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3套

上传人:木*** 文档编号:137987939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0.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3套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3套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3套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3套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3套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3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3套(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3套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最先提出“养气”说的先秦思想家是()。A.孟子B.老子C.孔子D.庄子2、从史记对汉高祖和汉武帝的记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司马迁的()A.“究天人之际”的精神B.“发愤著书”的精神C.“实录”精神D.“主文而谲谏”的精神3、最早批评“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这一看法的古代文论家是()A.曹丕B.钟嵘C.刘勰D.陆机4、陈子昂在修竹篇序提出了()A.“兴寄”和“风骨”说B.“美刺”、“讽谏”说C.“为时”、“为事而作”论D.“意境深远”说5、欧阳

2、修提出“诗穷而后工”说,这里的“穷”应该诗指诗人()A.困厄的人生境遇B.经济贫穷只能自食其力的困境C.写不出诗的困境D.经济贫穷和身体有病的状况6、对于文学作品的艺术美,陆机提出了应、和、悲、雅、艳的五条标准。这五条标准都是用音乐来比喻,其中的“悲”是指()A.文章要充分运用比兴手法,引起声音悲壮的艺术效果。B.文学作品要有悲天悯人的同情心C.文学创作要能充分体现鲜明的爱憎感情,能真正感动人D.文学作品要引起读者的感动,必须描写悲剧性的题材内容7、把创作客体(“在物者”)分为理、事、情三个方面,把创作主体(“在我者”)分为才、胆、识、力四个要素的清代诗论家是()A.王夫之B.袁枚C.叶燮D.

3、沈德潜8、“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的著名观点的文论家是()A.金圣叹B.袁宏道C.李贽D.李渔9、“水浒传写一百八个人性格,真是一百八样。若别一部书,任他写一千个人,也只是一样,便只写得两个人,也只是一样。”这段文字是指出,水浒传的人物性格()A.有共性和典型性B.分散而不够集中C.有鲜明的个性D.有典型性但缺乏共性10、“故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这段话的作者是()A.梁启超B.李渔C.金圣叹D.刘熙载11、“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这几句话,据教材注释是出自( )A.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B.毛诗大序C.刘安离骚传D.司马迁

4、报任安书12、教材认为:曹丕提出的“文以气为主”中的“气”是指( )A.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B.作家为了写出优秀的作品,而加强自己的修养所培养形成的高尚的精神品格之美。C.一个作家在文章中所特有的阳刚之气D.一个作家的作品所特有的气象。13、教材认为:文赋探讨的重点问题是如何( )A.进行艺术构思B.确立中心思想C.铸造文章语言D.驰骋艺术想象14、韩愈的“不平则鸣”论影响了后世( )A.白居易的“为时”“为事”说B.欧阳修诗“穷而后工”说C.苏轼的“枯淡”说D.王夫之的“现量”说15、苏轼的所谓“枯淡”说,其意思是( )A.指诗歌创作应“得

5、意而忘言”、“意在言外”B.批评宋代一些诗语言枯寂、淡乎寡味C.指诗歌作品在平淡中包含丰富的意味和理趣D.批评宋代一些诗以议论、说理入诗的现象16、批评宋诗“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的是( )A.元好问B.严羽C.张炎D.李清照17、王夫之的诗学著作颇丰,其中一部论古代诗歌创作、批评、鉴赏的诗话性著作是( )A.姜斋诗话B.诗广传C.明诗评选D.古诗评选18、教材认为:王夫之诗学理论的“现量”说的“现在义”就是传统诗论中的( )A.“即兴”B.“比兴”C.“意境”D.“神韵”19、提出小说理论“熏、浸、刺、提”说的清代或近代文论家是( )A.近代的王国维B.近代的梁启超C.清代的李

6、渔D.清代的金圣叹20、沈德潜在诗歌理论提出了( )A.“肌理”说B.“性灵”说C.“神韵”说D.“格调”说二、多选题(在每个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择出1-5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该题无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的两大支柱是()A.教化说B.文气说C.竟境说D.神韵说E.兴趣说二2、荀子开后世()三位一体文学观的先河。、征圣、A.自然B.文质C.明道D.征圣E.宗经3、提出“诗言志”命题的先秦典籍有()A.墨子B.庄子C.荀子D.尚书E.左传4、扬雄提出的有关“赋”的主要观点有()A.赋是“童子雕虫篆刻”

7、B.赋的特点是“劝百讽一”C.“诗人之赋丽以则”D.“词人之赋丽以淫”E.赋的风格“文质彬彬”5、下列篇章中属于刘勰“文之枢纽”的有()A.明道B.原圣C.辨骚D.宗经E.序志6、由孟子开创的文学批评方法有()A.以意逆志B.品第高下C.知人论世D.神韵说E.文质彬彬7、道家的哲学思想在()等方面影响后世的文学思想。A.自然朴素B.审美态度C.政治教化D.得意忘言E.文质相称8、文心雕龙-风骨中的风指情,而骨则指()结合而成的一种有力的气势和逻辑的力量。A.事义充实B.条理连贯C.瘠义肥辞D.丰藻克瞻E.文辞精炼9、中国文论在儒道互补中发展,一般来说,儒家文论较多讨论()问题。A.文学的社会作

