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龟兹文化传承灿烂文明.pdf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8013748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老龟兹文化传承灿烂文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古老龟兹文化传承灿烂文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古老龟兹文化传承灿烂文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老龟兹文化传承灿烂文明.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老龟兹文化传承灿烂文明.pdf(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 1 页 共 3 页 中国民族报/2007 年/9 月/7 日/第 009 版 文化周刊 古老龟兹文化古老龟兹文化 传承灿烂文明传承灿烂文明 新疆龟兹学会会长苏继赏访谈录新疆龟兹学会会长苏继赏访谈录 王婧姝 采访整理 丁燕燕 8 月 15 日至 19 日,由新疆龟兹学会、新疆经济报系、阿克苏地委宣传部、库车县人民政府 共同主办的第三届龟兹学学术研讨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举行。研讨会上,专家、学 者们围绕龟兹文化保护与当代经济发展、龟兹文物保护与旅游文化开发、龟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保护与传承等议题展开了探讨与交流。会后,本报记者就龟兹文化的历史及保护现状采访了新疆 龟兹学会会长苏继赏

2、。 记者:什么是龟兹文化? 苏继赏:龟兹文化是个大话题。龟兹是中国古代西域重要的城邦国之一。时间跨度自西汉至 元明,空间范围包括今天新疆南疆的库车、拜城、沙雅、新和、阿克苏、温宿、巴楚和轮台等县。 汉代的西域都护府和唐代的安西大都护府均设在龟兹,龟兹一度是西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 的中心。同时,龟兹作为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其文化呈现出多元荟萃的特征,我们 可以在龟兹文化中看到地中海文明、 南亚次大陆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和黄河长江流域文明的影子。 但是龟兹文化有一个重要的“本土化”过程,在本地文化的土壤里,吸收外来文化因子,最 终造就了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龟兹文明。比如,佛教传入龟兹后,

3、诞生了影响东方的龟兹佛教及其 艺术;龟兹石窟是中国开凿最早的石窟;龟兹涌现出鸠摩罗什等一大批高僧;龟兹乐舞代表着西 域文化艺术的最高成就,风靡一时,甚至还东传到了朝鲜半岛和日本其实,在公元后的 1000 多年里,一个地域如此狭小的西域绿洲城邦国,对东方竟能产生巨大而长久的影响,真是十分罕 见。 一个多世纪以来,龟兹学正在成为世界性的显学。2004 年,我们成立了龟兹学会,聚集国内 外众多学者,就是要综合性地研究龟兹文化,至今已举办了三届龟兹学学术研讨会。我们研究的 龟兹文化包括历史学、宗教学、民族学、语言学、文字学、艺术学、民俗学、考古学、文化交流 学等多门学科。 记者:龟兹文化最辉煌的时期应

4、该是在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代,您能给我们讲几个当时的故 事吗? 苏继赏:我讲两个出生在龟兹的名人的故事吧。一个是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鸠摩罗什的故 乡是印度,家世国相,可能是出自婆罗门种姓,他父亲鸠摩炎放弃相位出家,度过葱岭,来到龟 兹。龟兹国王的妹妹年方 20,聪敏过人,龟兹王逼他妹妹嫁给鸠摩炎,随后便生了鸠摩罗什。鸠 摩罗什 7 岁时随母亲出家,日诵千偈,9 岁时随着母亲到了克什米尔,在那里声名远播,12 岁又 和母亲回到龟兹。鸠摩罗什从此开始由小乘佛教转学大乘佛教。鸠摩罗什性率达,不拘小节,修 行者都对他很疑惑,这也是他转学大乘的一个原因。他宏扬大乘教义,不久便声望大震, “道流 西域,名扬

5、东川” 。说法讲经时,连龟兹国王都要跪下,让罗什登肩升座。他 20 岁的时候,母亲 要回印度,临行前,对他嘱咐道, “把佛教传到东土,全靠你了,但于你自身不利。 ”这是指他将 要两次“破戒”之事。鸠摩罗什回答道: “大士之道,利彼忘躯。如果大法真能流传过去,我就 身下油锅,再苦也无恨。 ”鸠摩罗什在龟兹住了 20 多年,在他 41 岁时,前秦大将吕光破龟兹。 那时鸠摩罗什的盛名早传到前秦国,国王苻坚命大将吕光掠获鸠摩罗什至姑臧(今天的甘肃武 威) 。鸠摩罗什在姑臧滞留 17 年。他在那里学习汉文,为后来在中原翻译佛经打下了基础。前秦 第 2 页 共 3 页 灭亡后,后秦姚兴迎鸠摩罗什到长安,拜

6、为国师。 鸠摩罗什一生坎坷,两次被迫“破戒” ,在龟兹被吕光逼婚,到了长安又被逼破戒,遭受巨 大精神痛苦,正应了他母亲临别的担忧。鸠摩罗什在长安开始翻译佛经,10 年内译经 300 余卷。 鸠摩罗什的译风对中国文学有着深刻影响。他最后终老于长安草堂寺。 另一个是苏祗婆。北周时,突厥公主嫁北周武帝,随陪嫁而来的还有龟兹音乐大师苏祗婆。 他出身于龟兹音乐世家,父亲是龟兹称为“知音”的乐师。苏祗婆擅长琵琶技艺,又有高深的音 乐理论,到中原后,开始只是演奏音乐,没有发挥才能。到了隋代,宫廷改乐制时,大臣郑译发 现苏祗婆,便推荐宫廷重用。于是苏祗婆介绍了龟兹“五旦七声”理论,此理论改造了中原旧乐 制,产

