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综合试题十[汇编]

上传人:粗**** 文档编号:137986154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59.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综合试题十[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综合试题十[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综合试题十[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综合试题十[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综合试题十[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综合试题十[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中考总复习综合试题十[汇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综合练习(十)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空气质量日报是环境监测部门对一个地区空气质量状况所做的监测报告。目前计入空 气主要污染物的是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下列情况能直接 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 把煤作为主要燃料B. 随意丢弃塑料垃圾 C. 随意丢弃废电池D. 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2. 下列变化,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水结冰冰融化B. 酒精挥发酒精燃烧 C. 铁生锈电灯通电发光D. 鸡蛋变臭火药爆炸 3. 三聚磷酸钠( Na5P3O10)过去常用作洗衣粉的辅助剂,我国部分省市为防止水体富营 养化已禁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

2、衣粉。在Na5P3O10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A. +3 B. +4 C. +5 D. +6 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的 B. 不同元素的原子的核电荷数一定不同 C.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5.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X、Y、Z、Q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 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该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反应属于 物质XYZQ 反应前质量 /g231116 反应后质量 /g24待测015 A. 化合反应B. 分解反应C. 置换反应D. 复分解反应 6. 据 2005 年 5 月 18 日贵

3、州都市报报道:“日前,中国科技大学齐飞教授领导的研 究小组,首次在实验中发现了一系列碳氢化合物氧化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体烯醇,其 中最简单的烯醇是乙烯醇(C2H4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烯醇是一种混合物B. 乙烯醇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单质 C. 乙烯醇分子中碳、氢、氧的原子个数比为2:4:1 D. 乙烯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 7. 在 Cu、Mg、C、Hg CO2、CuO、P2O5、H2O HCl、H2SO4、HNO3、 Na2SO4三组物 质中,各有一种物质在分类上与组内其他物质不同,这三种物质分别是 A. Cu、P2O5、H2SO4B. Hg、CO2、HCl C

4、. C 、CuO、Na2SO4 D. Mg、H2O、HNO3 8. 做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属于安全操作的是 A. 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B. 点燃氢气前,检验氢气的纯度 C. 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对着人 D. 浓硫酸不慎沾在手上,立即涂上大量氢氧化钠溶液 9. 据报道, 2005 年 3 月,广州市实施大面积人工降雨,其中使用了液氮作增雨剂。根据 你现有的知识推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液氮是一种溶液B. 使用液氮会污染环境,应严格控制使用 C. 降落的雨滴中将含有大量的液氮D. 液氮气化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珠落下 10. 为除去 CO2中含有的少量CO杂质,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5、 A. 将气体点燃B.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 将气体通入硫酸溶液中D. 将气体通过灼热氧化铜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2 个正确答案) 11. 下列认识或做法中,正确的是 A. 借助酚酞试液可完成稀盐酸、NaCl溶液、 NaOH 溶液、 K2CO3(草木灰的主要成分) 溶液间的鉴别B. 铁能和稀硫酸、CuSO4溶液、 Cu(OH)2发生置换反应 C. NaOH能和盐酸、 CuSO4溶液、 K2SO4溶液反应 D. 用过量的CuO 提纯混有盐酸的CaCl2溶液 12. 小颖同学为探究X、Y 、Z 三种金属(都不是银)的活动性顺序,做了以下实验: (1)把 X和 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

6、产生氢气,Y不反应; (2)把 Y和 Z 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 根据以上实验事实,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排列正确的是 A. XY(H)Z B. XYAgZ C. XYZAg D. X(H)YZ 13. 不纯的碳酸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则不纯的碳酸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 是A. 碳酸钠B. 碳酸氢钠C. 碳酸钙D. 碳酸钾 14. 甲、乙、丙、丁分别是HNO3、Ba(OH)2、Na2CO3、NaOH 四种溶液中的一种。已知乙 和丙可以反应,乙和丁也可以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一定是HNO3B.丁一定是Na2CO3C.丙不可能是Ba(OH)2D

7、.甲不可能是HNO3 15. 已知 KN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 /01020304050 溶解度 /g A. 20时 KNO3的溶解度为B.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 30时,在100g KNO3饱和溶液中含有KNO3 D. 40时的饱和KNO3溶液,降温可使它变浓 三、 (本大题共5 题) 16. 现有氮气、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碳、一氧化碳、碳酸钙、甲烷八种物质,请按要 求填写下列空白。 (用化学式填写) (1)约占空气总体积4/5 的是 _; (2)被称为“零污染燃料”的气体是_; (3)其固体易升华,可作致冷剂和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 (4

8、)有毒性,可燃烧的气体是_;(5)能用于抢救病人, 供给呼吸的气体是:_; (6)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西气东输”的气体主要成分是_; (7)金刚石的成分是_;( 8)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_。 17. 某学生在研究分子的性质时,做如图所 示实验。 在一个小烧杯里放半杯水,然后用 药匙取一小粒品红,放入烧杯, 观察到品红 在水中 _。 此实验说明分子具有的 性质是。 18. 图 A 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图B是相关示例) 第二 周期 3 Li 锂 7 4 Be 铍 9 5 B 硼 11 7 N 氮 14 8 O 氧 16 9 F 氟 19 10 Ne 氖 20 第三 周期 12 Mg 镁 27

