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经营管理)房屋拆除施工方案1精品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37990940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4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房地产经营管理)房屋拆除施工方案1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房地产经营管理)房屋拆除施工方案1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房地产经营管理)房屋拆除施工方案1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房地产经营管理)房屋拆除施工方案1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房地产经营管理)房屋拆除施工方案1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房地产经营管理)房屋拆除施工方案1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地产经营管理)房屋拆除施工方案1精品(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技术标目录1编制说明22编制依据23工程概况24工程管理目标24.1质量管理目标24.2工期目标24.3安全生产目标24.4文明工地目标25施工方案35.1施工组织机构的建立35.2公司最近三年同类型工程经验45.3拆除工程施工准备45.4现场准备45.5机械设备材料的准备45.6在工地固定场所设置标牌56拆除方法和次序56.1施工顺序56.2留设作业通道56.3脚手架工程56.4楼板(包括平屋面)拆除56.5预制楼板的拆除可采取回收或破碎拆除56.6次梁拆除56.7主梁拆除56.8墙体拆除应自上而下粉碎性拆除。56.9立柱拆除按程序57.施工注意事项58.防尘措施79.垃圾清运方法710.拆

2、除工程安全措施711.拆除工程文明施工管理912.确保工期组织措施10一、施工组织设计1.编制说明经过现场踏勘,综合考虑施工安全、施工进度等要求,结合我公司多年来从事此类工程的施工经验,编制此施工组织设计。2.编制依据2.1甲方提供的大唐安阳发电厂建筑物拆除招标文件;2.2现行国家规范及行业标准房屋拆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条例、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房屋拆迁施工现场防治扬尘污染管理规定、城市房屋拆迁及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规定;2.3由甲方提供的拆除建筑物的范围示意图;2.4其它相关专业规范及行业标准。3.工程概况3.1项目名称:发电厂建筑物拆除工程3.2项目概况拆除工程包括老办公楼

3、及篮球场,老办公楼建设于1958年,砖混结构,地上3层局部4层,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篮球场建设于1998年,砖混结构,1层,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3.3拆除范围老办公楼主体与基础拆除;与楼体连接的花台拆除;楼南车道拆除;楼东西北三侧通道踏步台拆除;楼东、西、北三侧,以与楼体连接花台的外延为界拆除砼路面(边线切齐)。篮球场主体与基础拆除;篮球场外侧以四周绿化带外沿为界拆除水泥地面(边线切齐);中间篮球场地面以篮球场内四周排水沟内侧为界保留并保留北侧通道。3.4拆除说明地下基础拆除至自然地面以下不少于0.8米,地下基础拆除必须经甲方有关人员见证验收。拆除的钢筋、铁件及其它建筑废旧物品归乙方所

4、有。拆除的建筑垃圾由施工方负责运到安阳市城建、环卫部门允许的垃圾堆放地点。4.工程管理目标4.1质量管理目标:合格标准4.2工期目标:20日历天4.3安全生产目标:杜绝伤亡事故4.4文明工地目标:采用湿式作业法,控制扬尘污染,实施封闭式管理,避免垃圾和扬尘四周扩散。5.施工方案5.1施工组织机构的建立针对此工程项目,我公司推选的项目班子一律持证上岗、押证施工,并且该项目经理部仅负责此工程。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项目经理将对工期、安全、成本及文明施工全面负责。各施工管理职能部门在项目经理部的直接指导下做到有计划的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工期、安全等方面达到目标要求。并配备技术负责人、施工主管、安全

5、负责人及其他技术、安全、施工等专业人员组织施工管理。人员配备情况如下:劳动力安排计划表工作时期管理人员电工架子工拆除工司机门窗室内拆除期488303主体拆除期526356垃圾清运期413510施工组织管理机构框图:项目经理技术负责质量管理员安全管理员机械管理员施工班组长各施工机械各班组施工人员52公司最近三年同类型工程经验工程日期项目名称发包单位完成情况5.3拆除工程施工准备5.3.1技术准备工作5.3.2施工技术人员要弄清建筑物的结构情况、建筑情况、水电及设备管道情况。5.3.3在拆除作业的四周做好维护,拆除作业不得超出此范围,以免对周边建筑物、花草树木、地面等造成损坏,减少对工作环境的影响

6、。大型拆除机械进出要采取措施保护好路面。5.3.4对作业区域内保留的地面、花草树木及地下管线等做好保护措施,保证其完好无损。5.3.5学习有关规范和安全技术文件。5.3.6明确周围环境、场地、道路、水电设备管道、房屋情况等。5.3.7向进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特殊作业人员证照齐全,进场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着装规范并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高空作业系好安全带。5.3.8做好施工组织,保证施工安全。要自上而下对称顺序进行,先拆非承重后拆承重,先内墙后外墙,严禁交叉拆除或数层同时拆除。5.4现场准备5.4.1施工前,要认真检查影响拆除工程安全施工的各种管线的切断、迁移工作是否完毕,确认安全后方

