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班额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8026154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大班额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超大班额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超大班额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大班额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超大班额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在当前的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由于学生众多,学校招生压力大,超大班额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这种状况下,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的班级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超大班额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的人数过多,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一系列的困难。许多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处理不当,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管理方法简单;二是管理模式单一;三是管理重理轻情。所谓管理方法简单,是指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由于学生的人数过多,严格按照规章制度“一刀切”,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这样简单粗暴的方法极有可能伤害部分学生幼小的心灵;

2、管理模式单一,是指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只限于教师对学生、少数优生对大多数学生的管理,这样,管理者在班级管理中处于“过于忙”的状态,而被管理者却处于被动的“特别闲”的状态,未能调动绝大多数学生对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未能调动其他一切积极力量(如:家庭、社会等)来加强班级管理;管理重理轻情,是指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由于学生的人数过多,就制定许多冷冰冰的奖惩制度来约束、规范学生言行,从而忽视从情感上与学生交流沟通,缺乏对班集体的情感管理。那么,如何解决在超大班额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以上问题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对症下药,因生制班在超大班额的班级管理中,“一刀切”的办法是不恰当的。

3、因为在一个超大班额的班级中,学生人数众多,他们的个性、志趣、行为方式更是形形色色。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制定了一系列制度。管理制度要公开、公平、公正,这无可厚非。但我们管理的是一群学生,他们就像一个个律动的音符。如果我们发现了哪些地方的旋律不和谐,就把他们一味地升高半拍或降低半拍、把音长延长或缩短、或简单地加上休止符,这显然是不对的。而正确的做法是:将有的地方升高半拍,有的降低半拍;有的延长,有的缩短;并适时加上休止符。在上一次单元测验中,我班有两个学生不及格。其中一个自尊心较强,看到自己的成绩后非常伤心,掩面而泣;另一个学生知道自己的分数后却大有一种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英雄气概”。面对这两名学

4、困生,我没有“平等待人”,而是区别对待。对前者,我给予她亲切的抚慰,热情的鼓励;而对于后者,我则严厉地批评了她,一针见血地指出她成绩差的根本原因是学习态度极不端正,缺乏自尊心,而自尊心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然后我帮她们分析了试卷,分别寻找到了考试失误的根本原因。同时我还告诉她们,老师需要的不是分数,而是进步。哪怕一点小小的进步,老师也会为她们高兴。通过这次语重心长的谈话,我惊喜地发现,在后来的学习中,她们都能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重新找回了自信和自尊。从本单元测试情况看,都有了明显的进步。试想,在本次事件中,如果教师采用“一刀切”的方法教育学生,是绝不会产生这样的效果的。由此可见,教

5、师在班级管理中,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灵活处理班级事务。(二)全方位立体式管理在超大班额的班级管理中,单纯让教师和部分班队委来管理学生不是科学的管理模式,因为这样很可能会形成一种“过于忙”与“特别闲”对立的状况。教师与班队委“过于忙”,绝大多数学生“特别闲”,容易让学生形成依赖与观望心理,不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与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最悲哀的一种可能是,“过于忙”的,却“忙”不出所以然来,极易形成一个“被遗忘的角落”。由于学生人数过多,教师就会自然形成一种印象管理,即对哪些是“好学生”和哪些是“差学生”进行定位。然后让“好学生”来管理其他学生。这样,教师就很有可能不能及时发现所谓“好学生”的不

6、足之处,这也许就是一些教师忽然发现某个“得意门生”学习或表现一落千丈而大惑不解之解;也极易忽视部分学困生的感受,没有及时捕捉到他们的闪光点进行表扬鼓励,这就会让学困生丧失自信心,甚至可能逐渐造成一个个天才的夭折。要使超大班额的班级管理科学到位,必须改变“过于忙”与“特别闲”相对立的状况,重新构建全方位的立体式管理模式。即改变过去仅仅教师统领学生、部分“优生”管理其他学生的单一模式为学校、班级、学生、家长、社会五者之间多向的全方位立体式管理。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将班级分为若干小组,由班队委牵头,小组长具体落实,充分发挥班队委的模范作用与监督作用,同时求得学校其他教师和领导、家长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的

7、支持,班队委负责收集来自以上方面的信息,然后将得来的信息反馈到班集体每个成员(包括教师),同时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记录他们在校、在家、在社会的表现以及一些微小的进步,而每个学生也随时总结自己近来的思想动态及表现,以表格的形式填写,进入成长档案。这样就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一切动态,每个学生对自己的表现也能做到心中有数,师生积极配合,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期末进行交流评比,对进步突出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在这种模式下,不仅会调动班集体中每个成员(包括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能充分利用身边的班级管理资源(学校、家长、社会),集思广益,一定会达到多向的、全方位立体式管理的效果。(三)三力诱导,情理

8、相通我们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而人是最讲感情的动物,不是执行规章制度的机器。特别是在超大班额的班级中,学生人数众多,如果教师一天就板着面孔,仅用生硬的制度管理学生,极易造成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而这些学生则会给班级其他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长此以往,学生与教师之间就会形成一种强烈的对立情绪,给班级管理造成极大困扰。诚然,在班级管理中,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但小学生更多的是需要人性化的情感管理。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只有我们教师。在班级管理中,教师是指挥棒,一切管理的力量都需要教师来调节、平衡。所以,教师的自身素质对班级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什么样的教师能够拿好班级管理这根指挥棒呢?这样的教师必须具有“

9、二力”:魅力、魄力。教师的魅力主要表现在健全的人格。伊索说:“榜样是最好的老师。”很难想象,一个作风败坏、品行低劣的教师会教出好的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注意平时的一言一行,时刻为学生做出表率。教师的魄力主要表现在管理风格上。如说话要讲信用,办事要雷厉风行。教师以魅力感染学生,以魄力征服学生,自然而然让学生形成一种坚不可摧的班级向心力。在“二力”的诱导下,教师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多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多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使学生与教师产生情感共鸣。在动之以情的基础上,再晓之以理。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之间也就自然会团结互助,从而产生一种强大的集体主义荣誉感和主人翁责任感,这样不自然会形成了一个蓬勃向上的班集体吗?一个良好的班集体会让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长足的发展。只有我们不断实践与探索,才能克服超大班额给班级管理带来的困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