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在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8009284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核心素养在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核心素养在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核心素养在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核心素养在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核心素养在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核心素养在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核心素养在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核心素养在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八年级下册】寿光的参会老师根据会议精神重点讨论了2个问题,一是高中17版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与初中学科素养、课程目标教学的的关系,二是如何让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我们生物探讨组共分为十个小讨论组,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参与式讨论,然后各组排代表发言,以下是各自的发言材料:【八下第五单元第一章】(一)内引外联,构建生命观念生命观念中的进化论在本章内容中有最好的体现,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生命从哪里来,怎么来,树立生命起源与进化的观念,认同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进化是为了更好的适应变化的生存环境。另外本章中还可以在化学进化中体现物质与能量观,在进化的证据

2、、历程和证据中体现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本章的学习可引入课内外进行资源整合,例如可引用公共资源,诸如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博物馆、科学展览、网络等,借助研学旅行的形式开展课本知识的内引外联,以达到学生主动参与、主动体验、主动构建的目的。(二)重视科学探究,培养理性思维生物科学的特性之一就是实验性很强,许多重大发现都来源于科学实验和科学探究,且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因此要特别重视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教师不仅要重视课本上应知应会的实验,还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书本上的一些探究活动和课题研究,重视校园外的社会调查实践和野外考察学习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的掌握、对学科

3、思想的领悟。如我是文家中学的校园菜地、圣城街道第一初级中学的教室实验角等。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要梳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领悟科技发展的神奇魅力。【八下第五单元第二章和第六单元第一章】(一)在人类的起源中,如何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人类的起源一节相对比较抽象,仅有的证据也只是部分化石,随着科技的进步,分子生物学证据也能从微观方面体现人类的起源。在教育教学中,要落实学科核心素养,首先要回顾人类起源的研究历史,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不能简单迷信教材,在小组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要引导学生通过剖析破除原有思维对生物学科素养形成的干扰。(二)在人类进化中如何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人类

4、进化具体分为森林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教材为了更好地解说这一部分,提供了部分插图和文字介绍。如何从中获取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可以从脑容量的变化分析入手,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物进行对比分析。(三)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如何培养生物学科素养在这一部分,知识点相对简单,理解起来不是很难。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同时也对环境有所影响,但具体落实到问题剖析时,总有部分同学难以理解,教师要善于利用经典诗词引导学生理性剖析问题。【八下第六单元第二章1-4节】(一)学科教学向学科育人转化对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富集、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类型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不能简单的教师

5、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要善于结合学生身边所处的生活环境,去认识学习,将学习内容转为育人点,与生态危机、生态忧患、人与自然相处关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提升学生的生命观念与社会责任。(二)理性思维与科学探究的素养培养在食物链、食物网、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知识的学习时,虽没有直接的实验操作,但是对食物链、食物网构成、各个营养级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功能的实现,也要带着探究的意识和理性的思维,不能死记硬背,本着科学的原则,对各个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去向做好深刻分析,自然就能引导学生归纳出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而且也能有效计算食物链中能量传递率,也就能更好的领会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才会真正为社会生

6、产实现最大效益作出贡献。【八下第六单元第二章5节和第三章】(一)结合当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体现社会责任的培养1. 每年的蔬菜博览会对中小学生免费开放。通过学生们的游览和欣赏,增强家乡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引入一些热带植物,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2. 林海生态博览园、巨淀湖风景区的建立,就是体现了当地对自然资源的保护。3. 仓圣公园中对动物的保护,就是人工圈养。(二)科学探究素养的培养组织学生自己动手种植小菜园,了解各种生物的特征和生长过程、施肥浇水等管理措施,在生活化教学中体现探究意识的培养。【八下第七单元】发酵技术的学习,能帮助学习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面包馒头为什么松软、酸奶为什么酸、怎样酿酒

7、,解决食品保存、宣传食品保存方法。通过小组探究,收集资料,汇报探究结果等活动,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及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解,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学习转基因技术,以及基因工程在农业生产和医疗等方面的应用,组织学生讨论转基因的安全性,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参与社会热点话题,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亲自体验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汇总各组发言,针对八年级下册的具体教学过程,总结如下:一、核心素养理论知识的讨论关于高中17版新课标中的核心素养与初中学科素养、课程目标教学的的关系,老师们积

8、极发言,各抒己见,概括为三点:1. 关于核心素养核心素养这个词最早是在2015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出现的,“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也在高中2017版新课程标准出现了明确的概念。也就是说时至今日学习目标经历了三次重大改革,由双基教学到三维目标再到今天的核心素养,从某种意义上讲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对于初中生物教师而言,首先就要做到观念转型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首先要清楚作

