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考试复习题(全).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989735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利用规划考试复习题(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土地利用规划考试复习题(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土地利用规划考试复习题(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土地利用规划考试复习题(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土地利用规划考试复习题(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地利用规划考试复习题(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利用规划考试复习题(全).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名词解释1.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技术经济措施。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内,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协调工地总供给与总需求,确定或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用地布局的宏观战略措施。3. 土地质量:是土地相对于某种用途的适宜与否与适宜程度。4. 土地质量评价:为了全面衡量土地质量水平,显化土地差异,以土地对某一特定用途而对土地的自然和社会属性进行的综合鉴定和等级划分的过程。5. 土地人口承载力:一定地区的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6. 土地需求量预测:对于一定规划期限内规划地区(或单位)各业用地规模所进行预先测算和估计,以其作为协调土地供需和编制用地规划的重要依据。7. 土地规划后评价:指在规划结束一段时间或规划结束后对规划的目标、效益、影响、守法情况进行系统客观的总结和分析。8.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分配、布局和对土地资源的选择、优化和配置。9. 土地利用结构: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的集合。10. 基本农田:根据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为对基本农田实

3、行特殊保护而依照法定程序规定的区域。11. 基本农田保护区:为了对基本农田进行特殊保护而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保护区域。12. 土地整理: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调整与治理。通过对土地利用环境条件的改善和生态景观建设,消除土地利用中对社会经济发展期制约或限制作用的因素,促进土地利用的有序化和集约化。13. 土地整治规划:为了使土地资源得以永续利用,创造土地生态环境所采取的途径和措施的总体安排。14. 土地整治及对象: 在一定曲艺内,雅居土地利用规划,才有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手段,对田、水、林、村等进行的综合整治,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农业生产结构和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吐了利用率和产出率的综合措施。对象:水土

4、流失地、盐碱地、沼泽地、风沙地、低产地和滩涂地等。15. 土地复垦及对象:对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早场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状态的活动。对象:挖损、塌陷、压占早场破坏的土地16. 土地开发及对象:人类通过一定的技术经济手段多大土地的有效利用范围,提高土地利用程度以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对象:具有一定开发潜力和开发价值的土地。【未利用土地资源,如荒山、荒地、荒滩、荒水等,(是指人类通过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技术措施等,使各种未利用土地资源,如荒山、荒地、荒滩、荒水等,投入经营与利用;或使土地利用由一种利用状态改变为另一种状态的活动。】17.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规划

5、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二、问答题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内容:土地利用数量分析(分析各类用地的面积及占总用地的比重,掌握各种土地类型的数量,用绝对量和相对量即人均面积表示)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利用静态和动态分析法相结合,分析用地结构变化及动态平衡情况)土地利用影响因素分析(分析影响土地利用的各种因素)土地利用效益分析(分析每种用地的投入和产出的效益)【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方法和内容:1、土地资源的数量分析绝对量分析:包括已利用数量和未利用数量 摸清家底,各类用地相对量分析:人均占有的土地资源数量 建设用地

6、扩张速度和耕地减少的速度2、土地资源的结构分析: 分为土地资源单项分析和土地资源综合分析。土地资源组合结构分析:对子系统的分析,通过资源类型、利用类型和适宜类型来表述。土地资源综合分析:对包括土地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三大系统的组分结构分析 3、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根据特定的目的,对土地利用对象的各种属性进行判定,以评估其价值,为合理利用土地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2. 土地利用规划原则: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综合效益原则;逐级控制原则;动态平衡原则;节约利用原则;公众参与原则;3. 居民点布局原则:用地规划原则:1、服务半径合理,区域布局完整。2、有利生产

7、,方便生活。3、合理利用土地,尽量少占耕地。功能分区要求:1、经济合理要求:居民点要与周围经济影响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2、环境保护要求:不要让来自生产的污水、大气排放物和噪声影响到居民区3、建筑技术要求:各种建筑用地的土地承载压力、地形和地下水位都应满足建筑的要求,尽可能不采用人工基础以减少基础投入。4. 如何评价人口承载力:(一) 以粮食为标志的人口承载力分析通过计算已订购曲艺的土地所能生产的粮食能养活多少人口开推算土地的人口承载力。(二) 农业生态区法通过对每一个具有相同气候和土壤的同种农业生态区的土地生产力进行估算来确定在不同投入水平和生活水准条件下的土地的人口承载力。(三) 系统动力

8、学法建立系统动力模型,模拟不同策略下人口变化与承载力之间的动态变化从整体上反应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5、土地利用信息系统构成、功能?【土地利用信息系统是在理信息系统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应用的一个专题子系统】硬件:数据输入设备、数据处理设备、数据输出设备。软件:数据处理软件;空间分析软件;辅助分析软件。功能:数据的输入与检查;空间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建立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显示和绘图输出、人机交互的友好接口等功能。5. 如何进行耕作田块设计:1.耕作田块的长度:适宜的田块长度有利于提高机械作业效率、灌溉效率和合理组织田间生产过程。一般在500至800m左右。2.耕作田块的宽度。在平原地区机械化较高的条

