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讲座.ppt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992838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挫折教育讲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挫折教育讲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挫折教育讲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挫折教育讲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挫折教育讲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挫折教育讲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挫折教育讲座.ppt(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直 面 挫 折,主讲:,挫折教育之,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任何人都是无法避免的。,正视逆境: 每位中学生必修课,什么是挫折?,在实现和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中所受到的妨碍和干扰称为挫折;由挫折所产生的心理反应,称之为挫折感。,中学生常见挫折(1),1、生活挫折: 广义的生活挫折泛指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所有挫折;狭义的生活挫折主要是指生活上的一些困难和不适应。挫折越大,对人的打击就越大。 2、学习挫折:指学习上产生各种困难对人的心理的影响。如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都面临着学习的重新适应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些同学因不适应职业学校的学习而产生挫折感,如学习抓不着头绪,找不到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会安排学习时间,

2、不想学习、感到学习负担过重、学习有困难等。一些同学因所学专业并非自己的理想目标而感到失落。,中学生常见挫折(2),3、交往挫折:主要表现为交往不顺或人际冲突。 (1)交往不顺表现在:想结交一些朋友,但不知道如何去结交;或者因性格内向、孤僻而无法和别人沟通;或者因自卑、胆小而不敢与别人交往;或者在交往中过分挑剔别人,感到找不到知音而陷入孤芳自赏境地。 (2)人际冲突是指在与同学、朋友的交往中,由于脾气不好、性格不良或缺乏同情心、责任心,凡事不会为别人着想、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等而容易与他人产生摩擦,发生冲突,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等。 4、情感挫折 主要表现为: 友情:与朋友产生误解、朋友关系疏远、交

3、不到知己等; 亲情:自己的做法得不到亲人的理解、失去亲人等; 恋情:这是最主要的情感挫折。表现为:失恋、单恋、多角恋。,想想自己:,受得了挫折吗? 受得了被拒绝吗? 受得了被误解吗? 受得了被挑出错误吗? 受得了失败的打击吗? 受得了期待落空吗? 受得了不完美的存在吗?,挫折是怎样产生的?,造成挫折的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学校因素, ,人生难免有挫折,1.自然因素 是指由于恶劣的气候和严重的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或失败,也包括人世间生老病死等。,2.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法律、宗教、道德、风俗习惯、人际关系等方面。如正义得不到伸张,长期蒙受冤屈,因得不到公正待遇而使个人

4、才能无法发挥等。,3.个人因素,生理因素是指个体与生俱来的身体、容貌、健康状况、生理缺陷等先天素质所带来的限制。如应近视或身高等因素,不能选择所喜欢的专业。 自尊因素包括,得不到老师、同学的信任,常受轻视;自感各方面表现都很好,却没有评上“优秀”;没被选为班干部;体育竞赛、学习竞赛中得不到名次等。,挫折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 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因人而异。苦难对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则是万丈深渊。 巴尔扎克,积极作用,消极作用,挫折具有两重性,找借口,推卸责任,情绪低落,丧失信心。,向挫折屈服,一事无成,勇敢地战胜挫折,有明确的生活目标,不畏困难,力求进步

5、,生活中的成功者,挑战而不能坚持,意志不坚,缺乏恒心,最终放弃目标,碌碌无为,二 不同态度,不同人生,孔子在失意的痛苦中写出了 春秋 屈原在流放的痛苦中赋出了 离骚 曹雪芹在家破的痛苦中完成了 红楼梦,请同学们把自己遇到的挫折事例写出来交流,看看大家的挫折是什么,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挫折的?,回 忆 空 间 站,挫折带来的不同结果完全取决于面对挫折的不同态度。,2、消极的心理反应:,1)、固执。通常指被迫重复某种无效的动作。当个体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受到同样的挫折,就会慢慢失去信心,失去随机应变的能力,而形成刻板的反应方式,固执盲目地重复同样无效的行为。在这种行为反应中,个体往往不能客观正确分析失

