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课件上海财经大学 龚仰树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8021283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PT 页数:113 大小: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课件上海财经大学 龚仰树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财政学课件上海财经大学 龚仰树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财政学课件上海财经大学 龚仰树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财政学课件上海财经大学 龚仰树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财政学课件上海财经大学 龚仰树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政学课件上海财经大学 龚仰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课件上海财经大学 龚仰树(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财政学 主讲:龚仰树,共八章,可以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基本原理 第一章财政职能 第二部分:政府支出 第二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 第三章财政投资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第三部分:政府收入 第四章税收原理 第五章税收制度 第六章国债理论与管理 第四部分:预算与平衡 第七章国家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 第八章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第一章 财政职能,第一节 政府与市场 一、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 1、基本概念 市场失灵市场在资源配置的某些方面是无效率或缺乏效率的。 市场缺陷市场机制本身固有的缺陷。,2、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的表现 五个方面:自然垄断、外部效应、公共物品、信息不充分、收入分配不公和经

2、济波动。 二、公共物品 1、概念 公共物品由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和服务。,2、公共物品基本特征 非排他性无法排除他人从公共物品获得利益。 非竞争性生产水平既定情况下,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 3、公共物品的提供 政府提供,其原因:两个特征导致联合消费,从而都想搭便车。,4、免费搭车行为概念 免费搭车行为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 三、社会公共需要 1、概念 社会公共需要是指社会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社会发展的条件等方面的需要。,2、范围 (1)保证执行国家职能的需要如公安、防务、外交、普及教育、生态环境保护等。 (2)半

3、社会公共需要如高等教育、医疗事业等。 (3)大型公共设施如邮电、铁路、电力等,基本上属于社会再生产的共同的外部条件。,3、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 (1)社会公众共同需要 (2)公共物品的共同享用 (3)享用时不必直接付费(或少量付) (4)公共物品带有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一个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或生产者的生产行为给其他消费者或生产者带来利益或损失。 (5)来源于M,四、政府部门与市场部门间的最优资源配置 1、社会部门分类 政府部门(公共部门)与市场部门(私人部门) 2、两大部门最优资源配置原理 (1)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 其切线斜率是生产方面的边际转换率。 (2)社会无差异曲线 其切线斜率是消费方面的边际

4、替代率。,公共部门产出,私人部门产出,A,B,C,D,S4,S3,S2,S1,A:最佳配置点 B:资源充分利用,但过度配置到公共部门,S2不如S3 C:资源充分利用,但过度配置到私人部门,S2不如S3 D:资源利用不足,(3)最优资源配置点 边际转换率=边际替代率 (4)实际资源配置点 实际资源配置点可能不在最优资源配置点。 随时间推移,资源配置点可变。,第二节 财政职能,一、财政职能的基本内容 1、含义 财政职能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所固有的功能。 2、财政四职能 (1)资源配置 (2)收入分配 (3)经济稳定 (4)经济发展 要求掌握这些职能的含义。,二、财政职能的理论演变 1、计划经济时期

5、 分配、监督 2、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 分配、监督、调节 3、市场经济时期 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第三节 政府失灵,一、政府失灵的表现 1、概念 政府失灵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 2、表现 (1)短缺和过剩;(2)信息不足;(3)官僚主义;(4)缺乏市场激励;(5)政策多变。,二、政府失灵的原因(三个方面) 1、政府决策的无效率 (1)投票规则缺陷引起 两类投票规则: 一致同意规则(实际很难实施) 多数票规则(不一定有效,如循环投票现象,见下页) (2)行为主体动机引起 (3)利益集团存在引起,循环投票问题,A B C A B C A C B A B C C A B,效用,方案,A

6、,B,C,投票者3,投票者1,投票者2,2、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 (1)缺乏竞争引起 (2)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引起 3、政府干预的无效率 其中:寻租行为通过游说政府和院外活动获得某种垄断权或特许权,以赚取超常利润的行为。,第二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第一节 财政支出分类 一、财政支出分类方法 1、按支出用途:基建支出等。 2、按社会总产品价值构成:补偿性支出(如过去折旧基金安排挖潜改造支出)、积累性支出(如基建支出、增拨流动资金等)、消费性支出(行政、文教等)。 3、按动态的再生产:投资性支出(投入下期再生产)、消费性支出(当期消费)。,4、按费用类别(国家职能):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

7、费、行政管理费、其他支出。 5、按经济性质: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二、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分析 购买性支出直接影响生产、就业,执行资源配置职能。 转移性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执行收入分配职能。,第二节 财政支出规模,一、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 1、财政收入(或财政支出)/GDP 2、财政支出/GDP更反映实际情况 因为:(1)反映了财政对GDP的实际使用和支配;(2)反映了财政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调控。,二、财政支出规模的增长趋势 1、财政支出增长是一条规律 2、理论解释 (1)政府活动扩张论 强调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 (2)梯度渐进增长论 强调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3)经济发展阶段

8、论 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多;中期阶段:对私人投资补充;成熟阶段:公共支出转向教育、社会福利等。 (4)官僚行为增长论 官僚追求机构规模最大化,从而导致财政支出增加。,三、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1、经济性因素 2、政治性因素 3、社会性因素,第三节 财政支出结构,一、政府职能与财政支出结构 1、财政支出结构概念 财政支出结构各类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 2、政府职能 简化为经济管理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 3、变化特点 经济建设支出下降,社会管理支出增长。,二、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 1、判断结构合理的标准 (1)经济发展阶段及追求的目标 (2)各支出项目的相对增长 2、我国目前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 3

