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的教育理念.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993505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杜威的教育理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杜威的教育理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杜威的教育理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杜威的教育理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杜威的教育理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杜威的教育理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杜威的教育理念.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杜威的教育理念约翰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流派的集大成者,芝加哥大学机能心理学派的先驱,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人,也是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教育领域影响最大的人。杜威其人杜威1859年出生于美国佛蒙特州的柏林顿。他的父亲是个小商人,受到的学校教育并不多,但他懂得通过阅读来获取知识。杜威的母亲出生于律师家庭,对宗教充满热情,极其重视孩子们的教育,杜威曾回忆说他们家三个孩子都能上大学,主要归功于他们的母亲。儿时的杜威,喜欢去亲戚家的农场、石灰窑、干草冲压厂里玩,在玩的同时也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对学校的教育总是提不起兴趣,不过杜威酷爱读书。1874年,年仅15岁的

2、杜威进入到佛蒙特大学学习,毕业后到中学任教。任教期间,他得到了大学老师托里教授的指导与鼓励,决定将哲学研究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尽管在当时这样的选择意味着冒险,因为当时大学里的哲学课程都由牧师担任,学校很少能提供专门的哲学教师的职位。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年仅22岁的杜威带着借来的五百美元只身前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三年后顺利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因为有莫里斯教授的帮助,杜威在密执安大学谋得一个哲学讲师的职位,在那里度过了长达八年的教学与研究生活。八年里,杜威在莫里斯教授的指导下深入研究黑格尔哲学,并且最终成为了一名新黑格尔主义者。与此同时,他开始接触基础教育。杜威对当时的美国基础教育极为不满,他认为学

3、校与社会严重脱节,教学内容脱离儿童的生活,教学方法是灌输的于是他产生了创办一所学校,尝试教育改革的想法。密执安大学八年是他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萌芽期。1894年,杜威经朋友介绍,来到芝加哥大学,出任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三系系主任,讲授研究生课程,并且开始了影响深远的教育实验。1896年1903年,杜威和教育系一些教授合作,并且得到家长的支持,创办了“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即杜威学校。杜威学校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杜威学校这一实践活动,可以说是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形成的重要基础。在创办杜威学校期间,杜威连续发表: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等一批蜚声

4、世界的经典教育著作。芝加哥大学执教十年,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期。1903年,杜威学校停办,杜威随之辞去芝加哥大学教职,来到哥伦比亚大学,并在该校度过了长达26年的执教生涯。这一阶段,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臻于成熟的时期。1916年,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出版,标志着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进一步完善,该书也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最系统最集中的论述。在哥伦比亚大学执教期间,杜威在他的外国学生的邀请和帮助下,进行了五次重要访问。他先后到过日本、中国、土耳其、墨西哥、苏联。由此,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他到过的国家广为流传,并且为那里的人们普遍信仰。1930年,杜威开始了退休生活,但他仍一如既往

5、关心教育,并且笔耕不辍,于1939年出版了影响极大的经验与教育。杜威1952年去世,享年93岁。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杜威的教育论著中,曾系统阐述过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经验与课程、知与行、思维与教学、教育与职业、教育与道德、儿童与教师等八组关系,这些构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全部。由于篇幅所限,本文拟选取其中几点做简要介绍。一、关于教育的本质什么是教育的本质?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所以,“教育的过程即生活的过程”。为什么要强调教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呢,这与“经验”有关。在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中,“经验”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词汇。杜威认为,一切真正的教育都

6、是从经验中产生的。他曾说,“教育是经验的连续地不断地改组或改造”,到了晚年,他甚至说,“教育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那么,经验是什么?关于什么是经验,杜威常常举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来解释,即:有一个小孩子伸手去抓一团火光,把手烫了。从此以后,他就有了一种经验,即眼里所见的某种视觉是和手的某种触觉有关系的,更进一步,他就有了另外一种经验,即某种光是和某种热有关系的。杜威认为,高等的化学家在实验室里做种种实验,寻找火光的种种性质,其实同小孩子的这一生活中的经验是一样的道理,都是找出事物的性质与关系。经验与生活有什么关系呢?在杜威看来,“经验就是生活”。杜威的亲传弟子胡适先生,在

7、解释“经验即生活”这一理论时曾说:生活即是应付人生;也就是改变所接触的事物,使有害的变为无害的,使无害的变为有益的。这种活动是人生难免的。从婴儿到长大,从长大到老死,都免不了这种活动。这种活动各有教育的作用,因为每一种活动都添了一点经验。每次所得的经验,和已有的经验合拢起来,重新组织;这种重新组织过的经验,又留作以后经验的参考资料和应用工具。如此递进,永不停息。所以,生活的过程,即是经验不断的改造与改组的过程。杜威认为,传统教育是不顾及儿童的既有经验的,在教学过程中,儿童被当作知识容器,因此,他提倡,在教学之前和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密切关注儿童、了解儿童,把握儿童的既有经验。儿童的既有经验,是

8、教学的起点,如果离开了儿童的经验这一基础,有效的教育就很难发生,而要了解儿童的既有经验,就要从他过去和现在的生活入手。二、什么是学校杜威对童年受到乏味的传统教育印象深刻。他经常提到,传统教育最大的弊病在于远离社会生活以及儿童的生活及需要。他认为这样的教育,必然导致儿童学习兴趣的缺乏,必然对儿童身心的发展造成危害。比如:在道德训练方面,由于学校脱离社会生活,道德训练情境与真实的生活世界不一致,那么当遇到真实的社会情境时,儿童道德情感的激发以及道德行为的迁移就会出现问题,严重的时候会导致畸形人格的产生。如何能够改变学校与社会隔离的状况呢?杜威提出了一个观点,“学校即社会”。他认为,“一个理想的学校

