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生物重点知识点总结[汇编]

上传人:粗**** 文档编号:137985801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35.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册生物重点知识点总结[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八年级上册生物重点知识点总结[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册生物重点知识点总结[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生物重点知识点总结[汇编](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 .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中考重点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 第 5 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第 14 章 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一、 生物的分类。生物分类的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 、营养方式 、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在进化上的 亲疏 远近 关系等。生物分类的等级分类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指 形态结构 和生理 功能 上表现相似,生态分部基本相同的一群生物。在生物分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它们 之间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越近。二、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1、澡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无输 导组织。 分类单细胞藻类:衣藻、硅藻; 多细胞藻类:紫菜、海带、水绵(最早释放氧气)、石花菜(

2、做琼脂) 。应用:饵料、食用、中药 材。危害:赤潮(藻类植物疯长)。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特征:一般只有矮小的茎和又 小又薄的叶,没有根,茎、叶中没有疏导组织。种类:葫芦藓、地钱。应用:检测空气污染 ,水土保持。 蕨类植物(由水生过渡到陆生的植物)。特征:不仅有正真的根、茎、叶,而且在体内还具有疏导组织, 能较好适应陆地生活。叶片背后有孢子囊(孢子是生殖细胞)。种类:石松、蕨、桫椤。应用:能源(煤 和石油)、药用、饲料、肥料。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生殖都离不开水。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它们的生殖过程不需要水。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被子植物种子有果皮包 被。 裸子

3、植物的种类:松、杉、柏以及银杏、苏铁。被子植物在现存植物中占据对优势。 被子植物陆生:根系发达 水生:体内有气道(用于呼吸)我国的珍稀植物。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 、水杉 、金花 茶、珙桐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荷叶铁线蕨 、龙棕 、红桧 。 一、 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 柱。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约占动物种数的95%,在整个动物界都占绝对优势。包括腔肠动物、扁形 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1)腔肠动物。特征:器官简单,身体中央有消 化腔,有口无肛门。种类:水螅、海葵、珊瑚。(2)扁形动物。特征:身体扁平,有口

4、无肛门,没有呼吸 系统和循环系统。种类:涡虫、吸虫、绦虫。(3)线形动物特征:身体呈线形,不分节,有口有肛门。 种类:蛔虫、丝虫、轮虫。(4)环节动物。特征:身体由体节组成。体节促进了环节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 理功能的进一步发展。种类:蚯蚓、蚂蝗(水蛭)、沙蚕。 (5)软体动物。特征:身体腹面有块状的肌肉足,靠 贝壳保护身体。种类:鲍鱼、蜗牛。(6)节肢动物(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类群)。特征:身体 有许多体节,体表有外骨骼(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和分节的附肢。分类:甲壳纲,如,虾;蛛形纲,如,蜘蛛; 多足纲,如,蜈蚣;昆虫纲(两对翅,三对足),如,蝗虫、蜻蜓、苍蝇、蜜蜂等。螯虾,身体

5、有头胸部和腹部组成。 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代表着动物界中的高等类群,主要包括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和哺乳类。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鱼类适于在水中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鳍 维持身体平衡(躯干部和尾鳍产生前进的动力;胸、腹、背、臀鳍保持平衡;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鳔调节 身体比重;黏液和鳞片有保护和减少阻力的作用,侧线有感知水流方向的作用;呼吸:鳃,(鳃丝内布满 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两栖类。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腮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 吸。是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的过渡类型。种类:蛙类(田鸡)、蟾蜍、大鲵(娃娃鱼)、东方蝾螈。爬行类。 特征:体表附有鳞片或

6、甲,在陆地产卵,卵有坚硬的外壳。正真的陆生动物。种类:蛇、扬子鳄、壁虎。鸟 类。特征: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为翼,体温恒定,有坚硬的卵壳。种类:鸡鸭鹅、鹦鹉、鸳鸯、家鸽。哺 乳类。特征:胎生、哺乳。种类:老虎、大象、蝙蝠、海牛。4. 我国的珍稀动物: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活 化石) 、蒙古野驴、金丝猴、白鳍豚(哺乳类)、丹顶鹤、朱鹮、扬子鳄(爬行类) 。二、神奇的微生物。病 毒。结构: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 组成。生活方式:寄生。观察方式:电子显微镜。 细菌。结构: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核物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荚膜(保护作用) 、鞭毛(助于运动) 。 生活方式:寄生

7、或腐生。按形态不同分类:球菌、杆菌、螺旋菌。种类:大肠杆菌、幽门螺杆菌、乳酸菌、甲 烷菌、肺炎双球菌等。应用:利用黄色短杆菌制造味精;利用乳酸菌生产乳酸;利用甲烷菌生产沼气。 真菌。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成形的细胞核,细胞内没有叶绿体。生活方式:营腐生或寄生。种 类:酵母菌、霉菌、蘑菇。生殖方式:无性生殖(出芽生殖)或有性生殖(孢子)。应用:灵芝、虫草是传统 药材;猴头、香菇、木耳含有抗癌物质;真菌能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为无机物,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真菌 也会引起脚癣;误食鬼笔鹅膏会威胁健康。沼气发酵:利用厌氧微生物甲烷细菌。第 15 章 生物多样性及 其保护一、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

