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8028579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培养健康的自我意识一个人自打出生以后,就开始了对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探索,同时也开始了对自我的探索:在一岁半时学会照镜子,出现了自我意识的萌芽。大约在15岁时开始思索这样一些问题:“我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别人怎样看我?我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并且这类问题会伴随人的一生。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有这样一些体验:当我们莫名其妙地发了一顿脾气,或者做了一件自己也意想不到的事情时,会问自己:“我为什么这样做?”有些服刑人员说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稀里湖涂地犯了罪,这都是人们对自己了解不深,把握不准有关。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呢?我们有必要讲一讲自我意识这个问题。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对自己周围关系

2、的认识、体验和对自已行为的控制。如果你现在身边有纸和笔的话,你可以在纸上写出十个以“我是”为开头的句子:“我是”,如果没有纸笔想想也可以。现在给你半分钟的时间,随便写,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好,时间到!看一看自己写的句子,可能有人会写“我是一个长相怎样、个头如何的人?”这是你对自己生理特征的认识,称之为生理自我;也可能有人会写“我是一个人缘如何的人,我是一名服刑人员,我是父母的孩子、我是某人的兄弟”等,这属于对自己的身份地位、社会角色、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称之为社会自我;还有人会写“我是一个性格如何、能力怎样、兴趣爱好如何的人”,这属于你对自己心理特征的认识,叫做心理自我,看一看这十个句子,如果

3、大多数是描述生理特征的,那么你平时可能更关注自己的外表,追求外表、物质方面的满足,以后应注重内省,多关注自己的内在特征及社会关系。如果大多数是描述社会特征,说明你这个人比较重视自己的社会关系,如果大多数是描述心理特征的,说明你比较注重内在的东西,追求智慧、能力的发展,关注自身的价值。总起来说,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加起来才能构成完整的自我认识。在对自己认识的基础上,如果你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时,会感到自卑,体验到失望感、沮丧感;相反,如果只看到自己的优点而看不到缺点,对自己评价过高时,会产生盲目自大、自傲心理。而只有既接纳自己的不足,也肯定自己的优点时,才会感到自尊和自信。

4、比如,认识到自己虽然犯罪,可内心还保留着做人的良知,同时当自己在改造中取得进步时,会感到自豪。自卑、自大、自信、自尊、自豪都属于自我体验的范畴,自卑、自大属于消极的自我体验,自信、自尊、自豪都属于积极的自我体验。感受到自卑的人,情绪容易低落,很难走出低谷,遇到挫折或犯错误后容易破罐破摔,自暴自弃,而盲目自大的人,不善于反省自我,明明是自己的错,就是不承认,自欺欺人,受到批评和挑战时,容易冲动,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不能理智地处理问题,一般认为,自卑和自大的人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很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引发不理智的行为甚至犯罪,相反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有一定自信的人,遇

5、到挫折不容易气馁,能够自立自强,理智地处理问题。自暴自弃、自欺欺人、自立、自强,都属于自我控制的范畴。自暴自弃、自欺欺人属于消极的自我控制,自立、自强,都属于积极的自我控制。自我意识就是这样按照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步骤影响着人的行为。看来,在人的一生中,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是很重要的一环,不完善的自我意识会使人走进误区,影响心理健康和对社会的适应。常见的心理意识的误区有5种:自卑、自负、自我中心、自我推责、丧失“自我”。自卑-自己瞧不起自己“跳蚤实验”:大家都知道跳蚤是一种让人烦的小昆虫,一般情况下,它能跳7、8寸高,生物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往玻璃杯中放入一只跳蚤,跳蚤轻易地就跳出来了

6、。再把这只跳蚤放入加盖的玻璃杯中,结果一次次跳起,一次次被撞。后来这只跳蚤为避免被撞,降低了自己跳跃的高度。一周之后取下盖子,而跳蚤却再也跳不出来了。从这个故事我们联想到:有的人遇到挫折后,像这只碰壁的跳蚤一样,失去了信心和勇气,贬低了自己的能力。自卑的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不行”,他们经常无事实根据地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强,过于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心理信赖性强,无主见。行为退缩,很少参加活动,说话底气不足,眼神少光彩。如果严重自卑,认为自己活着无用、无价值,很可能会产生抑郁情绪。那么怎么克服呢?不断挖掘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有位穷困潦倒年轻人,为了生活托父亲的一个朋友帮忙找

