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pdf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8023132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579.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微观经济学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微观经济学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微观经济学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微观经济学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pdf(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生产要素的需求分析 生产要素的供给分析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收入分配的评判 第一节第一节 生产生产要素的需求分析要素的需求分析 一、生产要素需求的特点 1、引致需求 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产生于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 对要素的需求受到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影响 2、联合需求、联合需求 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共同的,相互依赖的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共同的,相互依赖的 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往往取决于多种要素的价格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往往取决于多种要素的价格 二、生产要素需求的原则二、生产要素需求的原则 1、使用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使用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 边际收益产品MRP 增

2、加一单位要素使用所增加的总收益 MRPL=TR/L=MR*MPL 边际产品价值VMP 增加一单位要素使用所增加的产品的市场价值 VMP=V/L=P*MPL 产品价格的变动状况决定了MRP的变动状况 如果产品价格不变,则 MRP=VMP 如果产品价格随销量下降,则 MRP要素价格 W、MFC L 若W随要素 使用而增加 MFC=MC*MPW 若W为常数 MFC=W 3、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增加单位要素使用所增加的总收益等于所增 加的总成本 MRP=MFC 三、生产要素的需求分析(以劳动市场为例) 1、完全竞争的生产要素市场 完全竞争生产要素市场的条件 要素的供求双方人

3、数很多 生产要素没有区别 要素可以自由流动 要素供求双方都是要素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对要素需求者来说,要素价格为常数,则 MFC=W 要素需求原则MRP=MFC可写为 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中 VMPL=W 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中(卖方垄断) MRP=W MRP、VMP L VMP=P*MP MRP=MR*MP MFC=W A:完全竞争市场:VMP=W,当W=W1,L=L1 B:卖方垄断市场:MRP=W,当W=W1,L=L2 W1 L2 L1 A B MRP、VMP L VMP1=P1*MP MFC=W 不考虑其他厂商反应,P保持不变: W=W1 ,L=L1 ;W=W2 ,L=L2 考虑其他厂商反应,P

4、随W下降: W=W1 ,L=L1 ;W=W2 ,L=L2 W1 L2 L1 A B W2 VMP2=P2*MP B L2 DL 结论: 存在一条负斜率的要素需求曲线 厂商要素需求曲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厂 商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能够购买的要素数量 厂商要素需求曲线是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调整 后形成的曲线 市场需求曲线是所有厂商要素需求曲线的横向加总 要素需求的影响因素 要素的技术水平 要素所生产产品的市场价格 2、非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买方垄断市场) 厂商具有要素价格决定权 厂商对要素价格的决定受到要素供给曲线的制约 要素价格随供给量增加而提高 边际要素成本大于要素价格 MFCPL

5、W、MFC L W:平均要素成本 MFC=MC*MPW VMP=P*MP A L1 W1 B MRP=MR*MP L2 W2 A B 要素需求原则:MRP=MFC,则: 如果是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买方垄断) VMP=MFC 如果是非完全竞争产品市场 MRP=MFC 结论 :不存在要素需求曲线 W、MFC L W:平均要素成本 MFC=MC*MPW A L1 W1 B B W2 MRP=MR*MP 第二节第二节 生产生产要素的供给分析要素的供给分析 一、生产要素供给的特点 1、总量有限 2、供给量取决于机会成本 二、要素供给的原则二、要素供给的原则 1、要素提供给市场使用的边际效用 MUL:每增加

6、一单位劳动时间所增加的总效用 2、要素留作自用的边际效用 mul:每增加一单位闲暇时间所增加的总效用 3、要素供给的原则: MUL=mul 三、生产要素的供给曲线 1、劳动的供给曲线 表示劳动供给量与实际工资之间关系的曲线 实际工资提高时,劳动供给量先增后减 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形成原因 消费者在闲暇和劳动之间最优选择的结果 16 480 消费者的无消费者的无 差异曲线差异曲线 B A 8 240 消费者的预算线消费者的预算线 收 入 收 入 闲暇闲暇 0 工资上升后的预算线工资上升后的预算线 7 C 根据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解释劳动供给曲线 工资=闲暇的价格 工资上升则意味着闲暇价格上涨,替

7、代效应 是减少闲暇,增加劳动; 工资上升则意味着收入增加,收入效应是增 加闲暇,减少劳动 工资上升导致的劳动时间变动取决于替代效 应和收入效应的相对大小 2、资本的供给曲线 资本的供给曲线 资本的供给量是指家庭储蓄的那部分资金 资本供给曲线是储蓄量与利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资本供给量随利率升高先增后减 形成原因 消费者跨期消费选择的结果 3、土地的供给曲线 表示土地供给量与地租之间关系的曲线 土地的供给是指单个土地供给者供给的 土地数量 其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 形成原因 单个土地者提供的土地通常只有一种用途 第三节第三节 生产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要素价格的决定 一、工资的决定 市场的劳动需求和市场的劳

8、动供给决定 二、利息率的决定 市场的资本需求(投资)和资本供给(储蓄) 决定实际利率 三、租金的决定 1、租和地租 租(rent) 供给量不受价格影响的要素所得到的报酬 地租 土地供给者提供土地得到的报酬 2、经济租 要素收入中不影响要素供给量的那部分报酬 要素供给者实际报酬与机会成本之差 类似于生产企业得到的生产者剩余 经济租的影响因素 要素供给弹性越小,则经济租占比越大 要素的市场需求增加,则经济租增大 第四节第四节 收入分配的评判收入分配的评判 一、收入分配均等性的评判 1、洛沦茨曲线 表示收入分配均等程度的曲线 洛伦茨曲线越弯曲,收入分配越不均等 2、基尼系数 基于洛伦茨曲线而形成的表

9、示收入分配均衡 程度的衡量指标 收入 人口 A o B OA弧线:洛伦茨曲线,越弯曲收入分配越不均等 a 基尼系数=a/(a+b),0-1,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均等 b 二、欧拉定理二、欧拉定理 1.公式:公式: W*MPL+r*MPK= Q(K,L) 2.含义:含义: 在在完全竞争完全竞争和和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要素供的条件下要素供 给者所获得的给者所获得的实际报酬总量正好等于他们所生产实际报酬总量正好等于他们所生产 的产量的产量 练习题: 1、为什么当厂商在产品市场具有垄断势力的时候,它 对劳动需求曲线比厂商是竞争性生产时的弹性小? 2、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与厂商出售 产品的原则有什么联系? 3、为什么劳动供给曲线可能是向后弯曲的? 4、怎样根据经济租的概念解释篮球明星一年可以得到 远高于一般人的收入? 5、某劳动市场中,劳动供给曲线是L=20W,劳动需 求曲线是:L=1200-10W,其中L为劳动数量,W为 劳动工资。问: (1)均衡工资和雇佣的劳动力数量是多少? (2)如果劳动有垄断性公会控制,该工会希望得到 最大的经济租,被雇佣的劳动数量和工资将会是 多少? (3)比较分析(1)和(2)的区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