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人民币的认识》.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8013182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案例《人民币的认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案例《人民币的认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案例《人民币的认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案例《人民币的认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案例《人民币的认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案例《人民币的认识》.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民币的认识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人民币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我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和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加工而形成了一节和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学习内容。一年级一班共有学生30名,根据其能力大致分为三组,A组学生基本能比较正确地理解教师在课堂中的表述意思,一般情况下能接受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B组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能理解简单的语句,但语言表达有困难,学习能力较弱;难以完成教师预设的目标;C组学生能参与学习。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通过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让C组的学生也能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积极参与进行活动。 二、教学设计:由于学生在生活中

2、都接触过人民币,都有简单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课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入,教学中主要是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知道1元10角,从而培养学生用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相互兑换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向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品德教育。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亲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 1、(认知目标)使学生在与人民币触摸摆弄后直观认识人民币,会正确说出人民币的面值。2、(技能目标)学生能正确辨认人民币的面值。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

3、合运用多种感官,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一)我的理念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是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的建议,也是课程改革形势下的数学教学与传统的数学教学的本质区别。本节课的设计,以活动为主线,每个学生都得到均等的参与机会。教学活动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述;既有小组的合作交流,又有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索,又有教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同时也让自闭症的学生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引起他的共同注意,能和老师同学一起参与活动。 (二)我的教学设想 1、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 (1)创设情境,初步感

4、知人民币 对于人民币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有一定的直接经验。在设计这堂课时,我一方面考虑到要将学习与生活问题相结合,另一方面也要结合教材内容,使教学更富有童趣。.所以我首先考虑的是,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使学生对人民币知识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学习,而且要力争做到既富有童趣,又高效紧凑。因此,我让学生从会认人民币会整理人民币会换人民币会算人民币会用人民币的教学思路。为使每一环节都设计得尽量完善,我在课前还搜集了大量资料,如:图片、儿童歌曲、五套人民币等。学生的反应良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为了引入课题我先设计为“抗震救灾”进行了捐款捐物活动, “这些钱你们认识吗?”请学生说说你都

5、捐了多少钱, 师:谁知道钱在我们国家叫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就这样,我自然地引出课题(人民币)。在这一环节,我紧密联系生活,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合作探究,化解教学难点 认识人民币的知识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接下来我让学生整理分类人民币。“我们来看看盒子中的人民币,这样摆放是不是很乱啊?你们能不能整理一下,分类摆放呢?喜欢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小组同学可以合作。”让学生自己尝试,让他们体会成功的感觉。接着揭示人民币的单位(板书:元 角)。然后是本节课的重点认识人民币,在练习过程中,学生的反应良好。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学生主体的

6、参与,设计了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动手操作,合作学习,自闭症的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参加小组活动。从学生的表情可以发现,他们轻松的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了数学问题,也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从整个课堂来看,学生积极参与,气氛活跃,学生自主性也得到了发挥,每一教学环节设计的活动,都体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在学习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应用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在孩子们的讨论中,学生的心灵在闪光,情感在升华,知识在深化。经历了“1元钱怎么样买东西”“买哪一个”“买哪两个”或“买三个”的抉择,”20元可以怎么付钱?这些富

7、有挑战的习题,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的不仅是买东西要付钱了,也不仅是生活中该怎样合理使用人民币,而是把学到的知识在自我的感知中迁移内化,使数学知识在数学课堂上向口语、向品格、向生活、向社会延伸。 ()创设活泼的游戏化学习活动 对小学生来说,游戏本身是他们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学习新知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它能使学生因教学活动适应他们的娱乐需要而愉悦,从而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如:看谁反应快、猜猜看、购物等。 (5)大力研究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教学与评价的方法 改变例题习题式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表达与应用。教学评价要更多地指向有价值的数学任务和数学活动,注重考查学

8、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关注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实践片段 一、导入 师:上个月,学校组织我们为“抗震救灾”进行了捐款捐物活动,你捐了多少钱?,你呢?有的小朋友捐得多一点,有的少一点,但多少都表达了我们对贫困儿童的一片心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钱的知识。世界上的钱有许多种,如美国使用的是美元,日本使用的是日元,我们国家使用的是人民币。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我国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板书:人民币的认识) 简析:在这一环节中,我紧密联系生活,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二、新课 1、师:请先拿出你们带来的人民币,分一分

9、类,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学生操作(可以分成硬币和纸币;也可以分成角币和元币。按照学生的回答电脑演示,将同一类人民币放在一起。) (1)请小朋友摸摸、捏捏、看看这些钱有什么不一样? (2)学生操作回答,教师总结:圆圆的、硬硬的叫硬币。长方形的,像纸一样的叫纸币。 (3)请学生把纸币和硬币分开。 3、认识钱币的面值 (1)观察硬币的不同 请学生观察1元、5角、1角的硬币,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这些硬币的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图案不一样、数字不一样。 (2)认识硬币的面值 学生认识硬币的面值,每个硬币上都有一个数字,数字后面有个字。 用多媒体出示各种硬币图片,请学生观察。 认识1元

10、:认识1元硬币上面所表示的面值。上面有数字“1”,后面有一字“元”,这枚硬币是1元,用同样的方法认识5角、1角面值硬币。 (3)认识纸币的面值 用多媒体出示各种面值纸币图片,请学生观察。 老师讲解各种纸币面值和颜色,纸币上所表示的面值。 1元 5元 10元 20元 简析:我始终注重学生主体的参与,设计了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交流,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从学生的表情可以发现,他们轻松的把实际问题转化为了数学问题,也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从整个课堂来看,学生积极参与,气氛活跃,学生自主性也得到了发挥,每一教学环节设计的活动,都体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在学习中互相交流,提高了观察、分析及

11、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巩固练习 1、游戏看谁反应快: 教师说出某种人民币的名称,学生迅速从学具盒中取出相应的硬币和纸币。 2、猜猜看 请一个学生上来蒙上眼睛从盒子里拿出一张人民币来,其他学生按他拿出的人民币也拿出相同的人民币,然后这个学生睁开眼睛猜猜看,刚才他拿出的是那种人民币。 3、购物游戏,学习基本的购物常识 方法:教师扮商店营业员,学生扮顾客,去商店买物品,想好买什么物品,价钱是多少,应拿什么面值的人民币。 4、教师讲评 (1)请学生讨论:你用多少钱买了什么东西? (2)教育学生要爱护人民币,不要乱花钱 简析:积极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有所得

12、、在交流中有所悟。先是以看谁反应快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我又组织了商店购物的活动,让学生在付币、找币的活动中渗透了人民币的简单加减法计算。教学时,认币、换币、取币、找币等活动都做到人人参与,有的是个人思考,有的是同桌合作,有的是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让所有的学生一起参与活动,学生们在课堂上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学习探索知识的方法,并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了更大的学习兴趣。 教学反思:课后通过交流知道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1)在给人民币分一分类这一环节中,应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活动前提出分类的要求,效果会跟好。(2)在认识纸币的教学过程中对有些面值纸币的颜色描述不是很准确。(3)在时间的分配和掌握上不够。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改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