6、败的原因,反而采用刻板的方式盲目地重复着某种无效行为,是一种极不明智的对抗形式。如剧院发生火灾,人们惊慌失措,这时往往拼命推拉上锁的大门。越重复这种动作,就越可能丧失逃避的机会,但人们往往还要继续这种动作。,2、消极的心理反应:,2)、逆反。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你要我朝东我偏朝西”。一般来说,个人的行为方向和他的动机方向应当是一致的。但是,当个体遭到挫折后,如果不仅是一意孤行,而且对正确的方面盲目地持反抗、抵制与排斥态度,这种行为便是逆反。如某大学生因为上课时受到教师的批评,他便采取逃课或不理睬教师的教学等方式来表现自己的不满。持逆反心理的人往往为了排除内心的不满,会采取一些不符合社会规范、

7、不被允许的愿望和行为,产生一些反社会性行为。,2、消极的心理反应:,3)、攻击性行为。指大学在遭受挫折后,在情绪与行动上会产生一种对有关人或物的攻击性的抵触反应,以消除来自挫折的痛苦。 案例:1991年震惊全美的卢刚事件,中国留美物理学博士卢刚因为对教授不满,枪杀了七名同学和老师,整个凶杀过程只有十分钟。六人死亡,女秘书重伤。震惊世界。卢刚在校各门科目全都是“A”,他所获得的高分打破物理系历届记录。,2、消极的心理反应:,4)、冷漠。指个体在挫折以后表现的对挫折情境漠不关心或无动于衷的态度,这是一种比攻击更为复杂的反应。有人认为,如果采用攻击行为将遭受更大的挫折,就可能采取逃避方式;如不能逃避

8、,就只能以冷漠对待。冷漠并非不包含愤怒情绪的成分,只是个人把愤怒暂时压抑罢了。 5)、轻生。轻生是受挫者受挫以后表现出的一种极为消极的行为反应。,杨利伟从小立志当飞行员,为实现理想,从读初二开始,他刻苦锻炼,终于练出一个合格的体魄。在接到命令后,杨利伟接受了载荷、失重、野外生存等训魔鬼般的训练,以他坚强的意志克服了种种困难和挫折,最后成为中华飞天第一人。,张海迪,三分之二的身体失去部分知觉和功能。 她奋起自学成才,出版了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等作品。她自学了英、日、德和世界语,刻苦钻研医学知识和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达一万余人次,成绩不佳 “考题太难”,没有朋友没关系,不是我不努力,是困难太大。,五

9、、挫折承受力,1、 挫折承受力 (抗挫力) 是指个体适应挫折、抵抗和应付挫折的能力,是个体在遇到挫折情境时,经受打击和压力,摆脱和排除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一种耐受能力。,2、挫折承受力不同的原因,(一)生活目标不同 人具有正确的生活目标,承受挫折能力就强。 (二)生活态度不同 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能够使人满怀信心地对待生活,意志坚强;遇到困难和挫折,也能够保持旺盛的精力和积极的进取精神。 (三)生活阅历不同 面对同一个挫折,一个饱经风霜,历经磨难的人和一个生活道路平坦,很少经历挫折的人,哪个人承受挫折的能力更强?,(四)心理准备不同 事先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承受挫折的能力就强。如果把

10、事情设想得一帆风顺,对生活中可能产生的困难和问题毫无思想准备,一旦遭受挫折就会难以承受。 (五)身体状况不同 身体是承受艰苦生活和精神折磨的物质基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个身体强壮的人,要比一个体弱多病的人更容易经受得住悲哀与痛苦,因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就会更强些。 (六)得到帮助和支持的情况不同 当一个人遭到挫折的时候周围的人们是报以同情、理解、关心、帮助、支持的态度,还是采取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的态度去对待他,会直接影响到他对挫折的承受能力。,P76,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 冷静对待 自我疏导 请求帮助 心理换位 精神升华,寄语全体同学: 变挫折为动力 做生活的强者,1、提高挫折承受

11、力 要有面对挫折的心理准备:挫折不可避免,应该随时做好应对挫折的心理准备。 勇敢地面对挫折,积极地寻找克服挫折的方法: (1)进行正确归因。这是指要对造成挫折的原因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判断。目的是弄清挫折的原因到底是外部的还是内部的,或者是内、外因素相互交织、共同起作用的。如果是后者,到底内在因素是主要的,还是外在因素是主要的。正确的分析和归因,是应付和解决挫折情境的必要前提。片面的客观归因容易导致推卸责任,片面的主观归因则容易使自己丧失自信心,因而都是不可取的。 (2)坦然地面对挫折,寻我积极的解决办法:有些挫折一经产生,就无法消除或短期内无法改变,那么就应学会坦然地面对挫折,一方面通过自我

