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 护理讲课2017.ppt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8025009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6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 护理讲课2017.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 护理讲课2017.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 护理讲课2017.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 护理讲课2017.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 护理讲课2017.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 护理讲课2017.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 护理讲课2017.ppt(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2,上海市6所医院ICU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定植情况调查,3,主要内容,多重耐药菌概述,多重耐药菌监测,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管理,质量评价及持续改进,4,主要内容,多重耐药菌概述,多重耐药菌监测,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管理,质量评价及持续改进,5,什么是多重耐药菌?,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指对通常敏感的常用的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也包括 泛耐药(extensive drug resistance,XDR): 除对粘菌素、舒巴

2、坦可能敏感外,对常用抗生素均不同程度耐药 全耐药(pan-drug resistance, PDR),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5年1月第14卷第1期,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 ,常见MDROs,7,不同监测网、地区、医院以及同一医院不同科室、不同时期MDRO监测结果均可能存在差异 CHINET三级甲等医院监测结果显示 : MR

3、SA检出率在2008年之前持续上升,最高达73.6,随后开始下降,3.0 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2010年检出率分别为56.3、43.6,2013年分别为54.0、31.8 XDR2010年检出率为1.7,2013年为2.0铜绿假单胞菌(XDR-PA) XDR鲍曼不动杆菌(XDR-AB)2010年检出率21.4,2013年14.6,流行病学,8,流行病学,湖南省2011年度细菌耐药监测 MRSA为37.5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为69.8 耐万古霉素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为1.5、3.6 耐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为24.8、15.9 耐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鲍曼不

4、动杆菌为50.1、44.8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已在较多医院出现,且耐药率较快增长 近年来,有些医院已出现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虽然分离率较低,但须引起高度关注,9,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药物作用靶位改变 产生抗菌药物灭活酶,如氨基糖苷修饰酶 药物到达作用靶位量的减少,包括外膜孔蛋白通透性下降及外排泵的过度表达等 细菌的耐药基因在细菌间传播,10,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MRSA的耐药机制主要为携带mecA基因编码的青霉素结合蛋白2a与-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亲和力极低,而青霉素结合蛋白具有促进细菌细胞壁合成的作用,使-内酰胺类抗生素不能阻

5、碍细胞壁肽聚糖层合成,从而产生耐药 VRE对万古霉素耐药性多数是由位于染色体或质粒上的耐药基因簇引起 产ESBLs是肠杆菌科细菌对-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11,医院内MDRO的传播源,生物性传播源 MDRO感染患者及携带者是主要的生物性传播源 非生物性传播源 被MDRO污染的医疗器械、环境等,12,医院内MDRO的传播途径,接触(包括媒介)传播是MDRO医院内传播的最重要途径 咳嗽能使口咽部及呼吸道的MDRO通过飞沫传播 空调出风口被MDRO污染时可发生空气传播 其他产生飞沫或气溶胶的操作也可导致MDRO传播风险增加,13,14,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老年 免疫功能低下 糖尿病、CO

6、PD、肝硬化、尿毒症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接受放射治疗和或化学治疗的肿瘤患者 接受中心静脉插管、机械通气、泌尿道插管等侵入性操作 近期(90d内)接受3种及以上抗菌药物治疗 既往多次或长期住院 既往有 MDRO定植或感染史等,15,常见医院感染类型,MDRO和非耐药细菌均可引起全身各类型感染 包括 医院获得性肺炎 血流感染(包括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 腹腔感染 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 皮肤软组织感染等,16,MDRO医院感染危害,MDRO感染,病死率高于敏感菌感染或未感染患者 感染后住院时间和住ICU时间延长 用于感染诊断、治疗的费用增加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增加 成为传播源

7、,17,主要内容,多重耐药菌概述,多重耐药菌监测,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管理,质量评价及持续改进,18,MDRO监测,监测方法包括日常监测、主动筛查和暴发监测 日常监测包括临床标本和环境MDRO监测 主动筛查是通过对无感染症状患者的标本(如鼻拭子、咽拭子、肛拭子或大便) 进行培养、检测,发现MDRO定植者 暴发监测指重点关注短时间内一定区域患者分离的同种同源MDRO及其感染情况,19,MDRO监测,临床标本MDRO监测中需注意排除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 感染患者标本送检率高低会影响监测结果 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后采集标本将影响目标MDRO株的检出率 血标本的采集套数和采集量会

8、影响培养阳性率 培养基的种类、质量和培养方法也会影响目标MDRO株的检出率 不同药敏试验方法(如纸片法、MIC测定、E-test)及判定标准也会影响细菌药敏检测结果,20,MDRO监测,MDRO主动筛查通常选择细菌定植率较高,且方便采样2个或2个以上部位采集标本,以提高检出率 MRSA主动筛查常选择鼻前庭拭子,并结合肛拭子或伤口取样结果 VRE主动筛查常选择粪便、肛拭子样本 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主动筛查标本为肛拭子,并结合咽喉部、会阴部、气道内及伤口部位标本 有条件的医院可开展对特定MDRO的分子生物学同源性监测,观察其流行病学特征,21,除科学研究需要,不建议常规开展环境MDRO监测,仅当有流

9、行病学证据提示MDRO的传播可能,与医疗环境污染相关时才进行监测 环境标本的采集通常包括患者床单位,如床栏、床头柜、呼叫器按钮、输液架等诊疗设备设施 邻近的物体表面,尤其是手频繁接触的部位,如门把手、水龙头、计算机键盘、鼠标、电话、电灯开关、清洁工具等公用设施 可能接触患者的医护、陪护、清洁等人员的手,甚至包括鼻腔等可能储菌部位 必要时应包括地面、墙面等,MDRO监测,22,在分析MDRO监测数据时,常用指标包括 感染定植现患率、感染定植发病率、绝对数及其在总分离细菌中所占比例(均去除重复菌株),以上3个指标还可以从社区获得性、医疗机构相关性、不同MDRO等维度进一步分析 现患率是指流行的普遍

