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才艺实训报告.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995993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才艺实训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华才艺实训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华才艺实训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华才艺实训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华才艺实训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才艺实训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才艺实训报告.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才艺实践总结上了中华才艺实践课,自己感悟颇多,下面就是自己对于中华才艺实践剪纸的感悟。(一)、剪纸的意义:剪纸是我国古老的一种民间艺术,在我国流传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剪纸也是我国最普及和最有群众基础的民间艺术,具有浓厚的民族民间艺术特色,可以说是流传至今内容最丰富和数量最大的装饰艺术体系。每种艺术需不断发展,随时代进步而前进,今天,剪纸又用于文学作品插图、挂历、舞台美术、服装设计、家居装饰等,由于剪纸的制作工具和应用材料都很简便,而表现的内容和形式又丰富多彩,所以深受大家的喜爱。这次活动就是要求学生对这一传统艺术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一定的剪纸知识,并能制作简单的剪纸作品。 学会剪纸是现

2、代初中生的一种普遍需求,设计此活动既迎合了学生的兴趣需要,又使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了相关的劳动技能,设计的同时还运用了数学和美术的相关知识,实现了课程的整合。经济的发展,让古老的剪纸艺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正面临消失的威胁,我们中学生有责任为世界为中国保留一些美好的、手工的、传统的东西,将古老的传统艺术推向世界。现在我国的剪纸艺术正在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剪纸艺术的起源: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也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根据考古剪纸历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纪,但人们认为它的实际开始时间比这还要早几百年。剪纸的主要材

3、料是纸。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过去一直公认造纸术是蔡伦于公元105年前后发明的。后来陕西省扶风县出土了西汉时期的纸,专家们认为纸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要提前到汉平帝之前,可能在宣帝时期(公元前73一前49年)。不管结论最后怎么定,在纸发明之前,不会有真正的剪纸。但用其它薄片材料用于剪刻镂花,却在有纸之前。让我们查看一下有关文物和史料记载:战国(公元前476一前221年)时期:1、1950一1952年在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用银箔镂空刻花的弧形装饰物。2、湖南长沙黄泥圹出土的晋代金片装饰物。 这些用银箔镂空而成的装饰物,虽然不能说就是剪纸,但在刻制技术和艺术风格上,可以说是已经形成了

4、剪纸艺术的前身。3、北朝(公元386一534年):在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先后出土了五幅团花剪纸。这是用纸剪成美丽的图案花纹,也是我国目前最早发现而且有据可查的剪纸实物。(三)、剪纸艺术的特点:剪纸到南北朝时期已相当精熟,在明、清以后广为流传,遍及大江南北。特别是在农村,人们以剪纸来表达吉祥如意的心愿。在春节、结婚时,便把各种寓意祥瑞的剪纸贴在窗格上,营造出喜庆祥和的气氛。有的地方,剪纸还曾是每个女孩所必须掌握的手工艺术,是人们用来品评新娘的一个标准。古老的剪纸以剪刀绞出为主要手法,趣味浑朴天然,后来剪纸艺人为了省工,一刀多张,改为刻刀雕刻为主,风格转为精巧。作品取材于生活周围的风土人情,蕴含

5、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四)、剪纸艺术价值:中国农民亿万劳动妇女创造的中华民族六七千年来文化精华之一的民间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中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性最鲜明,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源源流长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态。虽然它的材料-纸的发明只有两千年的历史跨度,但它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却是中华民族从原始社会到今天的长达六七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因此,它的文化价值,远远超越了剪纸艺术本身,而是具有极为丰富的哲学、美学、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和人类文化学内涵的中华民族本源文化和心理素质,感情气质的凝聚结晶。反映了人类的生命意识、繁衍意识与阴阳结合化生万物,万物生生不息的中国本源哲学艺术的生命

6、在于创造和发展。剪纸艺术世界包容宇宙,由于传统题材与表现语言经过长期的历史锤炼,已经形成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模式,以传统剪纸形态表现现代生活,是一般剪纸能手遇到的难以逾越的课题,就如传统京剧演员表现现代生活同样遇到的困难。 剪纸艺术风格粗犷质朴,气势流动,大气磅礴,继承由原始社会仰韶文化新陶原始岩画到陕北汉画像石与汉唐石刻的社会发展蓬勃向上的上升时期艺术特有的民族精神,完全没有晚清社会没落期的那种细腻繁琐毫无生气,工艺而无精神的那种“狮子狗”艺术影响,黄土高原陕北人民健康质朴的感情的凝聚和结晶。(五)、剪纸的特点: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和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其载

7、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等片状材料。剪纸的艺术特点: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样式千姿百态,形象普遍生动而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同时民间剪纸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六)、 剪纸的工具:主要是剪刀、刻刀,蜡盘、磨石、粉袋、砖。剪刀是剪纸的主要.剪纸艺术语言很重

8、要的一个特点是所有形象都是在玲珑剔透的形式中塑造、这除了剪纸的工具和材料性能以外,主要是要求. 剪纸是一种平面镂花艺术,通过剪刀,刻刀来完成。一般剪刀只能剪一至四层,而刻刀一次能完成十层以上,视图案而定。目前我们所见到的剪纸是以刻刀为主。(七)、不同区域的剪纸艺术:各地民间剪纸:山东民间剪纸、河北民间剪纸、北京民间剪纸、黑龙江民间剪纸、吉林民间剪纸、山西民间剪、浙江民间剪纸、扬州民间剪纸、福建民间剪纸、云南民间剪纸、贵州民间剪纸、邳县剪纸、佛山剪纸、台江剪纸、安塞剪纸 陇东剪纸、浮山剪纸、高密剪纸、宾州剪纸、蔚县剪纸、南京剪纸?(八)、剪纸的表现力:剪纸因材料单薄,多用满幅铺排匀称而物像互相串

