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句理解及表达效果的复习教学案.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993138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词句理解及表达效果的复习教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词句理解及表达效果的复习教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词句理解及表达效果的复习教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词句理解及表达效果的复习教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词句理解及表达效果的复习教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词句理解及表达效果的复习教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词句理解及表达效果的复习教学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词句理解及表达效果的复习主备学校:镇江市七里甸中心小学 课型:复习 教学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2.能结合语境,体会语句的表达效果。教学过程:一、理解字词的基本方法1导入。俗话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可见理解字词是理解文章的根本,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除了查字典,你们还掌握了哪些理解字词的方法呢?(常用的方法:近反义词;拆解合并;结合语境;联系生活想象情景等)2.解题步骤。第一步:在文中找到词语;第二步:弄清楚该词语是描写的对象或形容的方面等;第三步:灵活运用上面的第、两种方法理解词语字面的意思;第四步:根据具体语境理解词语在文中的真正意思。3

2、.课堂练习。(教师可以从本册书中找一些词语让学生联系课文或生活实际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二、理解句子的方法1.步骤提示:(1)找到句子中关键词语;(2)理解词语字面的意思;(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2.范例导学: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例句: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广玉兰“数世同堂”、“生生不息”各是什么意思?“数世同堂”、“生生不息”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要表现出广玉兰什么特点?(答案参考:“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理解。“数世同堂”是指几代人住在一起不分家。“生生不息”是指不断地生长、繁殖。在文中是指在同一株广玉兰树上,能

3、看到花开的不同形态,从含羞待放、刚刚绽放、盛开着的,一直到凋谢的应有尽有,虽然花朵凋谢了,但花蕊上又开始孕育出新生命的种子,它们就像一个不断生长、繁殖的大家庭。从而显示了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例句:青年人贵在坚持,才气是坚持写作的结果。莫泊桑拜师“贵在坚持”、“才气”各是什么意思?“贵在坚持”、“才气”在文中具体指什么?你有哪些坚持不懈的人或事例呢?(参考答案:“贵在坚持”是指坚持不懈的可贵的品质。“才气”是形容人具有的一种特殊的才华和品德高尚的气质风范。在文中是指福楼拜告诫莫泊桑要想掌握写作的本领,就必须要有坚持不懈的品质。正如“水滴”之所以能“穿石”是因为

4、它目标专一,而又能持之以恒一样。正如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一样。正如小明每天坚持练习一小时书法,最终能写一手漂亮的汉字一样。所以,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具备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的品质。)三、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1.导入。同学们,文章中重点词句,显然是在文中起着表情达意的关键作用,对这些核心词句的理解,主要是看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表达作用。可以从句子所在的位置、表达方式和语言两个角度,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体会其表达效果。2.复习策略:(1)根据句子的位置体会语句的作用。如开头的总起句、中间的过渡句以及结尾的总结句等。(教师可以结合本册教

5、材中的课文引导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2)根据语句的特殊的表达方式体会句子的表达效果。如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双重否定句等。(教师可以在本册教材中选取相应的语句指导体会。)(3)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如用词的准确性、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感悟词语的表现力等。(下面作为重点指导)3.范例导学。(1)体会带点词语的准确性。例句: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半截蜡烛【方法提示】可以采用删减法进行比较阅读体会用词的准确性。“脸色苍白”是 描写,突出了孩子 。从“急忙”、和“轻轻”两个词

6、语中,你分别体会到什么? 句中“似乎”一词中能否删去,为什么? (2)体会带点词语的感情色彩。【卢沟桥烽火】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方法提示】同样写行军,但用词却不同,作者用“偷偷地”、“摸来”更能突出日军的 ,更能表达出作者对日军 的感情;用“悄悄地”、“进发”更能突出我军的 ,更能表达出作者对我军的 的感情。“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但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人

7、头滚落,尸横桥头。这时,我们的援军又从敌人背后杀来,两面夹击,打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方法提示】同样写战斗失利,但作者用词却很讲究,作者用“众寡悬殊”、“伤亡较大”、“暂时退守”突出了我军的 ,含有表扬、赞许的感情色彩;用“人头滚落”、“尸横桥头”、“鬼哭狼嚎”、“抱头鼠窜”则突出了日军 ,包含着鄙视、唾弃的感情色彩。(3)体会词句在表达人物形象的作用。【三打白骨精】【方法提示】词语字面的意思;词语描写的对象;结合语境想象当时的情景;感悟词语蕴含的情感。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这个老妇人其实是 ,这个“闪”字与句中的 相矛盾,因而传神地写出了 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

