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说明文阅读技巧.ppt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8005845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说明文阅读技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科技说明文阅读技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科技说明文阅读技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科技说明文阅读技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科技说明文阅读技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技说明文阅读技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说明文阅读技巧.ppt(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技说明文阅读技巧,论述类文章阅读考点,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6、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全国卷的考查重点,科技说明文答题步骤:,一、通读全文(动笔画下关键点,有助于理清文段结构) 1、与论述对象本质特点密切相关的形状、构造、成因、方法、效能、用途、关系、数据等。 2、文中的关联词语、否定副词、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提示性词等。 3、文中的重要语句:指示语,往往暗示了某些内容;概括语,集中表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思想;情态语,即反映作者思想感情的语言;主旨句过

2、渡句标题,科技说明文答题步骤:,二、细读试题 对材料有了总体印象后,应根据试题仔细推敲题意,弄清题目要求,即从内容上弄清是有关什么的选择,从选择的标准上看清是选说法正确的还是选说法不正确的。,科技说明文答题步骤:,三、题文对应 科技说明文答题有一个基本的原则:答案就在原材料中。为此,必须根据题意,从原材料中找出与各个选项相对应的句段,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准已知条件作为解题依据,这是答题的关键。,四、筛选答案 紧扣题干要求,根据有效信息来筛选信息。,审题 找信息区 筛选、比较、排除,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方法,1、准确审题,明确答题方向 2、全文搜寻,逐段圈点 重要概念的含义大都不会集中出现

3、在某一处或某一段 3、回文对照,辨同析异 选择题的众多选项基本上都来自原文,因此辨析原文语句与选项的差别是正确解答的前提。,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答:D A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认为,保留至今的古代建筑物就好像是由石头堆积出来的历史书。不过这一看法只适用于洲,不适用于中国古建筑。(原文第一段第一句) B木材的耐久性远逊于石材,因而以土和木为主要材料的中国古建筑留存至今的并不多,以致某些西方学者以为现在根本没有这种建筑的实物。 (原文第一段中间) C中国古代的石建筑并不像欧洲那样发达,一直到明清时代,在技术条件完备且有需求的情况下,石建筑在中国依然很少出现。 (原文第一段

4、中间) D中国古代的建筑为什么总以土木为主?古建筑专家梁思成的意见是:这是因为古代中国人并没有留心建筑物的长期保存问题。 (原文第一段末尾),原文:梁思成“中国结构既以木材为主,宫室之寿命固乃限于木质结构之未能耐久,但更深究其故,实缘于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之观念。”“不着意于原物长存”什么意思?,原文第四段:,“中国传统哲学从未认真看待过“永恒”这一命题,儒、释、道三家学说大体上都认为“万物无常”。人是建筑服务的主要对象,人一直处在不断的繁衍和传播之中,不同时代的人对于建筑物也会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建筑应该新陈代谢,没有必要永久保存,经久不变。”,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方法,1、通读全文,基本理解文

5、章内容 如文章基本观点,作者感情倾向等。 2、理解题意,筛选信息 逐字逐句阅读题干和选项,找出设题区域、角度及考查的信息,然后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有重点的阅读有关语段,标出与选项有关的信息。尤其要注意准确解读隐含信息。 3、整合信息,比较验证 把选项与文中相关信息结合起来,仔细比较,特别注意范围大小,程度高低、数量多少、可能性与现实性等。并留心选项之间的矛盾,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注意:每个题中设置的干扰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答:B A古代中国既有石料的来源,也有石材加工的技术,但石材却并不常用在人所居住的房屋上,而常用于死者的陵墓,或耐

6、久性要求较高的建筑部件上。 B秦王朝修建阿房宫时,不惜耗费巨大,许多木材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到陕西,而所用的石材则取自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加工场。 C据礼记檀弓上记载,桓司马为自己做一个石制的棺材,加工了三年仍未完成。桓司马的这种行为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中国古代的建筑一般不去考虑过于长远的未来,只是为了能更好地满足当时人的需要。正是这种观念,使得土木材料在当时的 建筑中大行其道。,原文:古人的石材加工技术并不落后,先进的玉石文化,以及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石材加工场遗址就是明证。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在中国古代,适用的木材并非随处都容易取得。秦朝修建阿房宫,许多木材就是从千里之外的四川运到陕西的。