7、可施工。清理被拆除建筑物倒塌范围内的物资、设备,不能搬迁的须妥善加以防护。5.4.2疏通运输道路,接通施工中临时用水、电源。5.4.3切断被拆建筑物的水、电、煤气管道等。5.4.4在拆除危险区域设置警戒标志。5.5机械设备材料的准备本工程结构为砖混结构,我方采用人工拆除为主、机械运输的方式进行施工,根据施工经验及本工程实际境况,拟购机械、设备分列如下: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设备状况备注1挖掘机小松LC71台良好带液压锤2装载机50型1台良好3推土机SD16型1台良好4起重机20吨1台良好5自卸车东风3台良好6气割普通4套良好5.6在工地固定场所设置标牌: 5.6.1工程概况牌:标明工程项目名

8、称、拆房施工单位名称和施工项目经理、拆(竣)工日期、监督电话; 5.6.2房屋拆除安全生产牌; 5.6.3文明施工牌。在拆除工程施工现场醒目位置应设安全警示标志牌,采取可靠防护措施,实行封闭施工。 5.7开工前必须采取封闭式围挡,根据本工程特点,施工现场围护采用铁皮完全封闭,围挡高度不低于1.8米。5.8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和有关管线的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 5.8.1相邻建、构筑物应事先检查,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并实施全过程动态管理; 5.8.2相邻管线必须经管线管理单位采取管线切断、移位或其它保护措施; 5.8.3开工前察看施工现场是否存在高压架空线,拆除施工的机械设备、设施在作业时,必须

9、与高压架空线保持安全距离。 6.拆除方法和次序6.1施工顺序6.1.1本工程采用手动工具进行人工拆除建筑,施工程序应从上至下,分层拆除,按板、非承重墙、梁、承重墙、柱顺序依次进行或依照先非承重结构后承重结构原则进行拆除。6.1.2屋檐、阳台、雨棚、外楼梯、广告版等在拆除施工中容易失稳的外挑构件,先予拆除。6.1.3拆除框架结构建筑,必须按楼板、次梁、主梁、柱子的顺序进行施工。拆除建筑的栏杆、楼梯、楼板等构件,应与建筑结构整体拆除进度相配合,不得先行拆除。6.1.4建筑的承重梁、柱,应在其所承载的全部构件拆除后,再进行拆除。6.2留设作业通道拆除工程的施工现场必须有作业通道。平面运输通道宽度为1

10、.52米左右,以满足运输工具通行的需要,作业通道内不得堆放杂物,要保证室内上、下通道应保持畅通。非作业通道利用警示带隔开,并制作标志牌利于通道口作出警示。6.3脚手架工程本工程老办公楼为3层局部四层,拆除前要先搭设钢管脚手架封闭,脚手架经验收合格后使用。作业人员应站在脚手架、脚手板、高凳或其它稳定的部位上操作,严禁站在整体被拆除构件上作业。脚手架随建筑物、构筑物的拆除进程及时安排拆除。拆除前应对下层脚手架及拉攀作稳固检查。6.4楼板(包括平屋面)拆除,应符合以下要求:6.4.1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应采用粉碎性拆除。6.4.2楼板捶击粉碎后应暂时保留其钢筋网,待切割放梁前割除。6.4.3建筑垃圾井

11、道,可在各层楼板上凿洞设置。洞口临边采取围档封闭措施,采用钢管临时维护,围护高度为不小于1.2米。井道按柱网“梅花形”布置,洞口边长为1.21.5m。6.5预制楼板的拆除可采取回收或破碎拆除:6.5.1应将预制板块逐块分离,用手拉葫芦或绳索将板吊起,下放到低层楼面回收利用或破碎。6.5.2垃圾井道可在每层按跨设置12个垂直井道。洞口临边采取钢管围档封闭,并挂上安全网。6.6次梁拆除,应将梁的二端各凿一条宽0.1m的切割缝,割断一端钢筋(先下层,后上层),使次梁一端自然向另一端倾拆后,割断另一端钢筋(先上层,后下层),用绳索将次梁放道下层露面破碎。6.7主梁拆除,应将梁的二端斜筋布置设置割离缝,

12、用起重机吊住主梁,割断钢筋后,将梁放到下层破碎。6.8墙体拆除应自上而下粉碎性拆除。6.9立柱拆除按程序: 为防止立柱倒塌时的冲击力对结构造成破坏,立柱倒塌方向应选择在下层梁或墙的位置上;将立柱切断部分的钢筋剥出,将反方向的钢筋和两侧的构造筋割断,向倒塌方向拉断。撞击点设置建筑垃圾或草袋,做好缓冲防震措施。7.施工注意事项7.1对部分拆除的同一建筑物或构筑物进行拆除前,应先对保留部分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7.2禁止立体交叉方式拆房施工。砌体和简易结构房屋等确需倾覆拆除的,倾覆物与相邻建筑物、构筑物之间的距离必须达到被拆除物体高度的1.5倍以上。7.3必须采取相应措施确保作业人员应在脚手架或稳固的结构上操作,被拆除的构件应有安全的放置场所。对只进行部分拆除的建筑,必须先将保留部分加固,再进行分离拆除。7.4施工中必须由专人负责监测被拆除建筑的结构状态,并应做好记录。当发现有不稳定状态的趋势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