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8016561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的研究“学困生”表现及成因,从小学毕业直接到初中学习,随着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增多,未处理好小学与初中的知识衔接,从而影响数学课的学习,大多数学困生学习上不肯用功,导致对学好数学缺乏自信心,把数学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身上,日积月累欠下许多数学债,致使这部分学生上数学课犹如在听天书,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对学困生的教育是每个教师都头疼的问题,他们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上课不会听课,课后不复习巩固。为了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学业,本文主要从学困生的成因进行分析,以便做到对症下药。1、 “学困生”表现及成因(一)学生自身方面(1)小学阶段的基础差。这

2、似乎不是摆在桌面上的话题,但由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从小学毕业直接到初中学习,其中不乏一定数量的成绩不合格者。随着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增多,知识难度增大,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再加上学科增多,整天应付作业,没有时间消化,未处理好小学与初中的知识衔接,导致新旧知识的断链,从而影响数学课的学习。(2)和其它学科一样,大多数学困生学习上不肯用功,思想上不求上进,自控能力差,上课不愿听讲,甚至违反纪律,不能坚持学习,作业照抄,平时贪玩,只图安逸自在,玩字当头,混字领先。怕动脑筋,缺乏吃苦精神,不愿意在困苦中学习。不知如何学习,也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浮于表面。(3)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由于考试屡考屡败,经

3、常得到批评、指责和嘲讽,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内心深处一般都很自卑,缺乏学习信心,心理上敏感、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好数学缺乏自信心。对老师的教育产生反感,形成逆反心理。(4) 学习习惯差。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把数学学习的希望寄托在老师和同学的身上。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努力寻找最优解答,并在解题后进行总结、归纳、推广和引申等科学的学习习惯。因而造成旧的问题还没解决,又马上出现新的漏洞,日积月累欠下许多数学债。(5) 对学习没兴趣,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他们大多在小学时成绩不好,一直处于班级落后成绩的队列中,对字音、造句、作文都不太明白,阅读面低,感觉一时也补不上来,觉得语文

4、学习没趣味。也没有了提高成绩的信心。他们的兴趣要么转移到其他学科,要么转移到打球、上网、乱玩等活动中。(6) 自身努力不足,意志力不强。这些学生怕吃苦,懒惰。生字怕写,练习怕做,课文怕张嘴读,课外书不愿看。除了上课时他们能听一点,学一点外,课外即使有作业,也控制不住玩。一有同伴来寻,立马动身溜出,作业丢之脑后。有时也想下苦功,三天辛勤过后,又大喊太累,放弃学习。从众心理较强,但总是向贪玩的学生看齐,上进心较差。(7) 学习方法不当,往往事倍功半。表现在,老师讲课他做练习,课外练习总抄答案;不去理解,一味死背;不知预习和及时复习,总是孤立的学某一课;学习封闭,不与人交流,甚至听不进老师的建议。(

5、8) 学习目标不明。为什么学习?识几个字就行。为什么上初中?长到一定年龄便可出外打工。为什么在学校?在家找不到一起玩的儿童。为什么努力学习?那好像是个傻熊。某人小学毕业外出打工,现在是百万富翁。我的老师多么辛苦,月俸两千挂零。干啥不是挣钱?为啥头脑每天磨得生疼。(2) 教师方面有些教师学力不足,讲课枯燥无味,对学困生态度冷淡,上课不管纪律,课后乱玩麻将。有些学校管理不善,导致教师干好干不好一个样,伤了勤奋教师的自尊心,形成向马虎教师看齐的潜规则。如此,学困生没有转化的沃土,却有陋习发展的环境。一方面教师教法单调、乏味,内容安排上缺乏层次,不注意学法指导和兴趣培养,致使这部分学生上数学课犹如在听

6、天书,久而久之与全班平均水平的距离越拉越远,恶性循环,形成静态后进层。另一方面教师不了解、关爱差学生,没有充分照顾学困生这一弱势群体。(3) 学习环境方面在农村,留守家庭过多,青壮年多外出打工,形成了一种习气:考不上学就外出打工,反正也不少挣钱。社会不良青年拉帮结派,坐镇城镇街头,洗油学生,吃喝玩乐,直接影响并拉拢了一批学困生。学校周围电脑游戏室随处可见,学生上网成习、成瘾,更加大了学困生转化的难度。(1)家庭环境。农村学生的家长大多数在外打工,爷爷奶奶监护,长期的溺爱和娇惯,逐渐使小孩形成自私、蛮横的不良恶习,没有吃苦耐劳、认真学习、帮助别人的意识,对学习失去信心、对教师的善意批评教育记恨在

7、心;一些家长认为对学生的教育是老师的事,不主动与教师配合,助长了这些学生的不良行为,挫伤教师积极性,导致这部学生受到冷遇;教师一旦失去了关爱和信心,也挫伤了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困难未及时得到解决,随着问题的积累,学习成绩下降,沦为“学困生”。有的家长对学生的期望不切实际,过于功利,家长缺乏科学有效地教育引导,造成孩子逆反对抗;有的家长没有过多的精力照管孩子,任其自由,只管吃穿不管学习,孩子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是任务观点。(2)社会环境。一方面由于社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刺激和金钱的诱惑,读中专大学学费高、不包分配,就业难以及手机上网的吸引,加上学校、家长未给予及时正确地引导。“读书无

