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县制度--高中历史专题

上传人:Sky****er 文档编号:137991073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4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郡县制度--高中历史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郡县制度--高中历史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郡县制度--高中历史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郡县制度--高中历史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郡县制度--高中历史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郡县制度--高中历史专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郡县制度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每郡设监郡御史一名,是中央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府在每郡设置的派出机构,其职责主要在于监察一郡地方官吏。此后,这种派出管理制度一直延续至清代。这一制度A削弱了地方权力B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C加强了中央集权D维护了大一统的局面【参考答案】C【解题必备】秦朝郡县制度的概况及与分封制的比较1郡县制度(1)推行:秦统一之初,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2)内容郡设郡守、郡丞和郡尉。郡下设若干县,县置县令(长)、县丞和县尉。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3)作用:加强了皇帝对全国的统治。2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1)相同点: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都是中国

2、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都在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学科&网(2)不同点实行条件: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郡县制是在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建立基础: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传承制度: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动,官位概不世袭。官吏权利:诸侯拥有封地和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历史作用: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据秦简律令记载:首都咸阳及地方的郡、都、县均应在上计(地方行政长官定期向上级汇报)时将“不仁邑里及官者”的“数狱”(名数与狱簿卷宗)与上计薄册一

3、并交“属所执法”审核,此类案件事务虽是由“县道官”进行初判,但执法有权令都史“时覆治之“(即审核)。材料中秦朝“执法”A是地方行政机构的分支B完善了监察体系与职能C接受丞相的指挥D以小制大、以外制内针对“皇权不下县”的说法,某学者指出,由秦到清,中国基本实行小县制,很少达到“地方百里、人口万户”的标准建制,国家政权对社会的控制,通过乡里组织的普遍设立而延伸到农村社会基层。该学者认为,中国古代A民间社会发育有限B基层自治卓有成效C县府管理能力不足D县域经济长期滞后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秦简(部分见下图),其内容中包括置吏制律三条,内称:“县、都官、十二郡免除吏及佐、群官属

4、,以十二月朔日免除,尽三月而止之。”这一规定A可以用来佐证秦朝厉行法治B强调地方官由中央任免C有利于国家政务的有序推行D突出了基层官员的责任意识1B【解析】材料中秦朝的“执法”有权监察复核地方上计事务和案件,说明秦朝的监察体系与职能不断完善,故B项正确;“执法”是中央的官职,故A错误;材料反映不出“执法”受丞相指挥,故C错误;“执法”是中央的官职,是以内制外,故D错误。3C【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县、都官和十二个郡的官史任免限制在每年的十二月初一到次年三月底的时间内进行,且必须在三月底前完成。在统一的时间内对全国的地方官进行任免和调整,便于各地府相互协调,避免拖延,这有利于统治机构的正常运行,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秦朝厉行法治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强调任免地方官员须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并没有强调中央政府任免地方官,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地方官员的任免和调整的有序性,没有涉及强化基层官员的责任意识的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学科.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