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土地政策.ppt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8014830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中国土地政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近代中国土地政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近代中国土地政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近代中国土地政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近代中国土地政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代中国土地政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中国土地政策.ppt(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代中国农地政策的变化,总体特征,19世纪40年代爆发的鸦片战争,以及后来帝国主义国家的长期侵略和掠夺,使得我们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一直处于动荡状态。整个中国近现代史,外部侵略和内部战争交错发生在当时那个带着浓厚封建色彩的国家里,长期以来都没有一个稳定、自主和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这种情况的直接后果就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尤其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停滞不前。然而,作为关乎国济民生的农地制度,是任何统治势力都不能忽视的问题。因此,无论是帝国主义、封建残余势力和地主阶级的代言人,还是农民运动、民主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都提出土地制度改革作为革命运动的最主要内容之一。近现代史的几次重

2、大土地改革具有很大的政治影响力,从根本上推翻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建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这极大地维护了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清朝,摊丁入亩,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民国,共产党,大革命之前(1921-1926),大革命时期,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1-1935),抗日战争(1937-1945),解放战争(1946-1949),国民党,摊丁入亩,由来:因袭明朝的“一条鞭法”,即地有地税银,丁有丁税银.丁税银有的按地征收,有的按丁征收,而以按丁征收为主.按丁征收丁银所引起的社会问题却很大.由于土地兼并和土地集中进一步发展,贫富差距很大,尽管人

3、头税很少,但是对于贫穷而又多子多孙的家庭来说就很难承受,加上人口不断增多,很多人无地可租,或是家庭租不到足够的地来种,失业和半失业严重,因而普遍出现”或逃或欠”的情况.,清朝,过程:,影响 这对于抑制家庭人口增长大为不利,当时人口已经达到饱和,人均土地数值已经接近经济崩溃的警戒线,这种政策表面上看似对百姓好,实际上埋下了经济崩溃,王朝覆灭埋下了火种,战乱一起,人口大批减灭,死的还都是 贫穷百姓.,康熙五十一年“盛世滋丁,永不加赋”,雍正元年以后在全国普遍推广,清朝,天朝田亩制度土地绝对平均分配,19世纪50年代,中国近代史迎来了第一次革命高潮,以农民为主体、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这场运

4、动波及17个省,历时14年,广大农民为了实现“土地平均分配”的梦想,进行了不屈不挠的顽强抗争。在夺取政权之后,他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主要内容,全天下百姓都可以自由、公平地使用土地,倡导“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精神,实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最高理想。 规定所有的田地分九个等级:“其田一亩,早晚二季,可出1200斤者为尚尚田;可出1100斤者,为尚中田其下顺次每低100斤者,则降下一等,直到每年400斤者,为下下田,即第九等。” 规定田地的配置方法:“凡分田,照人口,无论男女,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

5、,太平天国,影响,天朝田亩制度激起了千百万农民群众对土地渴求的强 烈欲望,起到了动员民众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均贫富”、“等贵贱”和“均田免赋”等口号,把矛头直指封建地主阶级试图打破封建地主对土地的绝对占有关系。 然而,由于广大农民长期被束缚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习惯了小农经济生活基础上实行“一切绝对平均分配”的土地制度脱离了实际,陷入了空想。再加上后来作战战略的失败和军政权制度的缺陷,导致了整个运动的失败。,太平天国,大革命之前的土地政策,1921年7月强调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时,要“收机器、土地生产资料,归社会有” , 在两个月后的浙江萧山农民运动中,“世界上土地应该归农民使用” 的观

6、念已被渗透到减租减息的早期实践中。,土地公有 土地农用 耕地农有,共产党,1923年5月,中共三大再次提出“没收地主土地,没收寺庙土地并将其无偿分给农民”,“建立农民自治机构,并由此机构负责分配没收的土地. 1925年10月,中共提出了较为明确的土地政纲,“没收大地主、军阀、官僚、庙宇的田地交给农民”,“耕地农有”是农民“最主要的要求” 。 同年11月,中共发布中国共产党告农民书, 提出只有“耕地农有”才能解除农民困苦,但 要实现“耕地农有”,必须得让工农“得了政权”.,共产党,大革命时期,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发展十分迅速,农民阶级在中共的领导下,组织农会,起来打倒土豪劣绅和不

7、法地主,推翻地主政权和武装,建立农民的政权和武装,并有力的支援了北伐战争,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没有明确提出土地革命路线,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土地革命对于发动农民阶级参加革命的重要作用。,共产党,国共的十年对峙时期,政策: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 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共产党,形成过程: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吸取历史教训,在“八七”会议上 确立了土地革命的方针。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后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活动,土地革命在井冈山根据地蓬勃开展起了。 1928年12月,颁布了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个土