9、,应该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是一个雏型的社会”,“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像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为了使“学校能成为雏型的社会”,杜威提出了两个基本要求:第一,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第二,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响。因此,杜威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十分强调“从儿童的社会活动出发”,并且,给了园艺、木工、金工、纺织、缝纫、烹饪等这样的社会活动科目以足够重要的地位。当然,杜威强调的理想学校绝不是一般社会生活的全盘照搬,而是“简化的”、“净化的”社会中的社会,并且,这个被“简化

10、”和“净化”了的社会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功能:一是使青少年逐步、分阶段地吸收复杂文化;二是尽量排除现在社会环境中无价值的东西;三是创造一个不受社会团体限制的社会。三、“做中学”原则杜威认为,“人们最初的知识和保持的最牢固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这一观点的提出与他童年的经历是分不开的。杜威曾说,“那个阶段所获得的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外面”。他的女儿简杜威,在杜威传中,也明确提到:“一直到杜威上大学时,在他本人所受到的教育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在课堂外面获得的。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活动是如此的重要,以致被作为获得真正知识和个人智力训练的最有效方法。” 因此,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从做中

11、学”,实际上也就是“从经验中学”、“从活动中学”,即儿童从自身参与的活动中进行学习。杜威认为“从做中学”教学原则的提出有三个依据:第一,儿童自然的发展的开始。在儿童本性的发展上,“自动的方面先于被动的方面”,所以,要尊重儿童本能的、主动的发展,如果将儿童置于被动的、接受的状态,那么就等于破坏了儿童“自己本能发展”的法则,结果只能是阻碍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第二,儿童的天然欲望的表现。因为在儿童的天性中就有做事和工作的愿望。第三,儿童的真正兴趣之所在。儿童对活动具有浓厚的兴趣,而 “兴趣是生长中能力的信号和象征”。因此,在儿童的活动中,作为家长和教师,要“经常而细心地观察儿童的兴趣”,发现儿童的兴

12、趣并要加以及时引导。“从做中学”教学原则,强调了学习者个人的亲身参与,以及从活动中获取直接的主观的经验,能够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这一原则无疑是对传统教育中“静听式”教学方式的进步。在明日之学校一书中,杜威明确提出“从做中学要比从听中学,是更好的一种方法”。根据这一原则,杜威学校对课程、教材、教学方法等进行了改造,组织了大量的活动给儿童提供主动“做”的机会。事实证明,这一理论针对传统教育不顾儿童心理、远离社会以及家庭生活状况有显著的改良。四、“儿童中心论”在儿童与教师的关系上,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论”原则。杜威认为,“在学校里,儿童的生活应成为决定一切的目的,凡促进儿童成长的必要措施都集中在

13、这个方面。”因此,“儿童是教育教学的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这一理论是针对传统教育中忽视儿童的弊病提出来的。杜威认为,传统教学的中心在儿童以外的一切地方,而惟独不在儿童。所以,“儿童中心论”要求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转移到儿童身上来。对于“儿童中心论”的提出,杜威认为,“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的中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而组织起来。”如何能在学校教育中真正体现“儿童中心”呢?杜威认为,一是在学习的科目上,要服务于儿童生长的需要和儿童的兴趣;二是在教材上,由于儿童以形象思

14、维为主,所以要摒弃过去那些抽象的、不易被儿童理解的教材;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依照儿童的兴趣组织各种活动。活动中,要以儿童为主体,教师则以一个普通成员的身份参加进来。当然,杜威的“儿童中心论”并不是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而是希望教师转变角色,即由传统的监督者与权威者转变为合作者与指导者。相应地,儿童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成主动的实践者。这样,也使儿童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兴趣的培养、潜能的挖掘变得更加有保障。五、“思维与教学”杜威认为,“学习就是要学会思维”。“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并且能培养学生优良的思维习惯。”思维的形式有多种,杜威认为,“反省思维”是“最好的思维方式”。“

15、反省思维,是指对某个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深思”。反省思维是要把经验含糊的、可疑的、矛盾的情境转变为清楚的、有条理的、和谐的情境。也就是说,反省思维是以困惑的、困难的或混乱的情境开始,并以清晰的、一致的、确定的情境结束。在杜威看来,反省思维包括五个步骤:一是疑难的境地;二是指定疑难之点究竟在什么地方;三是假设种种解决疑难的办法;四是把每种假定所涵的结果、意义想出来,看哪一个假设够解决问题;五是证明,即证实这种假设是正确的,或证明是错误的。在反省思维理论基础上,杜威又提出了反思性教学。他认为,反思性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儿童而且能够帮助教师培养反省思维。与反省思维相对应,反思性教学过程也包

16、括五个步骤:一是给儿童提供一个与现在社会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情境;二是儿童有准备地应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三是使儿童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四是儿童自己对假设加以整理与排列;五是儿童通过应用来检验这些假设。这就是教育史上有名的“思维五步”和“教学五步”,两者紧密联系,前者对后者具有指导意义,后者是前者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杜威一生有过五次重要出访,最有影响的当属中国之行。1919年2月,在日本讲学的杜威接到中国五个教育团体的邀请函,请他来中国讲学,杜威欣然同意。1919年4月30日,杜威与夫人及女儿一行抵达上海码头,到码头迎接他们的有其三位弟子:胡适、陶行知、蒋梦麟。胡适代表北京大学,陶行知代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蒋梦麟代表江苏省教育会。就这样,杜威以世界一流思想家、教育家的身份,在身居要职的弟子们的簇拥下,开始了长达两年有余的中国之行。他到过中国十一个省以及北京、上海两市,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做了二百多场演讲,几乎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