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8013686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文献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文献综述.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文献综述本文通过广泛的阅读、比较,对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做一个概述与解读,对研究的框架做尝试性搭建。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首先,我们生活在以计算机与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时代,信息更新快、容量大的时代特点决定了我们要培养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才。第二、“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的民族之林,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对国家而言,要应对知识经济时代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加强对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的培养。第三、创新是推动整个人类的物质文化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二、几个概念的认识创

2、新能力:目前的三个观点包含从概念、内涵的剖析到实际可操作性的思考,包含了从理论到实践两方面的内容。第一种观点以张宝臣、李燕、张鹏等为代表,认为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包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产生某种独特、新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等三部分,核心是创新思维。第二种观点以安江英、田慧云等为代表,认为创新能力表现为两个相互关联的部分,一部分是对已有知识的获取、改组和运用;另一部分是对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发明。第三种观点从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着手,以宋彬、庄寿强、彭宗祥、殷石龙等为代表,认为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包括基础知识、专业知识

3、、工具性知识或方法论知识以及综合性知识四类。创新思维:在创造性的诸构成要素中,创造性思维是其核心。这个核心的含义通俗地讲就是“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明显的改组,同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这个概念强调了思维的优化组合与重新调整,目标是为了实现创新。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创造思维。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将创造思维结构分为发散思维(有发散就要学会聚合)、形象思维(一种直观的思维能力,它是在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有效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辨证思维(质疑与思辨)和横纵思维(知识的广泛联系与拓展)等6个要素组成,培养创造性思维

4、,何克抗教授又提出了5个环节,即:重视发散思维的培养;重视直觉思维的培养;重视形象思维的培养;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重视辨证思维的培养。多媒体:一般理解为多种媒体的综合。多媒体技术不是各种信息媒体的简单复合,它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种信息类型综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多媒体代表数字控制和数字媒体的汇合,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计算机的使用领域,其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管理、学校教育、公共信息咨询、商业广告、军事指挥与训练、建筑规划设计,甚至家庭生活与娱乐等领域。而多媒体系统却不只是单一的一门技术,而是多种信息技术的集成,是把多

5、种技术综合应用到一个计算机系统中,实现信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等多种功能。一个完整的多媒体系统由多媒体硬件和多媒体软件两部分构成的。这个概念说明多媒体的特点从单一走向综合,从展示性走向交互性与可控性。网络环境:环境总是与一定的空间或范围有关,有大有小,同样既注重理论支撑,又注重实际操作与细节研究,体现出广大教育工作者运用原理实践创新的时代使命感与紧迫感。从小的角度看,网络环境可以理解为“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从大的方面去理解,网络环境可以包括整个虚拟的现实的世界,即赛伯空间(cyberspace)。也就是说,网络环境不仅

6、仅是指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发生作用的地点,还可以包括学习氛围、学习者的动机状态、人际关系,教学策略等非物理形态。现在,虽然人们对网络环境的理解越来越忽略其物理特征,而越来越注重师与生、生与生、生与教学材料、生与支持系统之间实现的有意义的交流,但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有意义的交流主要还是体现为一种教学观念上的背景支持,因而,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网络环境更多的是指网络资源与网络工具的组合。我国学者李克东提出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概念就比较侧重环境的物理成分,他认为这种学习环境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征, 包括如下基本组成部分:(1)设施,如多媒体计算机、多媒

7、体教室网络、校园网络、因特网等;(2)资源,为学习者提供的经数字化处理的多样化、可全球共享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 (3)平台,向学习者展现的学习界面、实现网上教与学活动的软件系统(结合当前我市现代教育验收以及教育现代化的规划,是要将教育网建设成管理的平台、学校发展的平台、教师发展的平台和学生发展的平台); (4)通讯,实现远程协商讨论的保障; (5)工具,学习者进行知识建构、创造实践、解决问题的学习工具。三、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若干因素思考通过对教育组成元素及实施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具备的条件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一) 软、硬件条件及资源建设 构建应用多媒体网

8、络环境的基础设施,这里应以长远目光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部署建设(构建思路、原则),所谓三思而后行,一思理论的正确性,二思理论的先进性,三思实际操作性。其中,资源建设是首要任务,可以采用共建共享的原则,也要体现创新思维,内容、方法要多层次,从理论学习到观念的建立到具体能力的培养。多媒体网络环境的特点及其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利条件:1、多媒体网络环境是一个开放、互动、多元(培养多元智能)及虚拟真实情境的学习环境,也就是“把一切信息交给一切学生”,信息是否有价值、应如何做取舍、采用何种方式加以利用都取决于学生的自身情况与个人层次,我们不应过多的干涉与限制,应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征,如果过多的正面材

