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中考鉴赏阅读试题(含答案).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978086 上传时间:2020-07-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中考鉴赏阅读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中考鉴赏阅读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中考鉴赏阅读试题(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石壕吏》中考鉴赏阅读试题(含答案).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壕吏中考鉴赏阅读试题一、填空:1.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以(时间)为顺序,中心人物是(老妪),事件是(官吏夜捉人、老妇应兵役),故事发生在唐代著名的(安史之乱)历史事件中。作者(杜甫),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2.“暮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时间)和(地点)。3.“三吏”“三别”分别是: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附书至(信)(2)新战死(最近)(3)未去(离开)(4)犹得备晨炊(还能够)(5)老翁逾墙走(越过)(逃跑)(6)死者长已矣(完结)(7)泣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8)听妇前致词(对说

2、话)(9)天明登前途(前面的路)二、用原文回答问题:1.全诗情节紧紧围绕着(有吏夜捉人)一句展开。2.表明战争惨烈的句子是:(二男新战死)。3.表明老百姓生活极度贫困的句子是(出入无完裙)。4.表明老妇人确实被抓走的句子是(独与老翁别)。5.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了县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6.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纲是(有吏夜捉人),以下情节,都是从这里生发出来的。7.石壕吏中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尖锐矛盾的两句诗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8.石壕吏中(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收尽全篇,于叙事中含无限深情,也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9

3、.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10.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11.老妇口述生死,暗含凄苦无奈的语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12.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13.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14.写老妇为保家庭,自请应役的语句(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15.暗示老妇人被抓走的语句(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16.能概括全诗内容的:听妇前致词。三、阅读训练1.“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

4、作用是总领。2.“妇人”致词分三层,这三层的意思分别是什么?写三男全被征;家中情况;老妇自请服役。3.老妇的三个儿子都被迫当兵,说明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说明当时社会非常残酷4.“急应河阳役”中的“急”字该怎么理解?战事紧,担心孙子和儿媳。5.“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突出了什么?说明国家急需兵源6.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担心家人,支持平息安史之乱。7.“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不好,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1分)。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分析1分),“独”表现了凄苦、悲

5、愤之情(1分),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1分)。8.石壕吏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诗中的词简括老妇人一家各个人的遭遇。官差深夜捉丁不能,拉老妇人充数的故事。三男戍,二男死;孙方乳,媳无裙;翁逾墙,妇夜往。9.石壕吏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理清故事情节,并概括诗歌的思想内容(分析诗歌流露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这是一首叙事诗,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诗的前四句写“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最后四句是结局和尾声,暗示老妇已被抓走。老妇致词又可分为两层:5-16句老妇人叙述家中的不幸;17-20句老妇人主动请求从军。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

6、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10.诗中有几个人物?他们各有什么特点?老妪,石壕吏。老妇是主要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11.为什么不说“征兵”“招兵”“点兵”而说“捉人”?“捉”字暗示当时百姓不愿意去当兵,但是百姓不顾及百姓们的意愿,采取捉的方式,强迫别人当兵;“捉”字表现了官吏们的凶残和霸道。12.为什么夜间出动?一则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民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二则表明县吏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