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及植物生理课程标准.pdf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979354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05.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及植物生理课程标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植物及植物生理课程标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植物及植物生理课程标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植物及植物生理课程标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植物及植物生理课程标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及植物生理课程标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及植物生理课程标准.pdf(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植物植物及植物生理及植物生理课程标准课程标准 一、一、课程定位和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课程性质 植物及植物生理课是现代生命科学中的基础学科, 是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专 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其专业核心课如:食用菌生产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绿色 果品、绿色蔬菜生产、花卉栽培与生产等都离不开植物及植物生理知识,所以,植物及植物 生理是农、林、牧、副、渔等学科的基础。 课程作用 植物及植物生理主要研究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生长发育的基本特性、 植 物多样性及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植物生理等内容。 通过学习可以理解和欣赏植物的结构、 功能和多样性、植物的起源和

2、进化;可以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生理代谢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 律及与环境的关系。同时,植物学知识对于解决目前人类面临的食物短缺、环境污染、地球 变暖、臭氧层的破坏等重大问题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前导课程是初高中生物学基础和职高的生物科学。 后续课程是生物 技术与应用专业很多核心课程如: 组培与快繁技术、 食用菌生产与加工、 植物生物育种技术、 应用微生物技术、种子生产与检验、基因工程与应用等课程的重要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和学习观 根据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主要依据是绿色食品检验专业) ,紧密结合国

3、家高职高专人才培养要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课程的职业 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2.遵循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教学观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提倡学中做与做中学,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和分析有关的信息资料, 要善于把当前学习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 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 在整个教 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 调人。 3.遵循多元智能理论的学生观和教学观 根据生源情况、学生基础及学生形象思维型智力特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学生 优势智力,认识自己,把握自己,发挥潜能,使学生成为相关行业的高级技能人才。 4.树立终身学习

4、的理念 2 通过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 动接受者,而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真正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人,树立主动学习、终生学 习的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专业核心课程对植物学知识的需要,本着“必需、够用”的原 则, 我们打破了植物学教材上的章节顺序, 分成四个模块即: 第一模块为宏观知识学习阶段: 学习内容主要是植物外部特征(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外部特征及类型) ,以实物 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第二模块为微观知识学习阶段, 可利用模型、 挂图、 多媒体课件、 各类切片学习植物细胞、 组织及各类器官的内部结构造和

5、植物生理等内容; 第三模块为综合 技能培训阶段,此阶段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被子植物分类,学习方法主要是实物教学和实训; 第四模块为植物生理等内容。通过识别植物,结合以前所学的形态学和解剖学知识,能够准 确的说明某种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构造、 构造特点和功能, 解决形态特征和生理机能 的关系, 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骨干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也为将来从事与种植 业有关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 (一)课程工作任务目标 植物学教学任务和目的主要包括理论知识教育、 能力培养和科学素质提高三方面, 学生通过 植物学课程后,使学生既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又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敬业精

6、神。具有运 用所学指导各相关行业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实战能力,做到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 在专业 能力(技能) 、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 (二)职业能力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1)能熟识植物各部位的名词术语 (2)能熟种子形态构造和幼苗类型 (3)能熟知植物细胞结构、组织的类型分布及各器官解剖构造 (4)能识别周围常见植物 (5)能使用工具书鉴定植物 (6)能正确利用植物生理知识调控植物生长发育 2.方法能力目标 (1)有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有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

7、3 (1)具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 (2)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综合运用本学科知识与技能,合理安排生产的能力 (4)具有主动获取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能力 (5)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踏实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规范的能力 (6)具有共存、合作与对话、和谐与共进等其它优良品质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要求 (一)课程内容 本课程总计 116 学时,其中理论 56 学时,课内实践课时 20,教学实习 40 学时。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植物学的外部形态、内部构造;认识常见植物种类;掌握 植物生长发育,生理代谢等生命活动

8、的基本规律及与环境的关系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宏观知识、微观知识、植物分类、植物生理。 教学的重点: (1)形态及构造 (2)植物分类及植物识别 (3)代谢、生长发育及生 态生理 教学难点: (1)微生物发酵过程的控制 (2)生理学知识的应用。通过对本课程的学 习,要求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更好学习专业核心课,并在以后工作中能独立生产并解 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学习学习项目项目 子项目子项目 参考学时参考学时 11116 6 项目项目名称名称 项目项目内容内容描述描述 项目 1 (12) 宏观知识学习 根茎叶形态及变态 1.1 根的种类及变态 1.2 茎的种类及变态 2 1.3

9、 叶的种类及变态 4(2+2) 花果形态及种类 1.4 花的发生和组成 2 1.5 果实形成和类型 2 种子和幼苗 1.6 种子构造和幼苗 2 项目 2(30) 微观知识学习 细胞和组织 2.1 细胞构造 6(2+4) 2.2 细胞分裂 4(2+2) 2.3 植物组织 4(2+2) 营养器官 2.4 根的构造 4(2+2) 2.5 茎的构造 4(2+2) 2.6 叶的构造 3(1+2) 花药和子房 2.7 花药和花粉粒 4(2+2) 2.8 胚珠和胚囊 1 4 项目 3(14) 系统分类及综合技能培 训和提高 基础知识 3.1 植物分类基础 2 植物类群 3.2 低等植物 藻类、菌类、地衣植物