12、调节和寻求他人帮助来减轻挫折所引起的痛苦,另一方面应积极寻找应对挫折的办法,使自己走出心理挫折的阴影。,2、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锻炼自己的挫折承受力 (1)有意识地容忍和接受生活中的一些挫折情境: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某种挫折或逆境时,不要害怕,不要退缩,而是把它作为磨砺自己意志,锻炼坚韧不拔精神的激励机制,培养自已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挫折承受力。 (2)有意识地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就是使自己经受一些磨难,或者自找苦吃,自寻麻烦,对自已进行意志力、耐受力的训练,培养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西方社会有一种专门为生活在优裕环境中的青少年开设的“磨难教育”,即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让青少年在克服各种艰难困苦中学

13、会生存,锻炼意志和耐力,锻炼吃苦精神和合作精神,也提高他们的挫折承受力。,3、学会自我心理调节 自我心理调节,是指个体在遇到挫折后自觉地对自已的心理和行为反应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过程。自我心理调节是一种积极的调控活动,它能在挫折产生后积被主动地化解挫折对心理产生的不良影响,恢复心理平衡,寻找战胜挫折的方法: (1)正确运用心理防卫机制减轻挫折压力:挫折心理防卫机制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应多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来化解内心冲突,克服挫折。比如,在比赛中失败了,可以用 “胜败乃兵家常事”来安慰自己,从而使自已不至于太难过。失恋了,把时间、精力用于学习,通过事业的成功冲淡失恋的痛苦。 (2)通过调整抱负水平

14、化解动机冲突:比如,当你想同时追求两个目标,但实际上是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就要权衡利弊,分出轻重,追求更有价值的目标。 (3)通过激励机制解脱自我挫败:自我挫败是指个体追求一个目标或做某件事情之前,就设想了种种困难和障碍,感到无法克服,难以成功而放弃目标追求或做某事。自我挫败实际上是缺乏自信,因此应通过自我激励和获得社会激励来增强自已的信心,鼓起克服困难的勇气,勇敢地付诸行动。,提高挫折承受能力,1、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人生在世,随时随地都可能遇到挫折,不是这种不幸,就是那种厄运,没有大坎坷,也有小麻烦。一帆风顺是相对而言的。 挫折具有两重性。挫折既有消极一面,也有积极一

15、面。它既会给人以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影响人的身心健康;也能让人从中得到锻炼,使人奋起、成熟。 正确的态度:“战略”上藐视它。要敢于直面挫折以及挫折带来的后果,不要被挫折所击倒; “战术”上重视它。正确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找出克服挫折的办法,努力去战胜挫折。,5、挫折的应对 (1)准备:正视其必然性,认识其积极面 (2)承受:首先要挺住,然后才能解决问题 (3)归因:以便对症下药,寻找对策。 (4)应对:走出困境: 忍耐,但防积郁成疾 适度宣泄,但防造成伤害 调节情绪,改变想法 求助:向亲人、好友、心理医生等,五、自信心的树立与培养,(一)什么是自信心 也叫自信,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能力的心理状

16、态,即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既定目标的心理倾向。可以说,自信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恰当、适度的信心。既然是适度,就不能过分,过分则成自大,也不能不及,不及就成了自卑。自信是建立在对自己正确认知基础上的、对自己实力的正确估计和积极肯定,是自我意识的重要成分,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是学习、事业成功的有利心理条件。 学生的自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精神状态、社交口才、能力、个性等。相信自己能学好,知道自己该怎么学并能认真去做;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能够笑对人生,即使遇到困难和阻力也不轻易改变信念或者放弃;相信自己的社交能力,能和多数人融洽相处;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能处理好一切事情;相信自己是最好的,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自己、悦纳自己。,(二)自信的作用,1.能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的八个标准:智力正常;自我意识正确;情绪适中;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完整统一;适应能力良好;个人与社会协调一致;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2.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自信有利于成功走向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