9、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科本质是什么,才会明白教学究竟要把学生带向何方。概括起来就是我们要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 2. 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的关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之间的关系是全局与局部、共性与特性、抽象与具象的关系。在“核心素养”牵引下,界定“学科素养”需要有三点认识:(1)独特性,即体现学科自身的本质特征。(2)层级化,即学科教学目标按其权重形成如下序列:兴趣、动机、态度;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等。这种序列表明,学科教学的根本诉求是学科的素养或能力,而不是单纯知识点的堆积。(3)学科整合,即偏文学科、偏理学科、艺体信息学科等,它们之间承担着相同或相似的学力诉求,如

10、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自然体验与科学体验,动作的、图像的、语言的表达能力等。3. 关于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核心素养提到的四个纬度的内容,而在初中课程标准中有一些部分并未在核心素养中有明确的提及,如:(1)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形成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2)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我们一致认为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很重要,但是不能抛却我们初中的课程标准,最起码在新课标未出台之前是这个样子。二、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第二阶段我们重点对济南版八年级下册每一章节如何落实核心素养进行了充分的讨论,现将精彩发言跟大家分

11、享。1. 尊重生命,敬畏自然七年级和八上中在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类群、生物的生殖发育以及人类是如何诞生发育的,人是如何正常行使生理功能方面有很多的关于这一纬度的教材资源,当然八年级下册中也有很多的体现。第五单元生命的演化中两章涉及了生命起源和进化以及人的起源和进化:46亿年前地球诞生后,地球开始了生命起源和生命进化的过程,地球上现存的生物是经过大约35亿年的漫长时间进化而来的。达尔文提出了较为完善的生物进化学说,其核心是自然选择,这一学说被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人类也是现存生物类群中的一个种,和其他生物一样也有起源和进化的问题。在这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生命的原有类群一个接一个地

12、灭绝,新的类群又不断出现。现存的生物种类还不到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的生物种类的1%,所以人们称现存的生物为“历经沧桑的幸存者”。人类的一生与浩瀚的历史长河相比,可谓短暂的一瞬。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所以一定要尊重生命。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世界都是出自大自然这个伟大的艺术家之手,所以我们也要敬畏自然。以上内容是核心素养的生命观念中进化观最直接的教材资源。2. 社会责任(1)生态危机与生态忧患新课程标准,把以学科为中心课程构建体系改成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使学生了解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义,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本世纪人类

13、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人类数量的剧增和需求,增加了环境的压力,超过了环境的承载能力。因此我们要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全面地、正确地认识生态问题,树立生态忧患意识,忧患意识是生态德育的基础,激发学生居安思危,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这是新合素养中社会责任部分的重要组成。例如第六单元 生物与环境中的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第二章生态系统、第三章 生物多样性及保护都能渗透生态危机意识与生态忧患意识。具体生态危机诸如:森林、草原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人类的乱捕滥杀、物种的灭绝加速、环境污染严重等。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引发学生的危机感,促使学生认

14、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刻不容缓,从而使学生产生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树立生态道德意识,自觉将生态道德内化为自己的性格品质。当然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对学生渗透生态信心教育,首先从大的方面(国家层面):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的成效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环境法规的建立、生态工程建立(首先是最著名的“三北”防护林工程,它被誉为“世界林业生态工程之最”、“世界四大生态工程之最”、中国的“绿色万里长城”。还有诸如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平原绿化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黄河中游防护林工程;防沙治沙工程;淮河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珠江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辽河

15、流域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工程等)。 再者从小的方面(县市区):我们潍坊各县市区基本都有母亲河,都有母亲河湿地生态系统的建设,这都是很好的资源和素材。(2)安全、良心与信任在八下中有食品发酵、食品保存、还有转基因生物和食品、转基因药物、克隆伦理等,今天可能是印度黑药、效价不合格的疫苗,明天也许就是上述问题,这些都是很好的社会责任感的资源和素材。3. 理性思维理性思维既是属于判断、推理等活动,又是从理智上控制行为的能力。理性思维是一种思维的范式,需要思维者巧妙地管理思维结构,使用理智的标准,充分运用逻辑并精心权衡事实,以提高思维的质量。每个人生来就会思考,这是人的天性。然而,日常思考常会参杂有偏颇、

16、扭曲、局部甚至无知。通过生物学课程和其他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该能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等方法探讨生命现象、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性议题;能够将理性思维作为一种可以带到每一节生物课堂并可延伸到日常生活的习惯。这就要求学生能将“清晰、准确、质疑、客观、逻辑、深刻”等思维的要素内化为思考和决策。本册中在每一章节中都有很好的体现,特别突出的如化学进化过程的推理,生物进化树的生成、自然选择学说的过程,能量流动过程的理解、转基因过程等。4. 科学探究生物科学的特性之一就是实验性很强,许多重大发现都来源于科学实验和科学探究,且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因此要特别重视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教师不仅要重视课本上应知应会的实验,还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书本上的一些探究活动和课题研究,重视校园外的社会调查实践和野外考察学习等,让学生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