8、地法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 1928年党的“六大”对土地政策作了原则性的调整:只没收豪绅地主的土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区别对待富农。 1929年4月,制定了兴国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共产党,1929年7月,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土地问题决议案:提出“抽多补少”的分田原则;区别对待大地主与中小地主;不过分打击富农;保护大小商店。 1930年又规定“抽多补少”之外加上“抽肥补瘦”原则。 1931年2月,明确宣布:土地由农民私有。 1933年6月, 以法律形式肯定了“土地农有”制度。

9、另外,“公田”制度在根据地逐渐巩固后也开始确立。,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过程:自九一八事变以来,民族危机的重压直接影响了土地制度的变迁。为团结各阶层抗战,将过去对地主、富农的打击转为联合,没收地主土地变为减租减息,即承认地主土地所有制,停止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洛川会议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用纲领的形式正式确立“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为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土地政策。,共产党,特点,“耕者有其田”的战时停顿阶段,也是农民土地所有制与地主土地所有制并行的阶段。 它与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的土地政策相比具有三个特点:、产生于日本全面侵华,民族矛盾为主

10、要矛盾的情况下,具有统一战线的性质;、这一政策的目标是为了团结抗日,一致对外,体现了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的一致性;、具有不彻底性,但它削弱了封建剥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解决了农民的生活问题,调动了农民的抗日热情和生产积极性,同时也照顾到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联合了地主阶级,巩固了统一战线,是抗战时期最符合实际的进步性土地政策,对争取抗战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共产党,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并在具体的土地改革中,贯彻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的土地总路线。,原因

11、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中国 社会主要矛盾由中日民族矛 盾转变为阶级矛盾,以及国 共双方内战危机的加深。,共产党,形成过程,1946年5月4日,开始由减租减息逐渐向“耕者有其田”过渡,方法是发动农民运动,通过没收、征购、地主献田、群众反奸清算、减租减息、退租退息等办法,由农民自己从地主手中获取土地,这改变了过去单纯靠没收地主土地来实现“土地农有”的办法。 1947年9月10日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最终以法律形式被确立下来。 1949年“耕者有其田”终于名至实归。,共产党,国民党的土地政策,概述:20世纪上半叶,国民党政府的土地制度仍然是军阀割据时期形成的地主、富农、小农和国

12、家所有的多元复合所有制。从1924年孙中山亲自签署“二五”减租令开始,国民党政府在败退台湾前的26年间,也有过一些涉及土地制度的改革,如“二五”减租、“三七五”减租、扶植自耕农、兵农合一。,辛亥革命,“三民主义” 土地国有,平均地权 作为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主张通过资产阶级共和国来解决土地问题,克服了小农生产基础上解决土地问题的幻想性和落后性。 认为土地国有就是归全民所有,全国人民都有地权所以需要“平均地权”。,国民党,内容,1930年制定和修订了土地管理基本大法土地法,将孙中山先生“平均地权”的宗旨通过“耕者有其田”和“地尽其利,地利共享”来体现,但对土地法实施程序的规定土地法施行法却迟至四

13、年后才颁布。 1937年抗战开始,原定的“土地改革”自然无法贯彻而开始改行土地政策战时实施纲要。 内战期间,实行兵农合一方案。 在1943-1946年的四年中实行“扶植自耕农”的土地政策。,国民党,20世纪来的政治基础,是建筑在地主身上的。这就决定了国民党对地主所有制的维护, 土地制度相帮着造成了官僚政治,而官僚政治阻碍土地改革,因此,要希望政府主动切实地实施土地改革,在当时不太可能。这就是为什么国民党只是标榜“平均地权”,而对土地改革推托延宕,只以土地法令政策敷衍时势,搪塞舆论,而不切实厉行。因此,这一阶段国民党政府的土地改革只是流于空谈,“实效未着”,不仅没有引起土地制度的变化,反而出现了理论上的倒退现象。,国民党,小结,在整个近代中国农村土地占有关系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处于统治和支配的地位,严重地阻碍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近代中国土地占有关系变化的新特点是:部分地权由地主向新兴的军阀官僚手中转移,土地占有关系中出现殖民地半殖民地性质的变动,土地占有者向城市移居逐渐增多,南方水耕地区比北方旱耕地区土地占有更集中,从抗日战争开始,土地占有关系总趋势是趋向分散,而不是越来越集中。近代中国土地占有相对集中,这并不是土地自由买卖的结果,而是土地占有者以借债和租地为诱饵,乘人之危压价收买,讹诈骗取,依仗权势等巧取豪夺的恶果。,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