9、、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思路,三、财政支出结构的经济效应 1、财政支出结构的增长效应 政府消费可能具有负的增长效应,政府投资支出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必要环境。 2、财政支出结构的排挤效应 从私人投资增减看,政府消费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对其影响不确定。 从国民收入增减看,政府的资本性支出不易产生排挤效应。,3、财政支出结构的储蓄效应,第四节 财政支出效益,一、成本效益分析法 1、概念 成本-效益分析针对目标,提出各种方案,计算成本和效益,比较并选择最优项目。 2、成本-效益分析过程 政府确定备选方案;政府选择项目。,3、成本-效益分析法的运用 (1)效益和成本的确定 (2)贴现率的确定 (3)时间期界的确

10、定 (4)优先次序的确定,二、最低费用选择法 概念:计算有形成本,以最低为准选择。 步骤:比较简单。 三、公共定价法 1、概念 包括:纯公共定价(主要针对自然垄断行业);管制定价(主要针对竞争性管制行业)。,2、定价水平和定价体系 定价水平政府提供每一“公共物品”的收费是多少。 定价体系将费用结构和需求结构考虑进来的各种定价组合。 3、公共定价的三种方法 在自然垄断情况下,企业的生产成本递减。按边际成本定价,企业会出现亏损,需要财政补贴。,公共定价的第一种方法:平均成本定价,因未能实现边际成本=边际效用,故存在效率损失,但企业可收支平衡。,AC,MC,MU,MR,垄断者利润最大化,平均成本定价

11、,边际成本定价,阴影为亏损,公共定价的第二种方法:二部定价法平均成本定价净得益=ABP,二部定价法净得益=ABP+BDC,AC,MC,MU,MR,平均成本定价,边际成本定价,A,B,P,C,D,固定收费的“基本费”,按边际成本支付的“从量费”,公共定价的第三种方法:负荷定价法对不同时段的需要制定不同的价格,四、政府采购制度 1、概念 政府采购制度以公开招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应商,从市场上为政府部门购买商品或服务的制度。 2、政府采购制度在三个层面上有利于财政支出效益的提高 3、政府采购制度程序 确定采购要求;竞标并签约;执行采购合同。,第三章 财政投资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第一节 财政投资支出

12、一、财政投资的特点和决策标准 1、财政投资特点社会利益最大化 2、财政投资决策标准 (1)资本产出比率最小化标准(稀缺要素标准) (2)资本劳动力比率最大化标准 (3)就业创造标准 前两个强调资本要素,后一个强调劳动力要素。,3、我国现阶段的财政投资决策标准 就业创造标准,原因主要有: (1)我国劳动力丰富; (2)失业有社会不安定因素; (3)有利于公平分配。 二、经济基础设施 1、基础设施分类 可分为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2、经济基础设施投资特点 (1)规模大 (2)沉没成本高 (3)可竞争性差 (4)债务偿还期长,3、经济基础设施投资的投融资方式 (1)政府投资、无偿提供税收 (

13、2)政府投资、非商业性经营收费 (3)财政投融资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多渠道筹资,有偿投资 (4)建设-经营-转让投资,三、农村和农业的财政投资 1、财政对农村和农业投资的必要性 (1)我国农村人口多,发展落后 (2)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 (3)农业部门生产率低,自身积累不足 (4)许多农业项目适合政府投资,2、财政投资的重点 (1)农村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 (2)农业生态环境的投资 (3)农业研发和科技推广领域的投资,第二节 社会保障支出,一、社会保障制度 1、概念 社会保障制度政府通过专款专用税筹措资金,向老年人、无工作能力的人、失去工作机会的人、病人等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计划。 2、政府提供社会

14、保障的原因 保险市场失灵,如道德风险、逆向选择。,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构成 四个方面内容: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其中社会保险是核心,在社会保险中,养老保险又最重要。 4、养老保险制度筹资模式 完全基金制、现收现付制、部分基金制。 5、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统账结合,二、社会保障支出 1、现状 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率低。 2、影响社会保障支出的因素 经济因素、制度因素、社会因素。 3、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变化趋势 增加。,第四章 税收原理,第一节 税收的基本问题 一、税收的基本特征 1、强制性凭借国家权力,颁布法令 2、无偿性不必直接偿还 3、固定性征税前已规定征收要素 二、税

15、收术语 1、纳税人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2、课税对象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即征税的根据 另有:税源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 税目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 3、课税标准国家征税时的实际依据 4、税率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1)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 比例税率不分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只规定一个比例的税率。 定额税率按单位课税对象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税额,不采取百分比的形式。 累进税率根据课税对象数额的大小规定不同等级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税率越高。可以进一步分为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2)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 全额累进税率把课税对象的全部按照与之相对应的税率征税。 超额累进税率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税率,各等级分别计算税额,一定数额的课税对象同时使用几个税率。,若征税额5000,则:按全额累进税率征税: 5000 x30%=1500按超额累进税率征税(1): 100 x10%+900 x20%+4000 x30%=1390按超额累进税率征税(2): 5000 x30%-110=1390,(3)名义税率、实际税率、边际税率、平均税率 名义税率税率表所列的税率。 实际税率纳税人真实负担的有效税率。 边际税率原意是按边际效用原则设计的税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