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五、六单元知识点总结打包.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8010778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五、六单元知识点总结打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五、六单元知识点总结打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五、六单元知识点总结打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五、六单元知识点总结打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五、六单元知识点总结打包.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五、六单元知识点总结打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五、六单元知识点总结打包.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过小孤山大孤山知识点整理一、一词多义1、然(1)杰然特起 的样子(2)然峭拔秀丽皆不可与小孤比 但是(3)实不然也 这样(4)碧峰巉然孤起 的样子2、 以 (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用(2)复以小艇游庙中 用(3)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用(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而且(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因为3、 之(1)信造化之尤物 的(2)自数十里外望之 它(3)徙倚久之而归 音节助词(4)何功之有哉? 宾语前置标志(5)之二虫又何知 这4、而(1)突兀而已 助词(2)徙倚久之而归 就(3)岸土赤而壁立 并列关系(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转折(5)而母立于兹 通“尔”二、特殊句式

2、1、状语后置句若稍饰以楼观亭榭2、省略句及抛江(我)过其下复以小艇游(于)庙中南唐为奉化军节度,今为定江军(节度)其间一日阻(于)风不行3、被动句其间一日阻风不行三、词类活用 1、如宝装屏风 宝石,实为用宝石,名词作状语2、微雨 下雨,名词作动词3、掠江东南去 向东南,名词作状语4、岸土赤而壁立 赤,红土,形容词作名词。壁,象墙壁一样,名词作状语5、晚泊沙夹 晚:名作状6、掠江东南去 东南:向东南方,名作状7、上干云霄 上:向上,名作状四、特殊句式1、 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状语后置2、 东坡先生所谓“舟人指点岸如赪”者也。 判断句3、 江自湖口分一支为南江,盖江西路也。 判断句庖丁解牛知识点整

3、理一、实词庖:厨师。 解:剖开、分割。 履:踩。 踦:支撑、接触。 砉:象声词。騞:象声词。中:合乎。 会:节奏。 道:天道,自然的规律。 进:超过。 方:在。遇:接触。 官知:视觉。 神欲:精神。 批:击。 郤:空隙。 导:顺着、循着。窾:空。 因:按照。 技经:脉络相连的地方。 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軱:大骨。 硎:磨刀石。 恢恢:很宽绰的样子。 謋:象声词。 委:卸落。二、一词多义善:善哉 表示同意的应答词善刀而藏之 通“缮”,修治,擦拭族:族庖月更刀 众,一般的每至于族 丛聚,集结之处三、虚词为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介词,替,给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都是动词。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

4、的意思。视为止,行为迟 两个“为”同义,因为的意思。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两个“为”同义,因为。乎技盖至此乎 疑问语气词,呢。进乎技矣 相当于“于”,可不译。依乎天理 相当于“于”,可不译。而况大軱乎 表疑问语气,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形容词词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然奏刀騞然 象声词词尾。因其固然 副词词尾,表“的样子”。虽然,每至于族 代词,这样。怵然为戒 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于合于桑林之舞 介词,引出对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介词,从。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介词,对于。虽然,每至于族 介词,引出对象。而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连词,表转折。而况大

5、軱乎 连词,表递进。提刀而立 连词,表修饰。善刀而藏之 连词,表承接。四、古今异义天理 古:天然结构。今:常指天然的道理 固然 古:本来的样子。今:a.表示承认某一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b.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虽然 古:虽然如此,尽管那样。今:常用作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至于 古:动词“至”和介词“于”连用,相当于“到了。今:a.达到某种程度;b.另提一事。五、通假字向:通“响”。 盖:通“盍”。 技:通“肢”。 善:通“缮”。六、词类活用足之所履 履,名词作动词,踩。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 岁、月,名词做状语。七、特殊句式 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断句 技经肯綮之未尝 “之”字结构形成宾

6、语前置:未尝技经肯綮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代词“是”作“以”的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视为止,行为迟 省略句八、相关成语游刃有余: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目无全牛:现在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踌躇,现在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踌躇满志,现在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切中肯綮:肯,骨间肉。綮,结合处。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现在指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庖丁解牛:比喻掌握了解事物客观规律的人技术纯熟神妙,做事得心应手。项羽之死知识点归纳一、词类活用1.项王军壁垓下 壁,名词作动词,驻扎2.项王则夜

7、起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3.直(当)夜溃围南出 南,名词作状语,向南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东,名词作动词,东行5.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 王,名词作动词,让当王二、特殊句式:1,、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句)译:能跟从的骑兵一百多人罢了。2,、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 这是宾语前置句何如?等都为宾语前置句3、左,乃陷(于)大泽中 省略句4、然今卒困于此 介宾短语后置句三、虚词:之乎 等汉皆以得楚乎? 乎 为句末语气词常骑之 之 为代词指骓马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之 为代词指项羽然今卒困于此 于 在这里此天之亡我 之 为主谓之间不译非战之罪也

8、之 为结构助词的四、重点字词1、 项王军壁垓下:名词动词,驻守岸土赤而壁立:名词状语,像墙壁一样2、于是项王乃慷慨悲歌:情绪激昂。3、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盖,胜过、压倒、超过。4、项王泣数行下:眼泪5、平明(平旦)天亮7、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圆8、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等9、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仅仅、只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副词,竟、却阿房宫赋知识点整理一.古今异义词:1、隔离古义:遮断,遮蔽 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2、直走 直走咸阳古义:趋向 今义:行走3、钩心斗角 各

9、抱地势,钩心斗角古: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4、落 矗不知乎几千万落 古义:所、座; 今义:下降、衰落。5、气候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 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6、明星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古:明亮的星光;今: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7、经营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8、精英 古:指金玉珠宝等物;今:指优秀人才。9、可怜 可怜焦土古:可惜;今:怜悯,同情。二.词类活用:指出活用情况并解释(一)名词用作状语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从骊山;向北,向西)2、廊腰

10、缦回,檐牙高啄(像绸带一样)3、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像蜂房,像水涡)4、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5、朝歌夜弦(在早上,在晚上)(二)名词作动词 6、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龙,出现虹)7、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8、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化为焦土)9、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鼎当做,把玉当做,把金当做,把珠当做) 10、族秦者秦也 (灭族,杀死一族的人)(三)数词用作动词:11、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四)动词作名词:1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指金玉珠宝之物)(五)动词意动用法:1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三.一词多义:解释加点词1、一: 六王毕,

11、四海一 (统一)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数词)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专一)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一体)2、爱: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爱)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护)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陶渊明独爱菊(喜欢)3、取: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夺取)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4、族::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族,动词)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类,名词)5、缦: 廊腰缦回(名词,无花纹的帛,这里名词作状语)缦立远视(形容词,通“曼”,久长)6、尽: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尽善尽美(副词,达到顶点)奈何取

12、之尽锱铢(尽量)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竭尽,全部用出)触草木,尽死(全,全部)7、使: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动词,让)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8、为: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成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四.特殊文言句式:指出下列文言句式情况(一)判断句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3、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掠,宫车过也。(五个判断句)(二)省略句4、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 (省谓语“有”)5、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 (省介词“于”)6、几世几年,摞掠(于)其人 (省介词“于”)7、谁得而族灭(秦国)也 (省宾语“秦国”)(三)倒装句8、(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