10、程度,特定时间段内单位特定人群中 感染定植的频数,通常以某个时间段内“MDRO感染及定植例数目标监测人群总例数”的百分数表示 发生率是指特定时间段内单位特定人群中新发的MDRO感染定植的频数,说明新发或增加的MDRO感染定植的频率高低,通常以“新发的MDRO感染及定植例数千住院日,或例月”表示,MDRO监测-监测指标,23,MDRO监测-监测中应注意的问题,区分感染与定植、污染:通常需综合患者有无感染临床症状与体征,标本的采集部位和采集方法是否正确,采集标本的质量评价,分离细菌种类与耐药特性,以及抗菌药物的治疗反应等信息进行全面分析 痰液、创面分泌物等是易被定植菌污染的标本,若标本采集过程操作

11、不规范,将影响培养结果的可靠性 应高度重视血、脑脊液等无菌部位培养出的多重耐药革兰阴性杆菌的阳性结果,但仍应注意排除因标本采集不规范造成的污染 为避免高估MDRO感染或定植情况,分析时间段内,1名患者住院期间多次送检多种标本分离出的同种MDRO应视为重复菌株,只计算第1次的培养结果,24,主要内容,多重耐药菌概述,多重耐药菌监测,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管理,质量评价及持续改进,25,预防传播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预防感染,12 遏制医务工作者传播,11 隔离患者,9 严格掌握万古霉素应用指证,1 接种疫苗,2 拔除导管,6 专家会诊,7 治疗感染,而非

12、污染,3 针对性病原治疗,8 治疗感染,而非寄殖,4 控制抗菌药物应用,5 应用当地资料,10 及时停用抗菌药物,预防抗菌药物耐药的12项措施,12 Steps to Prevent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Hospitalized Adults,26,某护士 手印培养24h后,手易被细菌污染,培养皿显示: 医务人员的手很容易受到暂居菌的污染 每进行一个操作,可能增加100-1000个细菌,27,最简单, 最有效, 最方便, 最经济方法,手卫生,28,手卫生管理,能有效切断主要接触传播途径之一的经手传播病原体,降低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 世界卫生组织(WHO) 提出的实

13、施手卫生的5个时刻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 实施清洁无菌操作前 接触患者后 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 接触患者环境后,29,手卫生管理,手卫生方式包括洗手和手消毒 当手部有肉眼可见的污染物时,应立即使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 无可见污染物时推荐使用含醇类的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擦手 洗手或擦手时应采用六步揉搓法,擦手时双手搓揉时间不少于 15s,腕部有污染时搓揉腕部,用洗手液和流动水洗手时间4060s 同时,强调戴手套不能替代手卫生,在戴手套前和脱手套后应进行手卫生,30,手卫生管理,手卫生设施是实施手卫生的保障,遵循方便可及原则 基本配置包括流动水洗手池、非手触式水龙头(在重点科室宜使用感应式水龙头)、洗手液

14、、干手设施 (干手纸巾较好)、含醇类速干手消毒剂等 医疗机构还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手卫生宣传活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与技能,开展手卫生检查与信息反馈,切实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和正确率,执行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31,隔离预防措施的实施,实施接触隔离预防措施能有效阻断MDRO的传播 医疗机构应按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要求做好接触隔离,32,隔离预防措施的实施 MDRO感染定植患者安置,应尽量单间安置MDRO感染定植患者 无单间时可将相同 MDRO感染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不应将MDRO感染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主动筛查发 现 的MDRO定植患者

15、也应采取有效隔离措施 隔离房间或隔离区域应有隔离标识,并有注意事项提示,33,隔离预防措施的实施隔离预防措施,隔离房间诊疗用品应专人专用 医务人员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时应采取标准预防,进出隔离房间、接触患者前后应执行手卫生 当执行有产生飞沫的操作时,在有烧伤创面污染的环境工作时,或接触分泌物、压疮、引流伤口、粪便等排泄物以及造瘘管、造瘘袋时,应使用手套和隔离衣,34,隔离预防措施的实施隔离预防措施,MDRO感染患者、定植者的隔离期限尚不确定,原则上应隔离至MDRO感染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 如为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还需连续两次培养阴性,35,环境和设备清洁消毒的落实环境和设备清洁消毒原

16、则,医疗机构按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加强MDRO感染定植患者诊疗环境清洁、消毒,尤其高频接触物体表面 先清洁,再消毒原则 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应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低度危险医疗器械尽量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 轮椅、车床、担架、床旁心电图机等不能专人专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每次使用后擦拭消毒,36,环境和设备清洁消毒的落实环境和设备清洁消毒原则,擦拭布巾、拖把、地巾宜集中处理;不能集中处置的,也应每天进行清洗消毒,干燥保存 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出院或转往其他科室后,应执行终末消毒 环境表面检出MDRO时,应增加清洁和消毒频率,37,环境和设备清洁消毒的落实常用环境和设备消毒方法,有效氯200500mg/L消毒剂擦拭,作用时间30min 1000mg/L二氧化氯消毒剂擦拭,作用30min 7080(体积比)乙醇擦拭物体表面两遍,作用3min 10002000mg/L季铵盐类消毒剂擦拭,作用时间 1530 min,38,环境和设备清洁消毒的落实常用环境和设备消毒方法,酸性氧化电位水流动冲洗浸泡消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