8、用B.自然平淡的风格C.艺术思维的规律D.文与质的关系E.作家的道德修养10、钟嵘认为五言诗的源头有()A.楚辞B.大雅C.小雅D.汉乐府E.国风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以意逆志说:2、“神韵”说:3、“不平则鸣”说:4、“讽谏”说:5、“自然英旨”说(“直寻”)说: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司马迁文学理论批评观对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哪些积极意义?2、在结构和布局方面,文赋有什么主张和阐述?3、结合北朝民歌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准确理解评述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慷慨歌谣绝不传”一诗的思想观点。4、刘熙载艺概说:“文或结实,或空灵

9、,虽各有所长,皆不免著于一偏。试观韩文,结实处何尝不空灵,空灵处何尝不结实。”又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就这两段话,谈谈刘熙载的文艺辩证思想。参考答案A:一、单选题:15:ACAAA 610:CCCAA 1115:AAABC 1620:BAABD二、多选题:15:AC CDE ABCDE ABCD CD 610:AC AD ABE AE ACE三、名词解释:1、以意逆志说:这的“意”当是指读者之意,而“志”则是指作者的思想意志。所谓“以意逆志”是指说诗者(即读者)要根据自己的历练、思想意志去体验、理解作者的作品,不要死抠字眼

10、,也不要受拘束于词句,曲解甚至歪曲全篇的主旨。2、“神韵”说:是诗歌的审美表现问题。主张诗人对主体的情感不能直接全面地陈述出来,对景物也不必作全面精细的刻画,如画龙只画一鳞一爪,画山水只画“天外数峰,略有笔墨”,但通过所画的一鳞一爪、天外数峰,可以表现出龙的整体风貌和天边的山水景象。3、“不平则鸣”说: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提出了“不平则鸣”论,“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他的“不平则鸣”认为作家、诗人在不得志时,就会用创作表达的思想感情,从实质上看应该是和司马迁提出的“发愤著书”说一脉相承的,但并不是简单的继承而是对此理论有了更多的思考,从而

11、发展了司马迁的“发愤著书”思想。4、“讽谏”说:毛诗大序提出讽谏说:“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此点充分肯定了文艺批评现实的意义与作用,下层百姓可以通过文艺对上层统治者进行批评,而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这还是具有一定民主因素的。它为后来进步的文学家运用文艺来揭露批判现实的黑暗,提供了理论依据。“讽谏”说的基础是建立在文艺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的思想上的。5、“自然英旨”说(“直寻”)说:钟嵘在诗品中的根本主张是提倡自然英旨强调感情真挚,主要是反对掉书袋(用典故)派和声律派,诗歌以抒情为主一切防碍抒情的创作方法和表现技巧,钟嵘都表示异议,他说观古今性语多非,补假

12、,皆由直寻,既不假借用典用事,直接写景抒情,他希望改变“雕缋满眼”的不良诗风,崇尚清新自然。四、简答题:1、司马迁文学理论批评观对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哪些积极意义?答:(1)他的“怨刺”和“直谏”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优良传统;(2)他的“发愤著书”说是对历史上许多进步作家真实情况的总结,也是对自身创作的真实性体会,对后代受迫害下进行文学创作是有力的鼓舞和激励;(3)他的“实录”精神不仅影响我国古代史学著作的创作,而且深刻地影响了许多作家的文学创作,影响我国古代文学思想的发展,成为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一个原则。2、在结构和布局方面,文赋有什么主张和阐述?答:强调必须恰如其分地安排好意和辞,即所谓

13、“选义按部,考辞就班”。务必使意和辞都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结构应根据内容的需要,采取不同形式。3、结合北朝民歌敕勒歌(“天苍苍,野茫茫”),准确理解评述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慷慨歌谣绝不传”一诗的思想观点。答:元氏论诗崇尚清新自然之美,出于这种审美标准,组诗第七首对北朝民歌敕勒歌也给予了高度的褒美:“慷慨歌谣绝不传,穹?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从元氏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元氏崇尚的一一种天然本色之美,是一种不加雕琢的自然清新之美,元氏的这种观点也是对当时诗坛上雕琢文字矫揉造作诗风的反感。寄寓着深深的针砭时?之用心,同时从元氏对北朝民歌敕勒歌的评论中,还可看出其崇尚雄浑刚健的风骨之

14、美,认为诗歌要有一种挟风带气的阳刚之美。4、刘熙载艺概说:“文或结实,或空灵,虽各有所长,皆不免著于一偏。试观韩文,结实处何尝不空灵,空灵处何尝不结实。”又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就这两段话,谈谈刘熙载的文艺辩证思想。答:艺概有许多充满辩证法思想的提法,如:“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就寓含着以具体表现抽象的辩证法思想。再如:“文或结实,或空灵,虽各有所长,皆不免着于一偏。试观韩文,结实处何尝不空灵,空灵处何尝不结实。”“结实”和“空灵”是一对矛盾,但韩愈之文,则是对立面的统一体,是矛盾互相转化的统一体。这里都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写在题干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教材认为:司马迁通过分析屈原及其离骚的特点,揭示了一个真理: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真正伟大的作品,大都是作家坚持理想和正确的政治主张,而遭到恶势力迫害后,为了抗争迫害而坚持斗争的产物。并在报任少卿书中根据历史上许多伟人的事迹,概括出了()A.“疾虚妄”说B.“发愤著书”说C.“养气”说D.“讽谏”说2、教材指出:孟子“以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