9、 13 Al 铝 27 14 Si 硅 28 16 S 硫 32 17 Cl 氢 19 Ar 氩 40 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序数为17 的元素名称为_; (2)图 C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在图A 中的位置是(选填或或) _; (3)图 D 是氧元素的原 子结构示意图,图A 中与氧元素 在同一纵行的硫元素其原子结构 与氧原子相似。由此推测,硫原 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或 “失”)_电子。 19. t1时,将3g 生石灰加入到60g a的饱和石灰水中,保持温度不变,所得溶液的质 量(填“ ” 、 “”或“ =” ,下同 ) _60g,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a;若将 该溶液的温度

10、升高到t2,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a。 20.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钠,可选用的除杂试剂是;除去硫 酸亚铁溶液中混有少量硫酸铜,可选用的物质是。 四、 (本大题共3 题) 21. 稀硫酸有许多用途,按要求各写出一个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序号用途反应化学方程式 用稀硫酸制硫酸钠 用稀硫酸除铁锈 用稀硫酸制硫酸铜 证明“银粉”成分是铝不是银 22.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下列问题: (1)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刚开始一段时间内墙壁会“出汗”(墙壁出现潮湿现象) ,原因 是_; (2)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产生较多的乳酸(化学式为C3H6O3) ,使肌肉酸痛,放松 一段时间后,由于乳酸与

11、吸入的氧气反应而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使肌肉的酸痛感消失, 该反应的方程式是_。 23. 将一些可溶性化合物溶于水,得到的A、B两种溶液里共含有H+、Ba 2+、Na+、OH、 NO3 、CO 32 六种离子, A、 B两溶液所含离子各不相同,已知 A 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 液, 变成红色。则 A溶液中所含离子是; B溶液中所含离子是。 五、 (本大题共3 题) 24. 下图为 A、B、C 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曲线。据图回答: (1) 40时, A 物质的溶解度为_g; (2) 50时, B、C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 分数更大的是_; (3)要从 C 的饱和溶液中得到大量的晶体,应采用

12、 结晶方法中的_。 25. 某学生在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 时,操作为: 在托盘天平的左边加5g 砝码,移动 游码到;右边加氯化钠,直到天平平衡,把称量好 的氯化钠倒入烧杯里。用100mL 的量筒量取水时 仰视读刻度数。将水倒入装有氯化钠的烧杯里,搅拌使氯化钠完全溶解。 指出上述操作中的错误及可能产生的后果。 中的错误是,后果是。 中的错误是,后果是。 26. 在探究 CO2和 NaOH 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时,某同学设计出下列6 种实验装置。 ( 1)6 个实验是否都能提供CO2跟 NaOH 发生化学反应的证据请逐一简述出现的实验现 象:; (2)上述 6 种实验设计所依据的共同原理

13、是; (3)如果有同学质疑,认为上述实验设计没有排除CO2可能易溶解于 NaOH 溶液的假 设,你如何进一步设计实验证明CO2和 NaOH 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描述实验的操作步骤、 现象和结论。 六、 (本大题共3 题) 27.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装置用序 号表示): (1)写出编号为的仪器名称: ,。 (2)实验室制取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 是_;实验室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_。 (3)硫化氢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它的水溶液叫氢硫酸。 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 )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制取气 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收集装置是 _,气

14、体由 _(填导 管口代号)导入集气瓶。 (4)收集气体后, 对 H2S尾气要进 行特别处理,以防止污染环境。现有 如下装置,处理 H2S尾气的效果最好 的装置是 _。 28.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由CaCO3、 Na2SO4、Na2CO3、CuSO4和 BaCl2中的 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以下结果: (1)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上层清液为无色;( 2)滴入足量稀硝酸 后白色沉淀部分溶解。从实验可判断出,该粉末可能的三组组成: ; ; 。 29. A、B、C、D 四个试剂瓶中分别盛碳酸钠、硝酸银、烧碱、稀硫酸四种稀溶液中的一 种,取四种溶液各少量,依次滴入物质X 的溶液和稀硝酸,

15、发生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ABCD X白色沉淀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无现象 稀硝酸沉淀不消失沉淀消失,有气体产生沉淀不消失无现象 回答:(1)物质 X的化学式是 _。 (2)物质 B 是_,加入 X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加 稀硝酸后,沉淀消失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 (3)为进一步区别A 和 C,可根据置换反应的原理进行实验,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 _。 七、 (本大题共2 题) 30. 维生素是人体必备的营养物质,某种维生素D2的化学式为C28H44O,计算: (1)维生素 D2的相对分子质量 ; ( 2)维生素D2中的碳、氢、氧三种元素的 质量比; (3)198g 维生素 D2中含碳元素 _g。 31. 为测定某硝酸银溶液中硝酸银的含量,取20g 溶液于烧杯中, 加入盐酸 (足量) 使溶 液中的硝酸银完全反应,将产生的白色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为。 (1)求上述 20g 溶液中 AgNO3的质量。 (2)在实验操作中,通常是通过量取液体的体积来取用一定量的液体,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