9、件下,田块的宽度要便于机械顺利作业;在需要排水的地区,田块宽度要结合排水沟的有效间距来确定。3.耕作田块的规模。田块的长度与规模是相互制约的。10到13hm2在不同地区由于采用不同的经营方针,种植不同的作物种类田块规模差别很大。一般在平原机械化旱作地区,要求田块有较大规模,在丘陵水田地区,规模较小。4.耕作田块的外形。为了给机械作业和田间管理创造良好的条件,田块外形力求规整;在不规则外形地形上划分耕作田块时,要力求外形规整;在自然界边较多的地区,最好把自然界线设计成田块的短边。5.耕作田块的方向。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为其创作良好的光照条件,有利于机械作业和水土保持,6.耕作田块的质量组成。要求田

10、块内土壤、坡向、和坡位一致。6. 土地利用规划成果资料的内容:1、土地利用规划图。2、土地利用规划说明书。3、技术和法律文件及其他调查资料。4、施工图及实施计划。【土地利用规划的成果资料的内容1、图件部分:土地利用规划图、各种专题地图、施工图等2、文字部分:土地利用规划说明书、文本、技术报告、工作报告、专题研究报告等如何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图: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图,一般均以复制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工作底图。1设计程序:1)初步设计:在晒蓝图或透明描图纸上进行。2)技术设计:在初步设计方案取得规划单位和上级部门批准同意后才能惊醒此项。在优质复制图上进行。2土地利用规划图的清绘:在设计技术图上用绘图墨水

11、进行最后绘制土地利用规划图的整饰:图库、比例尺、指北针、图名及图】7. 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主要程序:1、耕地现状和耕地后备资源潜力分析。2、耕地需求量预测。3、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的确定。4、基本农田的布局。5、规划成果整理和绘图。【规划程序1、准备工作:组织准备、资料收集、制定工作方案2、耕地资源现状和潜力分析:耕地的数量质量及分布状况、耕地利用的问题、耕地的开发利用潜力3、耕地需求量预测:农产品需求、建设用地需求、上级下达建设占用耕地的控制指标4、保护指标的确定与分解】8、效益评价方法:1、市场价值法:把环境质量看做是生产要素,环境质量的变化导致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变化,从而导致价格和产量的

12、变化,而后者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2、机会成本法:应用环境资源的机会成本来计量规划实施带来的经济效益或损失。3、替代市场法:用替代的物品和老挝市场的价格作为确定不能用市场价格飙升的物品和劳务价值的依据4、调查评价法:通过专家或资源使用者的调查来估算资源价值或项目效益。9、费用评价1、防护费用法:为消除会减少资源破坏的有害影响所愿意承担的费用作为资源破坏带来的经济损失。2、影子工程法:当资源遭到破坏以后,人工建设一个工程来代替原来的资源利用效益,用建造新工程的费用来估计原来资源被破坏带来的经济损失。10、如何进行粮食需求量预测? 一般来说可以根据对粮食的需求形象因素的判断进行分项估算加总求得粮食需

13、求量,影响因素有:人口增长:基于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城镇居民的口粮成为中国一定时期内粮食增长的主要动力。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是对粮食需求增长的新动因,城市化进程将对粮食的间接消费产生影响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均cdp每增加10个百分比将间接消费粮食4300万t 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逐步适当增加动物性消费【人均粮食需求预测:选定某一时期不同积极发展水哦的区域并确定在这一时期的人均收入和人均粮食需求数据作为横截面资料建立人均收入与粮食需求之间的函数关系最后把这种函数关系看做是一种“普通的关系”并据此预测任意区域未来的人均粮食需求量。粮食需求量一般包括口粮、饲料粮、种子用粮、酿造及其他工业用粮

14、等项消费量,这些方面的需求量又决定于人口总数、城乡人口比例、收入水平、农业生产规模、食品工业发展以及出口等因素。一般来说,可以根据上述对粮食需求影像因素的判断进行分项估算加总求的粮食需求量。1) 口粮:城镇人均口粮稳定在100kg,农村又目前260kg递减至200kg(年均递减1.7g)2) 饲料粮:按肉类比1:4,蛋料比1:2.5,鱼料比1:0.8,奶料比1:0.3预测生产所需动物性食物的饲料用量;加上役畜所需要的饲料用粮。3) 种子用粮:2000-2030以年均1500t计算4) 工业用粮:以每年递增100万t计算5) 损耗及其他用粮:预计每年200亿kg作为损耗及其他用粮】11、对土地利

15、用总体规划内容编制过程和内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摸清家底,规划基础 2、土地供给量预测:明确土地利用潜力3、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利用调整的依据 4、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规划的方向5、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规划的核心内容 6、土地利用分区: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7、制定实施规划的措施:规划实施的保障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程序:【规划层次:全国省级地(市)级县(市)级】 规划程序:1、准备阶段(1)组织准备:成立规划工作小组 (2)制定工作计划:制定工作方案(3)制定技术方案:规划大纲等 (4)收集资料:相关的文字和图件资料2、方案编制阶段(1)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和土地供需预测(2)土地供需平衡分析:通过各类用地预期的供给量和需求量计算,以达到协调各类用地的关系。(3)确定土地利用目标与基本方针:要作好“两个估计”和“两个协调”(4)编制供选方案(5)方案择优(6)编制规划成果资料3、规划审批阶段 (1)由专家评审土地利用规划成果 (2)再由政府部门审批12、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程序:1. 准备工作:明确任务、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