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试卷.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979385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试卷.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论试卷 一、单项选择。20分 1 、庄子的哲学中可以看成是一种审美态度的是() A 、自然朴素 B、得意忘言 C、心斋、坐忘 D、观生、观民 2 、“诗人之赋丽以则,词人之赋丽以淫”,是()关于辞赋的观点。 A 、司马迁 B、杨雄 C、班固 D、刘安 3 、王充关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的观点是() A 、疾虚妄 B、内外表里,自相副称 C 、文有真伪,无有故新 D、口则务在明言,笔则务在露文 4 、继承孔子的文学思想,提出“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是() A 、文赋 B、文心雕龙 C、毛诗序 D、诗品序 5 、完全可以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相媲美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2、) A 诗品 B文心雕龙 C原诗 D文赋 6 、首创诗歌声律说,把四声应用到诗歌创作的是() A 王充 B陆机 C沈约 D刘勰 7 、刘勰文心雕龙- 知音中说:“观文者披文以人情”论述的是() A 、文学创作过程 B、文学鉴赏过程 C 、文学活动的全过程 D、观察事物的过程 8 、最早明确提出“意境”概念的是() A 、传为王昌龄的诗格 B、皎然诗式 C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 D、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9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一句”出自司空图的() A 、与李生论诗书 B、与王驾评诗书 C 、二十四诗品 D、与极甫书 10、朱熹文学思想的核心是() A 、文与道俱 B、文道合一 C、文以贯道 D、

3、文以明道 11、“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论,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是()对“诗贵传神”的一种表述。 A 、欧阳修 B、苏轼 C、韩愈 D、严羽 12、金代元好问的诗歌理论观点集中在() A 、答谢民师书 B、论诗绝句三十首 C、与李生论诗书 D、四溟诗话 13、明代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是() A 、前后七子 B、公安派 C、唐宋派 D、竟陵派 14、提出诗品出于人品这种人格与创作关系观点的是() A 、陆游 B 、袁宏道 C 、梁启超 D 、刘熙载 15、小说与史传的实质区别是 ( ) 与实录的矛盾对立。 A 、真实 B 、叙事性 C 、口语化 D 、虚构 16、提出“独抒性灵,不拘

4、格套”的是明代的 () A 、李贽 B 、王世贞 C 、袁宏道 D 、谢榛 17、我国的小说评点是由( )开创先河的。 A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 B 、刘辰翁评点世说新语 C 、毛宗岗评点三国演义 D 、张竹坡评点金瓶梅 18、浙西派词论的主要倾向是 () A 、推尊词体,强调比兴寄托 B、推尊词体,崇尚醇雅 C 、以冲淡清远为宗 D、重视词的体制,强调意境清空 19、金圣叹小说理论最有创见的精华部分是() A 、动心说 B、技巧论 C、性格论 D、因缘生法 20、在王世稹的神韵说之后,沈德潜提出了() A 、肌理说 B、格调说 C、性灵说 D、理事情说 二、多项选择题,选出三个或以上的答案。

5、12 分 21、下列文艺观点出自孔子论语的有() A 、思无邪 B、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C 、心斋、坐忘 D、辞、达而已矣 E、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F、知人论事 22、道家的哲学思想在()等方面影响后世的文学思想。 A 、自然朴素 B、审美态度 C、政治教化 D、得意忘言 E、文质相称 F、以理节情 23、毛诗序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家的诗论观点,提出了() A 、兴观群怨说 B、情志结合说 C、六义说 D、得意忘言说 E 、“美刺”教化说 F、发愤著书说 24、文心雕龙- 风骨中的“风”指“情”,而“骨”则指()结合而成的一种有力的气势 和逻辑的力量。 A 、事义充实 B、条理连贯、瘠义

6、肥辞、丰藻克瞻、文辞精炼、肥义繁采 25、中国文论在儒道互补中发展,一般来说,儒家文论较多讨论()问题。 A 、文学的社会作用 B、自然平淡的风格 C、艺术思维的规律 D 、文与质的关系 E、作家的道德修养 F、作家的精神自由 26、苏轼在文学理论上有许多精辟的见解,他主张() A 、言必中当世之过 B、观察事物应了然于心,也了然于口和手 C 、诗有别材,诗有别趣 D、诗贵乎枯淡,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E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F、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27、欧阳修提出的诗文理论观点有() A 、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 B、感激发愤 C、诗穷而后工 D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E、诗品出

7、于人品 F、文从道中流出 28、江西诗派的主要人物有() A 、黄庭坚 B、苏轼 C、陈师道 D、严羽 E、吕本中 F、欧阳修 29、李渔认为:“填词之设,专为登场”,因此戏曲语言应该() A 、贵浅显 B、重机趣 C、减头绪 D、戒浮泛 E、密针线 F、脱窠臼 30、王国维吸取西方的文学理论,结合中国传统文学理论,提出了() A 、天才说 B、苦痛说 C、古雅说 D、文气说 E、游戏说 F、境界说 31、下列属于近代词论的著作有() A 、人间词话 B、惠风词话 C、论语随笔 D 、词综 E、词源 F、白雨斋词话 32、近代文学改良运动的主流和成就主要表现在() A 、诗界革命 B、文界革命

