视听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点面结合,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视听结合 比喻 夸张,思,写景手法有哪些提问方式?,1.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 2.诗中是怎样描写景物的。 3.写景上有哪些特色。 4.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写景的。,答题模式 1、点出写景的手法(找突出的) 2、结合诗句分析手法在诗句中的运用 3、手法运用的效果(表现意境、表达感情),写景的作用或目的,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描写的景物有何作用? 提问变

4、体:这首诗歌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解答: 、点明时间(时令特点)地点(特定环境、背景)。 、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 、渲染一种氛围。 、烘托人物形象或心理或品格精神。 、借景抒情、以景衬情。,思,检测,(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番腾:同“翻腾”。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

5、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注 朱樱:樱桃的一种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使用了对比(映衬)手法。(1分)如上下句之间的朱樱与绿草,青豆与白鹅鲜明对比,表现出景物色彩的鲜

6、丽。(2分)或:使用渲染手法。(1分)用丰富的色彩去描写初夏的水果菜蔬朱樱和青豆、悦目怡情的青草与白鹅,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2分)或:使用了名词排列(意象并列)的组句手法。(1分)如上句由朱樱、青豆、酒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下句由绿草、白鹅、村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使人产生一种画面感。(2分),作业: 计时双基练264页 第10题 267页 第4题 271页 第1题 272页 第23题 夯实与纠错44页 第17题,比拟(拟人、拟物),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比拟可以分为拟人、拟物两类。 1.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

7、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 2.拟物。拟物又包括两类:一是把人当做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二是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写。 作用:1.促使读者产生联想,将事物人格化,富 有情趣,生动形象。 2.突出作者的情感。,晚春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分析:诗人用拟人手法描绘了一幅生机无限的晚春图。“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斗”,彼此还有“才思”高下之分;百花吐艳争芳,似乎要将春留住;连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

8、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分析: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把没有重量没有形状的愁绪当作有重量有形体的物来写,看似不合逻辑,实则形象地表现了词人愁绪之浓、之重。,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老虎团的士兵嗷叫着冲了出来。 我倒要看看你有几斤几两,借代,借代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 作用: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引人联想。,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分析:用颜色“绿”代替绿叶,用颜色“红”代替红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语言简洁而意

9、味无穷。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自己的青春易逝。,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分析:“马策”和“刀环”都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前者指战马,后者指武器,合起来指代战争,一、二两句表达了对战争的怨恨之情。,分类:,1.用原料代替本体:,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文天祥正气歌 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陆游枕上口占,田园寥落干戈外,骨肉流离道路中。 白居易望月有感,2.用工具代替本体,平生闻若人,笔墨极奇峭。,3.用事物的特征、标志来代替本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

10、飞过秋千去。,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象,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凝练美、含蓄美、意境美,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列锦,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通感,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作用:准确表现事物特征,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增强文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