8、,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一个“藏”字生动地表现了悟空的 ,一个“迎”字生动地写出了悟空的 ,一个“笑”字生动地表现了悟空的 (4)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三亚落日】例句:人们惊讶得不敢眨眼,生怕眨眼的那一瞬间,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引导思考:句中“生怕”是什么意思?表面上是写“我”对担心,实际上是为了突出什么?从“生怕”一词,你体会到“我”怎样的情感?4.课堂练习。(1)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溅起数丈高的浪花,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2)微波泛起,一道道白色的

9、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了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同样是“扑”字,但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意思却有所不同,请你结合具体的语境谈谈你的感受。(提示:明确“扑”字的描写对象;理解“扑”字面的意思;结合语境想象当时的情景;感悟“扑”字蕴含的情感。)答:从第一个“扑”字我感受到 ;从第二个“扑”字我体会到 。(3)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的掠过这片海域。(4)低翔的白鸥掠过蓝蓝的海面,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请你结合具体语境,谈谈对“掠过”一词的感受?(方法同上) (5)“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

10、上袭了下来。”这句中“袭”能不能换成“飘”或“传”呢?为什么? (6)“在我们心目中,您是天使,您是大树,您是海洋。”明天,我们毕业由“天使”、“大树”、“海洋”你分别想到了什么?它们和老师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这句话,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会这样描写的好处? 四、巩固练习。雨渐渐大起来。后座上的女儿,小脸紧贴着我的后背,右手穿过我的胳肢窝,擎着她那把橘红的小伞。雨砸在伞顶上,嘭嘭直响。有风,车子骑得有些吃力,那小伞也忽嗒忽嗒不甚听话,但女儿努力地擎着它,我能感觉到她的小手在我的腋窝下一次又一次用力。我问道:“你在伞里吗?”“妈妈,在!”女儿的回答响亮而干脆,那语气里的阳光,穿过这晦暗的雨幕

11、感染着我的心。女儿今天是太高兴了期中考试,她语文、数学都得了一百分,按照考前的承诺,我要请她吃一顿肯德基。女儿左手攥着的纸袋里,此刻就装着她小小的愿望,热乎乎的,与她热乎乎的小脸一起紧贴着我的后背。车子一颠一颠,女儿的小脸和那纸袋与我的背脊若即若离,那温暖也就一阵一阵可就是这一阵一阵的温暖,让我寒雨里的心一阵阵颤栗!肯德基的店铺在这个城市里随处可见,但我的女儿对肯德基却一直保持着向往与好奇。去年她9岁生日那天,我第一次带她去肯德基,她用薯条蘸着番茄酱,放进嘴里小心翼翼地嚼,那满足的眼神让我几乎不敢面对为了自己的梦想,我辞职来到这座城市快两年了,我不得不节约血汗换来的每一分钱,以应付房租、伙食费

12、以及女儿不菲的借读费。小小的女儿,便也常常受我所累,有时一些小小的愿望都难以实现雨没停,风也没停,而我们离租住的小屋还很远。我把胳肢窝里的女儿的小手夹得紧一些,想让她省些力气。与此同时,我又问了一遍:“你在伞里吗?”女儿的回答还是那一声响亮而干脆的“在”!到家了,我用腿撑着车,腾出左手抓住伞柄,好让女儿抽出手来。当我转过脸的刹那,我呆住了女儿几乎全身湿透!但她微笑着,扯了扯我的上衣,又拍拍那个纸袋,紧紧地抱在胸前:“它没湿,还热着呢!”泪水和着雨水,从我的脸上流淌下来一瞬间打湿了我的脸1.练习上下文,理解词语。应付: 干脆: 2“雨砸在伞顶上,嘭嘭直响。”句中加点的词“砸”换成“落”好不好?为什么? 3“妈妈”两次问“你在伞里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 的妈妈;女儿两次“响亮而干脆的回答在”,可以看出这是一个 的女儿。4第自然段写道:“我第一次带她去肯德基,她用薯条蘸着番茄酱,放进嘴里小心翼翼地嚼,那满足的眼神让我几乎不敢面对。”从“小心翼翼”你体会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