7、 (范围大小,程度高低、数量多少、可能性与现实性),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方法,1、从概括性强的句子入手 抓住了概括性强的而又表达了某种看法的句子,就抓住了作者的观点态度。 2、从文中运用的材料入手 文中运用的材料,不论是事实材料还是文献材料,总是要表达一定的观点的。 3、从作者的评述入手 有时候作者把自己的观点态度隐含在具体的评述之中而不直接说出,这就要求从分析具体的评述入手,提出精要,做出概括 注意:要整体把握文意,把握全文的态度倾向 分析概括全文的观点要注意这一点,即便是分析概括文章局部内容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也应如此。,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答:C A在古代

8、西方,许多建筑物与神权有关,需要与神一样永恒,由于不耐久的木材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坚固而不易腐蚀的石材就得到了西方人的青睐。 B建造以石材为主要材料的建筑,古代中国人不是做不到,而是故意有所不为。这与华夏民族崇尚节俭的主流价值观有关。 C因深受儒、释、道三家“万物无常”认识的影响,中国古建筑以木材为主,因此不要说先秦时期,即使秦汉以降的传统建筑现在也已经所剩无几。 D中国的古代建筑采用土木为主要材料,效率更高,耗材更少,而且可以减轻人类对于地球的索取,在这一点上它是胜过西方石建筑的。,A在古代西方,许多建筑物与神权有关,需要与神一样永恒,由于不耐久的木材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坚固而不易腐蚀的石材就得

9、到了西方人的青睐。,“与西方不同,中国自古以来宗教观念淡薄,从未出现过神权凌驾一切的时代,因此我们的祖先有关建筑的基本思考,是从“人本”出发的。” “中国传统哲学从未认真看待过“永恒”这一命题,” 要整体把握文意,把握全文的态度倾向,B建造以石材为主要材料的建筑,古代中国人不是做不到,而是故意有所不为。这与华夏民族崇尚节俭的主流价值观有关。,“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中国古代并不缺乏石材,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到处都蕴藏着适合建筑的优良石材。其次,古人的石材加工技术并不落后,先进的玉石文化,以及秦始皇陵西北大规模的石材加工场遗址就是明证。” “这种选择与华夏民族古老的价值观息息相关。与西方不同,中国

10、自古以来宗教观念淡薄,从未出现过神权凌驾一切的时代,因此我们的祖先有关建筑的基本思考,是从“人本”出发的。建筑既然服务于人,其理性和适度的使用就十分重要。从材料性质上看,木材显然比石材更便于加工,用木材建造房屋效率更高,耗材更少。礼记檀弓上说:“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 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可见对于务实的中国人来说,费力气建造石头建筑是奢侈的表现,是无法被崇尚节俭的主流价值观所接受的。” 从概括性强的句子入手,抓住了概括性强的而又表达了某种看法的句子,就抓住了作者的观点态度。从文中运用的材料入手,“靡”就是浪费的意思,奢靡,C因深受儒、释、道三家“万物

11、无常”认识的影响,中国古建筑以木材为主,因此不要说先秦时期,即使秦汉以降的传统建筑现在也已经所剩无几。,原文:儒、释、道三家学说大体上都认为“万物无常”。人是建筑服务的主要对象,人一直处在不断的繁衍和传播之中,不同时代的人对于建筑物也会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建筑应该新陈代谢,没有必要永久保存,经久不变。而陵墓建筑在功能上则有耐久的要求,在意象上更与永恒相关,因此这里便成了石材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此外在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建筑部件,如铺地石、台基、柱础中也曾大量使用石材。,原文:不少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建筑只不过存在于书面文献上,甚至干脆说中国古建筑的实物等于零。这种片面的看法曾得到很多本土学者的呼应,