8、用”论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单亲家庭的增加,一些学生心灵遭受重创,致使出现心理偏差,造成学生的学习困难,随着时间地推移,问题的积累,导致这部分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二、“学困生”转化策略(1)更新观念,树立新型的学生观、师生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平等相处,经常和学生一起谈心、交朋友。“亲其师而信其道”,要让学生喜欢数学,首先就应该喜欢数学教师。每一位“学困生”都希望从老师那里得到真诚的爱,教师对“学困生”的爱,可以使他们的自尊和情感得到满足,从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热情。(2)注重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

9、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学习动机、学习目的教育,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使他们把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力,把“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对待学困生,要放低要求,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谆谆诱导的方法,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完成学习任务,让他们逐步提高。(3)加强学法指导,构建数学模型,形成数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困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4) 端正学困生人才观、教学质量观,教师家长形成合力。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和家长必须把握好对学困生的期望值,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学困生学习信心不足或不稳定。教师

10、和家长有意识地给予他们主动锻炼的机会,给予他们更多的赞许和信任,这些点滴肯定都将会内化为学困生的自信心,一旦成功或进步,会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就会更加自信,进入良性循环轨道。(5) 班内分层教学法,又称同班异步教学。首先将班内学生分为三层:学优层、中间层、学困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如阅读量目标,背书量目标,学业成绩目标等。其次是重点突破。主要思路是抓两头,促中间。采取结帮扶对子的方法,学业成绩捆绑评价,让学优生起模范作用和辅导作用。(6) 抓“双基”,促自学。初一学困生有一半觉得小学基础特差,学语文无从下手。我们加大了对初一学生基础知识的补习,如注音、书写、读书、作文、说话等。在教学

11、中我们注重强调课文的字、词、段意、主旨、写法等让学生做好笔记,让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学。针对本地小学老师多用讲授法的现象,我加大了对学生自学方法的指导,让他们自己查字典,自己总结段意,自己大声朗读。将课堂时间尽量还给学生。(7) 改陋习,促学习。学困生多是陋习不少且管不住自己的学生。我先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良习惯并写在纸上,与自己的陋习斗争,半学期后,积习难改的,让他们把难改的陋习写二三条贴在课桌上,让他的帮扶对象及周边同学帮助改正。经过两学期的改陋习活动,学困生不仅提高了学业成绩,也提高了品德素质。当然,我们不排除一些学困生转化效果甚小。不管老师同学如何努力,但家庭、社会等不良因素都促使他的不良习

12、气在上涨。他们对老师也是当面一说,背地一说。作为老师,只有尽心而为。总之,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且首先是一个个自然实体,是一个个有机的生命体,教师必须主动地顺应客观规律,遵循人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采取适合学生的教育手段。有效地调动学困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增强自信心,才能有助于他们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才能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数学教育真正体现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育,真正体现为品格意志教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农村初中语文学困生转化措施初探走近学语言文字是人类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学总是初级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块领域

13、。对于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而言,难度最大的莫过于“学困生”的转化。通过多年尝试,我谈一下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点思考。1.关注学困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首先要解决自己的思想问题,反思一下对待学困生的态度有没有把他们当作累赘,认为拖了班级的后腿,影响自己出成绩,从而对他们没有好脸色,用有伤自尊的语言对待他们,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或者对他们不闻不问。要知道师生之间的情感融洽与否对于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我们教师要主动走近学困生,关爱学困生,去了解他们的心理,解决他们的困难,宽容他们的错误,尊重他们的人格。课堂上、生活中,给他们一个赞许的眼神,一次温暖的抚摸,一句表扬的话语,一次耐心的等待,让他们感受

14、到教师的关心以及殷切的期望,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带动其他学也来关心、帮助学困生,使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成为促进他们学习的助推器。在此基础上,教师适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思想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引导他们约束自己的行为,集中精力搞好学习,培养坚强的意志,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2实施分层评价,调动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恰当与否,对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重大作用。评价学困生应该立足现实,着眼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学习:着眼于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提高自信心。评价时多采用激励性评价,让他们感到自己被赏识和重视,在表扬激励中提升学困生的自我评价。3分类指导,适当照

15、顾,促进学困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转化学困生也必须向45分钟要质量,但我们教师一节课不可能把注意力仅仅集中在个别学困生上。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我的办法是:同步教学,分类指导,适当照顾。就是说让学困生和其他同学一起参加课堂学习,但要求不同,评价各异,适当多给机会参与回答、练习。比如新课伊始复习型提问、练习以及新授后检查型提问、板演,旨在复述、回忆,我就适当多给学困生机会。巩固新知时只要求他们完成一些基础题。课堂巡视关注他们,发现做的正确的就让他们板演,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提问优先,尽量让优等生来回答,视作对优生的检查。作业弹性处理,完成指定的基础题后允许他们自由选择其它题目。碰到较难的题目,教师予以提示

16、或进行分解。新课程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较多,我就事先关照好小组长,要求安排学困生参与讨论、操作,鼓励学困生作为小组代表汇报。通过这些手段,提高学困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热情,使他们品尝到学习成功的愉悦,从而诱发他们获得成功的欲望。4个别辅导,查漏补缺,促使学困生根本性转化个别辅导是教育转化学困生的最有效手段。对学困生来说,学习上的失败主要是因为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面对面,手把手地教,不仅可以对他们的知识缺漏进行补习,更是对他们行为养成,学习方法的矫治和引导。每节课下来,我总是及时把他们叫来,把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方法等对他们再重新梳理一次,了解他们对所学知识还有什么困惑,尽量不形成新的知识断层。对于年级低的学困生,还要借助家长的力量,因为年轻家长文化水平较高,关心子女的程度也高一些。初中语文学困生的问题是任何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