7、一份工作,这位老人说,“你能做什么?年轻人回答:“我没什么大本事”“数学精通吗?”“不行。”“你懂得物理吗?或者历史?”“什么都不知道”“会计呢?法律如何?”年轻人满脸通红,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老人只得让年轻人先留下住址,看以后是否有合适的工作,当年轻人写下住址时:老人吃惊地说:“你有一样长处,你的字写得很好!”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写下世界名著茶花女的法国著名作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能认为自己的优点太小就不重视,你可以以此为基地,逐渐扩大自己的优点范围,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自信。自大-抬高自己,贬低他人。自大者经常说的话是:“我行,他不行”,经常自我感觉良好,盛气凌人,认为他人不值得一提,对他人有蔑

8、视感和敌意感。喜欢指使别人为自己服务,遇到问题时,倾向于用怒气或暴力解决。自大者表面强大,实际内心虚弱,之所以表现出自大,是因为学问少、认识能力有限而导致反思能力低造成的,其次是为保护空虚的内心世界,而刻意表现出一种强大。真正有实力、自信的人不用有意表现自己的强大。自大实际上是一种被掩盖的自卑。克服方法:学会看到自己的弱点和他人的优势。伊索寓言中有一个狮子和老鼠的故事。一只狮子睡着了,有只老鼠跳到了他身上。狮子猛然醒来,把他抓住。老鼠请求饶命,并说如果保住性命,以后会帮助他,狮子轻蔑地笑了笑,便把他放走了。不久,狮子被一个猎人抓获,并用绳索把他捆在一棵树上。老鼠听到了他的哀嚎,走过去咬断绳索,

9、放走了狮子。”并说:“你当时嘲笑我,不相信能得到我的报答,现在可清楚了,老鼠也能报恩。”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外表强大的人,也有他的弱点,表面上弱小的人,也有强势的一面,因此妄自尊大是件非常愚蠢的事情,能够接纳和面对自已的弱点,承认他人的优势才是明智的选择。自我中心就是一切以我为中心、一切从“我”出发的意思。这类人凡事只考虑自己,总认为自己的利益应该得到满足,很少考虑他人想法。不会体谅和考虑他人的心理。如果自己利益得不到满足,会感到气愤,容易冲动不理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即使冒犯了他人,也觉得无所谓。形成原因:自我中心本是3岁左右这个阶段孩子的本性体现,大多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当,

10、家长过于溺爱、纵容,使一切以我为中心的认识和行为习惯延续至成人。克服方法:将心比心,遇事能够转换角度,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想一想,当你想实现自己的愿望或要求时,要想到是否妨碍了他人的利益,一定要记住:“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自我免责-把责任推给他人看一张漫画:一位记者采访一人,你成功靠的是什么,回答说靠的是自已的聪明才智和拼搏精神,但当记者回起他的曾有过的失败时,这位人士回答说,是因为运气不好。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归因机制,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将成功归功于自身原因,将失败归咎于外界原因,暂时用来维护自尊心,但是过度的运用,会使人推卸责任,难以反省自我,影响自己能力的提高和人格的成长。服刑人员中就存在

11、着这种自我免责的现象。这些人认为自己一贯都正确,有了成绩,认为自已能力高,是自已努力的结果。如果出了差错,或是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很少自责,总喜欢为自己辩解,认为运气不好,或者别人的原因,因而常感到愤愤不平,习惯于埋怨别人,不善于认错。从小的方面说,自己摔倒了,是因为别人没把板凳放好,自己打人骂人,是因为别人妨碍了自己,从大的方面说,自己犯罪是因为受别人拉拢,环境诱惑,而不是自己有了不良的欲念等等。克服方法:明白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道理。我们都知道,鸡蛋和石头放在同样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鸡蛋有可能孵出小生命,而石头却无论如何也孵不出。这个常识告诉我们:事物内在的性质,是事物发生变化的根本因素,一