8、 C、史界革命 D、白话运动 E、小说界革命 F、戏曲改良 填空题。16分 33、儒家诗论强调_ 的诗教。 34、“观物取象”,作为艺术思维方式,其理论源头是_。 35、“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是_ 提出的评诗标准。 36、孟子在文学批评方面提出了_和_的方法。 37、“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奋只所为作也”。是_ 提出来的。 38、_ 是我国第一篇系统性的诗学论文。 39、陆机在_第一次提出了“诗缘情”的观点。 40、在文心雕龙中,专门探讨文学欣赏与文学批评问题的是_篇。 41、唐初,_提出了“汉魏风骨,晋宋莫传”,提倡革新文学。 42、司空图在_中提出了“韵味”说。 43、白居易

9、在_中提出了“文章合为是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 44、“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一句出自谢榛的_。 45、“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是_ 关于小说人物言语个性化的观点。 46、李贽解释 _为“绝假纯真”的最初一念之本心。 47、张竹坡所评点的小说是_ 。 48、梁启超认为“小说之支配人道”是“_、_ 、_ 、_ 、”四种艺术感染力。 四、名词解释题,共12分。 49、应感 50、风骨 51、韵味 五、简答题共20分 52、“诗穷而后工”的观点有什么理论内涵? 5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强调的是什么? 54、“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说明的是什么问题?

10、 55、李渔的“结构第一”包括什么具体内容?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 56、文心雕龙- 知音中认为怎样才能达到“知音”? 57、王国维的文学思想主要包括那些方面的内容?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分) 道家崇尚自然, 的思想对后世文艺家提倡自然美、反对雕琢伪饰产生了积极影响。 诗经魏风园有桃云:“心之忧矣, ,”表明当时作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情感动因有了明确认识。 毛诗序中云:“风,风也,教也; ,教以化之”,对诗歌的情感特征和教育作用作了阐发。 钟嵘诗品以 、作家评品、诗作精选三者的有机结合,开创了文学理论批评的新体式。 陆机认为文章写作的“源”,一是通过观物,丰富感受,二是阅读古代典籍,陶冶情

11、操,其文赋有句云:“ ,颐情志于典坟。” 曹丕首倡 说,强调作家个性在文学创作中的主导地位。 中唐诗人 曾撰写诗论著作诗式。 李清照著有 一文,着重阐述词与诗在渊源、体制、风格诸方面的差异,认为词“别是一家”。 陆游论诗注重诗人生活阅历、人生感受,曾有“ ”的名言。 明代著名思想家、作家 著有名文童心说,呼吁作家做真人、说真话、写真诗文。 清代中叶以后涌现众多诗论派别,其中沈德潜倡 说,甚为著名。 叶燮在原诗中指出诗人对客观外物应把握它的“理”、“ ”、“情”三个要素。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共分) 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先秦时代是

12、中国古代文论的初始阶段,这个时期所称说的“文学”是指( ) 文章 文学 文化学术 散文 论语八佾章:“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句中“淫”的意思是( ) 色情 靡靡之音 荒淫过分 下列名家中最早论及文体论的是( ) 刘勰 曹丕 钟嵘 陆机 受杜甫戏为六绝句等论诗诗启示,写作论诗绝句组诗论诗三十首的诗人是( ) 黄庭坚 陆游 赵翼 元好问 梁启超阐发小说的社会作用,认为它通过对读者心灵产生的四种“力”而达成。这四种“力”是( ) “感”、“浸”、“刺”、“教” “熏”、“提”、“感”、“刺” “熏”、“刺”、“浸”、“提” “熏”、“浸”、“讽”、“提” 撰写戏曲理论名著曲律的戏曲理论家是

13、( ) 汤显祖 王骥德蒋大器 李渔 三、解释题(每小题分,共分) “主义而谲谏”(毛诗序) “诗言志”(尚书尧典) “滋味”(钟嵘诗品序) “点铁成金”(黄庭坚语) “审虚实”(李渔闲情偶记) 四、翻译原文并简述文论内涵(每小分,共分)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曹丕典论论文)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而为声音,其皆有弗平者乎?”(韩愈送孟东野序) “其实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金圣叹读水浒传法) 五、论述题(每小题分,共分) 试述孔子如何阐述诗歌的社会功用。 试述李贽评水浒的与众不同之处,及其思想观念和文学理论的意义。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作业1 一、填空题 1、教材认为,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的发展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和中国古代的哲学 思想发展有极为深刻的内在联系;二是在和中国古代的 艺术 理论的交互影响中逐渐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管理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