10、 2 3.3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2 3.4 裸子植物 2 被子植物分科 3.5 被子植物 6 项目 4(20) 植物生理 代谢生理、生长发育生理 4.1 水分代谢 4 4.2 矿质营养 2 4.3 光合作用 4 4.5 呼吸作用 4 4.6 生长物质 2 4.7 生殖生理 2 项目 5(40) 教学实习 根、茎、叶、花、果实识别、 被子植物分科 5.1 器官形态识别 8 52 植物检索表的使用 8 5.3 植物标本采集、制作 8 5.4 常见植物识别及名录编写 8 5.5 显微镜使用技能考核 8 (二)学习项目设计 学习项目 项目 1 宏观知识学习 参考学时 12 学 习 专业能力目标: 1

11、.掌握植物各器官的外部形态特点 2.掌握植物各器官的类型及变态 3.掌握各器官的功能及生产中的应用 方法能力目标: 1. 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2.分析与解决不同情况下对植物特殊形态的判别 3. 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5 目 标 社会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对生物进化的洞察力和观察力; 2. 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加强学生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如自我学习能力、良好的沟通和准确的语言 表达能力、与人交流与合作能力 4. 运用所学的植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子项目 名称 子项目内容描述 教学 条件 教学

12、方法和建议 参考 课时 1.1 根的形态 1.2 茎的的形态 根、茎的形态种类及变态类型 多媒体 讲授法、课堂讨论 实验、观察 2 1.3 叶的形态及 变态 叶的组成、形态、类型及叶的变 态类型 多媒体 讲授法、课堂讨论 实验、观察 4 1.4 花 花的发生和组成 多媒体 讲授法、课堂讨论 实验、观察 2 1.5 果实 果实和种子的组成及类型 多媒体 讲授法、课堂讨论 实验、观察 2 1 6 种子和幼苗 种子的结构类型及幼苗的出土 类型 多媒体 讲授法、课堂讨论 实验、观察 2 学习项目 项目 2 微观知识 参考学时 30 学 习 目 标 专业能力目标: 1.熟悉植物细胞的构造 2.掌握细胞的

13、繁殖过程 3.掌握植物组织的类型及功能 4.掌握植物器官的结构及功能 方法能力目标: 1 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2. 具备一定的科学实验能力 3. 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 探究能力 社会能力目标: 1.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责任心 2.广泛、良好的人际关系 3.良好的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 4.处理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 6 子项目 名称 子项目内容描述 教学条件 教学方法和建议 参考 课时 2.1 植物细胞 细胞的微观结构 多媒体 讲授法、课堂讨论、 实验、观察 6 2.2 细胞的繁殖 细胞的繁殖方式及过程 多媒体 讲授法、课堂讨论、 实

14、验、观察 4 2.3 植物的组织 组织的类型、功能及分布 多媒体 讲授法、课堂讨论、 实验、观察 4 2.4 根的结构 双子叶、 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和次 生构造 多媒体 讲授法、课堂讨论、 实验、观察 4 2.5 茎的结构 双子叶、 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和次 生构造 多媒体 讲授法、课堂讨论、 实验、观察 4 2.6 叶的结构 2.7 雄蕊的发育 双子叶、单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多媒体 讲授法、课堂讨论、 实验、观察 4 花药及花粉粒的发育及结构 多媒体 讲授法、课堂讨论、 实验、观察 2.7 雄蕊的发育 花药及花粉粒的发育及结构 多媒体 讲授法、课堂讨论、 实验、观察 (2) 2.8 雌蕊的发育

15、胚珠及胚囊的发育及胚珠的类型 多媒体 讲授法、课堂讨论、 实验、观察 2 学习项目 项目 3 植物分类 参考学时 14 学 习 目 标 专业能力目标: 1. 了解植物分类的概念及各大类群 2. 熟悉植物的命名 3. 掌握检索表的使用 4. 掌握各大类群的典型特征 5.学会标本采集、制作及名录的编写 方法能力目标: 1. 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 2.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会能力目标: 1.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责任心; 2.指挥生产工作的能力; 3.良好的沟通和语言表达能力; 4. 处理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 子项目 名称 子项目内容描述 教学条件 教学方法 和建议 参考 课时 7 3.1 植物分类基 础 植物分类的单位及检索表的类 型及作用 多媒体 讲授法 案例教学 2 3.2 低等植物 藻类、菌类及地衣的特征 多媒体 讲授法 案例教学 课堂讨论 2 3 3 苔藓和蕨类 植物 代表植物及特征 多媒体 讲授法 案例教学 课堂讨论 2 34 裸子植物 特征及代表植物 多媒体 讲授法 案例教学 课堂讨论 2 35 被子植物 主要分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