12、个人尤其是一个成年人出了错,他自身原因是主要原因,要想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光怨石头没用,最重要的是管住自已的脚。丧失自我被支配的机器人生活中没有目标,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做事随大流,对他人惟命是从,没有主见,总是处于被人支配而非自我支配的麻木境地。缺乏积极性创造性,做事过分谨小慎微,没有个性,自我评价较低,言语不多,表情呆板,行为刻板。这种一种对监狱生活的消极适应,刑释后难以适应社会生活,不知道自己何去何从。克服方法:要及时捕捉认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和真实的愿望和需要,正确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选择合适的生活目标,进行自我规划。这些误区不但损害自身的心理健康,而且损害个人社会功能,不利于他人

1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那么怎样才能走出误区?要从完善自我意识入手。1、综合自我评价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形成比较客观的自我认知 “人贵有自知之明”,全面而正确的自我认知是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的基础。自我认知是从多方位建立的,既有自己的认识与评价,也有他人的评价。我们不妨自己认真仔细地想一想,用尽量多的形容词描述自己,要忠实于自己的内心。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步,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的描述,描述父母眼中的我、兄弟姐妹眼中的我、同犯眼中的我、警官眼中的我、妻子(女友)眼中的我、孩子眼中的自我你,再寻找这些描述中共同的品质,将其归类。并从中可以找到优点或缺点。你描述的方面越多,你越会找到比较客观的自我。 例:这

14、是一名20岁的服刑人员(这个人是在上大学期间犯罪入狱)的自我描述: 我是一个内向、好学、争强好胜、有一点自私、妒忌心强、自制力弱的人。 在父母眼中:我是一个懂事、有些害羞、不乱花钱、受父母宠爱、学习上比较上进的大男孩; 在妹妹眼中:我是妹妹心中可以依靠与信赖的大哥:在同犯眼中:我是一个敏感、朋友不多、有些自我中心和懒散的人; 在警官眼中:我是一个改造上努力、有一定能力,但又敏感、多疑的服刑人员;2、自我接纳,接受自身的缺陷和现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如果这些不足属于自己不可把握的因素,如身高、长相、出身等因素,属于与生俱来,那么就平心静气地接受,无谓的埋怨和反抗是没有用的。

15、如果这些缺陷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弥补,有一句哲理名言: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改变那些能够改变的。那么就赶紧行动起来,通过自己的行为让自己不感到遗憾。如感到自己知识不足,技能缺乏,可以通过各种学习方式进行补偿,感到与家人关系有些紧张,就可以反思自己的哪些言行让家人伤心,可以通过打亲情电话、写家书的方式主动修复与家人的关系等等。还有一种主观认为的缺陷,有些特点在一般人看来已经不错,但当事人却认为自己不行、不足、不完美,一定要变得更好,这就是完美主义眼中的自我缺陷,俗话说“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人永远都有无法攀越的山峰,世界上永远都有比自己更优秀的人。人最需要的是内心里对自己的肯定和接受。还有些人总是用

16、别人的优势与自己的劣势相比 ,却不知自己就拥有他人可能一生都不可能得到的优势而不自知。比如,有的服刑人员人小就羡慕那些外向善于与人交往的人,认为自己太内向,却不知道有人很羡慕他的沉静、肯钻研的特点;有的年轻的服刑人员向往大牌名星的生活,却不知道风光背后的辛酸,多少明星都渴望普通人的平凡、踏实、安稳的幸福和快乐。所以,为自已所拥有的而自我肯定、自我悦纳是多么现实和明智的选择。接受现实处境,看到积极的一面判刑入狱这件事常使服刑人员产生强烈的挫败感,不少服刑人员在入狱初期不能接受这件事,常沉绵于对往事的回忆和懊悔中,英国有句谚语:“不要为洒掉的牛奶而哭泣”,牛奶洒掉了,坐在那里叹息没有用,紧要的是想办法再灌一瓶来,人生是个单行道,过去的事情是不能挽回的,沉绵于无尽的懊悔中徒劳无益,不如接受现实,好好思考如何让余生过得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