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二章 第4-6节 专题测试.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8010122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二章 第4-6节 专题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二章 第4-6节 专题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二章 第4-6节 专题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二章 第4-6节 专题测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二章 第4-6节 专题测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二章 第4-6节 专题测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第二章 第4-6节 专题测试.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第4-6节 专题测试一、选择题1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 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 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2如图所示,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的像渐变大B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时,光屏要靠近凸透镜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C蜡烛在a点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D应用蜡烛在b点时的成像原理,可制成近视眼镜3如图所示,相邻两室,一明一暗,在两室

2、之间的墙壁上有一平面镜M,且AOCBOC,甲、乙两人分别站在A、B两点,面向平面镜张望,则()A甲可看到乙,乙看不到甲 B甲、乙相互都可以看到对方C甲看不到乙,乙看不到甲 D甲看不到乙,乙可看到甲4如图所示,物体AB直立于垂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现在物体与平面镜之间稍靠近镜面上方的一侧插入一块不透光的木板CD,木板CD的下端与物体AB的中点等高,则物体在平面镜内()A只有AB下半部分的虚像 B不出现AB的虚像C只有AB下半部分的实像 D仍有AB完整的虚像5人站在哈哈镜前,会由于哈哈镜的特殊形状而使人体不同部位的像或被拉长或被压短而变形,令人发笑。现有一个如图甲所示由两个水平方向的柱面镜连接而成的哈

3、哈镜,竖直置于水平地面上。当一个与哈哈镜等高的人站在其正前方(如图乙所示),他看到的像的情况是()A上半身的像被拉长 B下半身的像被拉长 C全身的像都被拉长 D全身的像都被压短6如图所示两个平面镜相互垂直放置,点光源在平面镜内成三个像。现让点光源S在水平面内沿圆周顺时针运动,则可以观察到的三个像 ( )A全做顺时针运动 B全都做逆时针运动C一个顺时针运动,另外两个逆时针运动D一个逆时针运动,另外两个顺时针运动7一面镜子竖直挂在墙上,某人站在镜前1米处,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上半身,他想看到自己的全身,则 ()A应后退到距镜子2米远处 B应前进到距镜子0.5米远处C应后退到距镜子4米远处 D无论前进

4、或后退都不能实现8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背着月亮走,地上亮处是积水B迎着月亮走,地上暗处是积水C迎着月亮走,地上亮处是积水D无论迎着、背着月光走,地上亮处都是积水9如图所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从右斜射向水面,这时的反射角是,折射角是。若把水槽的左端稍垫高一些,待水面重新恢复平静时,反射角是1,折射角是1,那么 ()A1、1 B1、1 C1、1D1、110如图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AB在()A图中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B图中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C图中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D图中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11如图

5、所示,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且AOOB已知AO=10cm,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f=10cm Bf=5cm Cf=8cm Df=12cm12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A一定小于1 B一定等于1 C一定大于1 D可能小于1,也可能大于113眼睛、照相机、幻灯机这三种凸透镜成像系统在调节成像清晰度时,各采用下述方式:甲,焦距固定,物距基本固定,主要调节像距;乙,焦距固定,像距基本固定,主要调节物距;丙,物距固定,像距固定,调节焦距。可知甲、乙、丙应该是()A眼睛甲、照相

6、机乙、幻灯机丙B眼睛丙、照相机甲、幻灯机乙C眼睛乙、照相机甲、幻灯机丙D眼睛甲、照相机丙、幻灯机乙14如图所示,将刻度尺斜插入水中,从水面上看去,水中尺子的刻度情况()A变得疏了 B变得密了 C一部分变疏一部分变密 D疏密没有变化15仙女牌台灯有一款顶部开口的灯罩,如图所示。夜晚,打开台灯,在它的上方某一高度处放张大白纸。下面四张图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图中黑色为阴暗区域)()16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吸收太阳光,而其体内的叶绿素是绿色的,所以()A绿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最有利B绿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最不利C各种色光对绿色植物生长的作用相同D绿色植物能吸收所有绿色光17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

7、四种说法:a薄膜上出现的烛焰的像是倒立的;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对于这四句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abcd Bacd Cab Dcd18如图,有一个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位置,它所成的像的形状是()19取一圆形薄透镜正对阳光(如图),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是透镜直径的一半,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大透镜的焦距是()A5cm B10cm C15cm D30cm20在用一凸透镜研究其成像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

8、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实验次序12345物距u/cm5040302520像距v/cm2224303860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B当u=25cm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C当v=24cm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照相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2cm处向距凸透镜32cm处滑动,像会逐渐变小二、非选择题2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若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其操作方法为_。(2)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22在利用光具

9、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1)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2)在凸透镜成像实验测量物距和像距的过程中, (选填“物距”或“像距”)的测量误差较大,原因是 。23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用来研究光从水中斜射到与空气的分界面时所发生的光现象。(1)使入射角i在一定范围内由小变大,会发现折射角 (填写变化规律),且折射角总是大于相应的入射角。(2)当入射角i增大到某一值时,折射角会达到最大值,该最大值是 。(3)若继续增大入射角i,将会发现不再有 光线,而只存在 光线。 第2

10、3题图 第24题图 第25题图24如图所示,把一凸透镜放在平面镜前,当用眼睛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光束会聚处和M点的距离是 m,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m。25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其实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而是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了所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选填“甲”或“乙”)的位置。点光源的高度H/厘米2030405060影子长度L/厘米3015107.56 26为了研究影子的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

11、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1)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该同学将点光源A从图示位置逐渐向上移动,测得的数据如表:该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做此实验想要验证的假设是_。(2)分析上述实验数据还可发现:在点光源逐渐上移的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图中s可表示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如果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_。27小明用茶色玻璃板和两个相同的柜子做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关系的实验。(1)将玻璃板 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上沿玻璃板前后两表面画线MM和NN。(2)在玻璃板前放棋子A

12、,将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使它与 重合。(3)在白纸上沿棋子A和B的边缘画图,测量A的右端到MM的距离lA4.30 cm;测量B的左端到NN的距离如图所示,其值为lB cm。(4)改变A的位置,将数据记录在表中,表中有一个数据异常,该数据是 cm,它最有可能测量的是 距离。次数12345lA/cm4.305.707.108.809.90lB/cm/5.406.508.509.60(5)修正(4)中异常数据后,比较lB和lA,发现lB总是小于lA,为准确获得实验结论,请你对小明实验中的错误操作进行纠正,答: 。28根据所学的光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人们在看日出时,看到的日出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时发生了_而形成的像,太阳的实际位置在图中的_(选填“甲”或“乙”)。(2)如图乙,把由同种玻璃制成的厚度为相同的立方体A和半球体B分别放在报纸上,从正上方(对B来说是最高点)竖直向下分别观察A、B中心处报纸上的文字,A中的字比没有玻璃时的 (选填“高”、“低”或“一样高”下同),看到A中的字比B中的字 。(3)如图丙,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E处,用激光笔从A点向 处(用图中字母表示)照射,可照亮铜钱。加满水,从A处看到像的位置将 (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