9、连的平面构图法,形象多富装饰性,避免大块黑白,用精致花纹点缀装饰主体人物。聪明的艺人在表现“猫捕鼠”时竟创造出“鼠在透明猫腹”的奇特效果,天真烂漫的风格十分耐人寻味。平面重叠铺陈的手法不仅造成浓烈的民族风味,并且扩大了画面的容量、提高了剪纸的表现力。绝大多数剪纸都并不追求严格写实,而是群众心目中的意象的表现,例如陕西剪纸的牛,把牛身上的漩毛做极度夸张而成为牛身上的装饰花纹,既增添了视觉的动感变化,又加强了形式美感。(九)、个人对剪纸的认同感: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

10、,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从技法上讲,剪纸实际也就是在纸上镂空剪刻,使其呈显出所要表现的形象。劳动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生活实践中,将这一艺术形式锤炼得日趋完善。形成了以剪刻、镂空为主的多种技法,如撕纸、烧烫、拼色、衬色、染色、勾描等,使剪纸的表现力有了无限的深度和广度。细可如春蚕吐丝,粗可如大笔挥抹。其不同形式可粘贴摆衬,亦可悬空吊挂。由于剪纸的工具材料简便普及,技法易于掌握,有这其他艺术门类不可替代的特性,因而,这一艺术形式从古到今,几乎遍及我国的城镇乡村,深得人民群众的喜爱。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从现在做

11、起(十)、个人小作品展示:10级对外汉语 许富源 1011021105 2012年1月4日篇二:中华才艺中华才艺专题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中华才艺在大学生和留学生之间现状的对比分析 摘要:中华才艺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华才艺的教学是当代本国学生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留学生来国学习的一个目的,同样是中国传播中华才艺的一个良好契机。但是,现代社会的教育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不言而喻关于中华才艺专题的教育也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因此,就中华才艺在大学生和留学生之间的教育现状的调查、对比、分析,准确地把握其问题,只有通过调查才能发现“深入骨髓的问题”,才能对症下药,找准要“开刀”的部位。只有这样

12、,才能使得中华才艺的教学更加规范、更加全面,更有利于本土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与传承,更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动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走上国际道路。关键字:中华才艺;教育现状;中外学生;对比分析 一、 前言中华才艺的教育是教育内容的重要分支,如剪纸教学,书法教学,乐器教学等等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才艺教学,国内高校中华才艺教学在前几年还是比较冷门的处女地,经过近几年素质教育的改革,中华才艺教学得到了大力的带动和推广。但中国的教育往往还是侧重知识文化的教育,忽略才艺技能的培养,因此国内大学生对于中华才艺还是一知半解,更不用提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另外,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影响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外国

13、人开设学习汉语、学习中国文化,在留学生学院开设中华才艺课程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中华才艺的教学是提高当代新生人才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弘扬民族文化的有利方式。但在当前形势下,中华才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其教育现状都是令人堪忧的。高校大学生极度缺乏中华才艺的教育与培养,在华留学生更是对中华才艺一知半解,甚至有一部分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解。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中华才艺,深化中华才艺的教学,规范教育,让中华才艺的教学事业可以健康蓬勃的发展起来。(1) 调查的目的及意义:通过调查,汇总调查报告结果,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中华才艺教育的现状和特点,更好地把握中华才艺教学的诸多问题,并从政府、学校、培训机构、

14、个人等多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关于规范与丰富中华才艺专题教育的各种方案与措施。(2)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报告在天津科技大学展开,针对本校在读本科生及来华的各国留学生进行了调查。(3) 调查方法:由于时间和人力的限制,个人采取了简单便捷的调查方法,为了 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与真实性,采取如下方法:问卷调查:制定简单的问卷向本校各专业学生发放。采访调查:通过各种网络软件采访了在津留学生。二、调查结果及分析(1)问卷调查 文献调查:图书馆查阅书籍获得相应的理论知识,丰富、完善论文内容。本次问卷调查总共发出问卷60份,回收60份,有效问卷为58份,回收率为97%,有效回收率为100%,包括男生问卷28份,

15、女生问30份.1. “本科各专业学生对中华才艺了解程度”调查结果统计数据表明(见左图):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对中华才艺的了解最少,只有11%;语言类的学生相对而言,了解是最多的,大约45%26%11%占45%。可见理工科对于中华才艺教育的缺陷是极大的,其他专业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教育缺失,这都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导致学生对于关注中华才艺教育的不够重视。2高校中中华才艺的课程设置情况调查结果中华才艺的课程一般都是放在通识选修课模块中,在本科教育的前两年内由学生自主选修,除了对外汉语专业以及相应的艺术类专业,一周设置1-2节的中华才艺专题课程外,其他专业并没有设置强制性的中华才艺课程。可见,当代高校对于中华才艺教育的不重视。3.“高校大学生选修中华才艺课程的目的”调查结果 统计结果显示:高校中有超过70%的大学生都是为了满足学分才去选修中华才艺课程的,只有不到20%的学生是因为有兴趣而选修中华才艺课程,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可见,当代大学生的文化意识薄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