9、料,只能培养出温室里的花苗,不能培养出能经风雨的大树;2、多媒体网络环境是古今中外全人类知识、智慧以及成果的互联,这一种网状的超链接结构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信息的纵横向联系及其发散思维的培养;3、多媒体网络环境是讨论、交流、协作和展示的平台,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环境自主探索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创新学习能力;4、多媒体网络环境是促进学生智力、情感、思想品德综合发展的场所,便于挖掘学生潜能。(二)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教师的素质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理论知识,积极在实践验证、探索中成长。目前流行的理论大体上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任务驱动、研究性学习、情境教学、多元智能、

10、分组合作学习等,大多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意教学的层次性、差异性、关注个体发展、情感体验、注重以人为本。教育不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要考虑怎样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思维,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另外,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水平,要培养一批有现代教育观念、操作技能过硬的非计算机专业的骨干教师,促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在日常教学中实践创新教育、不断总结经验。(三)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学生

11、的素质要求 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包括:理论准备、知识准备、技能准备、组织能力准备等。这里的理论知识,包括课程内容和现代教育理论以及创新理论的学习。另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要有理想、有责任心,能控制自己,合理安排学习与娱乐;2、要有独立的学习能力,有自己的见解和与他人合作的意愿与精神;3、要具备创新意识。综上所述,顺利实施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这些因素有教师的观念、理论基础,教师的经验,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情况、教学的设计,教学的组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及整个过程控制等。四、探索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模式首先,从普遍性的角度探索。搭建一种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模式“自主-互动”教学模式,这

12、里的“互动”是师生、生生、以及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整个多媒体网络环境的互动。自主学习模式注重体现学生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张扬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合作学习模式重视发扬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凸现不同主体间的内涵与外延的互补性;探究式教学模式讲究挖潜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探索未知的创新能力。实质上,此三种教学模式都注意在特定背景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某方面的潜质。其次,从具体学科的特殊性探索。围绕实现同一目标,采用不同方法和途径的训练。如:一题多解,虽然结果只有一个,但方法是灵活多样的。这样学生在碰到问题时就能多方向、多角度地考虑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第三,从具体的实践探索。研究性学习模式

13、及内容选择有组织、有意识的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还处于探索阶段,大致可分为三类模式:一是倾向于探索和发现知识的学习过程模式,如探索性学习、问题求解学习等;二是倾向于验证性过程的模式,如虚拟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在现实中无法体验的情景,可以帮助学生就一些需要进行实验而又缺少实验条件和实验环境的研究性学习内容提供帮助;三是倾向于设计创作过程的模式,如网页设计、艺术设计等。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情况,以及各种环境因素都会引起模式的改变,一切为了效果。五、探索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评价体系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是推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制

14、度保障,这里包括对学生的激励评价以及对教师的激励评价。首先在教育评价上,注重过程评价,改变以往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的标准,建立一套综合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都纳入评价体系中,进行综合全面的考核和评价。另一方面, 改进评价体系,将研究性学习电子作品纳入学生成绩评价范畴。并把网络创新活动纳入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网上创新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为有效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可靠保证。通过举办一些比赛,设立奖学金、创新学分、素质拓展学分等多种措施激励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并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经费支持便利以及教师

15、辅导。在对教师的激励机制上,一方面要对师资队伍及骨干力量以利益激励,让他们的创新成果得到学校和社会的承认。同时,建立专项奖励基金,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成效特别突出的教师实行专项奖励,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的创新活动提供资金便利。六、进一步改进的构想作为课题研究,该领域目前尚未形成系列经验成果,从课程的建设、组织实施到评价缺少定量的东西,实践不够,缺少操作性强的模式和平台。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教师的定位应该是一个服务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一切条件,从硬件到软件的。创新思维的培养要作为教学常规,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而非所谓的示范性质的课程,这需要学校从校长到教师都要突破传统教学思维

16、模式,提高对创新思维的培养认识,每一次集体备课都要积极认真寻求创新教育的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参考文献1、张民生.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59-60. 2、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学习参考资料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 3、张宝臣.高等师范教育改革与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40. 4、李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2):75. 5、张鹏,等.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5,(3):50-53. 6、安江英,田慧云.我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6,(1):29-32.研究目标:1、利用信息技术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