12、并汇成一股妄自菲薄的浊流。(注意:从作者的评述入手,有时候作者把自己的观点态度隐含在具体的评述之中而不直接说出 ),D中国的古代建筑采用土木为主要材料,效率更高,耗材更少,而且可以减轻人类对于地球的索取,在这一点上它是胜过西方石建筑的。,“木是土的产物,土木具有易取、可塑、可循环等优点,由此可知中国传统建筑在 材料选择上的理性。” 要整体把握文意,把握全文的态度倾向,识别科学类文章干扰项的误区设置,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知道出题老师怎样设置干扰项,有助于提高正确率。,(2011年湖北卷)7下列涉及中国建筑“文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建筑屋顶的辉煌,表面上出自瓦脊、脊吻、重

13、脊和脊兽等的奇妙组合,实际上全都源自建筑物内部的木构。,屋顶属于“瓦作做法”。它是中国建筑中最显著、最重要、庄严无比、美丽无比的一部分,瓦坡的曲面,翼状翘起的檐角,檐前部的“飞橡”和承托出檐的斗拱,给予中国建筑以特殊风格和无可比拟的杰出姿态,这都是内中木构使然,因为坡的曲面和檐的曲线,都是由于结构中的“举架法”的逐渐垒进升高而成。盖顶的瓦,每一种都有它的任务,有一些是结构上必需的部分,略加处理使同时成为优美的瓦饰,如瓦脊、脊吻、重脊、脊兽等。,1、以偏概全,把其中一方面或一部分具有的某些特点说成所有同类事物具有的特点。,(2009年天津)不正确的一项 B.研究居民健康状况,能够随时了解“健康国

14、家”发展战略的实际进程,不断纠正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基于居民健康的国家发展战略,其核心是研究影响居民健康的决定因素以及改善居民健康状况所需要的政策及环境。这一战略是一个跨部门、与各项社会政策相关的发展战略,也是一种将健康决定因素与其相关政策有机结合起来的发展战略。它不仅建立了具体而明确的指标体系,而且具有比较准确可信的实证数据支持,并有与之配套的完整的评价与监督指标体系,这样不仅能够随时了解战略的实际进程,也能够不断纠正战略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偏差。,(2011年北京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 A.焦油滤清器的研制,使柴草直接燃烧所产生的灰分远远少于原煤。,在A市J庄我们参观了户用秸秆气化炉的

15、使用。这种气化炉比家用的液化气罐大不了多少。它通过燃气管和焦油滤清器接到灶台上。滤清器由两个串联的圆柱体小罐(直径约 10厘米、高约30厘米)组成,能解决气化过程中因焦油含量高而导致管道堵塞和二次污染的问题,这种气化炉适用燃料广泛,秸秆、树枝、杂草都可粉碎适用。这类燃料的热值比原煤低一些,但一般原煤燃烧有20%30%的灰分,而这种炉子的灰分只有2%3%,一个四口之家,只需一吨秸秆(干物质)就能满足一年烧水做饭的能源需求。,2、张冠李戴,这种干扰项常常把甲的特点说成乙的特点,或者把甲的发明说成是乙的发明。,(2013年辽宁卷)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 “胡床”“貊盘”带来了很多便利

16、,南北朝时期在中原大范围推广后,推动了中华饮食进餐形式的发展。,南北朝时期,胡人用的被称作“胡床”和“貊盘”的器具开始逐步向中原地区流传。“胡床”即现在的马扎,“貊盘”是一种较大的餐桌,它们便于餐者起坐取食。这些饮食器具的大范围推广以及对其进一步的改造创新,打破了跪坐而食的局限,形成了围坐合食的进餐形式。,3、偷换概念,这种选项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二者并不是一回事。混淆所指的对象,颠倒陈述的主体,与修饰语,省略一些关键的修饰语,导致表述不当。,(2009年全国卷)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D.甲骨文、金文距离许慎太遥远了,不然的话,许慎是可以释读出甲骨文的王字,并正确解释它的字形结构的。,王字释出来了,使一大批卜辞可以读通,也证实了这是殷王室的遗物。但是这个字的构成一直困扰着古文学家们。有的说,此字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所以是王;也有人说下面像火,火盛像王德,故以为王。如此等等,其说不一。直到1936年,吴其昌根据青铜器丰王斧的铭文和器形,并列举甲骨文、全文很多王字的写法,第一次提出王字之本义,斧也,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