7、生革命性影响。从此,中原音乐注入大量“胡乐”成分,音乐更为朝野、市庶欢迎。同时, 苏祗婆带来龟兹新型乐器和乐队编制,也都在中原得到普及。现在中国传统乐器琵琶,就是随龟 兹乐传入而生根发芽的。同时代来到中原的还有白智通、白明达等一大批龟兹音乐家。还有唐代 第一笛子高手李暮,其师傅就是龟兹人。苏祗婆是一个时代的代表和标志,他带来和推动了隋唐 时期龟兹乐风行中原的热潮。在隋唐宫廷里, “龟兹乐”成为最有魅力和影响的艺术。从宫廷到 民间,龟兹乐风靡一时。 记者:请您谈谈龟兹文化保护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苏继赏:龟兹文化经过历史沧桑,遭到的破坏很严重。如今的文化遗存,满目疮痍。从上世 纪 80 年代起

8、,龟兹文化遗产开始得到较为有效的保护和管理,国家已投入巨资维修石窟和文化 遗址。但是古龟兹地域较广,遗产分散,仅龟兹石窟,就分布在方圆 100 多平方公里内,人员偏 少,管理困难。另外,石窟外部维修取得很大成果,但石窟内部的“病害”比较严重。如不加强 维护,壁画将有逐渐消失的危险。 我们认为保护和研究要并重,龟兹文化研究保护,还任重道远。我们成立新疆龟兹学会,就 是想扩展龟兹文化研究的领域,在龟兹文化保护方面尽一份力量。 声音 我们的时代需要一些高素养的文化产品 2000 年初春,我曾对克孜尔石窟群进行了多日的探寻和考察,克孜尔千佛洞壁画在绘画艺术 中,早期受印度、犍陀罗等外来文化影响甚重,随

9、着佛教艺术地方化的进程,龟兹画家以其独特 的绘画技法及本地区、本民族的审美情趣,从现实生活中提炼素材,创造出栩栩如生的画面,使 该石窟群成为研究中国佛教史、美术史、美学理论和古龟兹社会历史的难得宝地。 我们的时代需要一些高素养的文化产品来引领我们的社会。文物是悠久历史的精灵,古迹和 遗址是逝去岁月的魂魄,悠久的文化遗存,特别是像龟兹文化这一类遗存,更是一个地区、一座 城市精神的延伸。数千年的荣枯盛衰,全部沉淀在那些石窟、土堆、乱石、草木之间,今天的后 人可以从这些独特的风景中,感受到龟兹文化的瑰丽。 文化遗产是一个博大的系统、开放的体系,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一定要用面向未来的视角 去解读和认识

10、传统,努力挖掘传统文化和现代思维观念对接的元素。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 血脉和灵魂。在全球化的今天,保持文化多样性和民族的个性化,已成为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非 常重视的问题。我们应该把龟兹文化作为本地区民族文化振兴的战略资源,纳入阿克苏地区总体 发展战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推进。 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秘书长 丹青 我年年都要讲石窟壁画保护 我连续参加了 3 届龟兹学学术研讨会,年年都讲石窟壁画保护,一有机会就要讲石窟壁 画的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我和龟兹壁画有着深厚的感情。1974 年,我 31 岁,被调到新成立的库车县文物保管所,当 时的文物保管所只有 3 个老人、4 个女孩,我承担着

11、 26 处文物古迹的管理保护工作,并由此和壁 画结缘,成为龟兹石窟保护站站长。 第 3 页 共 3 页 在退休前,我天天和壁画生活在一起,用我的“土办法”,也就是红胶土保护壁画。在经历 了几处石窟壁画的消失后,我十分痛心:现在研究壁画的人多了,但是保护的人少了,文物保管 所之前招了几个年轻人,他们待了几个月后,嫌条件不好,受不了苦,跑掉了。培养人才才是最 重要的事情,先保护好壁画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壁画没有了,剩几个空洞有什么意思?有什么可 研究的? 中央电视台、北京的媒体、新疆的媒体都采访了我,但是,我的出名对壁画保护没有任何作 用。我现在年龄大了,不能爬上爬下了。但我还是要管下去,不管走到哪

12、里,我都会呼吁保护壁 画。 新疆龟兹石窟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 买买提木沙 认识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 龟兹故地,东西方文化在此交汇,形成了独具魅力的“龟兹文化”、“多浪文化”等。如何 让这些文化资源传承、发展并形成现代的文化产业,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和面对的迫切问题。 认识文化资源,并对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归类,同时在产业发展的层面上对其进行科学划分, 是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开发和保护文化资源的前提与基础。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实质上是文化 资源不断转化为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价值实现过程。如果说要让文化资源转化成为文化产业,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为静态的文化资源注入活的当代因素,让资源与当代人的精神生活形成

13、一种相 互接纳、相互促动的互动关系。这个把静止资源转化为活因素的过程,可理解为文化资源的产品 化过程。 新疆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主任 牛汝极 掀起拜城史前文化的盖头 上世纪 90 年代,克孜尔水库建设工程带来了克孜尔史前文化发现的机遇,历经 3 年的考古 发掘,拜城县克孜尔乡掀起了拜城史前文化的盖头,撩开了距今 2400 年至 3000 年的古代文化的 面纱。其后,考古工作者又在亚吐尔乡发掘了多岗墓地。两处史前文化墓地共发掘墓葬 258 座, 出土各类石、陶、骨、金、铜、铁、玻璃、贝类等不同质地的文物,以及动物和人类学标本数千 件。其多元的文化内涵,地域性特点的文化面貌的新发现,成为上世纪末新疆考古发现与文物保 护的重要成果之一。克孜尔和多岗墓地的出土文物对研究新疆西部天山南麓的青铜器时代至早期 铁器时代的考古文化以及龟兹地区史前期的历史文化等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张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