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construct的译法.pdf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8025401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76.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construct的译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关于construct的译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construct的译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construct的译法.pdf(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 于 construct 的 译 法 谢小庆 (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汉语水平考试中心, 北京 100083) 目前, 对于 construct 的中文译法主要有? 结构 ( 朱智贤) 、 ? 构想 ( 朱智贤、 张敏强、 郑日 昌等) 、 ? 概念 ( 谢小庆) 、 ? 实验 ( 桂诗春) 、 ? 构造概念 ( 凌文辁等) 、 ? 建构 ( 简茂发) 、 ? 构念 ( 杨宜音等) 等。在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中, 对同一个 construst validity 列出了? 构想 效度 ( 第 240页) 和? 结构效度 ( 第 331页) 两个不同的词条。有意思的是, 竞然分别撰写了 内

2、容不同的释文。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这个术语在翻译上存在的问题。 从1955年 Cronbach 与Meehl 提出 construct validity 概念以后, 心理测量学家对这个概念 就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反对的人认为它会导致对测验效度的主观臆测, 支持的人认为 它涵盖了所有其它的效度证据。今天, 后一种观点已经占据了明显的上风, constuct 已经成 为教育与心理测量中的核心概念。1999 年, 美国教育研究协会( AERA) 、 美国心理学会 (APA) 和美国国家教育测量协会(NCME) 在 1985 年版本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出版了新的!教 育与心理测量标准( Standards

3、 for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testing) 。这是教育与心理测量 领域中的最权威文献。1999年新版本与 1985 年版本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将 construct 放到 了更重要、 更核心的地位。在 1985 年版本中, construct- related 与标准关联( criterion- relat? ed) 、 内容关联( content- related) 并列为支持测验效度的三种证据。在 1999 年版本中, 没有将 construct 作为效度证据来源的一种, 而是用 construst 来定义效度概念。这一改变表明, 在主 流心理测量

4、学界, 今后已不再存在 construct validity 这一概念。所谓效度, 就是测验对 con? struct 进行测量的有效程度。因此, ? construct 效度 就成为同义反复。随着? construct 效度 这 一概念退出历史舞台, construt 这一概念却走到了舞台的中心。在今后的教育与心理测量学 术研究领域中, construct 将成为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教育与心理测量标准是教育与心理测量领域的职业标准, 是最权威的文件。在这一 文献 1999年最新版本中谈到效度时说: ? 逻辑上, 效度检验过程开始于对测验分数解释的清 楚说明, 以及这种解释与测验使用之间的关

5、系。所谓测验解释, 是关于测验所要测量的 con? struct 或概念( concepts) 的解释。 ( 第 9 页) 在书后的术语( glossary) 中, 关于 construct 的解释 是: ? 测验所测量的概念或特性( the concept or the characteristic that a test is designed to mea? sure) 。 ( 第 173 页) 在这一文献关于 construct validity 的解释中说? 在本标准中, 所有的分数都 被视为对 construct 的测量。因此, 这一短语对于效度来讲已经成为多余( redundan

6、t) 。( 第 174 页) 最早提出的 Construct validity 概念的 Cronbach 在 1971 年写道: ? 当我们对情景、 人或反应 进行分类时, 就需要使用 construct。这里, 使用术语#概念( concept) 可能比使用术语#con? 第 21 卷 总第 77 期 心理学探新 EXPLORATION OF PSYCHOLOGY 2001 年 第 1期 struct 更好, 但是, 我们使用后者的原因是为了强调, 这些范畴是为了将经验组织进定律性 陈述而精心创造的。 ( 转引自 Bachman, 第 255页) 根据以上两个比较具有权威性的说法, 我们可以

7、看到, 提出? 实验 、 ? 结构 译法的人并 没有准确理解 construct 本身的涵义。在传统的、 已有的中语文词汇中, 并没有一个与 con? struct 完全对应的词。与? 构想 相比, 似乎? 概念 与 construct 的涵义更为接近一些。正如 Cronbach 所说, 在英语中, 与? 概念( concept) 相比, construct 更强调建造、 创造、 人为的意思。 如果译为? 概念 , 没有体现出英语中的这种区别。与之相比, 词组? 构造概念 显然更为准 确。作为新造的词, 有? 建构 和? 构念 两种译法。相比之下, 二者中? 构念 可能更好一些, 因为在? 建

8、构 中没有体现? 概念 的意思。如果采用词组译法, 似乎? 建构概念 又比? 构造概 念 好一些。 在外文文献的翻译过程中, 一些术语找不到现成的完全对应的中文词的情况, 不是偶 然, 而是相当普遍。处理这种情况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方式是采用一个现有的中文词, 赋予 其新的涵义。例如, 汉语中原有的? 文化 一词后来被赋予了? 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 的新的 涵义。另一种方式是创造一个新词。例如, ? 测验 、 ? 服务 等都是在翻译过程中创造的新 词。在 construct 的翻译中, 我们也可以有两种选择。如果选择一个既有的中文词并赋予其 新的涵义, 译为? 概念 较好; 如果创造一个新词,

9、则译为? 构念 较好。 此外, 我们还有一些其他的选择。例如, 可以译为词组? 建构概念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 外语学院院长、 语言学家方立教授建议译为? 构件 。这是一个非常形象化的译法, 确实是一 个可以考虑的选择, 不足之处是没有体现出? 概念 这一层意思。 !心理学探新论丛稿约 !心理学探新论丛是心理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连续出版物( 每年 1 辑) , 由南京师范大学 博士生导师杨鑫辉教授任主编,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现已出版了 3辑, 在国内外心 理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它的学术品位, 诚约国内外心理学专家惠赐大作。 一、 本书主要收录心理学纯学术论文及综述, 特别欢

10、迎研究精深、 富有创新性见解的学 术论文。 二、 文字力求流畅, 谨严、 简捷。字数在 8 千字以内。 三、 文责自负, 所刊稿件不代表主编的观点。 四、 来稿请一律用中文简体字横向书写, 请用 B5 纸的打印稿, 并附 3 寸软盘 1张。文章 标题下请写上作者姓名; 注释采取页下注, 并请详列: 作者、 书刊名、 页码、 出版者、 时间等。 五、 请勿一稿多投。本!论丛第 4 辑预计将于 2001 年 9 月底出版, 本辑来稿截止日期 是: 2001年 5 月 31日, 外地稿件以邮戳为准。凡赐稿 3 个月后未录用者, 可自行处理稿件。 限于人力物力, 来稿一律不退, 请自留底稿。 六、 为便于联系, 来稿请注明作者真实姓名、 工作单位、 学历或职称、 邮编、 联系电话等。 七、 因需刊登英文目录和摘要, 请作者同时将稿件标题和摘要译成英文。 来稿请寄: ? ? 中国南京 210097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研究所 汪凤炎 ? 博士? 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