8、含义:生物多样性,简单地说,解释生物 以及 生存环境 的多样 性;确切地说,包括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拥有的全部基因 和各种各样的 生态系统 。生物多 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最直观、最基本的认识)、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 价值:医、食、住、行(直接拿来用)等;间接价值: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改良土壤、调节气候和维持生态 平衡等;潜在价值:尚未开发、有待开发( 研究新药 )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是每年的5 月 22 日。 一、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主要是人口的快速增长,其次是环境

9、污染。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 最有效和必要的措施)和迁地保护(建立植物园、动物园和水族馆等)和加强法律法规管理。 第 16 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一、 生命的诞生。原始大气的成分:二氧化碳、甲烷、氮气、氨、氢气和 水蒸气等。原始大气与现代大气的主要区别在于原始大气没有 氧气 。 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火花 放电的作用是: 模拟原始地球上的闪电;向装置内输入气体的主要作用:模拟原始大气; 实验中搜集到的证据: 产生出原先不存在的各种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生命起源过程: 原始地球火山爆发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原始大气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原始单细胞生物 (氨基

10、酸等)(蛋白质、核酸等)(能生长、繁殖、遗传)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 一、 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是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2、鸟的进化过程:古代的某种 爬行动物 辽西鸟 始祖鸟 孔子鸟3、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 的地层里; 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新近 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地球上最 早出现的植物是海洋中的原始的单细胞藻类;种子植物 的生殖过程已经完全 摆脱了对水 的依赖。地球上最早 出现的动物是海洋中的原始的单细胞动物。 鸟类 古代鱼类原始两栖类爬行类 (最早的脊椎动物)哺乳类生物进化趋势: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从

11、 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二、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达尔文 乘“ 贝格尔号 ”舰考察,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称为“19 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2.自然选择 学说: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过程。对同种 学 校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密 封 线 考 生 答 题 不 得 超 过 此 线 精品文档 . 生物而言,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容易获胜,并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 汰。 3.自然界的生物普遍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现象。生物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三、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人类祖先森林古猿(黑猩猩是与人最相似的动物)。著名博物

12、学家林奈 首先 把人归入哺乳纲灵长目,认为人是灵长目中最高等的动物;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 通过 比较解剖 等方法, 第一次提出了人、猿同组的观点;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脑容量变化最显著):南方古猿 能人 直 立人 (关键阶段,具有语言,会用火、狩猎、制造工具)智人第 6 单元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 17 章 动物的运动一、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之一是动物能够通过运动, 主动地 、有目的 地迅速改变其空间位置。陆生动物中的鸟类和昆虫能够飞行和滑翔。动物通过运动主动地适 应环境,提高了生存能力。生物通过运动还能迅速迁移到更为适宜的栖息地和生殖场所,从而有利于自身的生 存和繁殖。 二、

13、 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动物的运动器官或结构。草履虫依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运动,变形 虫依靠 伪足 运动。蚂蚁等昆虫的足分节,依靠足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分节的足产生运动。运动时,一般是 以一侧的前足、后足和另一侧的中足为一组 ,进行交替运动。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 由骨、骨连接 和骨骼肌 三部分组成。其中,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因而也可说成“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 和骨骼肌 组成。”骨骼(骨和骨连接)是动物形体的基础,为肌肉提供了附着点。屈肘 时,肱二头肌 收缩 ,肱 三头肌 舒张 ;伸肘 时,肱二头肌 舒张 ,肱三头肌 收缩 。人和脊椎动物的肌肉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 的调节

14、 下完成的。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消化吸收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食物 细胞ATP肌肉 第 18 章 动物的行为一、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觅食行为:如蜘蛛织网、响尾蛇定位食物、乌鸦摔海螺 等;防御行为:如青蛙的体色、枯叶蝶、竹节虫等,对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十分重要;生殖行为:如求 偶、占区、筑巢、交配、孵卵、育雏,能够是动物的子代数量增加,有利于种群的繁衍;社群行为:指同种生 物个体之间 除生殖以外 的各种联系的行为;迁徙行为:某些鸟类的迁徙行为,某些鱼类周期性、定向性的洄游 行为和角马迁徙等;社会行为:蚂蚁分工明确、蜜蜂用舞蹈交流。动物行为的多样性是对复杂多变的环境的适 应性表现。 二、 动物行为

15、的生理基础。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也称为本 能行为。后天性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 的新的行为。后天性行为主要与神经系统中的大脑皮层有关,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就越强。动物行 为的生理基础。动物的行为的产生是动物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动物的行为 主要受 神经系统 (神经)和 内 分泌系统 (激素)的调控。动物越高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能力也越强。 第 7 单元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第 19章 生态系统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在一定地 域里,生物与环境互相作用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

16、统的成分 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 生产者:绿色植物提供营养物质、能源 生态系统生物成分消费者:人和动物吸收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 分解者: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为简单的无机物,促进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与食物网: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生物之间通过食物的关系(取食与被取食)而互 相联系形成食物链。各条食物链之间互相交错形成复杂的网路,我们称之为食物网。营养级的划分:生 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最高级消费者有害物质富集作用:生物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 积累某种物质, 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的现象。如化学药剂DDT,食物链越长, 越往后的生物富集 的越多。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之间的关系 (光合作用生产者消费者(吃生产者,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吸收二氧化碳释放 氧气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产生二氧化碳,促进物质循环) 一、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生来系统中的能量最初来自于太阳 ; 生来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起点:生产者(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